书城管理李嘉诚50年经商哲学
20738500000005

第5章 不断学习,知识是企业家最大的资本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切都与学习有关。所以,要想生存好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时刻对知识保持饥渴状态,才能与时俱进,高歌猛进,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否则,就很容易被时代抛弃,被同行抛弃,落后于人。李嘉诚一贯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比已经获得的能力、经验更重要。在激烈的竞争下,他的商业帝国之所以稳步扩张,就是因为他重视学习。

1没有知识,很难成就大事业

在这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年代,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不重视学习将一事无成。李嘉诚说过:“一个真正做大事、有远见的人,是看世界的潮流,估计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在人为,不能有志无才,你可以夸口说你的志向是摘下天上的月亮,但你知道怎么摘下?所以我说事在人为,靠自己,靠意念,还要有最新的知识及经验积累才能达到。”

李嘉诚曾说:“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永远成就不了大事。

年轻时,李嘉诚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因为不断学习,他掌握了很多信息,这为他日后创造商业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李嘉诚依然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他经常设定闹钟,提醒自己不要看书太着迷,而耽误了睡觉。

通过阅读,李嘉诚掌握了很多新领域的新知识。毫无疑问,不断求知是他成功的最大秘诀之一,对此李嘉诚深表认同。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您今天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是知识,知识决定了命运。”

从一个清贫困苦的学徒,到独立创办塑胶厂,成为赫赫有名的“塑胶花大王”,从地产新手到地产大亨,再成为股市大腕儿,从商界的超人变成知识经济的巨富……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处处占领先机、先发制人。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在知识的引导下,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吸取新的知识,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在创建长江塑胶厂的头几年,同行企业多达300多家,长江塑胶厂只是其中的一家,而且缺乏特色、规模较小。面对激烈的竞争,长江塑胶厂生存处境艰难。李嘉诚意识到,只有寻求新的突破,才能让长江塑胶厂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一天,李嘉诚阅读英文版塑胶杂志时,发现在一篇文章中,有一家意大利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出的塑胶花即将销往欧美市场。“塑胶花”这个词第一次从李嘉诚的脑子里蹦出来,他当即判断:塑胶花的问世,将引发塑胶市场的大革命。

怎样才能掌握塑胶花的制作技能呢?李嘉诚认为,只有拜师学艺,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塑胶花的生产技术。于是,他去意大利学习,不久便满载而归。从此,香港的塑胶花时代来临,李嘉诚也由此声名鹊起,荣获“塑胶花大王”的美誉。这次成功为李嘉诚打造商业帝国获得了第一桶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是他积极求知,他就无法掌握塑胶花的生产技术,也就没有所谓的“塑胶花大王”。毫无疑问,是学习、求知改变了李嘉诚的命运。由此可见,没有知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当我们有了知识之后,才有机会成就大业。

有记者曾问李嘉诚:“昨晚你看了什么书?”他说:“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相信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快,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业比较感兴趣。”

正是因为李嘉诚善于钻研新知识、新领域,他才能在每次战略选择上,既能充分适应产业、行业的变化趋势,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有学者曾评价李嘉诚为“现代化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在漫长的经商生涯中,李嘉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他每天都会通过阅读书本或杂志掌握知识、了解行情、获得信息。在他看来,读书不仅是乐趣,还能启迪人的心智。他从来不看娱乐新闻,因为这样他可以节省时间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他说:“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离我的目标就不远了,现在仅有一点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成为世界华人首富之后,李嘉诚并没有退休的打算,他仍然在不断地学习,每天在办公室里工作。他的人生格言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说:“不读书,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自己的知识,靠吃‘老本’潇潇洒洒过日子,是旧时代不少靠某种‘机遇’发财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态。如今已经不可取了。”

李嘉诚认为,做人最要紧的是要充实自己,多知道外面的事,无论政治、经济,最准确的行情你都要尽量知道。因为你只有充实你自己了,机遇来的时候,才有能力抓住它。假如一个人都是马马虎虎过日子,机遇就是跑到你面前,你也没有机会抓住它。还有,你去找机会难,但是机会来找你就容易。正是这样奋力地追求知识、追逐时代的脚步,李嘉诚才能在商海中处处领跑。

2知识的积累远比金钱的积累重要得多

对于李嘉诚的伟大成就,很多人总是问:“他靠的是什么?”要知道,李嘉诚拥有一个商业王国,他是怎样掌控和管理这个王国的呢?又是如何推动这个王国向前发展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李嘉诚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依靠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人们:知识改变命运。在他的心中,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嘉诚从14岁那年辍学开始,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求学,但是他却拥有渊博的学识,拥有卓绝的才智。每当谈到14岁之前的求学、求知经历时,李嘉诚都会感叹:“少年时期学到的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

原本李嘉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对他影响很大。3岁时,他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5岁进入小学念书,读书声回荡在街头巷尾。李嘉诚的家里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每天放学回家,他便泡在藏书阁里,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还被表兄弟们称为“书虫”。

辍学从商之后,李嘉诚依然保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阅读的习惯。

李嘉诚总是在争分夺秒地“抢”学问,他说:“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老师教学生用过的旧书,长大了也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过,我是喜欢历史的,小时候读书历史都拿高分的。”除了不看小说之外,李嘉诚几乎什么都看,文、史、哲、政、经、科学等等,他认为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判断力更加准确。

洪小莲在长江实业集团工作了26年,他在讲到李嘉诚时说:“李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懂便要学。”看着自己的老板从最初从事塑胶工业,做到房地产业,又发展到港口、通讯、石油等行业,洪小莲表示非常敬佩李嘉诚。

洪小莲说:“记得我初到长江时,有一次午饭后,我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报,李先生突然走过来,看到我在看娱乐版,他说你看这些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全无得益,又学不到什么,值得吗?我最初的反应是觉得自己在消闲,无所谓。后来细心再想想,他说的的确很对,从此我便很留意自己对时间的利用和分配。”她告诉记者,如果不跟着李嘉诚,她今天肯定是另一个人。

李嘉诚重视知识的积累,他认为这比金钱的积累重要得多。在一个节目中,在谈到知识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时,李嘉诚说:“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的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李嘉诚还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李嘉诚的一生中,有很多次商机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正如李嘉诚所说:“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3记住,永远跟住科技发展的步伐

李嘉诚曾说:“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所以,他从不间断阅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为的就是不至于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在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方面,李嘉诚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前瞻性、战略性,他紧跟时代步伐,进军房地产业,收购和黄之后又进军港口运输业,参与基建项目……因此他总能比别人快一步而抢到商机,并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港口网络化建设方面,李嘉诚把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黄内地港口业务的根据地,和黄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等,明显把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的港口网络。在通信业方面,李嘉诚属下的电讯盈科宣布与中国电信共组合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总投资额约2亿元人民币,合营公司初期会集中拓展内地金融业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但不排除日后会进军其他行业。

在传媒业方面,李嘉诚旗下目前在大中国区拥有多项传媒业务,包括杂志、电台、网站、广告业等。在生物科技方面,在成立长江生命科技时,李嘉诚就表示:生化科技会是集团未来重点发展的新环节。这一系列紧跟科技时代的发展策略,很好地证明李嘉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在中国大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李嘉诚一次次对大陆市场的出击,显得格外稳重。总的来说,他所拓展的方向始终没有脱离传统产业的基础业务,主要目标锁定在地产、通信、港口网络、媒体和生物科技等五个方面,与全球的业务拓展相比,仅仅少了能源一项。据悉,李嘉诚之所以不投资这一领域,主要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将能源经营管理开放给任何一家私营企业。

事实上,大凡有远见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科技,他们会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努力走在科技的前沿,试图用公司的研究成果影响整个产业。比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他成立微软研究院的初衷就是引领整个产业。比尔·盖茨表示:“我们正在完成一些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的很多工作并不引人注目。有一股产品浪潮即将来临,它将显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前沿。”

在比尔·盖茨的眼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是微软的福音。因为微软可以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地进入到新的领域。比尔·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2004年5月底,嚣张的病毒和信息安全一度困扰了很多电脑用户。针对这种情况,微软研制了一种网络安全软件,可由电脑制造商预装在服务器内,从此拉开了进军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帷幕。微软从来都不缺乏市场敏感性,从2002年年初开始,他们就不断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03年,微软收购了一家罗马尼亚软件公司的反病毒技术,从此正式走上了软件开发的道路。

事实上,杀毒并不是微软的强项,这一点,比尔·盖茨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还很清楚地知道:技术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对于追逐的潮流,很好地推动了企业不断创新,以便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一家企业能够持续创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决定了该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今天,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在摩尔定律一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这就是为什么比尔·盖茨总是把那句话挂在嘴上:“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在危机感的促动下,微软才会不断地寻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持续创新。

其实,李嘉诚何曾不是这样思考的呢?他曾经说过:“商界一定要跟随时代发展,今天要谨记知识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然你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微软的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了千家万户,当时比尔·盖茨身价数百亿,是全球的热点人物。很多亚洲的经济评论家认为,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那些靠地产、航运、港口等传统行业致富的企业家将会被淘汰。然而,李嘉诚用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证明了那些经济预言家错了。

在世纪之交,李嘉诚和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借助网络的力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赚了2000亿港元。李嘉诚的总资产在世界财富排行榜上,进入了前五名。1996年,李嘉诚与女地产商周凯旋联手,共同出资800万美元,创立了ALXUS公司,这就是TOmCOm的前身。三年后,互联网热席卷了亚洲。2000年2月18日,李嘉诚旗下的TOmCOm发行的新股,被广大股民疯抢。后来,李嘉诚在周凯旋的建议下,力推TOm网上香港创业板,一时间周凯旋成为香港的热点人物,名气大增。尽管当初周凯旋仅投资30万港元入股,但几年后,她的身价却飙升至127亿港元,成为亿万富翁。

尽管李嘉诚的年纪渐长,但是他的经济头脑并未随着年龄而停滞。在他经商的道路上,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总能在恰当的时间转型,避开了一个个商业风险,使企业不断迈向新台阶,也把自己推向了人生的又一巅峰,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科技的重视,源于他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4社会是一本大书,需要终生进修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为人生的第一堂课。他认为要干大事业,要统一天下,首先要治理好你的国家;要想治理你的国家,你首先要治理好你的家庭;要想治理好你的家庭,你首先要提升个人的修养。身为企业家,更应该终生修炼自己。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如果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怎样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家呢?那必须接受贤与能、仁与智的双重修炼。企业家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个人魅力、打造自己的个人金字招牌,才能在竞争中屹立不倒。那么,怎样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修炼自己呢?李嘉诚表示,他修炼自己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修炼自我行为,做一个值得信任的领路人。

关于这个方面,李嘉诚为自己规划了8个要点:

(1)要勤勉,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于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2)要俭朴,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3)要创新,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4)坚守诺言,只有坚守诺言,才能建立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是一个商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5)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6)榜样的精神,开会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对答时精简恰当,提高效率。

(7)沉稳持重,它能培养一个企业的管理风格,决定一件事情之前,想好一切应变的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8)要了解下属希望,给下属一个梦想一个希望,给他们一个归属感。

第二,修炼自我品德,成为道德上的楷模。

关于这方面,李嘉诚要求自己读儒家书籍,按照“仁、义、礼、智、信”来为人处世,并且对此做了详细的注解。

仁,指的是做一个合情合理,有情有义,有人性的人,这就是“仁”。论语中有“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的解释,意思是做事一点也不马虎,对人心存爱心,没有私心偏见,不会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就是“仁者爱人”。李嘉诚经常教导人说,凡事要留有余地,因为你是人,不是神,难免会有错,可以原谅人,就原谅人,这种为人处世的观点,正是“仁”的体现。

义,李嘉诚认为“义”就是“忘我”,即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凡事以他人的利益为先。李嘉诚有句名言叫“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礼,指的是用儒家的理念来管理,目的在于使人和谐相处,不抱怨,不树敌。李嘉诚为人非常低调,诚实而勤勉,他经常教导身边的人要保持低调,避免树大招风,成为别人的靶子。他认为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激起别人的敌意。在经营中,李嘉诚也本着这种理念,不过分夸张宣传,不极尽地渲染,而是默默地耕耘,用实而不华的低调稳健经营企业,赢得口碑。

智,指的是修炼智慧,修炼学识以及修炼变通能力。有一句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在商业上,指的就是变通,正如易经中说的:“穷则变,变则通。”这在商业中成了永恒的定律。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之所以能纵横半个世纪依然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那种“见叶落而知秋”的预见性和变通的智慧。

信,指的就是信誉,李嘉诚说过:“信誉是我的第二生命,甚至有时比第一生命更为重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他是最早提出个人品牌管理的华人企业家,他说:“别的我不知道,做生意是要先求名的,不然怎么叫‘金字招牌’呢?”这话非常有道理,所谓的“金字招牌”其实就是一个“信”字。

第三,乐善好施,努力赢得美誉。

关于这方面,李嘉诚做出了杰出的表率,他在做生意时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思想,经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其代表性的作法是:乐善好施。比如,经常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捐赠款项,几十年中,共计捐出40多亿元;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在与人交往、做生意中,从不欺诈,而是公平交易,友好合作;维护大众、大局的利益,他认为如果失去了公众,就意味着失去了顾客,失去了顾客就等于自断财路;“义”重于“利”的原则,李嘉诚认为“义”比“利”更重要,这样才能赢得朋友。

第四,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

每个商人都要管理个人的品牌形象,都应该找到一个点,拔得头筹,以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样才能引人注目,增加个人或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这方面,李嘉诚做得非常出色,比如,1992年,李嘉诚筹划建设了高达73层楼的广州摩天大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同年11月,李嘉诚投资60亿元,与上海港务局合资建立了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使之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综上所述,李嘉诚既重视自身仁德精神的修炼,又注重自身智慧才能的修炼,他遵循了古人推崇的“内圣外王”的修炼之道,创建了独特的个人品牌管理模式,赢得了人心,抓住了商机,最终创造了庞大的企业帝国。

5生搬硬套书里的东西有时会吃大亏

在一篇名为李嘉诚人生14定律对其自身的影响的文章中,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李嘉诚年少辍学,虽然学历不高,但却成了巨富,想必很多人会误以为知识与成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事实上,李嘉诚之所以打造了巨大的财富王国,靠的就是丰富的知识。

在李嘉诚看来,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从学校,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在与人交往中学习而来的,作为一个商人,如果不学习,是干不成大事的,但死读书、生搬硬套书里的知识也是不行的。在这方面,纸上谈兵的赵括吃过大亏,让我们这些后人深深警醒。

赵括是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年轻时好学兵法,谈起兵事头头是道,连他父亲都说不过他。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兵在老将廉颇的统帅下,与秦国打起了对峙战,迫使秦国停止进攻的步伐,安营扎寨。这对秦国自然不利,秦国实行反间计,导致赵王用赵括替代廉颇,此后,赵国的命运就走上了亡国之路。

廉颇一走,赵括就开始照搬兵书,他说孙子兵法中有云:“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贵在速度,不宜与秦国相持。因此,他把廉颇上将军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然后颁布了一条命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

赵括命令颁布不久,秦将王龁便带着3000人马来叫阵,赵括率兵1万出击。结果秦军寡不敌众,赵括旗开得胜,不禁骄傲起来。不久,秦军不进反退,而且一退数十里。赵括觉得秦军怕他,于是率军出击,结果陷入秦军的包围之中,而且秦军绕到赵军身后,将赵军截断成三部分,围而攻之。

赵兵被围困两个多月之后,死伤不计其数,最后全线崩溃,一夜之间,被秦军坑杀40万。经此一役,赵国一蹶不振,不久就被秦国所灭。

书籍是什么?书籍是前人的智慧总结,读书就是学习前人的智慧,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做人做事。不仅要读书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在做事时,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生搬硬套,只会吃大亏。赵括空谈误国,就是因为他死读书,在带兵打仗时不结合具体情况,而是死搬兵法,所以才会大败。

其实,经商、做生意与带兵打仗是一个道理,都需要知识和智慧,但知识和智慧不是从书本中生搬硬套而来的,而应该是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巧妙地加以运用,这样学习而来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李嘉诚曾经说过:“光读书不能把事做好,不读书就去做事也行不通。”言外之意很明显,既要读书,也要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希望走向成功。

从小时候开始,李嘉诚就对知识充满渴望,他不仅喜欢读书,还善于思考。长大后,由于没有上学的机会,他只好在工作之余购买旧书学习。虽然他对书本知识如饥似渴,但他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照搬书本知识做决策。在他创业之后,他特别重视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行情,并根据市场变化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年李嘉诚在舅舅庄静庵的钟表店里当学徒时,他通过观察和思考,对钟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十分成熟的认识。他认为,在所有生产钟表的国家或企业,瑞士的机械表的生产技术是最精湛的,是他国所有企业都难以企及的。日本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避开瑞士表,转而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

李嘉诚分析,未来世界的钟表市场就是这样的形态:瑞士人独霸高档表市场,日本人占领中档表市场,可以开拓的只有中低档表市场。于是,他向舅舅提出建议:要迅速抢占中低档表市场。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分析和判断是很准的,后来的中低档表成了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行业的“老大”。可以说,李嘉诚当时的建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李嘉诚从五金厂跳槽时,也向老板提了两条建议:第一,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第二,调整产品门类,尽量不要与塑料制品冲突,要占领塑料制品无法替代的空档。一开始,五金厂的老板没把李嘉诚的话当回事,没过多久,五金厂就奄奄一息,面临着倒闭的命运。

幸好在这段时间,李嘉诚一直关注五金厂的发展情况,经常抽空来了解五金制品的行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证实自己的眼光是否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谢五金厂老板对他的关照,自己跳槽,有些惭愧。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没有任何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于是,他果断地建议五金厂的老板生产铁锁,这一次,老板听取了李嘉诚的建议,一年后,他那个危机重重的五金厂赢利丰厚,重新焕发了生机。

试问,如果李嘉诚只知道死读书、认死理,什么都照搬书本知识,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发现商机、避开竞争、开辟赚钱门道吗?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了像李嘉诚那样,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点子的能力。从赵括和李嘉诚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生搬硬套书里的东西,往往会吃大亏,只有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成就大事。

6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善于总结

在一篇名为李嘉诚人生14定律对其自身的影响文章中,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光读书不能把事做好,不读书就去做事也行不通。”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呢?他的答案是:“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李嘉诚不仅喜欢读书,还善于思考,尤其是注重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行情,懂得根据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年他准备从五金厂跳槽时,就对五金制品的未来市场作了一番总结: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料制品冲突,占领塑料制品不能替代的空当。另外,李嘉诚在舅舅庄静庵的钟表店里做学徒时,看到了电子表的市场前景,也跟他勤于学习的习惯分不开。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只知道学习书本知识,却不知道思考和总结现实问题,只有把书本知识和现实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通过思考和总结,才能更透彻地看清现实,找到个人或企业发展的出路。

在当推销员的那段时间,李嘉诚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取得非凡的业绩之外,还利用推销的行业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在推销过程中,他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了塑胶制品的产销状况,经过调研之后,他把香港市场划分为多个区域,根据这些区域的不同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进行有针对性地推销。哪个区域销量是多少,他一清二楚。

经过详尽的分析,李嘉诚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大力销售什么产品,应该压缩什么产品的进货量。在他尽职的辅佐下,塑胶厂的生意非常兴隆。

李嘉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在推销中,他总结出很多独到的经验教训。他认为,有些顾客可以坚持到底向其推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有些客户根本没有必要坚持,而应该果断放弃,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向有购买意向的客户推销。

在推销中,李嘉诚善于察言观色,他曾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推销经验:当你进入办公室后,如果被客户请到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与客户面对面交谈,这意味着客户对你感兴趣,但这仅是商务式的谈话,你要谨慎措辞、简洁实在,切忌夸夸其谈,免得引起客户的厌烦;如果你被请到沙发上坐下,表明客户想与你长谈;如果客户没有叫你坐下,那么,客户很可能不欢迎你;如果客户请你喝茶,表明他欢迎你,并且对你推销的产品感兴趣。但是,客户也可能是在告诉你,谈话时间不要超过一杯茶的工夫;如果客户与你谈话中,有电话打来,他安排秘书或别人接电话,表明客户对你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可能有了购买意向……

作为一个推销员,李嘉诚通过细心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总结出客户的常见表现,并分析推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正是因为他对客户了解透彻,才能在销售方面取得非凡的业绩,18岁时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20岁时,被晋升为总经理。

李嘉诚说过,不会学习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不会总结的人,是难以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坚持不断学习和总结,也因此才能不断进步。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学习与总结的过程,直到今天他仍然坚持从中英文报刊上吸收各种知识。

长江实业集团的一位高级职员曾经给李嘉诚写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李氏王国的翻译,李嘉诚一看便说:“这不就是经济学家里面的那篇文章吗?”原来,他早已经看过原文了。李嘉诚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他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陶冶性情。

李嘉诚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过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他很喜欢看那些关于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除了学习,李嘉诚十分善于总结,在管理李氏商业王国的过程中,他曾经总结出日常管理的九个要点,以鞭策自己:

要点1: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奋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要点2: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要点3: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要点4: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要点5: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要点6:要信赖下属。公司所有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其消息来源及市场资料。决定任何一件大事,应召集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汇合各人的资讯,从而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

要点7: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预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确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要点8: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应想好一切应变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要点9: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对于年老的员工,公司应该给予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