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会做打动人心的事
2072300000007

第7章 、打动上司之心的诀窍

都说做事难,其实,为上司办好一件事更难,把事情办得让上司心花怒放尤其难上加难。因为,仅靠把事情做对了还不足以让上司动心开心,平日里多办事更不一定能够打动上司的心。会做能打动上司之心的事,这其中大有诀窍:做事之前要有特别准备,做事过程要有才艺展示,做事结果要有突出亮点。

因此,号不准上司脉搏的事,做得越多越不讨好;而未与上司进行心灵沟通便去做事,往往会帮了上司的倒忙。如果既能迁就上司之意,又能善于表现自己,既能自己取得突出业绩,又能为上司推功揽过,那么,即使你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也会令上司在感动之余大加赞赏的。

1.用突出的工作业绩打动上司

2.巧与上司心灵沟通

3.关键时刻要善于表现自己

4.当上司有错时找个台阶让其下

5.帮助上司弥补遗漏和疏忽

6.摸准上司的脉搏

7.永远不和上司争功

8.当上司反感时,主动退一步

1.用突出的工作业绩打动上司

一个下属既要能创造出好的业绩,同时还要会恰到好处地把这些业绩表现出来。卓越的业绩加上出色的表现能力可以使一个下属更容易得到上司的信赖和赏识。

为什么说善于创造业绩并会恰当表现是能够获取上司信赖的一大要领呢?这主要取决于上司的一般心理特点。就上司而言,怎样的下属才是有用并值得信赖的?答案当然是其在职位上的能力表现:“踏实能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个称职的上司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本部门的工作成果——实绩。若只是部门气氛活泼,彼此人际关系融洽,而实绩却平平,那么,作为上司一定是不满意的。

缺乏业绩的下属是不能让上司感到满意的,尤其是那些锐意进取的上司。

过去,一个人如果勤恳、诚实,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十分可信、可靠。而现在,人们却不会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人才了。

“那个人很老实,你就用他吧”,“他没有其他的特长,不过很诚实”,诸如此类的推荐语,如今很难再获得人们的采用。

因为这种人尽管老实、听话,但却难以把工作做好,怎能得到上司的满意呢?

上司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创造出最伟大的业绩,而绝不希望看到下属工作卖力却成绩不大的局面。即使你费尽了全部的气力,却做不出一点实绩,那也是没有用的。任何一位有进取心的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干并且会干,如果自己的下属都属于平庸之辈,那么这位上司肯定会感到非常苦恼。

上司需要这种能创造出优秀业绩的下属。如果有一位稳健果断、效率很高的下属,使本部门的工作业绩一下子得到提高,那么上司一定会赞赏道,“他干得真不错”、“他是个有用而又可信赖的下属”,上司也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他的信赖。

“干得不错”是上司对下属最好的夸奖。在这里,所谓“干得不错”,并不仅指卖力而已,同时还包含着对其达到预期实绩能力的肯定。在现代社会里,光有工作热忱和踏实、卖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才行。只有这样,上司才能对其下属感到满意和信赖,才能放心地任用这样的下属去独自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才有可能重用并提拔自己的下属。

作为一个下属,如果想成为对上司有用的人,第一个条件是努力掌握自己工作范围内所需要的能力,以提高工作业绩。

然而,即使有相同的业绩,也会出现引人注目和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个人表现能力上。

千万不要小看表现能力,一个人的表现能力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前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创造出实绩就可以了,表现不表现都无所谓,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远不像你想像得那么简单,实际上一个下属除非创造的工作业绩特别显著,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光芒四射,否则是很不容易受人注目的。如果你只是埋头苦干,努力做出成绩,但是却不会把它们表现出来的话,那么上司恐怕永远都不会注意到你,更不要说对你产生信赖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表现能力对于其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了。可以说,出色的表现能力与卓越的实绩一样,都是你赢得上司信赖的必要条件,善于创造实绩并会恰当表现是一个下属成功获取上司信赖的一大要领。一个下属要想成功获取上司的信赖就必须能创造出突出的业绩,并且一定要具有恰当的表现能力。

要想具有出色的表现能力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只要稍微注意下面几点,然后以开朗、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1)适时向上司提供信息。下属应当把与自己工作有关,而上司又极需要的信息,及时、准确提供给上司,而不要等上司询问时才告诉他,这样效果就不理想了。

若下属平时能掌握上司的动向,便能知道其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可预先确认信息的可靠性。

(2)抓住机会,及时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同上司谈论工作状况,不要忘记趁此机会若无其事地推销自己的实绩。否则,会惹人讨厌。

是否能及时抓住机会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下属向上司表现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下属与上司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如果下属能恰到好处地做到这一点,那么自己的表现能力将大为提高,而且自己的工作成绩还会及时得到上司的认可与欣赏。

(3)当上司要求说明或汇报工作时,下属应简明扼要地表明重点,冗长的说明或拖泥带水的汇报,会让上司感到不耐烦。以简洁的话,先预告项目或提示结论,然后再进入本题,其好处是简单明了。

一个下属要想在上司面前好好地表现自己,就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如果下属能够简明扼要并且准确鲜明地向上司表明自己的工作,那么这个下属一定会给上司留下一种十分干练的印象。

(4)当上司称赞下属时,下属应该坦率地表示高兴,并表示由衷的谢意。千万不要过分地推却以示自己的谦虚,要知道此刻的谦虚和推却对你毫无益处。

“这次宣传活动做得很好,听说反映相当不错”。

当上司如此称赞你时,若你不好意思地说:

“不,这没什么”,“我并没有特别做什么呀”。

这种答复会让上司觉得白白夸你一番,而在内心里不痛快,你应该开朗而自然地回答:

“谢谢处长,处长这么一讲,我就觉得没白做了”。然后再加一句:“全靠处长支持和信任”。或者说上一句:“如果没有处长您的支持和领导,效果一定不会有这么好”。

如果你不能对上司的称赞做出积极的应答,那么无疑会失去一次向上司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甚至还会因为你不恰当的应答方式而削弱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破坏你在上司心目中原本不错的印象。

千万不要过分地谦虚,如果你想以自己的谦虚来赢得上司的信赖,那最终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大失望。

总而言之,作为下属,如果平平庸庸,每天白白辛苦而创造不出任何业绩,他将很难得到上司的信赖;如果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上司布置的任务,创造出卓越的实绩,但是却不具备相应的表现能力,他也很难获取上司的信赖。善于创造业绩并会恰当表现是成功获取上司信赖的基础,掌握这一要领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巧与上司心灵沟通

作为下属,怎样才能跟上司交流呢?不少人慑于上司的权威不敢同上司接触,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对自己的工作也很不利。

其实上司也是有情感的人,他不会拒绝任何人同他交流。只要你寻找机会,积极主动去接近上司,经常与上司打招呼、谈谈工作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与上司沟通和交流。

因为任何一位上司,都愿意倾听下属反映的情况,从中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但与上司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一定要掌握好与上司沟通的尺度和交流的分寸,它不仅可以增进下属与上司的来往,而且很容易让上司了解你的才华和能力,使你在上司的心目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要想掌握与上司沟通的尺度和交流分寸,必须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要以“礼”待人在任何时候,礼节都是一个关键性的东西,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同邻居碰上,也必须打声招呼,问声“你好!”上司往往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你不同他打招呼,上司便会认为你瞧不起他,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便。

(2)多向上司汇报工作在你准备做一件事时,应先向上司作一下汇报,在做事过程中为了不让上司忘掉,可以常向他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这样上司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积极工作的人。

(3)尽量做些分外的工作有时上司不好意思把一些难度大的任务交给你,你可以自告奋勇地去承担起这项任务,并尽可能地完成好它。

上司才会对你有感激之情。

(4)善解上司的意图如果仅按照表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上司的话,可能你无法体会到上司的真实意图,有些上司在说话中常常含有另一种暗示。

比如上司说:“太忙了,车间的统计表怎么还没交上来?”你不妨说:“我帮你催他们赶快送上来。”也可说:

“让我帮你去拿吧。”

3.关键时刻要善于表现自己

在上司面前,要懂得表现自己,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才干推销出去。

毛遂自荐的故事,值得职场上每一个想做大事的人解读。

战国时,赵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公子平原君计划向楚国求救,打算从门下食客当中挑出20名文武兼备的人才与他同行。结果精选出19位,还差1位始终无法选出,平原君伤透了脑筋。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要求加入。

平原君大为惊讶,就对毛遂说:“凡人在世,就如同锥子在袋子里面,若是锐利的话,尖端就会戳穿袋子,露在外面。

人也如此,有才能的人也总是会脱颖而出的。但先生你在我的门下3年了,一向是默默无闻的。不知先生你有什么才能?”

毛遂回答说:“我之所以默默无闻,就是因为一向没有机会。如果你能把我放在袋子里面,不仅是尖端,甚至连柄都会露出来。”

平原君认为毛遂说得有道理,就让他加入了随行的行列,带着他们20人前往楚国求救,到了楚国后,毛遂凭借其过人的口才,协助平原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而上司欣赏的是下属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缺点和短处。因此,你要在重要时刻展现出你的优点和长处。

善于表现自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技巧:

(1)在上司面前要勤快,做事干净利落作风懒散,办事拖拖拉拉是某些人一贯的习性,上司交办的任务催办多次也完成不了,还有的人在上司面前表现过分,这都是上司不喜欢的。相比之下,手脚勤快的下属更容易受到上司的青睐。事无大小,你都争着做,抢着干,上司心目中就会对你有好评价。

上司的赏识,是从微小的事情中积累起来的。你不能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很多时候,小事更容易体现你勤快、扎实的工作态度,更容易表现你自己。

(2)说话要有度,不要吹牛夸大自己的能力在上司面前,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吹牛,编瞎话。弄虚作假者,往往会失信于人。上司若觉得受到了你的欺骗,将格外恼火,因为你把他当成了傻瓜、糊涂虫,当成了随随便便就能糊弄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害上司的自尊心。

就算你通过欺骗而暂时得到了上司的好感和重视,也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3)表现你自己时应避免狂妄自大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但你如果在与上司交谈时故意显示自己,不免有做作之嫌。上司也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与你难以相处,缺乏默契。

因此,要在与上司交谈时表现自己,你就应该选一些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再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既让上司感到自然,又使他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

4.当上司有错时找个台阶让其下

上司,意味着权力、尊严。

每个人都有自尊,领导者更多一层光环。我们在公开场合特别要照顾上司的尊严感。

在上司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和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上司面子的结果便是,上司要给与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

上司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面子,特别是在其他上司和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更是在于上司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应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我们给上司尊严感,是在明是非的情况下,并且可以用智慧去很好地进谏。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也都要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其实,上司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一定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上司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

处世专家提醒您:

你无须过多言词,无需撕破脸面,更无需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上司接受你的意见。

5.帮助上司弥补遗漏和疏忽

上司由于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各类事务,因此难免会造成一些工作上的遗漏和疏忽,作为员工,特别是上司的副手和秘书,都有必要、有责任适时地采取措施,弥补上司的这些遗漏和疏忽,使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1947年,胡宗南带着25万大军进攻延安,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中央军委主动放弃延安,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灭敌人。毛泽东主席在向广大将士讲述这一战略时,用了“退避三舍”一词。由于当时部分将士的文化水平较低,不理解该词的词义,有些疑惑,作为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同志立即站出来向大家解释:“舍,在这里是个量词,古时行军30里称为一舍。‘退避三舍’是个成语,出自《左传》。相传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作战,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90里。主席在这里讲‘退避三舍’,并不是说我们要撤退90里,而是说我们要退出延安,采取游击战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叶剑英同志的这番诠解,立即消除了一些将士的疑惑,从而帮助其完整、准确地理解了主席讲述的战略意图。

还可以举出一个事例:

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格陵兰时装公司开业时,老板王起明讲话,他讲了一通典型的中国式的客套话:“各位师傅,辛苦了!今天是我们公司开业的第一天,你们是行家,我是新手,请各位多多帮助。说实话,这活是紧了点,工作条件是差了点,这样一个小房子要安这么多机器……”聪明机智的阿春见他这开场白说得太脱离美国实际,既不能鼓舞士气,又不能安定军心,同时还授人以柄,说了不如不说。立即接过他的话头,说了一段恩威并重、字字攻心的话:“刚才王老板说话太客气啦,其实他哪是什么新手呀!他的设计在纽约甚至巴黎都拿过大奖。”这几句话令工人们看到了前途,鼓舞了士气。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我们常见的:在处理各项事务时,面对下属工作的不力,上司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下属发起火来,这一方面使他忽略了要处理的事务,导致工作延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个人威信的建立与巩固。

作为上司的副手或秘书,此时应果断采取措施,缓和上司的暴躁情绪,等其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再委婉地提示他应对某人某事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致使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

比如有一次,局里召集各科室的负责人开会,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在会议开始的汇报工作上,有一位科长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把几项交办的工作没做好,还捅了娄子,结果引得局长很恼火,发了不小的脾气,使会议气氛十分紧张。秘书小王目睹此景,便建议休会,先休息十分钟。在休息的间歇,秘书小王递了一个纸条给局长,上面写道:“刘局长,会前你曾说过,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布置工作,动员干部,刚才的会议气氛有点儿紧张,不利于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有些问题似应专门开会或会后再解决。”

当复会后,小王发现刘局长已恢复了正常,并把会议引导到了正常的议程上。会议比较圆满地结束了。

会后,当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刘局长笑着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小王啊,多谢你的‘清凉剂’呀!”

以后,小王与刘局长结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谊,小王也越来越受局长的赏识了。

6.摸准上司的脉搏

许多人都认为与上司的沟通尺度和交流分寸很难掌握。

可是有人却很快得到了上司的信任,不但薪水多了,职位也提高了,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因为他们摸准了上司的脉。

“好喝酒的不入茶坊。”摸准了上司的脉,才好找准与之沟通的切入点。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他认为:凭自己的学历,不论到哪家公司任职都是满有希望的。

当他面对招聘人员时,却不等招聘人员向他提出问题,自己便滔滔不绝地做起了自我介绍,并不时地提到自己的学历如何之高,高学历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等等。当时招聘人员显得很不耐烦,顺手抓起一张报纸看起来。当他看到招聘人员如此这般,只好把没有说完的“个人简历”停了下来,同招聘人员打了一声招呼,很不自然地迈出招聘办的门槛。他一连走了好几家公司,但如出一辙地以失败而告终。

人总是这样,只有在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当他又一次来到这家大公司的时候,却意外地碰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同学,于是他向这位同学说明情况之后,这位同学说:“我们公司并不重视学历,最重要的是你的德行。”一句话使他茅塞顿开。

当他再次进入这家大公司的招聘办的时候,万幸的是由于应聘人员太多,招聘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曾经来过一次的他。这次,他一改上次的经验教训,只是同招聘人员打过招呼之后,等着招聘人员的发问。

招聘人员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擦过身子洗过澡吗?”

他很老实地回答:“从来没有过。”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他想了想:“有过,那是在我读小学时,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招聘人员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他临走时,招聘人员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招聘人员的吩咐,因此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他虽然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做佣人拼命挣钱。他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并考进了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然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他到家的时候,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整天帮人家干活,身体一定很疲劳,如果帮母亲洗澡的话,肯定会缓解母亲的疲劳情绪。

母亲回来后,当听到他要为自己洗澡,感到很奇怪:

“我整天帮佣,哪有不脏的时候,算了吧,况且我自己也能洗,何必用你呢。”

于是他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擦身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他的要求坐进了澡盆。当母亲脱掉内衣时,他发现母亲的身体骨瘦如柴,身上的肋骨一根根暴露出来,他被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母亲佝偻的身体惊呆了,不由得搂着母亲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都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他如约来到那家公司,对招聘人员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你。

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我只有一个亲人——母亲,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招聘人员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可以到公司上班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同上司谈话时,不要把自己认为是有用的东西一股脑儿地讲给上司听,这不仅会遭到上司的反感,而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不利。

处世专家提醒您:

要及时领会上司的意思,并不时地向熟悉上司的人了解上司的“秘密”,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同上司进行沟通和交流,得到上司认可。

7.永远不和上司争功

作下级的,最忌讳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

那么怎样做到既可得到建功立业所带来的好处,受到上司长期的宠爱,又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危险呢?那就是“有功归上”。

聪明的下级尽管卖力气工作,但却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之于上司,而将过错、骂名留给自己,用一句后来流行的话说,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司的英明、伟大,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执行上司领导的决策不够得力,水平不高”。试问对于这样的属下,哪一个上司能不喜欢、不宠信呢?

田叔是西汉初年人,汉武帝时到藩国鲁国去出任相国。

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骄纵不法,掠取百姓财物不可胜数。田叔一到任,来告鲁王的多达百余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带头告状的二十多人各打50大板,其余的各打20大板,并怒斥告状的百姓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惭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抢掠的老百姓。田叔却不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老臣去还,这岂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还是大王自己去偿还吧!”

鲁王听了连连夸赞田叔聪明能干,办事周到。

唐朝李泌更谙“有功归上”之道。

李泌在唐代中后期政坛上,是一位颇有点名气的人物。

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内外很有影响。

唐德宗时,他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他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结为婚姻,这可给李泌出了个难题,从安定国家的大局考虑,李泌是主张同回纥恢复友好关系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过羞辱,对回纥怀有深仇大恨,坚决拒绝。事情僵在那里。正巧在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军马,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空虚得没有这个力量了,唐德宗一筹莫展。

李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便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钱会比现在低十倍!”

德宗忙问什么主张,李泌说:“臣请陛下与回纥讲和。”

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绝:“你别的什么主张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纥这事,你再也别提,只要我活着,我决不会同他们讲和,我死了之后,子孙后代怎么处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记仇的德宗皇帝是不会轻易被说服的,如果操之过急,言之过激,不只办不成事情,还会招致皇帝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祸殃。他便采取了逐渐渗透的办法,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达15次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将德宗皇帝说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纥族的首领做工作,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这样一来,唐德宗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终于得到和解,这完全是由李泌历经艰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

如果是一个浮薄之人,必然大夸自己如何声威卓著,令异族都畏服,显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这样一来必然会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满,李泌却是一个极富政治经验的人,他对自己一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说:“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听了这样的话,德宗能不高兴,能不对李泌更加宠信吗?

田叔、李泌在处理这样一种较为棘手的上下级关系时,显示了中国官场中人的智慧:得罪人的事情我揽下,出头露脸卖好的事情都归上司,这样他才能立足、受宠。

8.当上司反感时,主动退一步

想要取得上司的认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如何站在上司的立场,为上司着想。当发现上司对你的谈话反感时,要主动退一步。

当罗斯福继麦金莱而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他的老友菲莱邱到华府拜谒他。事后菲莱邱曾自述他到总统的府邸谒见罗斯福的情形:“我那位老友站着向我微笑,把手搭在我肩上,说:

‘你需要什么?’当他问我此话时,哈哈大笑起来。但是,我觉得他这一笑是为了掩饰一些厌恶。或许我不是惟一急于加入政治生涯的人,……因此,我也笑着表示,我并不需要什么。他显然宽心多了,说道:‘怎么可能!你是这班人中惟一的人才,其他人不是做官升职,就是入了监狱。’当时我意识到他对许多人前来谋职已很反感。

于是寒暄几句,我就此告退了,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的自修字典,回到家中开始准备外交的职务。大约一年之后,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要派遣一位美国的第一公使前往哈瓦那的公告。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我一向对古巴颇为熟悉,而且我一直在研读西班牙文,我认为我早已非常熟悉那个地方了,其余的事情就更容易,我只需再到华府,把我的衷心希望及以往的研究告诉罗斯福即可。果然我的目的达到了。”

这就是菲莱邱出任古巴公使前的一段故事。当初,他感到罗斯福的心中隐约藏有一份莫名的反感,于是,立即伺机引退,以等待另一个时机。这就是他于日后自我推荐得以成功的妙策。

处世专家提醒您:

想要取得上司的认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如何站在上司的立场,为上司着想。

自己所坚持或是争取的事情,如果也保障上司的权益,当然就容易取得上司的认同。

由于时机不宜,上司表现得有抗拒、反感之意,这类的障碍是时有之事。遇有此种障碍之时,有远见的下属必定立即设法回避。在许多事件中,能够稍微地退让一步,反倒是使他达到真正的需求和目标的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