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20691100000006

第6章 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2)

很多人的骨子里都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随着业绩的不断高升,他们也希望职务高升。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随着业绩的高升,销售人员希望当主管;当上主管之后,他们希望当经理。因此,如果你了解人才的这种心理,不妨对能力出众、业绩突出的员工“封爵”,给他们荣誉和表扬。比如,企业可以设置杰出员工奖、销售精英奖等称号,鼓励大家向先进者学习。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些知名的公司。

美国微软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制定了“职业阶梯”文件,把员工从进入公司之后,一级一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能的职位都列出来。每个职位要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经验和业绩,相对应的薪金待遇是怎样的,都有清楚的设定。

员工看到这个职位阶梯之后,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就有数了。在明确的晋升目标面前,他们往往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行动,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一座城池之后,继续去攻克下一个城池。这样他们会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有价值感。

当然,对于优秀的人才,管理者如果想把他留下来,仅仅按照“职位阶梯”所规定的来赋予他职位是不够的,必要的时候,要勇于打破常规,破格晋升。这样可以让人才看到企业留他的诚意,对优秀人才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是一种强大的激励。

物质对下属的激励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对金钱需求的弱化,管理者哪怕是涨工资也很难把员工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能够养活自己,但永远不是为了养活自己,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管理不妨给员工一个响亮的头衔,尽管只是一个虚名,却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合理的运用职位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迎合了下属“归属感”“荣誉感”以及“存在感”的心理需求,人是群体性动物,需要周遭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这种认可度越高就越能激发其自信和责任感。所以,管理者要学会给员工带上耀眼的光环。

杰克是美国一家大型工厂的经理,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每当他上下班进出工厂大门时,总是会听到门卫的抱怨。

“经理,什么时候能涨点工资?你看,我每天要管如此多的人,还有很多车辆,忙忙碌碌,结果到月底才那么点薪水,实在是太低了,昨天旁边工厂的哥们还在向我炫耀他的高工资呢……”杰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门卫的抱怨,迫于门卫准备辞职的压力,他不得不批准了该名员工的加薪要求。

本以为加薪能够让下属闭上抱怨的嘴巴,从此安心认真地工作,谁知道才仅仅过去两个月,他又动起来辞职的打算。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加薪激励效果,作为经理,杰克不得不另寻办法来稳住门卫的工作情绪。

一周后,杰克给门卫安上了一个响亮的新头衔——防卫工程师,这出乎意料地激发了门卫的工作热情,其工作态度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抱怨不满,到后来的一丝不苟,一个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漂亮头衔,所起到的激励效果,远远要比加薪更为显著。

管理者在激发下属工作积极性时,绝不能只盯着“金钱”。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单纯的物质奖励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持久的,而且还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不管是从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而言,还是出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给员工一个响亮的头衔都是最佳的激励方案。

无论下属的工作对整个企业是否重要,他们都希望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相关数据表明“虚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其效果等同于增加了10%的薪水。所以,管理者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职位,来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给员工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

有个农夫有一匹马和一头驴。一次外出,他让驴驮的货物多一些,让马驮的货物少一些。在途中,驴累得筋疲力尽,就对马说:“老马,你能帮我分担点货物吗?我累得受不了啦!”马说:“凭什么帮你驮,我不帮。”没过多久,驴因为超负荷累到了,主人见状,只好把驴身上的货物全部放在马背上。这一下,轮到马受尽苦头了,当马累倒时才后悔之前没帮驴分担货物。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一点:团队成员不能自私自利、各自为阵,而应该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利益,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协助,互相支援。只有这样,团队才是一个有效的整体,才能攻克难关,赢得更大的胜利。

看看草原上的蚂蚁,当野火燃烧时,众多蚂蚁会迅速聚拢起来,努力抱成一团,然后像皮球一样滚动,以逃离火海。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蚁球外部的蚂蚁被烧得劈里啪啦,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蚁球内部的蚂蚁,为整个集体留下了生机。再看看竹篓中的螃蟹,一只螃蟹爬上竹篓壁,想逃出去时,其他螃蟹就会攀附在它身上,结果把它拉下去了,最后一只螃蟹都逃不出竹篓。

对比蚂蚁和螃蟹,我们就会发现:没有目标的团队是无法真正团结起来的,最后也无法赢得团队利益。尽管人性是自私的,但是在企业里,老板必须强调共同目标,强调团队利益,要让员工明白:如果一个团队无法实现共同的目标,无法获得整体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就没法保障。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鉴别一个团队是平凡还是一流,就看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还要让大家都兴奋。”关于这一点,知名足球教练希丁克已经用实际行动证实了。

距离2002年韩日世界杯只剩500天时,希丁克被韩国聘请为国家足球队的主教练。当时韩国足球队的情况非常糟糕,虽然他们是以东道主的身份进入世界杯的,但是国外同行都嘲笑韩国队,说它只会在最底线竞争,说它第一轮就会出局。这是韩国自1954年之后,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世界杯上的表现关乎国家尊严,关乎韩国足球队的荣誉。

希丁克临危受命,他决心把韩国足球队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他知道韩国足球队的实力和韩国人民的主观期望有一定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须充分激发每个球员的潜能,制定一个令大家兴奋的目标。同时,还要对常规的足球战术进行大胆的改革。

希丁克给韩国足球队定下的目标是进入16强,为此,他引进了“全攻全守”的足球观念,并强调必须这样做。他果断地说,过去韩国队球员打不起精神,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团队目标,没有把球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导致球员激情不够。因此,他要求全体球员振作起来,为进入16强而努力。

希丁克知道,要想带领韩国足球队走出困境,仅仅设定远大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在训练中希丁克不断采用目标激励的策略,充分调动了球员的比赛激情和自信。

在那届世界杯上,韩国队不仅进入了16强,更是进入了4强。世界杯结束后,希丁克表示,韩国队之所以能进4强,是因为树立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他说:“领导者应该是一个把自己目标变成整个团队目标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把团队目标转化成个人目标的人。”

目标对团队的团结作用、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充满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励人去努力。这一点在韩国足球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作为企业的老板,也应该成为希丁克那样的领导者,把自己的目标转化成企业的目标、团队的目标。当团队实现这一目标时,意味着团队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这样大家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团队荣誉也会被很好地激发出来。

1980年,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制定的销售额目标是10亿美元,10年之后,它的销售额目标达到了千亿美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沃尔玛通过“Beat Yesterday(超过昨天)”图表,把今天的成果与一个星期之前、一年之前的成果相比较,从而不断提升预期的水平,激发员工为达成最终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了艰巨的目标。

本田公司也十分注重团队目标,当年雅马哈在摩托车市场对本田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本田公司提出“打倒雅马哈”这一目标,不出几年,本田公司就主宰了摩托车市场。本田宗一郎表示,利用目标,可以把团队人员的集体力量集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魔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使大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如果团队没有目标来协调大家,就必须通过无数次会议、指示、命令来协调大家,这样就会导致办事速度大减、企业花销增多。

企业老板们,你的团队目标是什么呢?明确清晰吗?期限具体吗?计划细化吗?如果你能做到目标明确清晰,规定实现的期限,制定具体的计划,就能很好地把大家团结起来,为了实现那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这样一来,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看到更大的希望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清楚员工为什么工作,尽管我们周围不乏“不差钱”的富二代,但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普通人,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要想有人跟着你混饭吃,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只有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真心跟随,从而建立起一个紧密团结、唯领导马首是瞻的队伍。

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想干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光靠领导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力下属出力、卖命,那么他们又凭什么竭尽全力地为领导者打天下呢?很简单,是“利益”,领导者要想驱使员工,就必须在物质上毫不吝啬,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然而人是极其复杂的动物,单靠金钱物质是收买不了人心的,更换不来下属的忠诚,明智的领导者懂得与大家同甘共苦,这正是他们深受员工拥戴的根本原因。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家能和员工共苦,却不能同甘,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作为在商界颇有名气的管理者,苏宁老总张近东对“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的道理有着十分深刻的切身体会。

张近东深知能和员工同甘的领导才是一个老领导,随着苏宁的发展壮大,他的身价也是不断攀升,但他并没有忘了那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 张近东毫不吝啬地拿出一部分股权用于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他曾先后将股权分配给南京总部的数名高管,为了稳定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他还制定了十分具有诱惑力的特别奖励制度,只要分公司的高管表现突出,就有机会获得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

这种奖励措施把遍布全国各地的苏宁分公司管理层紧密地团结在张近东周边,和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做法,不仅打消了管理者担心被“辞退”的后顾之忧,还有效地减少了人才“跳槽”现象的发生。

张近东对待员工的这种慷慨举动,大大强化了各地高管对苏宁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同甘”的政策将众多的“职业经理人”一举变成了“事业经理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调动。

对于管理者来说,与员工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当企业面临内交外困之际,共渡难关是唯一的出路。危难过后苦尽甘来,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你打江山的功臣。为了蝇头小利而“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不仅会丢掉大批人才,还会让员工凉了心,没了得力下属的拥戴与支持,职位再高也只能成为光杆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