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20691100000035

第35章 赢在执行:没有执行,再伟大的战略都等于零(4)

最优秀的人,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并且总有最佳的办法。对于成功者而言,一旦定下了目标,一旦接受了上司的任务,他们就不会轻易改变目标,轻易放弃执行任务。即便有过不去的坎儿,他们也不会就此放弃,而是调整思路、改变方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很多时候,也许一句“没办法”是你做不到的最好理由。然而,正是一句“没办法”,浇灭了企业的创造之光,扼杀了企业的伟大战略决策,羁绊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的计划行不通。这个计划也许是个商业计划,也许是个产品战略计划,也许是一个美好的创意,等等。不管是什么,当你发现行不通时,你会像很多人那样做吗?说一句“没办法”,然后叹一声气,就把美好的计划搁置了。

当然,也有一些管理者会尽力去找方法,解决问题,甚至为此花费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但是回头想一想,这样做值得吗?也许有时候只需要改变一下解决问题的思维,用简单的办法,用最小的花费,就能高效地将问题彻底解决,将执行贯彻到底。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管理者们深思:

联合利华更新了一批自动香皂包装机以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香皂盒里没有肥皂。这样不但造成香皂盒浪费,更可怕的是,有可能把空香皂盒卖出去,造成对消费者的欺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公司管理层让工人在装配线一头检查,但是这样效率太低了。没办法,公司决定聘请一个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博士团队,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达半年的研究,花费了几百万,终于研发了一种全自动的X光透射检查线。这样一来,所有的装配线上等待装箱的香皂盒经过X射线的扫射,空肥皂盒就会被检测出来,然后机械上设置的机械臂就会将空肥皂盒取走。

很巧,联合利华遇到的空肥皂盒问题,在另一家乡镇企业也出现过。这家企业是怎么解决的呢?老板命令工人们一定要想办法,最后,工人拿来一台电风扇,安放在装配线上,对着那些等待装盒的肥皂吹,结果,空肥皂盒被风吹走了,问题很轻松地就解决了。

同样一个问题,联合利华花费了巨大的资金、人力来解决,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由于花费太大,显得有些得不偿失。而那家乡镇企业采用简单的思维,用最简单的办法把问题解决了,保证了生产线上的肥皂顺利装盒。

由此可见,在执行过程中,面对困难虽然要有不放弃的精神,要学会找方法,但我们一定要找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去解决问题,这样才是高效执行,才是聪明执行,才能赢在执行。

有效的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少企业存在“半截子”工程。管理者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就不再过问,而员工在执行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可能会拖延、敷衍,甚至干脆把任务搁置起来,不去执行。等到管理者追问结果时,员工就开始找借口为自己推脱。或者员工的执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与管理者所期望的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好的战略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好的想法没有落实到结果上,就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执行离不开监督,要想员工有效地执行任务,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克里斯托弗·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创始人的孙子。1997年,他接任公司CEO。上任之后,他认为应该对员工充分授权,完全放手,让高级主管充分发挥能力。可是,在授权之后,他不重视监督,不关注员工的执行效果,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失误。为此摩托罗拉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股票市值、赢利也连连下跌。到了2001年,摩托罗拉开始出现了亏损。

对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出现这样的严重后果,确实是罕见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只知道放权,却没有做好监督。这样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无从得知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能及时了解问题,调整战略。

最典型的一次事件是,营销总经理福洛斯特建议克里斯托弗·高尔文把业绩不好的广告代理商麦肯广告撤换掉。但是高尔文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他对麦肯广告的负责人非常信任,他表示要给对方一次机会,放手让对方去经营。

结果一年之后,麦肯广告公司糟糕的经营状况令他震惊不已。于是,他赶忙撤掉麦肯广告公司。可笑的是,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在这一年间,并没有问及麦肯广告公司的经营情况,下属也没有向他汇报麦肯公司的情况。

还有一件事:摩托罗拉曾决定重磅推出一款“鲨鱼”手机,这款手机厚重、价格昂贵。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原本知道欧洲人喜欢简单、轻巧的机型,但是他在决策时,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下属几句有关市场调查的情况,然后就同意推出这款手机。结果“鲨鱼”手机在欧洲市场严重亏本。事实上,就算决策失误,只要在事后加强监督,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战略,避免遭到重创。

从克里斯托弗·高尔文不重视监督的失败经历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无论是员工落实制度,还是执行任务,作为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关注员工执行的效率和进展。只有当管理者关注“回报”,员工才会给你“回报”。前一个“回报”是指“回来报告”,即员工及时向你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后一个“回报”才是报答和收益。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老板把任务交代给员工,就不去过问,等到后来发现事情不对劲时,又责怪员工。殊不知,因为管理者不重视监督,不要求员工汇报,员工自然不做汇报。例如,下面这种情况很常见:

一天,老板对市场部的王经理说:“我这里有一个市场推广任务交给你……”老板和王经理谈了两个小时,交代了诸多背景、重要性、目标、权限范围、风险等等。讲完后,老板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你清楚了吗?”

王经理说:“没问题,我马上就安排人去办。”

王经理回到办公室,立即召集手下的骨干员工,谈了30分钟,把任务布置下去。

三天后,老板被一系列重要事务缠着,忘记了给王经理布置的事情。一周过去了,直到半个月后,老板才突然想起那件事,于是马上问王经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王经理把事情的进展情况向老板汇报了一下,结果老板大惊失色,大声嚷嚷道:“你怎么这么干呢?你怎么不早向我汇报呢?”

你布置任务之后,要求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吗?你是怎样监督员工的执行情况呢?很多管理者喜欢听员工汇报,却不知,真正有效的执行是双向沟通和反馈,既要求下属向上司汇报,也要求上司主动走下去,去了解员工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员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指点和帮助,这样才能保证下属不偏不倚地按照目标去执行。

大公司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者主动去检查和监督,是促进员工把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因为员工的自觉性再好,能力再强,也需要管理者的监督。没有监督,结果执行不到位,出了大问题时,后悔就晚了。

不过,监督不等于监视,有些管理者恨不得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甚至为此不惜破费金钱,费尽心思,借助高科技手段监视员工,期望员工认真地对待工作、不偷懒、不耍滑。比如,员工出差,会给员工发放一部带有定位系统的手机,实现随时了解员工动态的目的。殊不知,这不叫监督,而是监视和窥探,必然会遭到员工的反感和抵触。

事实上,最有效的监督是最简单的。管理者不用监督太多,只需监督和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就像汽车上的表盘、仪表,是给司机做监控用的,司机只需要控制速度和路线,就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亦是如此。你给员工布置任务后,只需要讲明任务完成的时间和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个效果最好可衡量。然后,在员工执行任务期间,你隔三差五地问明情况,关注进展,询问员工是否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