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公司销售部的范经理和老板发生了意见分歧,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一气之下,他带着公司的机密文件跳槽到同行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不久,公司的产品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他非常需要范经理手里的机密文件,而且见范经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销售高手,于是高薪留下了范经理。
范经理进入公司后,凭借自己以往的人脉,力挽狂澜,为公司打开了市场。公司的产品在两年时间里,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范经理渐渐变得狂妄起来,对公司给他的薪水也不太满意,于是他要求加薪,可是公司开给他的薪水已经够高了,不可能给他加薪。范经理见加薪无望,丑陋的本性开始暴露出来。他像前一次跳槽一样,带着公司的机密文件离去。而且在离开时,还在公司散步谣言,说公司客户跑单,公司发不出工资,即将倒闭,这引发了公司很多业务上的纠纷,使公司陷入了一片混乱。
事实上,当范经理带着满意的“成果”跳槽时,接纳他的老板就应该想到:王经理这样对待“老东家”,以后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呢?公司有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不就像在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任用他呢?
除了吃回扣、收黑钱,很多员工还喜欢把公司的东西据为己有,那其实属于盗窃行为。在公司中,员工盗用公务时有发生。不论员工是窃取几只圆珠笔,还是挪用公司款项,都是盗窃行为,都将为公司带来损失。盗窃行为,不管情节大小,管理者都应该严肃处理。因为管理者的心慈手软实际上是对不正之风的提倡,盗窃之人会越来越多,情节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维护公司利益,管理者必须坚决斩断员工的“第三只手”。
许多盗窃行为也许只涉及到圆珠笔、记事簿等一些小东西。管理者会认为是小事一桩,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度,就不予追究。其实,盗窃公物看上去是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修养。今天员工为了一点小利盗窃公司文具,明天他就可能为了大利出卖公司机密或挪用公司资金。所以,小错不杜绝,必将酿成大祸。
2012年11月,南昌警方破获一起重大入室盗窃案,涉案价值达21万元。某汽车品牌4S店一夜之间丢失数十万的巨款,对于小型商店来说,可谓是元气大伤。第二天上午,案件宣告侦破。出人意料的是,犯罪嫌疑人竟然是这家商店的工作人员。本公司的员工对公司各项事宜相对较为熟悉,一旦有偷盗之心更容易得手。倘若不是警方全力调查,这家小型商店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所以,防止内鬼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批评教育杜绝员工的一切偷盗行为。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管控不力,大事也必然管控不好。对企业来说,员工没有能力,企业可以花点钱、花点时间慢慢培养。通过培训和学习,员工可以从普通人才变成优秀人才,从优秀人才变成卓越者。但是员工的品德却无法培养,正所谓“禀性难移”。一棵树的根是烂的,你再怎么浇水施肥,也无法让他健康成长。所以,老板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任用有才无德之人。发现员工吃回扣、手脚不干净,一定要斩草除根,这样才能不留后患。
此外,要想员工能够公私分明,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公司纪律,为员工树立有力的榜样。另外,管理者要注重对员工进行“以公司”为家的教育,如果员工已经把公司当作家,已经成为管理者的自己人,他就能下意识地以公司为家,打消谋私利的念头。
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员工,把沉甸甸的利益留给自己
俗语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们活着,说到底就是为了面子。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领导着无数的员工,理应更注意表面风光,但有时候,却不必过于追求表面的风光。适度示弱,把风光留给员工,反而可以为自己赢得沉甸甸的利益。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绝对的,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当然不应该示弱,把风光留给别人,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却可以有意地进行改变,承认自己的短处,这不是软弱的表现,是一种高超的为人处事之道。
X公司和Y公司都是某大城市著名的建筑商,有一次,该城市为了开发某个地区,公开竞标,很快,其他小公司也纷纷被淘汰了,只剩下这两家实力相当的大公司。这两家公司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动作,都希望能把这个项目拿到手。
在设计方案会议上,两家公司也各不相让,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吃亏,总想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把对方压倒。一时间,上级领导也不知该把项目交给谁来做。就在这时候,Y公司好像开始落下风,会议上的表现也收敛了许多,仿佛是没有底气似的,不光如此,这家公司还经常表现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说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就在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非X公司莫属的时候,结果出来了:是Y公司最终得到了该项目的开发权。
大家对这个结果感到很诧异,但是Y公司的老板却告诉他们,原来他早打听好了,上级领导不喜欢太过强势的人,喜欢内敛一些的,因此,他后来就没有与X公司争夺表面风光。因此,顺理成章地,这个项目就落到Y公司手里。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老板就懂得取舍,把表面的风光留给了别人,但是,笑到最后的人则是自己。在竞争对手面前可以适当地示弱,对待下属一样也必须如此,不必要处处表现出作为领导的强势之处,不要处处以领导自居,一味地自大,自满,这样只会让下属对你产生反感之心,面服心不服。
如果,你时常注意言辞,平易近人,表明自己虽然有过人的地方,但仍然是一个平凡的人,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一人所为,公司的明天,仍然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此外,不妨照顾一下员工的情绪,偶尔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让下属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他们在公司找到了存在感,觉得很风光,才会乐意为你效劳,才愿意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利益。
美国达纳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诸如铜制螺旋桨叶片和齿轮箱等产品的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家公司的人均营销额与整个行业的营销水平持平。但是到了70年代末,公司员工的人均营销额迅速增长了3倍。这对于一个普通企业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无异于创造了行业内的一个奇迹。那么,达纳公司到底是怎么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的呢?
原来,达纳公司的成功在于公司的总经理麦斐逊大力倡导激励策略。1973年,麦斐逊接任公司的总经理,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厚厚的政策指南,他陈述了公司的宗旨,宗旨的前三条就是:“与员工保持面对面交流;每次大型会议上给每个员工3分钟的发言时间;每逢重要场合,让员工与高层一同出现在媒体面前。”从此以后,员工表现地更加积极、更加出色,从而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让我多活上3个月。”赞美能给人一种精神力量。作为老板,如果懂得及时赞美员工的长处,那么员工的激情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到了关键时刻,他们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捍卫公司的利益。
清洁工是公司最不起眼的角色,经常被人忽视,甚至被人看不起,但有一位清洁工却十分了不起。韩国某大型公司有一位清洁工,一天晚上在公司的保险箱被盗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虽身受重伤,却为公司挽回了巨大损失。事后,有人问他作为一名清洁工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与小偷搏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因为公司的总经理每次经过他的身旁,总会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你果然是我们最出色的员工。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认可,感动了这位清洁工,让他赚足了面子,使他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员工,不是例行公事,不是敷衍员工,否则,就显示不出诚意,会让人生厌,无法产生应有的激励效果。真正的“让利”应该充满诚意,要带有赏识的感情,这样,员工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所以说,一个好的领导,不会一味追求表面的风光的,而会把风光留给别人,这样,企业才会获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