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20670500000032

第32章 会激励,善批评,让庸兵变将才(3)

“胡萝卜加大棒”,让下属自己认错

世界上每天都在诞生新的管理理论,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管理理论,都是按照人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制定的。上千年来,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几乎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许多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到现在还留存着,比如说“胡萝卜加大棒”。

该理论的原型,出自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在1901年的一次演说:“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这个定理教导我们在管理的时候要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才能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一味地奖励让人懒惰,一味地惩罚让人畏惧,这都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应有的特征。

尤其要强调一点,这个理论适用于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是对员工所犯错误的处理上,正确运用“胡萝卜加大棒”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妨一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张一直对公司领导不满意,觉得他小题大做,一点点小事在他眼里都会变得极其严重,人又啰唆,什么事都说起来没完。无论什么事只知道扣钱、扣绩效,别的什么也不会。

后来公司人事调整,原来的领导被调走了,换来一个新领导。小张心想,天下乌鸦不都一般黑嘛,也无非还是那一套罢了。果然,由于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新领导把小张叫进办公室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告诉他这个错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结束的时候还扣了小张500元钱。小张心想,果然还是一个这样的领导,而且比上一个还黑,以前那个只扣了200元。

谁料想,过了几天,新领导主动询问其小张的工作进度,并且对他做得好的地方予以了肯定,又表扬了小张知错能改的态度。小张觉得很欣喜,似乎要发生什么变化。

月末小张查询工资卡,惊奇地发现多了300元。一打听,这是领导给他的奖金。小张大吃一惊,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卡上的数字告诉他:这不是做梦。慢慢地,小张变得越来越细致,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及时汇报,及时检讨自己。就这样,小张的工作做得越来越顺利,收入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是一种惩罚的手段,换成恩威并施的方式,就能让下属虚心接受,自我检讨。他们只是没有说出来,但心里一定相当明白。

真正聪明的领导者一定是太极高手,起手一个“揽雀尾”,左阴右阳。无论是什么样的下属,什么样的事件,都能轻松搞定。有道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一手拿着令人恐惧的大棒,一手拿着让人神往的胡萝卜,才能在职场这个万军丛中往来冲突,纵横捭阖。

拿破仑曾经说:“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

批评时要力争做到心平气和

“王皓你就是懦弱、胆怯!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不堪一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劈头盖脸地怒骂中国乒乓球队队员王皓,这一幕发生在比赛之后,而且被电视直播出来,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在总教练如此猛烈、毫不留情的批评声中,全场16名中国球员大气不敢出一声,王皓更是一脸惶恐。这样的批评是否有效呢?王皓在被批评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这一幕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在公司中,员工遭到了老板或上司的猛烈批评,例如:“你怎么办事的!不会看清楚了再拿来?”“你到底长脑子了吗?”“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还不知道?”“再干不好就给我滚蛋”……

大部分管理者认为,员工犯了错误,领导者当然会生气,批评员工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因此,在员工犯错之后,上司带着情绪化批评员工,我们将此理解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因为老板或上司的职位赋予了批评员工的权力。

但是有调查表明,在企业管理界,源于管理者的批评是员工产生挫折感的主要或直接原因。美国职业经理人施考伯曾说过:“世界上极易扼杀一个人雄心的,就是上司的批评。”要想避免扼杀员工的雄心,管理者在批评员工之前应该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地批评员工。

有专家总结过,情商高的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有四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就事论事。当员工表现不佳时,他们往往先把事实讲清楚,比如:“今天上班,你为什么迟到了半个小时呢?”而不是说:“你到底在搞什么?怎么上班迟到了?”因为这样的批评不是就事论事,容易让员工误以为管理者讨厌自己,会给员工带去消极的影响和打击。

第二个特点是明确地告诉员工自己的感受,他们会明确地对员工说:“这件事你没有办好,我觉得很失望。”

第三个特点是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员工努力达到。当员工上班迟到了,他们会说:“我希望你以后可以准时上班。”而不是说:“以后不准再迟到了。”

第四个特点是动之以情地说服员工做事。比如,他们会说:“我希望你以后准时上班,这样我们相处得会更融洽,对公司管理也有好处。”或者诱之以利地说:“我希望你以后准时上班,这样你才有全职奖金。”

如果你能做到上面四点,那么你在批评员工时,就容易做到心平气和了,这样所取得的批评效果往往会如你所愿,员工会更加敬重你。

有个成语叫“法不责众”,字面意思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以惩戒。“法不责众”是一个制定法律的原则,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去违法,而不是等有人违法后,再去惩罚。因此,如果某项法令大多数人做不到,说明这项法令本身有问题,需要修改。要知道,惩罚只是针对少数人的,而不是针对大多数人。

同样的道理,在管理中,当大多数人都犯错时,管理者也有必要遵循“法不责众”的批评或惩罚原则。因为如果你批评大多数人,大家会觉得无所谓,他们会想:反正领导批评的不是我一个人,因此他们会表现得不屑一顾。这时如果你多说几句,他们会觉得你唠叨,吹毛求疵,十分讨厌,说不定还可能引发众怒。面对这种情况时,你该怎么办呢?下面就举个例子:

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召开工作会议,当他来到会议室时,发现只有人力资源部主任准时到达会场,而其他人全部迟到,迟到时间从15分钟到50分钟不等。总经理大为恼火,但没有批评大多数的迟到者,而是当场表扬了人力资源部的主任,赞扬他态度积极,守时守信,结果,其他人都面带愧色,感觉开会迟到了不应该。

这位总经理的做法是十分高明的,因为如果他批评那些迟到者,肯定有人会找理由,也许他们中的某些人有正当理由。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批评,会引起有正当理由者的公然申辩。而一旦有人申辩,其他人没有理由,也会找理由争辩。这样一来,把大多数人都得罪了。所以,不去批评大多数,而是选择赞扬少数人,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表扬好的行为,也意味着暗示不好的行为,这样既不得罪大多数人,但又打痛了他们的脸,让他们有口难辩,只能暗自惭愧。

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

众所周知,假如一个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会长久。对此,作为老板往往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常常认为:人才之所以流失、人心之所以不齐的重要原因是技术落后、发展不利。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激励不当,或者激励缺失。

有人这样评价沃尔玛强大的向心力:“沃尔玛公司的迅速崛起,主要取决于沃尔玛内部的团结与和睦。沃尔玛的员工聚在一起,就像喷发的火山一样,气势非常凶猛。”毋庸置疑,有效的激励是保证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的核心要素。那么作为企业的老板,又该如何激励自己的员工、增强团队向心力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项原则:

第一,营造归属感,收服人心。毫无疑问,任何时候薪水都是员工奋斗的基础,在满足员工薪水要求、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在公司内部积极地为员工营造一种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试问:在如此有诚意的感化下,员工又怎么会不卖力地工作呢?

有很多企业,薪酬与同类型企业相比并不具有竞争力。但是较高的薪酬仅仅只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愉快的工作氛围、强烈的归属感,才是让员工紧紧围绕在企业周围的真正原因。一旦员工缺乏职业愿景,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而且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表现出懒散、敷衍的不良习气,就说明企业内部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第二,通过内部联欢、轻松对话的方式,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能营造出一种健康的人文环境,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员工们只有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对企业和生产工作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而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他们才能顾全大局,坚定不移地和企业站在同一条战壕里。

第三,福利到位,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有很多,生活保障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方面的保障,不仅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给予的温暖,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可见,仅仅提高员工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还不够,还要保证福利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

第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

作为老板,如果能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又怎么会失信于员工呢?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信任和关心每个员工,才能让员工们更有责任感、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发表意见、交流心声的园地。例如办一个内刊,或是多开交流会议,让领导和员工共聚一堂,总结过去的经验,规划未来的发展。最好让所有的员工集体参加,让他们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坦诚地表达出来,使老板能真实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管理上的差距,加强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第五,升职激励,给员工提供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许多员工都希望能有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老板和同事的认可。如果公司愿意给员工搭梯子,在适当的时候提升他们的职位,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成长,那么公司与员工的相互认同感就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