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20670500000031

第31章 会激励,善批评,让庸兵变将才(2)

无论下属的工作对整个企业是否重要,他们都希望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相关数据表明,“虚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其效果等同于增加了10%的薪水。所以,管理者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虚名,并学会借此来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

“一家公司的好坏取决于公司的人才,而人才的能量释放多少则取决于绩效管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注重对员工的激励,但能够切实把握好激励周期的领导者却并不多见。

美国著名市场调查研究公司的Gartner预测:截止到2005年,美国只有40%的企业采用了绩效管理的手段。中国经济尽管发展快,但起步晚,企业管理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领导层,未能制定一个具有长期激励效果的人事制度。

随着时间的延续,原来的业务骨干渐渐成了离退休人员,曾经的“新人”早已经独当一面,如果管理者不懂得适当调整人事制度,势必会挫伤后起之秀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公司员工的断层。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

国泰人寿的蔡宏图在掌控人事制度上颇有见地,随着国泰的不断发展,他准确把握住了员工的“生命周期”,从而恰到好处地对公司的人事制度进行了调整,这一举措,为国泰人寿的发展扫除了不少障碍。

早期,国泰人寿采用日本的人事管理模式,大家一个个排队坐等升迁就可以,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论资排辈式管理的缺陷便暴露了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人员结构老龄化,急需年轻人员加入。但论资排辈式的升迁制度限制了年轻人的发展,因此形成了两大难:一是招聘年轻员工难,二是年轻员工升职加薪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蔡宏图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改革,对涉及人员升迁以及奖励考评等都进行了周期性调整。改革过后,人员的薪资水平和晋升全部取决于“绩效导向”,奖金以及加薪升职的激励行为更加透明化,此举措让这些后起之秀看到了希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企业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事制度的变迁和改革,一味地偏袒新员工,容易让老员工心寒;但一味纵容老员工,不给新员工加薪升职空间,则势必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处理好新老员工的交替工作,则显得异常重要。

不同的企业,员工的“生命周期”也会有所差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从本行业出发,结合本公司的具体人事制度以及现存的激励机制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公司全员的激励工作,把新老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真正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惩罚不是目的,打完巴掌,甜枣要跟上

俗话说:“扇一个巴掌给两颗枣。”在非扇巴掌不可的情况下,那就果断地扇巴掌吧。不过,当你扇了人家一个巴掌之后,肯定会给人造成疼痛和伤痕,这时你应该学会安抚,给他两颗甜枣,弥补一下他内心的伤痛,抚慰他受伤的心灵。

“扇一个巴掌给两颗枣”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说的是在企业中,领导者批评、责备下属之后,有必要放下身段“哄哄”下属,给他一点小小的安慰,让他感受到你的仁慈和大度,从而促使他虚心、诚恳地改正错误。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后藤清一年轻时,曾担任三洋机电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他进入松下电器任职。有一次,他犯了一个错误惹恼了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把他叫到办公室,对着他气急败坏地大发雷霆,把后藤清一骂得狗血喷头,还拿着一只火钳死命往桌子上拍击。

松下幸之助发泄完之后,后藤清一准备离去,忽然听见松下幸之助说:“等等,刚才我太生气了,不小心将这火钳弄弯了,麻烦你费点力,帮我弄直好吗?”后藤清一非常无奈,只好拿着火钳拼命地敲打,在这个敲打的过程中,他的心情也渐渐归于平静。当他把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幸之助时,松下幸之助说:“嗯,真不错,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

后藤清一走出松下幸之助的办公室后,松下悄悄给后藤清一的老婆打了一通电话:“今天你先生回家,脸色一定很难看,请你好好照顾他。”后藤清一挨了松下幸之助一顿臭骂之后,原本打算辞职不干了,但当他得知松下幸之助的做法后,反而对松下幸之助产生了佩服和敬意,于是决心继续效忠于他,而且要干得更好。

批评、责骂下属之后,又用题外话来称赞下属,通过其他方式关心下属,这种“打一个巴掌给两颗甜枣”的做法,是松下幸之助管理中的高明之处。他认为,在管理上宽严得体十分重要。在原则和条规面前,应该寸步不让,严格对待。比如,员工违反了公司条规,领导者就应该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但是,在痛斥下属之后,有必要及时补充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因为人在遭受斥责之后,很容易垂头丧气,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心中难免会想:我在领导心目中没有好印象了,我在这家公司没有希望获得晋升了。这样一来,就可能造成员工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辞职的念头。

所以,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在批评员工之后,及时用一两句温馨的话语安慰员工,或在事后向下属表示:我是重视你、看你有前途,觉得你是可造之材,才会骂你。被斥责的下属听了这样的话,必然会深深体会到领导“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从而更加发奋图强。

“千里马”不能用重鞭,冷落也要有个度

借助“冷暴力”来惩戒犯错的员工,不可否认,能起到督促对方反省的作用,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失了分寸,很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越是“千里马”,越是不能用重鞭,一般来说,优秀人才自尊心更强,他们忍受不了领导的疏远和同事们的冷言冷语,所以给个教训即可,切不可冷落过头。

在公司内部,管理者往往拥有至高无上的人事任免权,只要是他们赏识的下属,便能直接提拔到重要岗位,但很少有人会这样做。实际上,越是优秀的人才,越是需要磨炼,如果直接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对于赏识的下属,管理者要权衡利弊,并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当的磨炼期。短则难以磨成器,长则会让对方失了耐心。小丁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为了从众多员工中选出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有一个员工很有潜质,于是,他就把这位员工分配到了销售科,让他用出色的销售业绩证明自己,很快,该员工就凭借惊人的业绩升任销售科长。在管理职位上,这位员工依然出色,不仅让销售额逐月上升,在下属和领导眼中更是有口皆碑,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没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小丁却把他借调到了无关紧要的仓储部门。

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销售科长为什么会被冷落,连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尽管失落,但他还是任劳任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但却见不到一点起色,这时恰逢一家大型企业招聘销售经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投了简历,谁知对方董事长竟然亲自打电话表示欢迎他加入。

递交辞职材料的那一刻,小丁直言这长达一年的冷落是为了锻炼对方,以便能够胜任更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但对方离心已定,尽管小丁表示可以立即给对方调换岗位,但还是没能留住这位优秀员工。

暂时的冷落可以考察下属的德性和韧性,但这种冷落一旦过了度,就会演变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得以完成伟大的事业,即力量与坚忍。”但人的坚忍是有限度的,即便是意志坚定的人,也无法接受长时间冷落。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事实证明,过度冷落只会让那些优秀人才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选择辞职。所以,管理者在考量优秀人才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切不可因为过度冷落,伤害他们的工作热情。

递进式处罚比一棒子打死更有效

作为企业负责人,训斥员工在所难免,但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需要批评,有时候委婉地提醒,比“一棒子打死”更能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少管理者一看到下属犯错,便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批评,殊不知这种“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对员工而言并不适用。

批评或处罚员工的目的在于督促其改正错误。管理者在处罚员工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度。你在下属面前义愤填膺,但并不见得能说到他们心里去,盲目的批评和处罚,只会把员工推向你的对立面,所以不妨试着把“处罚单”改成“改进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管理者自己也会犯错。既然损失已经造成,发火再大,批评再严厉,又有什么用呢?

后滕清一算得上是松下的左膀右臂,他曾经担任过其中一家工厂的厂长,在他任职期间,工厂不幸失火烧掉了。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故,后滕清一非常惶恐,以为自己不被革职也要降级。谁知松下接到报告后并没有对他做出严厉处罚,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了4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犯错,换作以往,即使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松下也会对其严厉斥责,严格要求下属是松下的一贯作风。然而这次火灾发生后,松下却法外开恩地没有做任何处罚,对此,后滕心里充满了愧疚,所以对松下越发忠心,并以自己加倍的工作来回报上司的信任与宽容。

递进式惩罚远远比一棒子打死更有效,事实上,越是有过错的人,越需要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时,如果管理者的处罚过重,只会令他们沮丧,反之,如果能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比以往更加积极。

下属如果捅了娄子,先不要忙着训斥,不妨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事实证明,这种步步推后的处罚方式,比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更能激发员工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对待下属的宽容态度,反而能令他们心生感激,从而更加衷心地为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