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20670500000012

第12章 别指望人人自动自发,有效监督才能为制度保驾护航(3)

孙总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的管理还是相当人性化的,各种制度制定得也非常有弹性,从各个部门经理那里反馈来的信息,也让孙总越来越坚定自己的观点。

但是每次他去办公室的时候,总是觉得员工士气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一脸疲惫。孙总很疑惑,但是当他把员工叫出来询问时,每次得到的回答却是:各方面都很满意。孙总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于是孙总私下去了一家咨询公司,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结果得到的答案却异常简单:做个调查问卷。孙总觉得这根本就是敷衍,自己亲自问过的,难道还不如一纸问卷有效?但是这毕竟也算一个方法。

于是,孙总委托咨询公司制作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给员工们发了下去,结果出人意料,员工对公司现行的政策满意度极低。孙总觉得很诧异,赶紧去咨询公司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问卷,这次结果更令孙总吃惊:有的员工觉得某主管太死板,有的觉得弹性工作时间看似很不错,但是实施起来效果很差,有的抱怨该有的福利没发下来。

孙总立即下令召集中层领导开会,在会上布置了调整,改革措施,任免干部,并迅速将会议结果执行并且公布。接下来的几个月,孙总一直亲自监督,并且经常做调查,公司士气渐渐有了好转。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领导,不可能逐一接触到每一个员工,更不可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员工的状况。但是员工是企业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没有好的员工,不可能有好的企业。而领导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员工在生产一线,所以将员工满意度调查制度化,对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归根结底,大部分的企业都处在一个较低的生态圈里,所以时常做一下员工满意度调查,并将之规范化、制度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种价格低廉而且有直接效果的行为方式,掌握好这一利器,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谨防员工报喜不报忧

很多人在向领导汇报情况时,喜欢浓墨重彩地讲成绩、讲好事,对于问题与错误,往往轻描淡写,甚至干脆不提。这种做法不仅会妨碍领导者了解真实情况,影响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还会错失解决问题、化解危机的良机,使小问题变成大危机、大灾难,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在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德国摩登公司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

一线员工发现公司的大客户跳出了合同,马上给主管打电话汇报:“主管,不好了,公司的大客户丢掉了,这直接影响我们的效益啊!”

主管淡定地说:“慌什么啊?镇定一点!”说完他马上给自己的上司打电话:“经理,市场部出了点问题,一个客户流失了。”

经理说:“流失一个客户怕什么,我们公司的客户还有很多,继续开拓市场,争取获得更多的合作。”

正在这时,总裁给这位经理打电话,询问市场开拓情况,经理笑着说:“总裁,你放心,市场开拓得很好,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很多客户都与我们有合作的意向,很快我们就会拿下他们。”

总裁放下电话,非常开心地坐在老板椅上,手里端着一杯咖啡。然而,一个月后,公司召开月销售会议,总裁才得知市场开拓工作一败涂地……

这就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格鲁夫对企业内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颇有感慨,他说:“高层领导有时候直到很晚才明白周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老板则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中国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更是打趣地说:“一天,老板发现门外有人搬东西,出去一看,才知道原来公司倒闭了。”当然,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但它由此也说明了下属报喜不报忧的危害。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员工报喜不报忧呢?除了管理者要乐意听坏消息,鼓励员工报忧之外,管理者还应该积极走出办公室,走到员工中间与员工沟通,走到生产一线去了解实际情况。格鲁夫的做法就是,每天不管有多忙,都会打开电子邮箱,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线员工的汇报。这种汇报是越级的,其真实性更加可信,因此格鲁夫十分重视。

不淘汰平庸的员工,是对奋斗者的不负责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当领导的员工也注定永远平庸。好的下属是具有可塑性的,但要想将这些员工培养成卓越人才却并不容易。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培养一批精兵强将,因此,管理者在培养员工的过程中,必须毫不留情地淘汰平庸者,这既是对企业的未来负责,更是对奋斗者的肯定。

不少管理者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雇那些“鸡肋人物”?一般来说,这些人工作还算努力,懂礼貌,善解人意,甚至在公司里面还有着不错的口碑,然而他们在工作中却经常犯错,哪怕是多次提醒依然不见什么起色。对于这样的人,解雇起来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为了企业的发展,却不得不淘汰。

阿丽是某科贸公司的经理,最近公司新来了一位女员工,人长得漂亮,性格活泼,但却令她头疼不已。

该员工工作十分努力,但业绩却十分平庸,每次都是打着最低考核标准的擦边球。起初,阿丽认为该员工可能是由于还未融入企业的环境,所以才会业绩平平,毫无起色。

为了帮助她提高业绩水平,作为经理的阿丽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但转眼3个月过去了,该员工的工作状态丝毫没有改变,更令阿丽头疼的是,她毫无工作积极性,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呢?为了帮助这位员工提升业绩,阿丽专门找她谈话,并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并许诺,只要她能够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一定会给予其丰厚的物质的奖励。

然而,阿丽的办法似乎没起一点作用,该员工还是老样子,甚至工作业绩还有下滑的趋势。这样通融一个平庸者,难免会让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感到不公,出于这样的考虑,阿丽毫不留情地开除了这名能力平庸的员工。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有工作能力平庸者,他们整天不思进取,上班就是“磨洋工”,拿工资混日子,如果不淘汰这类员工,那些优秀员工就会觉得:不干活也这样,干这么多活也这样,那我为什么非要这样拼命努力呢?一旦员工们有了这种想法,那么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必然会降低。

通常来说,企业都会有一套完整的人事体系,对于什么情形下可以与员工解除雇佣合同都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要善于借助这些制度来清除那些平庸的员工。此外,在人员招聘时,要尽量避开那些没有培养价值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平庸者的数量。

监督不是个案,要常态化

监督制度是一项必须长期执行、常抓不懈的工作,若是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势必迟了。明智的做法是将监督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来,当成一种习惯坚持下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问责、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团队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美国旅店大王希尔顿在制度监督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众所周知,希尔顿酒店的服务理念是对客户保持微笑,老板希尔顿要求员工不论多么辛苦,都要坚持落实这一服务理念。他本人的座右铭就是:“今天你对顾客微笑了吗?”为了保证微笑制度落实到位,他不但从自己做起,给员工树立榜样,而且在多年的管理中,他积极地走向各个分店,监督微笑制度的落实情况。希尔顿的做法不仅拉近了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可以带给员工监督与激励。

希尔顿每次巡视分店时,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对顾客微笑了吗?”他用这句话来提醒员工牢记公司的服务理念。1930年,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希尔顿依然要求员工落实微笑制度。当时美国80%的饭店都经营不下去了,希尔顿饭店也遭受重创,但希尔顿坚定信念,鼓励员工微笑面对,他呼吁全体员工不要把愁云挂在脸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微笑。

在希尔顿的严抓与监督下,公司的微笑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员工的真诚微笑成了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动了无数的顾客,给希尔顿饭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帮助希尔顿饭店走出了低谷。

当企业进入黄金时期时,有一次,希尔顿酒店添加了一流的硬件设备,希尔顿问员工:“我们还需要添加什么?”员工想了很久也回答不出来,希尔顿说:“如果我是一位顾客,我重视的不仅是一流的设备,我更重视一流的服务,我宁愿去一家设备差点,但是能见到微笑的旅馆。”靠着真诚的微笑,希尔顿酒店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五大洲有500多家分店,成为当今世界最具规模的酒店之一。

希尔顿酒店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把制度监督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下去,绝对不允许虎头蛇尾,也不允许把监督工作当成一时的发展需要。在旅行监督制度的同时,管理者还应向希尔顿一样率先落实制度,为员工做榜样。

很多公司也重视制度监督,然而,真正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企业,还真是少之又少。在监督过程中,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能否带头做好监督工作,关系到监督工作能否得到长期落实。如果每一位管理者都像希尔顿那样,那么企业的制度监督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骨子里,每一位员工都会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去监督制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