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509300000070

第70章 虎将世家后继有人

汉武帝终于决定对匈奴动武了。原因有二:

一是“面子”的需要。他派出的寄予厚望的大型“汉使团”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这让他先是震惊,然后是愤怒了。两国交战都不斩来使,两国和谈用得着扣留使者吗?看样子不给匈奴点颜色看看,他们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

二是“里子”的需要。南越叛乱被平定,西边的大宛等国被征服,东边的朝鲜也归附,只剩下北边的匈奴对汉朝虎视眈眈。换句话说,东西南北,现在只剩下北边还在和汉朝较劲了。而汉朝现在四海平定,已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来打击匈奴。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那是一个夏天,汉武帝派出了贰师将军李广利挂帅亲征匈奴。

李广利带领三万精兵从酒泉出发,目的地很明确,直捣匈奴右贤王的军事根据地——天山。李广利如尖刀般突入匈奴的腹地,打了右贤王一个措手不及,停战了多年的右贤王哪里料到汉军会突然从天而降,战事最后以匈奴惨败收场。

李广利出师告捷,擒杀敌人共计一万多人,心中难免得意。他没有继续追穷寇,而是掉转军马,来了个凯旋,欢欢喜喜地准备向汉武帝邀功去了。

因为生擒了大量的匈奴士兵,归途岂是“漫漫”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就在李广利得意扬扬地往回走时,右贤王却马上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他迅速组织和集结了大量兵马,马上进行了复仇。

于是,一个慢腾腾地走,一个日行千里地追。不消两日,李广利的大军就被蜂拥而至的匈奴士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汉军被包围后,数次突围都宣告失败,只能做困兽之斗。风在吼,马在叫,士兵在咆哮,他们高喊着一个字,不是杀,而是饿。

眼看粮草告急,防线告急,伤亡告急,李广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假司马赵充国站出来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被困死在敌人阵中,不如做最后一搏。属下愿带一百敢死队为将军开路,只求将军能活着出去。将军他日若能平定匈奴,家祭无忘告诉属下便是。”

李广利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正想说“这怎么可以”之类的话时,赵充国早已带领他的敢死队向敌人的壁垒进发了。

人要是能战胜自我,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敢死队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也正因为这样,这支敢死队以雷霆之势奋不顾身地杀向敌阵时,匈奴人被他们视死如归的气势和气魄震住了,纷纷溃退。结果,敢死队如同一把利刃,硬生生地在匈奴的铁桶阵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李广利不再犹豫,率大军一阵烟地杀出,来了个扬长而去。李广利活着回来了,但他手下的三万精兵却只剩下孤零零的千余人了,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敢死队的头头,功不可没的赵充国身上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居然也活着回来了。

汉武帝虽然对李广利先赢后输表示了遗憾和不解,但并没有过多追究李广利的军事责任。听说赵充国的英雄事迹后,汉武帝觉得可大做文章,为以后反击匈奴做表率作用。

于是,他马上召见了赵充国,亲自验证了赵充国身上的伤。赵充国身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竟然体无完肤。那一道道或浅或深的伤疤,是那么触目惊人,震撼人心。汉武帝一边安慰这位英雄,一边给了他奖励:官升中郎将。

其实,面对这场磨刀霍霍多年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并没有只派李广利孤军深入。为了保障汉军后勤运输的安全及接应,汉武帝在起用李广利的同时,还起用了另一名年轻的小将,他的名字叫李陵。

那么,这个李陵又是何许人也?

提到李陵的祖父,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他祖父便是扬名四海、曾令不可一世的匈奴闻之色变的“飞将军”李广。

自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被迫自杀之后,这一军人世家就时运乖舛。李广死后的第二年,其堂弟、当朝丞相、乐安侯李蔡因盗取官地,下狱自杀。李广的三个儿子,长子、次子都先李广而死,少子李敢曾以校尉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勇夺左贤王旗鼓,赐爵关内侯,代父职为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逼迫其父自杀,遂伺机将其击伤。

卫青或许是对李广之死颇感内疚,所以将此事遮掩起来。但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愤恨难消,趁与李敢伴随武帝在甘泉宫围猎之时将他射死。此时霍去病深得武帝宠爱,所以武帝极力掩盖事情真相,说李敢是在围猎时被鹿撞死的,这样的结果纯属意外。一个朝廷高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令人唏嘘。

李敢死后,李氏家族更加衰落。虽然李敢的儿子李禹得宠于卫太子,也颇有些勇力,但没有继承其祖父仗义疏财的优良品质,却是一个好利嗜财的匹夫,不足以当大任。直到李广的大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成人之后,这一“没落”之家才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李陵步入仕途后,任侍中、建章监。由于家世的熏陶,李陵不仅擅长骑射,而且待人接物谦让真诚,名誉远播。武帝认为李陵最有李广遗风,为了考验他的能耐和胆识,曾命他率八百骑过居延,深入匈奴之地两千多里查看地形。李陵“来去如风”,进入匈奴境地如入无人之境。归来后汉武帝龙颜大悦,封他为骑都尉,教酒泉、张掖的士卒学习骑射,防备匈奴侵扰,保卫国家。

苏武大型使团失踪后,汉武帝在重用李广利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名门之后的李陵。于是,他特地将李陵从边郡召回,并亲自在未央宫武台殿和他开了“座谈会”。在必要的客套和寒暄后,汉武帝对李陵说了三句简明易懂的话。

汉武帝的第一句话:“匈奴欺我汉朝太甚,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怕是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李陵听了,心中一喜:“汉武帝该不会是想让我挂帅亲征吧?”

汉武帝的第二句话:“我决定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打击匈奴的嚣张气焰。”李陵听了,表情一悲:“原来主帅早有人选啊。”

汉武帝的第三句话:“我想让你为李广利护送辎重,做后勤部部长。”李陵听了,表情一怒:“我李陵是什么人,怎么能为因裙带关系青云直上的李广利做‘嫁衣’呢?”

李广利是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因征服大宛有功,被封为海西侯,宠幸正盛。但是,作为一名世代以军功晋身为荣的军人后代,李陵鄙视因裙带而升迁的李广利。因此,当汉武帝第三句话出口后,李陵几乎想都没想,就回答了三个字:不愿意。

汉武帝很是惊愕,做后勤部部长,虽然没有前锋大元帅那么威风,但一来没有什么风险(毕竟不用冲锋陷阵),二来前锋打了胜仗,他也可以得到封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打了败仗又没有什么大责任。因此,这种职务历来是很多将士求之不得的。

“大丈夫生当做英雄,死亦做鬼雄,怎么能畏首畏尾地躲在后面做搬运工呢?”李陵也是个很识时务的人,眼看自己一时激动直言相拒,汉武帝的面子挂不住了,赶紧灵机一动,马上圆场。

“臣所率戍边士卒都是荆楚勇士和奇才剑客。臣愿意自领一军单独出击,使匈奴顾此失彼,无法集中兵力专攻李广利所率主力。”

汉武帝听完这番话,脸马上由阴转晴,沉默半晌,无奈地说道:“我把军马都调给李广利了,已经没有多余的骑兵可以让你来指挥了。”

李陵昂首回答:“没有骑兵也行,臣愿意以少击多,率五千步兵横行匈奴之中!”

武帝见李陵勇气可嘉,没有再为难这个自告奋勇的年轻俊杰,非但答应了他的请求,还给他派了一个得力的副手做接应——强弩将军路博德。

路博德是一员沙场老将,如今却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辈殿后,心中自然愤愤不平,于是对汉武帝提出了抗议。

当然,君臣有别,路博德的抗议是非常委婉的,他在上书中写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如今已快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初秋时节了。匈奴士兵这些年养精蓄锐,正值兵强马壮之时,想打败他们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臣愿意与李陵将军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再出击匈奴,利用匈奴‘春困’,我军当可大获全胜。”

汉武帝阅书后,怒,大怒,非常怒。他怒上加怒的原因是怀疑路博德上书的幕后推手是李陵。他以为李陵说出大话后,不敢率五千步兵击匈奴,所以指使路博德上书借故拖延,以此拿到“后悔药”。

覆水难收,说出的话便如泼出去的水,想拿后悔药,两个字:没门。盛怒之下,武帝立即下了死命令:李陵即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