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509300000069

第69章 单于宝座轮流坐

路充国被囚禁的第三个年头,乌维单于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这个反反复复的小人,以其特有的流氓作风,以根本就没有诚意的和亲作为诱饵,害得聪明一世的汉武帝,糊涂了好几回。直到路充国到匈奴千金散尽人却未复还时,汉武帝才从南柯一梦中惊醒过来,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可惜这时汉朝的大军都在东西南北对周边小国进行征服之旅,根本就没有精力和匈奴动武。饶是如此,汉武帝还是把战略的重心慢慢地向匈奴这边偏移,磨刀霍霍,只等时机一到就进军。

然而,乌维单于的死让汉武帝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之感。汉武帝一生南征北战,没有攻不下的城墙,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唯独对乌维单于束手无策。这么多年的和亲和招降,大汉赔了大量的珠宝和一批又一批的使者,仍然毫无进展。

乌维单于死后,他的儿子詹师庐继位,号称“儿单于”。他之所以被称为“儿单于”,是因为继位时年纪还小。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武帝认为“儿单于”不过是一个小孩,无须动武,只需诱惑和威逼这两招就能搞定他。

于是,汉武帝派出了两名使者,采用了两步走政策方针:一个使者负责搞定儿单于,另一名使者负责搞定实权在握的右贤王。

汉武帝使出的是三十六计中很常用的一计——反间计。

但是,这样的雕虫小技很快就被防备森严的匈奴人识破了。最后,两位使者都被当作“贼”抓了起来,参加儿单于的“听审会”。

别看儿单于人小,办事却毫不含糊。他马上对两位汉使进行了严刑逼供,给他们的忠告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为了免除皮肉之苦,争取从宽处理,两位使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使命,交代了所有的一切。

儿单于很生气,下令将两位使者永久拘留。匈奴的大牢里又多了两名可能把牢底坐穿的人。

随后,儿单于将父皇的优良传统作风继续发扬光大,汉朝的使者来一批就扣一批,来两批就扣两批。总之,他要让汉武帝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送出的使者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就在汉武帝陷入对匈奴“断交”的苦恼时,匈奴使者却不期而至。汉武帝当时正对儿单于随意扣留汉朝使者的行为大为愤怒,这时见了匈奴使者,也不问青红皂白,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拘留再说。

匈奴使者满怀热情,带着一颗火热的心,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后,激情浇灭了,热情消失了,感情变淡了,但使命却不曾忘记。于是,他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哪般?”

是啊,明明知道当前汉朝和匈奴的关系,这个使者偏偏还敢在这个风头上来汉朝,这是为哪般呢?押解的官员及时向汉武帝进行了汇报。匈奴使者的问题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重视,下令马上召见他。

“我不是匈奴的使者。”匈奴使者说的第一句话让汉武帝惊住了,心想:“这小子该不会为了活命,连自己的国籍都想背叛了吧。”

“我是匈奴左大都尉派来的使者。”匈奴使者说的第二句话让汉武帝喜出望外,他听出了使者话中有话,于是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将使者请到上座,招待了一番,然后才说:“请继续。”

“儿单于残暴不仁,动辄诛杀,我左大都尉为了免受牵连,决定弃暗投明。”

“非常好。”

“不过,我左大都尉投降之前,还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汉武帝满以为匈奴使者提出的是高官厚禄这类条件,然而,匈奴使者接下来的话让汉武帝又惊又喜。

“我们左大都尉什么都不要,只要汉朝的兵。他要提着儿单于的人头来见您。只是眼下我们势单力孤,所以想请大王派兵前去边境接应,里应外合,方可稳操胜券。”

有这样的好事,汉武帝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他封赵破奴为浚稽将军,率两万大军从朔方郡出发,目标直指匈奴腹部之地——浚稽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尔泰山脉中段),在那里和左大都尉会合。

然而,当赵破奴火急火燎地赶到浚稽山时,没有等来左大都尉,却等来了匈奴的大部队。原来,左大都尉是个毛手毛脚之人,还没举事,就不慎走漏了风声,结果来了个“举事未遂身先死”。

儿单于杀了叛徒,还不解恨,面对送上门的赵破奴,一股怨气正无处可发,就来了个将计就计,躲在浚稽山下以逸待劳。结果可想而知,中了计的赵破奴如果想活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逃。

逃啊逃,带了些残兵败将的赵破奴逃了几天几夜,终于甩开了穷追不舍的匈奴士兵。此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夜朦胧,鸟朦胧,人更朦胧。朦胧中的赵破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管他安全不安全,就地夜宿,明天一大早再继续逃。

对于好些天没有睡觉的士兵们来说,又饥又渴,体力达到极限,睡觉是最大的奢侈。听主帅开口说可以睡觉,差点没叫赵破奴爹了,当下蒙头就睡。不久,汉军便个个酣睡如泥,像死猪一样。

然而,事实证明,赵破奴饱睡一晚的想法太过单纯了。因为,就在汉军“睡在地上成一统,哪管白天与黑夜”时,匈奴士兵来了。他们没有再给汉军任何反抗的机会,迅速包围了酣睡中的汉军,接下来就是“砍瓜”比赛了。

惊醒过来的赵破奴想再反抗,来个鱼死网破时,已晚矣。当他身先士卒往外冲时,被匈奴人活生生地擒住了。擒贼先擒王,主帅被擒,汉军哪里还有斗志?骨气硬一点的,战死;骨气软一点的,投降。兵败如山倒,没有任何悬念可言,结局是惨痛的,赵破奴两万大军全军覆没。

赵破奴全军覆没后,尝到了甜头的儿单于充分发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不顾疲劳,对汉朝进行了赤裸裸的入侵。幸好边防大元帅公孙敖早有准备,坚壁清野,最终逼使匈奴高高兴兴地来,垂头丧气地走。

春去秋来,第二年,儿单于忍不住手痒,亲自挂帅,率匈奴主力部队欲和汉朝试比高。

而此时,汉武帝因为赵破奴的全军覆没,也对匈奴下达了必杀令。强弩都尉路博德延边筑城;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率大军进行一级备战,随时听命。汉武帝还亲自坐镇边境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朔方城“恭候”儿单于的到来。

双方磨刀霍霍多年,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然而,儿单于走在中途却突然变卦了。这次绝代双骄的世纪大战也就这样戏剧性地宣告结束了。

儿单于爽约不是因为害怕汉武帝和汉军的强大,而是因为他病了,并且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归西了。

儿单于本来就是小孩,还没有生下继承人。于是,儿单于的叔父,也就是乌维单于的弟弟右贤王呴犁湖当上了单于。

呴犁湖继承了匈奴单于贪婪无度的本性,上任后,对汉朝进行了不间断的“打谷草”,结果使汉朝边境又重新回到了“烽火连三月”的状态。好在汉武帝早有准备,边境防守得力,呴犁湖单于带领匈奴人常常是这里抢了汉朝一些牲畜和财物,那里又被汉军的游击队击毙千把人。总之一句话,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但是,呴犁湖单于却铁了心,非要完成儿单于未完成的事业,和汉武帝血拼到底。结果,打打杀杀,东奔西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汉朝还是那个汉朝,匈奴也还是那个匈奴,但呴犁湖却不是那个呴犁湖了。他病了,原因是疲劳过度。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呴犁湖单于同样撒手归西。

呴犁湖单于死后,儿单于的另一位叔父,也就是乌维单于和呴犁湖单于的弟弟且鞮侯时来运转,登上了单于的宝座。

就在匈奴的单于轮流坐庄的时候,被囚困在匈奴达数年之久的路充国也时来运转,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只听见他嘴里反反复复,唠唠叨叨,只重复两个字:回家,回家。

路充国终于回家了,一见到汉武帝,他便未语泪先流,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顺着他脸庞往下流。汉武帝见他这个架势,也有点慌了,毕竟这些年路充国在外面还是受苦了,他正要安慰几句时,路充国却说话了:“且鞮侯单于是个好人。”

路充国当着汉武帝的面盛赞别人,更何况是大汉的大冤家,汉武帝当然不会有好脸色看了。正当他脸上晴转多云、多云转阴时,路充国的第二句话新鲜出炉了:“且鞮侯单于放我回来,不是给我面子,是给皇上您面子啊!”

汉武帝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路充国话里的意思。且鞮侯单于放了路充国是因为惧怕汉朝的强大。事实上,汉武帝此时已成功搞定了西域的大宛等国,举全国之兵正慢慢向匈奴的战场上转移。且鞮侯单于审时度势,不得不放出路充国等昔日被匈奴单于扣留的汉朝使者。

就在汉武帝脸色稍见缓和时,路充国的第三句话出口了:“且鞮侯单于叫我给皇上捎一句话。”

汉武帝做洗耳恭听状。路充国顿了顿,说道:“我匈奴的单于是汉朝的‘女婿’,我只是儿孙辈,汉朝就是我的长辈了。”

自降身份,意在明哲保身。对此,汉武帝很是满意,于是暂时放弃了动武的念头,决定重走和亲路线。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拜苏武为中郎将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后,见到且鞮侯单于,献上礼物。接下来的会谈中他正襟危坐,态度不卑不亢,既不显摆汉朝的强大,也不畏惧匈奴的凶悍。

然而,且鞮侯单于收礼物时两眼发光,接完礼物后,马上又拉长了一张马脸,一脸的傲慢。

对此,苏武心里虽然没有偏见,但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然而,他再三努力,一退再退,且鞮侯单于不是狮子大开口,就是横眉冷对。最终,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且鞮侯单于和他的哥哥乌维单于一样,是个典型的忽悠派,根本就没有诚意和汉朝和亲。

既然谈不拢,那就好说好散了。然而,就在苏武准备起程离开时,且鞮侯单于亲自来送行了,说的不是“想留不能留,只剩下离歌”之类的伤言感语,而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都给我拿下!”

就这一句话,让苏武的回家梦想推迟了整整十九年。直到汉昭帝的时候,他才恍如隔世地回了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