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20415600000014

第14章 个体的独立自主(6)

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出,个体实体之所以能成为实体,就是因为它是由单子构成的,个体实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都是由单子的特性决定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前面我们说个体实体是由灵魂和形体构成的,而这里的单子不过是灵魂或隐德来希、实体形式、原始的力的完整表达而已,那么就应该说个体是由单子和形体构成的。但是,这里却说复合物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事物的元素。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前面我们已提及到,而且后面还将进一步阐明,对于莱布尼茨来说,形体也是由单子构成的,因而个体实体实际上是由单子构成的,灵魂与形体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单子与一组单子的关系。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个体实体都是由单子构成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区分灵魂和形体呢?对于这个问题莱布尼茨并没有直接回答,但从他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把构成个体实体的单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单子(它就是灵魂),另一类是一组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单子(它们构成形体)。占统治地位的单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是这一组单子的内在统一性,有了它这一组单子才成为一个有机的形体,成为个体实体。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尽管莱布尼茨把所有事物都看作是单子的堆集,但他并不把它们都看作是个体。对于他来说,只有具有统一性的一组单子才是个体实体。例如,他认为人、动物、植物由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而是个体实体,而一堆沙、一群羊、一支军队则缺乏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因而不是个体实体,而是简单实体的堆集。在同样的意义上,莱布尼茨认为个体实体的实体性主要不在于由单子构成的形体,而在于占统治地位的单子,即灵魂。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单子的研究不是为了要说明个体实体的形体,而是要说明个体实体的灵魂,说明个体实体何以能成为个体实体。

由以上全部分析不难看出,个体在莱布尼茨那里并不是指宇宙中的任何一个东西,真正的个体应当是实体,它应当具有五个特性:

(1)独立性。个体是完全独立的,这种独立性来源于它内部的统一性,即灵魂。这种灵魂是封闭的,不受任何外在作用力的影响和左右;(2)完善性。个体总是一种隐德来希,即一定目的的实现,它是自足的、现实的,个体就是一个小神;(3)能动性。个体不仅是一种隐德来希,而且是一种原始的力,它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它不仅有活动,而且自己就是自己活动的原因,它是自发的、自主的,它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实现自己;(4)丰富性。个体处于与整个宇宙中所有个体的联系之中,它们虽然各自彼此独立自主,但能以自己的特殊方式反映或表象世界。世界个体的无限多样性,使个体本身也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个体就是一个世界;(5)独特性。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个性,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个体。这五种特性,概括起来就是莱布尼茨所理解的个体性。个体性是宇宙所有个体的根本的共同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个体性是一条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原则。既然个体性是宇宙所有个体事物的根本的共同规定性,是个体就应当有个体性,宇宙中所有被创造物都是个体,它们都应当有个体性,那么,个体性又是衡量事物是不是个体的唯一尺度。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又是一条价值论的、政治哲学的原则。个体性原则的本体论、价值论意义在于个体化,即使宇宙所有本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事物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三、单子的固有本性与内在本原

个体实体具有独立性、完善性、能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等个体性特性,是因为构成或统治个体实体的单子或灵魂具有这些特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断定单子具有这些特性?或者说,单子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性?对于这个问题莱布尼茨的回答是,使单子具有以上各种特性的原因在于单子的固有本性和内在本原:知觉和欲望。它们不只是能力,而且就是活动。这种内在的、自发的、不断变化的反映整个宇宙的活动使得并且显示出单子具有个体性的特性。因此,知觉和欲望构成了单子的内在规定性,正是它们使单子成为单子,使个体成为实体。

莱布尼茨以不同的方式说明知觉和欲望存在并且是单子的内在规定性。首先,他根据事物的差异性推论单子必定有知觉和欲望。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构成事物的单子必定也是彼此不同的。而单子是没有量的规定性的,因而必定有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他认为这只能是知觉和欲望。在《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中,他说:“单子不具有形状,否则它们就会有部分。因此,除非根据内在的性质和能动性,否则在某一给定时刻一个单子本身就不能与另一个单子区别开来,这种内在的性质和能动性不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知觉(就是说,复合物或外在于它的东西在这种简单物中的表象)和它的欲望(就是说,它的那种从一种知觉过渡到另一种知觉的倾向),它们是变化的本原。”在《单子论》中,他又举例说:“知觉以及依赖知觉的东西,是不能用机械的理由来解释的。假定有一部机器,构造得能够思想、感觉、具有知觉,我们可以设想它按原有比例放大了,大到能够走进去,就像走进一座磨房似的。这样,我们察看它的内部,就会只发现一些零件在彼此推动,却找不出什么东西来说明一个知觉。因此,应当在单纯的实体中,而不应当在复合物或机器中去寻找知觉。因此,在单纯实体中所能找到的只有这个,也就是说,只有知觉和它的变化。也只有在这里面,才能有单纯实体的一切内在活动。”

其次,莱布尼茨根据事物的普遍和谐来证明每个单子必定有知觉和欲望。在他看来,不仅上帝创造的宇宙是普遍和谐变化的,而且上帝创造的构成这种和谐宇宙的单子内部也是和谐变化的。这种单子内部的和谐变化是单子不断地表象宇宙的结果,因而单子本身必定有知觉和欲望,否则就不会有它内在的和谐变化。他说:“从最高造物主的完善不仅可以推出整个宇宙的秩序就其所能达到的而言是最完善的,而且也可以推出每一个按照自己的观点表象宇宙的每一个活的镜子,那就是说每个单子,每个实体的中心,必定有它的知觉和欲望,像与所有其余单子一致一样完全和谐有序。”第三,他根据事物的变化证明每个单子都有知觉和欲望。在他看来,一切被创造物都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都是连续的,而一个外在的原因不可能影响到单子的内部,“单子的内在变化是来自一个内在的本原。”同时,“除了变化的本原以外,还要有一个变化者的细节,这个细节,可以说,造成了各个单纯实体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他断定:“在单元或简单实体里包含和表象繁多性的过渡条件,无非就是知觉”,而那“使一个知觉变化或过渡到另一个知觉的能动性可以被称为欲望”。在《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中,他论证说:“既然世界是一个充实,那么所有事物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形体都或多或少地按照它们的距离作用其他每一个形体,并且由于反作用,每一个形体又受其他每一个形体的影响。因此可以推出,每一个单子是一面镜子,或者是一面赋予了内在能动性的镜子,按照它的观点表象这个宇宙,像宇宙本身从属于规则一样。单子中的知觉按照存在于规则或不规则的显著知觉中的欲望法则或善恶终极原因的法则一个接一个地产生。”第四,莱布尼茨还从事物的普遍联系来证明知觉和欲望的存在。他在一封信中说:“对于我来说,知觉是那简单的东西中的繁多性的表象;而欲望是从一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倾向。这两种东西是在所有单子中存在的,因为否则一个单子就不会有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以上都是莱布尼茨的直接论证,除此之外,他还在许多地方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如他说:“在灵魂中没有思想的状态,形体中的绝对静止,在我看来是同样与自然矛盾的,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例子。那曾经处于活动中的实体将总是如此,因为所有的印象还在,只是与其他新的印象混合在一起。”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以上这些论证中,莱布尼茨是把知觉和欲望看作是事物及构成事物的单子的差异性、联系性、和谐性、变化性的根源,看作是事物和单子所具有的个体性的根源。从这些论证也可以看出,莱布尼茨把知觉和欲望看作是规定单子活动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知觉是对宇宙无限多样性的表象,而欲望是这种表象的变化。知觉是活动的内容,欲望是活动的动力。活动是不会没有内容的,同样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动。正是在这种不可分离的意义上,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把知觉看作是单子的“固有本质”或“本性”,而把欲望看作是单子的“内在本原”。这两者作为单子活动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对于单子作为单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没有知觉,当然就没有单子内在的规定性,没有知觉以自己的方式对宇宙的表象,单子就既没有丰富性、完善性,也没有独特性;另一方面,没有欲望,单子就没有自发性,也就谈不上能动性,这样一来,单子就不是自我规定的,而是他物规定的,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单子因而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一,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主体。对于单子来说,表象就是规定,但这种规定根源于自身的、内在的自我活动。因此,如果说知觉所表示的是单子的规定性,那么可以说,欲望所表示的是这种规定性是自我规定的规定性,而不是由他物规定的规定性。这种由自我规定的规定性就是单子的自发活动,就是单子的能动性,就是单子的根本规定性,就是单子的真正本性,它体现了知觉和欲望对于单子具有相同的决定性意义。

在莱布尼茨看来,每个单子都是独特的,它们在完善性程度上各不相同,构成了一个具有不同等级的系列。既然知觉和欲望是单子的根本规定性,那么单子的完善性程度,单子所处的不同等级也就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知觉和欲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莱布尼茨对知觉、欲望含义的理解及对它们的等级的划分。

关于知觉的含义,莱布尼茨的最基本规定是:它是“一个单元中的对繁多性的表达”(L'expression de la multitude dans l'unité),也就是一个单子对所有其他单子或者说由单子构成的宇宙的表达。知觉作为一种表达,其主体是单子,其对象是宇宙中所有的单子。那么他所说的表达是什么意思呢?他在1687年给阿尔诺的信中说:“当关于一个事物所能说的与另一事物所能说的之间有一种不变的、规则的关系时,这一事物就表达那一事物。透视中的投影表达原物就是例子。表达对于所有自然知觉、动物感觉和理智知识这些形式来说是共同的,所有这些形式是表达这一属的种。在自然知觉中,在感觉中,有理由说,可划分的、物质的和分散在几个存在中的东西,在一个不可分的存在或一个具有真正统一性的实体中被表达和被表象。”如果考虑他经常借用的“镜子”概念,他所说的表达就如同镜子对事物的映照。但是,单子的知觉作为表达实际上与镜子的映照不尽相同。首先,镜子的映照是被动的、静止的,而单子的表达是能动的,而且在欲望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它是“活的镜子”,正因为如此他经常用具有能动含义的“知觉”、“表象”和“表达”,而只在借用“镜子”的概念时才用含有被动意味的“映照”。其次,镜子所映照的是某一特定时刻事物的景象,而单子所表达的不仅是宇宙的现在状况,而且包括它的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