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生意人的49个高招
2040700000012

第12章 用智谋与竞争对“叫板”(1)

经商就难免竞争,商场上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有时并不比枪林弹雨战场逊色。大家都在为生存、发展奋斗的时候,竞争面前一步的退缩就可能造成全盘的崩溃。在正当竞争的前提下,那些善于运用智谋的对能笑到最后。

会动心机是做生意的必修课

能在商场上打拼的都不是凡夫俗子。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对手为了谋利,往往不择手段,动心机,设机关。你一旦掉在对手的机关里,也就在劫难逃了。

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迅速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方面是由于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和日本企业家杰出的经营能力分不开的。这些企业家往往能通过一些富有本民族特色却又“别有用心”的服务,使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客商一步步走他们的圈套,直到最后才会醒悟,但有利的时机早已错过。

一次,一位喜欢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美国商人,因生意的需前往日本谈判。

飞机在东京机场着陆时,他受到两位日方职员彬彬有礼的迎接,替他办理好了所有的手续。

简单的寒暄之后,热情的日本人问道:“先生,您是否会说日语?”

“哦,不会,不过我带来一本日文字典希望能尽快学会。”美国人回答道。

“您是不是非得准时乘机回国?到时我们安排您去机场。”日本又问。

对此不加丝毫戒备的美国人对日本商人的体贴周到非常感动,赶忙掏出回程机票,同时反复说明他到时必须离开日本回国。

于是,聪明的日本人知道美国人只能在日本停留14天,只要让这14天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就占主动地位了。首先,日本安排异国来客做长达一个星期的游览,从皇宫到各地风情都饱览了遍,甚至根据美国人的癖好,还特地带他参加了一个用英语讲解“禅机”的短期培训班,声称这样可以使美国商人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宗教风俗。

每天晚上,日本人都会让美国人半跪在冷硬的地板上,接受日本式殷勤好客的晚宴招待,往往一跪就是四个半小时,令美国人厌烦透顶,叫苦不迭,却又不得不连连称谢。但是,只要他一提出进行此次的商务洽谈,日本人就会搪塞说:“时间还多,不忙,不忙。”

日子就一直这样过去了。

第12天,谈判终于在一种胶着状态下开始了,然而,下午安排却是高雅的高尔夫球运动。

第13天,谈判又一次开始,但为了出席盛大的欢送晚会,谈判又只能提前结束。晚上,美国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有气不打笑脸人,面对日本人的客气和笑脸,美国人只得强装笑脸,听从日本人周密细致的安排,把晚上的时间花在娱乐上。

第14天早上,谈判在一片送别的氛围中再次开始,本应在长时间内妥善完成的谈判压缩在半日内进行,其仓促是可想而知的。正当谈判处在紧要关头的时候,轿车鸣响了喇叭,前往机场的时间到了。主客只好急卷起协议草案,一同钻进赶往机场的轿车里,在途中再次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就在汽车抵达机场,美国客人就要步入机场通道的时候,双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双方握手道别,美国人终于完成自己此行所负的责任。

然而,不久之后,当美国商人在履行协议时才发现处处不对劲,方处处吃亏,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日本人对此早有准备,只不过是一阴谋和计策都隐在他们那永恒不变的笑容中罢了。美国人这次亏吃得不小,可又无法说出,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商海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很多时候对手笑脸相迎,殷勤款待,其实那不是热情,而是阴谋上的遮掩布。

茫茫商海之中大潮汹涌,而在潮水之中难免鱼目混杂。经营者涉足其中切不可天真浪漫,一味地想着赚钱发财,而掉以轻心,没有最起码的戒备心。因为生意场上虽大多为君子,但也不乏骗子,刺探商情的探子无时无处不像幽灵一样飘荡在你的周围。

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里,在错综复杂的激烈的竞争场上,骗子的脸是没有写字让人们辨认的,相反却穿着非常美丽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时每刻都可能活动在你的身边,随时随地都可能把灾难降临到创业者头上。他像一个黑色幽灵,活跃在你的经营活动里,若隐若现,明来暗去,像埋伏在经营者周围的敌人,时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测,甚至使你破产。面对如此的商场竞争,经营者若耳闭目塞,头脑反应迟钝,对付骗子没有起码的戒备心,上了当、受了骗,有时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

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投资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会糊里糊涂地上了骗子的贼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这样说:“不迷信号称有极高利润的经营项目,实际上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已是十分利可图的了。越是获利高的经营项目其风险性就可能越大。”可见,营者投资之前,看准对方的经营实力是最关键的。对于无雄厚资金却试图通过“集资”来经营的人应多加防范,不了解某种经营项目的行情,就千万不能光凭对对方“好印象”而投(除非有足够的事实让人信服)。

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合作者不加防范,到头来也时常吃亏。不过,经常提防与自己合作做生意的朋友、同事,看起来似乎不够义气,但有时实在是不可避免的。人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经营者,临事三思而后行还是好。因为在商场面临“利”字当头的选择时,有许多人,哪怕是好朋友,甚至父子亲戚背叛的也有。这一点,应当为商海中人时刻牢记心头。

在人才的争夺中占得先机

现代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很多了。

但是,无论多么系统高深的人才竞争理论都不如现实中的例子更生动。

作为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界的两大巨型企业: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明争暗斗的较量,福特汽车公司在经营天才艾柯卡的策略指导之下,一举击败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但后来,克莱斯勒的一个点子让一场好戏又上演了,在这场戏中,克莱斯勒悄悄地扳回了一局。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竞争中虽然元气大伤,但克莱斯勒先生却从艾柯卡身上看到了振兴的希望,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把艾柯卡请过来。

1978年,一则令美国经济界和企业界震惊的新闻发生了:美国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太上皇福特二世,忍受不了熊熊妒火的煎熬,解除了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艾柯卡的总裁职务。人们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一年后,当艾柯卡就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人们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是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界的巨型企业,为了争夺更大的汽车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两家企业就较上了劲,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意欲在汽车市场上一决高低。以艾柯卡挂帅的福特汽车公司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促销策略,一举击败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胜利。而克莱斯勒公司则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亏损越来越严重。

虽然艾柯卡使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陷入了泥潭,但艾柯卡那准确的判断、超人的胆略和多谋善断的决策,使爱才惜才的克莱斯勒先生为之倾倒。“如果艾柯卡先生能来本公司任职那该多好啊。”克莱斯勒先生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把艾柯卡请过来。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艾柯卡是一个事业型的人:金钱买不到他心,美女撼不动他的志,何况现在的艾柯卡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又怎如此轻率地离职而去屈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总裁呢?克莱斯勒先生不死心,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并组织了一个专门班子实施他计划。

缝隙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此时执掌福特公司的老福特的孙子亨二世是一位心胸狭窄、缺乏大企业家气度的人。种种迹象表明,艾柯卡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反衬得福特黯然失色,那巨大的成绩,无形之中功高震主,亨利二世开始向艾柯卡发出了警告。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迅速制定出了详细的离间计划:组织专门人员吹捧艾柯卡。

这种决策,得冒多大的风险!这等于花钱替别人做广告,提高对手的知名度,使对方越强,对自己越不利。再者,克莱斯勒公司正处于艰难之中啊!

克莱斯勒先生不顾助手们的反对,力排众议,坚持实施这项秘密离间计划。当然,在吹捧艾柯卡的同时,还要指桑骂槐地贬低亨利二世。如此,才能达到离间的目的。

果然,汇集来的信息表明,艾柯卡在亨利二世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前。就在这时,世界经济预测会议召开了,亨利二世和艾柯卡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与此同时,克莱斯勒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给艾柯卡罩上了一道道光环,以对比的手法,使亨利二世黯然无光。会场内外流传着有关艾柯卡和亨利二世的种种传闻,有的说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救星,有力挽即倾大厦的能力;的则说艾柯卡是位经营天才,如果不是福特老板,他还会有更大的作为;还有的说亨利二世是平庸之辈,公司全靠艾柯卡一人支撑。一时间,艾柯卡头上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艾柯卡也知道与会的100多位专家对他的发言很赞赏。巨大的成绩,空前的赞誉,使艾柯卡踌躇满志,英姿勃发,决心大干一场。然而此时,亨利二世已是妒火中烧,怒气冲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