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生意人的49个高招
2040700000011

第11章 生意不怕小就怕不赚(2)

这个二十几岁的农民个体户,是从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逐渐发达起来的。这个农民卖了这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这东西在武汉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也不少。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买了几千斤花生,运回武汉之后,他又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他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这几千斤花生仅比他收购价高一点点他就出手了。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的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于是他大胆购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1.10元降到0.95元。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稳定了下来。后来,他的花生米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

一笔生意利润虽少,但生意多了利润积累下来就可观了。

温州有个青年,1985年初,他跑到甘肃一个贫困地区联系校徽标牌业务,跑了许多天都一事无成。原因何在呢?那儿太穷,两角钱一枚的校徽,学生们一是买不起,二是没有那个习惯。这个青年人有些心灰意冷了。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碰运气,学校的老师很热情,答应订制一批校徽,说是一批,也就13枚,因为全校师生只13人。讲好校徽每枚收1角2分。他自知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这个青年人迅速到乡邮电所花了3.60元发了一个加急电报,请家里在3日内赶制13枚校徽寄到这所村办学校。

开模具、制作、寄包裹,这13枚校徽寄到这个小学时,仅成本就花70多元,而收费只2.60元。

几个月之后,恰逢乡上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这所山梁上的村办小学12名学生和1名老师戴着亮闪闪的校徽走进了运动场,看着他们胸前引人注目的校徽,其他学校的学生眼馋得不行,当时就缠着自己老师也要戴校徽。后来由乡里出面为全乡数千名学生从青年人那儿订制了漂亮的校徽。

受此影响,戴校徽之风刮遍了全县。一年之后,包括邻近县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戴上了青年人代为订制的校徽。他又趁机在甘肃继续推广校徽标牌,开拓了一个长期大市场,此后一年他就在甘肃有十多万元的稳稳进账。

司马迁说过:“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贪婪的商人要价高,让利少,所以没有人买货物,因而得利就少;“廉贾”则不然,他让利一半,价格虽低,但卖得多,销路好,这就“薄利多销”的道理。起点低乎哉?不低也!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很难克制自己的贪婪,只有真心让利换取信任,才能带来更大的回报。小生意利润虽薄,但做多了也能积少成多。众蚁啃象,靠的不就是汇少成多的力量吗?

很多生意人就是这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瞪着贪婪的眼睛,纠缠在利益上,到头来却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他总想着一次就能大捞把。出于这个目的,他会把投资做得很大,把摊子铺得很宽,还会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扩大规模,而这一切无非就是想把网撒开捕捞大鱼,希望一夜就能赚足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这种近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想“一口就吃胖”的贪婪往往让人失去更多,而不是得到更多。

做生意一次不要贪多,要懂得知足。例如,你是一个跑业务、做推销、搞发行的生意人,也许你的产品和服务确实很好,而且你也有出色的说服技巧,客户已经有合作的倾向了,但是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他需要的数量有限,一次性能带绐你的利润也有限,如果你还是不满足,继续游说,希望能做成更大的买卖。一旦你在言谈中流露出的贪婪引起了对方的反感,他就有可能打消和你合作的念头,更糟糕的是,你从此将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客户。

做生意就是这样,存有贪婪之心,或者急功近利,或者好高骛远人都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首先,有这种想法就说明这个生意人缺乏长远的打算;其次,这种人对自己的实力认识不清;再次,合作伙伴会因为他的贪婪而取消合作计划,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只想独吞利益的人生意。一旦你忘记“有钱大家一起赚”的信条,你的生意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如果你因为贪婪而大败,你不必埋怨别人对你的坑蒙拐骗,因为那就证明你具备了吸引骗子和谎言的亲和力。要避免这样的尴尬,首先就要放“一口就要吃胖”的想法,因为正当的利益追求并不“肥身不养心”。金钱和财富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好,够用就行,而身心健康却是人最本质的东西,为什么要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而牺牲自身的安宁和格的高贵呢?

赚小利也要大智慧

有些人做小本生意,但是业务却蒸蒸日上,规模也翻了几倍,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自己的智慧用于经营的每一个角落,并发现财富新的落点,在让利的基础上,运用灵活的经营手段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利润。所以,要想获得巨大的财富,野心固不可少,智慧用心也不可或缺。

赚小利的生意需要脚踏实地,但并不是要拒绝精明,否则即使一帆风顺,想迈入富豪的行列也会难度很大。“小生意”要做大,就要像大买卖那样,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手段。

原子笔并不是毕克所发明。这种笔是一个名叫洛克的匈牙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明的一种笔,那时叫“圆珠笔”。他在英国申请了发明专利。后来,美国一个名叫雷诺的商人看到这种圆珠笔是一项前程的新产品,于是一边从外形上加以改进,一边偷偷设厂进行大规模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雷诺的宣传广告遍及五大洲,大吹大擂。

恰在这个时候,原子弹在美国制造成功了,雷诺以商人的特有敏感,为了耸人听闻,招徕顾客,便把“原子”之名加在圆珠笔上,把圆珠笔命名为“原子笔”。雷诺也因此而发了大财。

现在回过头来讲毕克。1949年以前,毕克没有正式职业。但就在这一年,他突然想到,经营原子笔也许能赚钱,于是很想开设一个公司。然而他两手空空,没有本钱。他找他的朋友华尔,要借1000美元,说明合伙做生意。华尔问做什么生意,毕克说:“原子笔。这种任何每天必用的东西,而且很快就消费完了,做这种生意必然长久。”华尔认为经营这种不太值钱的小商品,不一定能赚钱。而毕克却雄心勃勃地说道:“能不能赚钱,不在于商品的大小。”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

“即使是只值1法郎的东西,假设卖1亿个就1亿法郎;但1000法郎一件的东西,如果只能卖出1000件,也不过是100万法郎而已。请问,究竟经营哪一项更能赚钱?”

然而,每年要生产1亿支原子笔,谈何容易?毕克认为,不管何,光说没用,还是先干起来再说。他给生产这种笔定下一个原则:

“美观实用,用完就丢。”然而,在第一支“BIC”原子笔出笼之前,华尔就拆伙不干了,因为他怕吃亏,但声言借给毕克的资金可以缓期归还。毕克信心十足,我行我素,打出“毕克公司”的招牌,单独干起来。毕克以其独特的经营手法,教给成千上万的“用了就丢”。于是,人们丢掉的原子笔越多,滚进他腰包里的钱也就越多。他贯彻薄多销的原则,却赚了大钱。后来他把销售市场扩大到海外,扩展到美国,获得了成功。其后他又推出了与普通笔同样敏感的特殊原子笔,每支售价仅29美分,行销世界各地。

1972年,毕克又推出全套的彩色原子笔,深受欢迎。他在定价很能迎合顾客的心理,从不把价格定为整数。他推出的这种彩色笔,5支装的定价为99美分,10支装的定价为1美元98美分。他这种定价手法,也是一种经营艺术,因为他把5支装的售价定为99美分,给们造成“不到1美元,便宜合算”的印象,于是销售量激增,即使在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也大行其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与其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还不如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毕克深通此道,他这“老师”教他“学生”们,将笔“用完就丢”,接着再去买一支新笔,这样一来毕克笔的售价虽低,但需求量大大增加。毕克所实施“授人以渔”的方法,并没有显示师德的高尚,而是显示了他作为商人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