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公猪案
20106000000033

第33章

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的史迹,楼法官当然早就知晓。只是,一般史料上都不曾提及清军在本县青芝坞村养猪供应军需之事,而这又正是他这趟下乡采风的主要兴趣所在。为此,他很感谢老蔡为他弄来这本新发现于东穆乡民间的手写本史料,是一个当地秀才写于清同治年间的笔记,当然只是个复印件。

这本笔记在体例上有些凌乱,显得很随意,有啥记啥。除了记叙太平天国、江南大营和湘军攻破南京,还记了当时的许多本地轶事,从杀人越货到鸡毛蒜皮一一道来,平起平坐。

其中有个故事讲从青芝坞逃走的那许多猪的遭遇,让楼法官读来很长见识。逃走的猪到底有多少?这本笔记讲至少有两千头。

两千头原本好好养着的猪忽然流落到野外,在东穆乡的方圆不足百里的田野和山间游荡,应该不是结成一群而是分开几群十几群甚至几十群,分头往各个方向各处地方去觅食。像是过了一遍洪水,许多村庄的田地都留下了被它们糟蹋过的痕迹。

光是这群流浪猪横冲直撞还不算什么,乡民们相信早晚它们会平静下来,慢慢融入村庄和农家,回到它们原先的圈养生活。那样一来,倒还能让许多农家白捡便宜,发一笔意外之财。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青芝坞的邻村肖垟闹了猪瘟,一两天里就死了四五十头猪。消息传开后,东穆乡所有的村子都筑起了街垒,日夜派人看守,严防外面的猪和猪倌进入本村。他们吃不准那许多从青芝坞逃出来的流浪猪是不是去过肖垟,也吃不准偶尔见着乡道上有个猪倌赶着的公猪有没有染上猪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见一头宰一头,毫不手软。遇见大群的青芝坞逃亡猪,肯定宰不过来,就坚决轰走,轰得越远越好,决不让它们靠近村庄。

毕竟野外觅食不易,它们现在已经愿意回到村舍,回到它们该待的圈里。只要不是回到惊吓了它们的青芝坞,去哪个村子被收留都行。但村子却不愿意,哪个村子都轰跑它们,让它们继续迷失在见不到房屋的野外。

就这样,一群群的青芝坞逃亡猪逐渐被驱赶出东穆乡的范围,逐渐游荡到县城的附近。

楼法官读到这里,还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会出什么事情。

回到县城后,有一晚,朋友鲍乐请饭,饭局设在有点会所意思的“得陇居”。这是一座带天井和后院的清代建筑,格局俗套却保存得很好,看上去再有一两百年也倒不了。如今,县城里很少有人知道“得陇居”这房子从前是做什么的。楼法官心想,鲍乐在这里摆饭局真有意思,让他现成有段子讲了。

几番酒落肚,他让朋友们猜猜看,从前,一个地方改朝换代,就拿我们的县城说吧,被太平天国占了或者又被大清国占了回去,最初的那些日子,城里哪方面受到侵扰最大?

一个朋友问:“你是说人还是说生意?”

“都是,也说人,也说生意。”

另一个朋友说:“应该是粮店老板最遭殃了。打仗嘛,总是带来饥荒。一旦权力真空,有点机会,饥民就成了暴民,肯定要抢粮。”

楼法官摇摇头。“你说的这个道理上没错。但实际上,在这之前,粮店老板早就把粮食藏起来了。他自己也早就逃得无影无踪。顶多是他的店铺会让抢粮不成的暴民一气之下给砸了。这点损失对他来说不算很大。”

其他朋友都不肯猜了。有人甚至还想转移话题,幸好被鲍乐止住,最后不得不让楼法官自己把抛出的球又接了回去。带点无奈和尴尬,他干巴巴地告诉众人,据他不久前从东穆乡带回来的那本晚清笔记的说法,当年太平军攻占辛县,县城里受到骚扰最严重也最明显的是妓院和妓女。

他说出这个话,等着有人和他争论,或至少是要求他解释一下。

没有人要他解释,让他再度感到无趣。这会儿,一桌的男人都在他面前会心地笑着。

“你们笑啥?我讲的是实情。”楼法官说。

“没笑啥,我们听着呢。”

“是啊,你快把下面的故事讲来听听。”

他偏不,偏要他们先回答他的又一个问题:“我们此时在此吃喝的这家饭馆,这所房屋,它从前是做什么的?”

“莫非它从前是个妓院?”

“哦?你怎么晓得的?”

“这不难猜,你前面已经讲到妓院和妓女了嘛。”

有人接了口,楼法官这下满足了,告诉他们:“这地方从前就是妓院,名叫‘采月楼’,闹长毛之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