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19997700000072

第72章 我执不死怎能与佛融为一体

学佛的人开口闭口都是:怎么用功,怎么修道,很少讲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大家都忽略了做人做事,一心想着修道。人都不会做,事做得那么差,怎么可能把“道”修好呢?做人做事是最简单的,我们都做不好,还要追求最高、最复杂的!

谈起怎么做人,我也很惭愧,也不知道怎么做人,所以也没有资格教大家怎样做人。但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怎么把人做好,怎么把事做好。你内在的修行有多高,谁也看不见,只能通过你做人做事来证明。

通过总结我个人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做人首先要有爱心。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爱心不够。知道归知道,要做到并不容易。我经常发现自己(包括你们大家都容易犯一个毛病):告诉对方一件事,说了一遍两遍,他还没有做好,就开始急躁,不愿意再说,也没有耐心解释。

我们学佛的人对待身边的信众,乃至对待一般世间人,都要有爱心,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周围的人交往共事。在佛门里,首先要以真诚心与人交往。实际上你对他人真诚,就是对自己真诚。人之所以会颠倒梦想,就是因为在生活中,在与人交时,表里不一,导致自己颠三倒四。

不管事的人可以随便说,随便做,出了问题不用承担责任。因为他不是领导。做领导的考虑的就比较多。因为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结果。现在是法制社会,任何单位、家庭都有一个主人,即负责人,出了问题就找负责人,由负责人承担相关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一人做事一人当”。

大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团队精神。不能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认为:我是个修行人,不喜欢这些陈规陋习,我管好自己就行了。虽然这个观点没有错,但你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是在一个团体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了你自己,也代表了这个团体。当你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在谈到你的同时,还会提到你是哪里人,把你所在的团体也带出来。做坏事也是如此。

做人比修道复杂。修道几乎不存在环境一说,把门一关,你面对的就是自己一个人。而当你走入社会,进入一个团体去做事的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大环境。你既要与这个团体的成员打成一片,还不能迷失自己的本性。所以做人很不容易。

为什么中国的古人在造铜钱的时候,要在圆形的钱币中央留一个方形的小孔?其中有很深的寓意:我们的心就如同铜钱中央的方孔,要四平八稳,立得住。而外在则要圆融,不能有棱角,以免与人碰撞、摩擦。只有大家都是圆的,放在一起才不会互相摩擦,才能和谐共处;串在一起时,才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才方便使用。

尤其是我们修行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首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果不能为对方、为周围的人考虑,你所做的事情必然行不通。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就要站在大家的立场为大家考虑,只有这样,你所做的事情才会得到大家理解、认可和支持。如果你所做的是你个人的事情,则另当别论。

有时候我们不与他人合作,不支持他人,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他人不了解,认识不够。古人做事都主张以德为先。现在的修行人则比较重视有“道”。很多精灵鬼怪、搞旁门左道的人都有“道”,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呢?为什么所做的事情不能持久呢?因为没有德。就像社会上很多有本事的人也能成就一时,但很快就失败了,因为他们的德不够。

要想立于不败,必须以德为本。即使做不到,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当你以德为本来做人做事的时候,头几次会吃亏、上当、失败,但只要你承受得住,能坚持下去,很快就会使对方、使周围的人认识你。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有渴望上进的思想。修行、做人是无止境的。

修行人的脾气很古怪,都是:我跟你合得来就住下,合不来就走掉。我们仔细分析这种为人的方式,为什么我跟你合不来就要走掉呢?为什么我就不能留下来与你共处呢?因为我留下来与你共处,就会失去自我。

什么是自我?我的观点、我的看法、我的见解、我的面子……失去自我,就要失去我的观点、我的看法、我的见解、我的面子。如果我走了,就带着我的观点、主张、见解、看法、面子走了;如果我留下,我的观点、主张、看法、见解、面子等等都会失去,我就得接受你的一套思想。人都怕死,自己的观点、看法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为了不让自己的观点、看法死掉,宁可走人,也不跟你合作、共处。

也有的人认为这种人有个性,有特点。若是站在修行的角度剖析这个人的内心,实际上是他内在布施的力量不够。一个修行人最难修的就是“布施”这个法门。如果你把布施这个法门修好了,你的功德福报就圆满了!

一个人的傲慢心之所以难以消除,是因为爱心不够。一个人敢于低下头向他人请教,往往比自己苦思冥想悟到的道理更深、更快。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局限的。

为什么我们都崇拜佛菩萨呢?因为我们知道佛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最起码佛菩萨不会搞我们的鬼,不会看我们的笑话。来到这里的人不仅是信佛,而且已经在学佛了,“学佛”二字真的不简单啊!

我自己是常常以“信佛的”自居,不敢自称是“学佛的”。因为我知道学佛要具备哪种心态。如果学佛的人都像我们这样,谁还会学佛呢?谁还会拜佛呢?谁还会崇拜佛菩萨呢?

佛、法、僧三宝,最重要的不是佛,不是法,而是僧。如果没有僧,佛与法就无法延续到现在。僧人本身就兼具了佛与法。所以恭敬一个僧人,胜过恭敬佛,恭敬法。不是佛能帮助你,也不是法能帮助你,而是僧能帮助你。因为是僧给了你佛,给了你法。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清净僧!

念佛可以成就,念法可以成就,念僧同样可以成就。这个“僧”指的不是光脑袋、穿着和尚衣服的出家人,而是指贤圣僧,也就是清净僧。这就是有些信徒直接念某一位活佛的名号,或者某一位师父的名号的原因。这位活佛、师父就是一位清净的僧人。

藏传佛教通常把自己的师父(如活佛、法王、上师)看作与佛菩萨同一个等级。因为“佛”你见不到,“法”你也见不到,你所能见到的只有“僧”。但是我们作为凡夫僧,必须拿清净僧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把清净僧作为我们修行的楷模,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自我不敢“死”,又怎么可能与佛菩萨融为一体,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呢?你的思想、你的看法、你的我执、你的所作所为都不放弃,都不敢死掉,你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坚固的“我”,又怎么可能和宇宙的大力量融为一体呢?我的看法是这样,我要这样做,我要那样做,我想干,我不想干……你的“我”越多,你离道越远,你越入不了道;你没有了“我”,自然就与“道”融为一体了。

你的爱心之所以生不起来,就是因为你的我执太大了:“我”的观点太多,“我”的看法太强,“我”太有个性了,因此你就没有爱心。正因为你没有爱心,所以也就没有谦卑心。正因为你没有谦卑心,所以你就达不到无我,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我出发:我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就走人!因为你有一个坚固的“我”存在,最后一招就是“走人”。除了这一招,你还有什么招呢?

如果你学一次“无我”,你就知道怎么做是“无我”,“无我”是什么状态,你就能从小的无我,逐渐进入大的无我。譬如今天领导叫你去捡石头,你就去捡石头,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对抗。这就是一个小的“无我”的开始。通过这个小的无我,你就能逐渐达到大的无我。

如果今天领导叫你去捡石头,你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就是:不能捡石头,应该赶快铺路。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会有自己的主张呢?因为你有我执!修道不是这样,乃至高素质的人做人做事也不会这样。

一个人的我执那么大,怎么可能没有“我”的思想、“我”的观点、“我”的看法、“我”的做法呢?一个人从来没有被人领导过,他的我执一定很大。如果被人领导过,愿意让人领导,他的我执相对就小。

大家应该问一问自己:如果把我摆在一个岗位上,我能否独当一面?是否会认为我要写会写,要干会干?你是一根柱子,是一块瓦片,还是一颗小石子,自己心里要清楚。但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根顶梁柱!绝对不会把自己看成一块瓦片,更不会把自己看成一颗小石子。

我出家十五年,看到最多的就是学佛修道的人,也就是我执最大、素质最差的人!个个都不安分守己,人都不想做,想成佛,想了脱生死。你的本职工作都不愿意做,都做不好,还想了脱生死?你“做人”的这堂功课还没有过关,“做事”的这堂功课还没有过关,很多功课都没有过关,就想了脱,你了脱什么呢?只有每堂功课都过关了,你才可能了脱,才可能超越!

对于不安分守己的人,你们说该怎么办?在我们身上哪有一点学佛的影子?你们看看我们山上的工程队,每天早晨七点出去劳动,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不到两点,他们又顶着炎热的太阳到工地上,干到天黑才收工。难道他们就不是人?就不知道享受?就不怕热?

当然,我们不需要像他们这样做。但是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勤劳地铲除自己内心的杂草。什么杂草呢?贪、瞋、痴、慢、疑、邪见!如果这六种草你不愿意铲除,不用心去除,最后你就是人不人,鬼不鬼,佛不佛!无我的精神没有,谦卑的精神没有,爱心更不用说。

大家应该经常在心里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两只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别人,要往内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