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19997700000050

第50章 如何与万物同一体(1)

前天晚上讲到第六层身体。一旦走出第六层身体,见到第七层身体,在这个阶段,身心往往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应,就是“我执”特别大。这种我执有时会表现在一个善的极端,有时又会表现在一个恶的极端。但是,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往往会误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善的。

也有好多学佛的人,虽然在功夫上未修到这个阶段,但在心态上也会出现这种状态。也就是学佛以后,总想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想让身边的人也跟他一起学佛。他觉得佛法是世间上最珍贵的东西,自己学了很受益,所以拼命地拉别人来学佛。

而且他对善恶是非分得很清楚,心里容纳不下半点不愉快的事。通常这时候,别人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常人辩论不过他。许多人会把他当作成就的人,他自己也会误以为自己真的大彻大悟了。如果他的见地通透,就会知道这时候还没有入道。因为这时候,白天他还能尽量控制自己不分别是非善恶,一旦晚上做梦,分别是非善恶的习气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祖师讲过,如果一个修行人真的证得了平等心,不仅白天不会执著善恶是非,晚上梦境中也不会执著、停留在善恶是非上。因为凡是出现的,都该出现;凡是存在的,都该存在。对于圣人而言,没有什么应该存在,也没有什么不应该存在。只要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只看我们能否发现。就像我们通常认为毒药是不能吃的,但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就需要这味药,它的毒性就是它的作用,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刚才讲到见到了第七层身体,这时候感觉就像见到了一堵墙。当你进入这堵墙时,与见到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旦从这堵墙里走出来,感受又不一样。走进第七层墙的人,只停留在自己内心清净的境界里,对世间事物会表现得漠不关心。通常在罗汉的果位上,这方面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实际上进入第七层墙时,还没有达到罗汉的等级。严格来说,只是接近圣人的品质。继续修下去,生生世世的业习才逐渐消失,圣人的品质才随之逐渐显现。

通常大家会问圣人的品质是什么。实际上圣人的品质,凡夫根本无法想象,把它理解成慈悲是错的,理解成凶恶也是错的。因为他已经超越了二分性,不停留在善恶、是非、凡圣上。他的品质是根据众生的需要而显现,而产生作用。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或模式,就无法根据外境的需要而起用。可是人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圣人纳入某一类。

你们是否听过临济禅师的故事?临济祖师是一个大开悟的圣人。有一天他身边的弟子因“修行人能不能吃肉”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派说修行人能吃肉。因为现在大业未成,为了修道,必须保全好身体,方能更好地用功。另一派说修行人死都不能吃肉,并引用《楞严经》作依据。

正当两派弟子辩得不可开交时,一只猫正好从临济祖师面前走过,他顺手拿起香板砍在猫的脖子上,只听“咔喳”一声,这只猫顿时身首分家。两边的弟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吓得都不敢吭声。有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你们内心的答案就是你们现在等级的证明。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还可以再举两个:

有一位禅师开悟以后,与一位盲人姑娘结了婚。众人不解,说:“你是一位大师,就是要结婚,也应该找个健全的姑娘,为什么要找个盲眼的姑娘呢?”禅师说:“我喜欢这个人,所以这样做,关你屁事!”按常人的想法:你是一位大修行人,已经超越了儿女之情,为什么反而去结婚呢?

另一位禅师的故事是:他碰到一个不讲理的将军。这个将军在攻打一座城市时滥杀无辜,逢人便杀。老禅师看到这个场景非常感叹,便去制止这位将军。将军觉得这个和尚挺有意思:人家见了我跑都来不及,你还跑到我面前来劝我不要杀人,于是便对禅师说:“听说你们和尚都是吃斋的,如果你敢在我面前吃肉,我就不杀人。”这位禅师他毫不犹豫地拿起肉便吃,还从将军刚杀死的人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吃。将军非常佩服他,崇敬他,向他鞠躬、作揖,并马上撤兵,不再屠杀这个城市的老百姓。

通过上面三个例子,你们是否悟到了一些道理?修行人哪,不要被“帽子”给套住了!人家说你善,你就不敢做一点恶;人家说你恶,你就不愿做一点善;人家说你是个修行人,你就不敢做不像修行人做的事。只要你喜欢任何一顶帽子,别人都会送给你。但是一个真修行人,哪顶帽子都不会喜欢。

超越了第七层的人,就达到了这三个例子中所说的境界,他不会停留在任何事物或概念上,任何人都抓不到他的因果。比如你说这个禅师超越了儿女之情,他偏做儿女之情的事让你看;你说他没有超越,他偏不要儿女之情;你说他贪财,他可以不要财;你说他不要财,他偏要财。他不会因为大家说他如何,他就如何。总之,他不会让你执著于表象而给他下定论。既然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再评价某位成就者时,既不要说他善,也不要说他恶。但是对他而言,别人可以说他善,也可以说他恶,他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悟境。

当处在第六层墙里时,心量有时大得可以包容虚空、宇宙,什么事都敢做,都不怕。可是当这股力量流向另一个极端时,又做什么事都害怕。因为这时候还没有超越身心的框框。一旦走出第六层墙,进入第七层墙时,任何框框都没有了。无论你给他设什么框框都没有用。就如同他游到了岸上,与海水永远分离了,海水再也沾不到他了。

你们是否记得我第一本书里写的“佛祖罗汉我杀尽,慈悲观音亦未留”?如果你们不懂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结合今晚我讲的几个故事去理解。

我曾经在丹霞山认识了一位老禅师,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二十年来光吃白饭,不吃菜,也不吃油盐。他并不是不能吃油盐,而是因为大家都说他是个老修行,他听大家说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说法。所以到任何地方都只吃白饭,不吃油盐,总是说:“你看,你们吃这么好的油盐,身体还不如我好。”

实际上他这也是一种我执。就像有的人夜不倒单,一旦传出去,他就要维护这个形象,晚上睏得不行,甚至心里非常想躺下睡觉,但又怕被人看到。怎么办呢?就靠着墙睡,不躺下。你说这又何苦呢?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检查自己的心态,保持觉照。

当超越了第七层墙,这时的境界就像《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不仅没有无明,连生老病死也没有了。大家不要听到“没有生老病死”,就不修了。以我们目前的境界,仍然是有生老病死的。但对于一个成就的人、超越的人来说,的确什么都不存在了。如果还有存在,还停留在存在上,说明还没有超越。

就像我们通常讲的善与恶,也许有些做法在我们中国是恶的,在西方国家却是善的;有些事情在这里不能做,到另外一个地方就能做。有些是受时空的限制,有些是被风土民情所约束。就像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前,中国早已有人在持斋(即吃素,中国民间传统的叫法是“持斋”),佛教为了在中国落地生根,便接受了中国的风土民情,也不吃肉。而中国的西藏地区不吃蔬菜,他们认为人吃蔬菜就如同牛羊吃草一样。佛教传到西藏后,同样是为了在当地落地生根,也与那里的习俗融合了。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又分为两大派,一派吃素不结婚,另一派吃肉结婚。你不能说吃肉结婚的这一派不修行,人家同样有证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