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19997700000021

第21章 什么叫正知正见(1)

大家从五湖四海、各个阶层来到道场,虽说都是学佛的,但层次不同,信仰的程度不同。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师父面前。有的是来向师父学习的,有的是来请师父印证的,有的是来较量的,也有的是想靠这棵大树赚钱发财的……

无论是带着何种心态来到师父面前,都很正常,这也是大家的权利。但是作为师父,在面对大家的时候,只有一个心态:来此就是修道、修福、修慧。有的人来了很久,心态一点也没有转变,仍然带着原来的习气毛病。这不怪大家,只怪万行德行不够,感化不了他。

我不是一棵大树。如果有人想到佛门里来找一棵大树,靠他成名发财,那真是大错特错!一个不信佛的人想在佛门里发财、出名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比在社会上还困难。也许在座的没有看清这一点。老虎走遍天下都是吃肉的,老黄牛走到哪里都是被抓来耕田的。有本事的人,在社会上有本事,在佛门中照样有本事。没本事的人,来到佛门也同样没本事,想施展也施展不开。

因为到佛门里来的人都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程度不同。如果有一两个人到佛门里来混饭吃,或者想发财,大家想一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可能成功呢?除非你天天装。但是,只要“装”就会活得很累。而且既然是“装”,总有一天会露马脚。即便你能装,你不学佛法,不利益众生,也得不到利益。如果你是真学佛法,为众生做事,从中获得一点报酬,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只看自己,只管自己。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了,用不着别人管,这个团体自然会好。每个人到这儿都是来学习的,大家要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优点,不要抓住人家一点缺点就不放,人无完人。即便是圣人,在教化众生时所用的手法千奇百怪,如果你不理解,也会产生疑惑,甚至退失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可交可用。

对方造业,是由于我们自己没有管好身口意,给了对方造业的机会。比如你有钱,没有管好,一个贪财的人看到了,起了贪心,就是你给他创造了偷盗的机会。为什么寺庙的规矩特别多?比如年轻人来到寺庙,老居士会告诉他们着装要整齐、得体。而社会上一些男男女女坦胸露背的,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就会诱惑别人,给别人造业障提供了机会。高贵的人都是自己管自己。

我经常讲,学佛就是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没什么好修的。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就是修行,就这么简单。可是我们都不愿意管住身口意,还想成佛!何谓佛?能管住自己身口意的就是佛。管不住的就是凡夫。用佛的话来说就是:降伏自己的就是圣人,放纵自己的就是俗人。

既然是一个团体,就存在复杂性。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难以统一。实际上人的思想永远都无法统一。因为无始劫以来所种的因不一样,所以现在所处的境——果也不一样。罗汉都分四个层次,菩萨也分十个层次,佛还分三个层次,我们众生岂能没有层次之别?众口难调,众心也难一致。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你只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会关注别人的短处。“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六祖坛经》中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比如张三在这里讲是非,李四听得津津有味,就给了张三一个造业的机会。如果李四不听,站起来就走,张三跟谁去说是非?如果你有正气或者有胆量,就直接告诉他不要讲别人的是非。因为来到道场只能有一种心,就是学佛修道,怎能有他心?

一个道场即使再杂乱,到这儿来的众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还是为信仰而来。如果某个人的社会习气很重,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这正是大家修正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他很贪,你马上可以发现自己是否也有像他一样的贪心。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当照到别人的缺点、毛病时,应当闭起眼睛问问自己:我是否也有和他一样的习气毛病?

但是现在的众生都不懂如何学佛,只看别人的习气毛病,不看自己。古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比如张三把是非传给李四,李四是个智者,绝对不会把是非再传给王五。因为是非越传越大。如果有人跟你说是非,你不放在心上,也不传,是非自然就消失了,你就是个智者。

一个人做事的根本是对自己、对周围的一切负责。如果不愿意负责,不敢负责,就不要做事,连想都不要想。凡是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我们学佛的人?就是因为有许多学佛的人层次很低,有的是无业游民,在社会上混不下去,在红尘中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才转到佛门里来,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只有极少数是有成就的人,家庭、事业都很顺利、成功,因为精神的追求而来学佛。

当然,有些人进入佛门以后,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但是看到周围的人很有道心,最后也被感化而真学佛了。邓小平说过一句话:“打开窗户,进来新鲜空气,也难免飞进一两只苍蝇。”所以怕苍蝇蚊子进来,就别开窗户,也别呼吸新鲜空气。想靠阴谋诡计、耍手段成就大事,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世上没有一个傻瓜。无德不立,无能不成,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游戏规则。

想做大事,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超人的能力、体力和承受力。如果你的理想、能力、承受力与常人一样,怎么可能做出超人的事业?如果你的志向是做圣人的事业,你一定会成为圣人。如果你的志向与俗人一样,怎么可能成圣呢?没有超人的志向、品质和奉献精神,众生怎么可能高看你呢?你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上去都与俗人一样,大家怎么会尊重你呢?

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有这种思想,玩这些手段,另当别论;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披着学佛的外衣,又怀着俗人的心态,人家会从心里一棒子把你打死,只不过嘴上不说而已。

有的人心量比较大,遇到事情不在意,不表达,你就误以为人家是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较小,很敏感,就像一只小杯子装满了水,放进一点沙子,水就溢出来了,你就以为这种人很聪明;还有的人心量大得像大海,大海有什么是不能容纳的呢?

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大家都知道。但好多人都不知道后半句——“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我们现在还不聪明。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聪明透顶了,又转入糊涂,那才叫“难得糊涂”。现在还没有达到“聪明”的阶段,说什么“难得糊涂”?实际上都不配说这句话。

老头、老太太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很正常,可以理解。年轻人有这种心态就不正常,不能理解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有时你付出十分,不一定能得到一分。年轻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