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19947200000046

第46章 危机心理学:管理者要善于应变,学会未雨绸缪(1)

中国自古就讲究不打无准备之战,凡事要未雨绸缪。晴天要想雨天的事,夏天要想冬天的事,一步计划不到就有可能会挨饿挨冻。居安思危的道理,我们一直在讲,没有完全太平的日子,生活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险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商业市场,必须要善于应变,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001.不但要敢于冒险,而且要善于回避风险

自从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浪潮一拨接一拨。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的危机是所有的企业都无法逃避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作为企业,就只好安于现状,那样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一股拼搏的精神,一种敢于冒险的魄力,没有探索,就不会有新知,你就无法走在别人的前面,做行业的领头羊。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敢于冒险,并不是一股冲劲儿,只逞匹夫之勇,而是要做好冒险前的准备。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前方有暗礁、有险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准备好罗盘,修整好船只,准备好救生物品再上路呢?聪明的领导,不做无用功,敢于冒险,也善于回避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处理好企业的危机,或者如何在危机还未到来之前,就将其解决呢?这往往需要领导者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危机发生时再来解决的态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只能暂时地解决危机,并且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所以,如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更加明智的选择。

企业的危机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事前预防。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可能一丁点苗头都没有,如果你没有看到,那只能说明你没有一双慧眼,没有发现罢了。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事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面对危机,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应该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到通盘的考虑,这样才能避免危机,或者在危机到来时从容面对。如何锻炼这种能力?可以学习军队的演习,设计一个突发状况,测试危机小组的应对能力,然后再总结过程中的得与失。类似于这样的仿真练习有助于让员工积累经验,磨炼其心智。

第二层,危机控制。危机发生的时候,不要慌张,尤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乱了,底下的员工们就更不知所措了。首先,你要在第一时间找到危机的根源,并且尽快地向公众宣布真相。永远不要欺骗大众,真实坦诚的态度才是解决危机,特别是信任危机的灵丹妙药。

第三层,善后处理。谁都不想让危机发生,但是当危机无法避免地发生时,也不要刻意去隐瞒、回避,消极对待将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积极正面地面对、解决问题,才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

接下来讲一个如何做好提前准备,成功回避风险的事例。

某公司位于广州,专门承接大批量新鲜热带水果的运输工作。有一次,北京一家客户通过这家公司预定了一大批热带水果,要求一天内必须送达。水果,通常情况下都是航空运输,因为速度快,毕竟水果的保质期是非常短的。这一次的运输,本来也是打算走航空运输,但是,最后老板却决定放弃飞机。为什么呢?

当所有的水果都装箱完毕之后,大家都以为还会和以前一样,走航空运输,但是老板却告诉大家,这一次要走高铁。大家很疑惑,高铁要七个多小时才能从广州到北京,这样,为了确保水果第二天中午到达北京,员工就必须前一天晚上加班。而飞机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大家第二天上午装箱上车就行。所以大家很不理解老板的这一做法。老板笑笑说,“听我的,没错!加班费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大家没有办法,只好照做。

前一天夜里,大家忙着将所有的水果装箱运上火车,后半夜高铁准时开往北京。之后大家都回家休息了,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解。就在这天早上凌晨4点多的时候,广州突降暴雨,之后雨势丝毫未减,后来还转化为雷暴,所有的航班都被取消,并且无限期往后延时。这下子,员工们都理解了老板的做法。原来老板早就对广州近几天的天气做好了调查,知道广州可能会下暴雨,飞机可能会被延误,到时候就真的违约要赔钱了。还不如大家加加班,走高铁,更加保险。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老板可谓是做到了未雨绸缪。做运输的,就要时时刻刻关注天气的变化,随时改变运输方式,有效地规避风险。如果这个时候,明知道可能会下大雨,你还是想赌一把,那么这种冒险就会风险太大,代价太高,聪明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当我们在建造一座城市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重视地面建设。他的高楼大厦,它的绿化交通,但是却很少重视地下的问题。当一场大暴雨降临在北京,当陶然亭地铁站成了“水帘洞”,当莲花桥下的汽车都变成了“潜水艇”时,真正检验这座城市的时刻来临了。这就是未能做好未雨绸缪的后果。企业的管理也是如此,表面上的光鲜并不代表内里不会出现差错。做好未雨绸缪,才能回避突然如其来的风险。

管理心理学启示

有人可能会问,风险、危机一定会出现,那为什么还要去想方设法地规避它呢?这涉及人的心理问题。试想,当你面对突出起来的洪水的时候,你的状态会是什么样的?恐慌、不知所措,慌乱逃窜,最后的结果不但是家财尽失,甚至还可能搭上性命。

但是,如果你提前做好了准备,转移了贵重财物,上了保险,备好了救生物品,那么洪水到来的那一刻,你的内心肯定会镇定很多。人的心理决定人的行为,镇定的内心,才能给你明智的行为,才能让你在灾难中把损失降到最小。这便是未雨绸缪、规避风险的意义。

002.预见危机,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场就像一望无尽的大海,企业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艘轮船。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海洋底下已经是暗潮涌动。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想要平稳顺利地航行,就需要一个好的瞭望者,也就是说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看得更远,这样才能够更早预测到危机,才能够及早地转变航向。因此,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遇见危机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意思当然也包括共同面临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发起,立即波及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数之不尽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泡影,灰飞烟灭,多少人因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经济灾难,在破产之后,选择自杀。即便如今这场经济危机过去已有18年,但是当人们谈起它的时候,还会心有余悸。对于这场经济危机原因的讨论,各种声音都有,但最终都落在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效投入的狂奔式增长模式上,这种模式只能成为沙滩上的城堡。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经济危机是不是可以避免呢?是不是可以从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中学到一些,可以让今天的企业做好准备,把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如今经济上的危险因素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美元霸权依然强大,美联储继续充当着“世界央行”的角色,但却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欧洲也没有解决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问题。日本的社会结构,传统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束缚还没能打破。面对这么多我们已经了解的情况,我们应该对症下药。

企业的竞争力的灵魂就在于制度和人才,人们对于新世界越来越迅速的改变和竞争感到恐惧,它要求你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使用更加优秀的人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将经济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公司面对危机时具体是怎么做的。

2003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报称,由四川省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箱“七喜”柠檬味汽水二氧化碳指标显示为“偏低”。之后各家媒体马上就进行了相关报道,一时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饮料质量,三种饮料今夏别喝”,“百事一款‘七喜’汽水上黑榜”等标题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在消费者和经销商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百事可乐的销量迅速下滑。甚至还有媒体深入挖掘,写出了深度报道《百事“质检事件”曝黑幕,卖浓缩液赚超额利润》,这就如同一颗炸弹,在社会上炸开了锅,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城城欲摧,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件事,那么事态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面对这场硬战,百事可谓是表现出了跨国公司的大家风范,上演了一堂活教科书。

百事使出的第一招就是召开紧急会议,对处理危机进行部署。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消息经过媒体的大肆宣传,后果有多严重,众所周知。因此,百事公司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成立了紧急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种工作都做了有条不紊地安排,从而争取到了时间上的主动权。

百事使出的第二招是公司最高层亲自面对媒体,向媒体表明公司的重视程度。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自面对媒体,表示百事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公司高层出面,正视问题,让大众看到了公司的真诚,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媒体和公众的原谅。

第三招百事与国家质检部门沟通,申请进行复检,以还自己清白之身。这就是问题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再一次的抽检,全部合格,事实给了大众一颗定心丸。

第四招,启动检测系统,防患于未然。这件事情的发生归根到底还是百事内部没有自己的检测系统,结果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所以在启动了检测系统之后,公司就可以在商品未上市之前就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的合格。

第五招,百事向公众解释通报结果,减少公众的恐慌。事情发生之后,已经在民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因为毕竟有很多孩子也在喝百事,大家都非常担心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影响问题。百事选择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所有的消息,这满足了大众的知情权,消除了他们的恐慌。

第六招,动员媒体进行正面宣传。一件事情,经过媒体的作用,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能够达到放大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宣传力度非同一般。企业只有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够赢得媒体的支持,所以百事非常配合媒体的工作,因此,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媒体只是客观地报道事实,并没有在标题上指名道姓地说是百事公司。在后来的报道中,媒体也在积极地报道百事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表现。

最终,在百事的多招组合拳下,公司的形象得以挽回,销量回升,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实事求是地说,一场危机的发生,不可能对百事毫无影响,品牌的形象肯定会有所受损。但是由于百事的高效率,仅仅用了三天,就使得公司化险为夷。百事的办事核心就是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开放的态度面对危机,积极地面对。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危机的扩大化,在危机还在萌芽中的时候就将其消灭了。

管理心理学启示

哲学上讲,事情具有可预见性,因为事情的发展都有前因后果,通过以前的经验,或者细致的观察调研,都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发现了端倪,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让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消失在萌芽状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而是要踏踏实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问题发生的条件,不要等问题来来临时,束手无策。

003.打破规则,才能有所突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道理,但有时候,它也像一个牢笼一样束缚着人们的思维,让我们在一个框架之中走不出去,无法创新。而当今世界是一个急需创造力,急需创新的时代,墨守成规往往要被淘汰。世界变化莫测,只有敢于打破规则,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可能大家都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当两只山羊都要过河,但是桥却只是独木桥的时候,仅仅能够容纳一只山羊过去,通常情况下也只能选择一只山羊过桥。但是有一次,两只山羊打破了这个规则,彼此相互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有时候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也不是只有按照制定的规则才能够完成,换个思维方式,换个处理方式,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加过《中国达人秀》的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说明了一个道理:谁说弹钢琴一定要用手,用脚也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在很小的时候,刘伟就有一个当音乐家的梦想,可是现实非常残酷,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去了刘伟的双臂,使他永远失去了用双手弹奏钢琴的愿望。

车祸之后的几年里,刘伟的内心非常痛苦,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对于生活几乎失去了希望。过了好长时间,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刘伟终于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爱,让刘伟没有放弃本来的梦想。不能用手弹钢琴,那就换个方式。有谁规定弹钢琴一定要用手?虽然没有了手,但是还有脚啊。

当时,刘伟这样安慰、鼓励自己,当看到有失去双臂的人依然可以用脚写字、吃饭的时候,刘伟内心无比激动,他决定尝试一下。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伟承受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磨难,脚可不像手那样灵活,拿筷子都非常困难,何况是弹钢琴呢?但是刘伟没有放弃,既然决定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