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9800500000057

第57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4)

(一)促使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全面转变

过去,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常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赢利能力高低和实力是否雄厚的重要标志。而《巴塞尔协议》从商业银行资本规模及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去评价商业银行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要求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比率,这使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发生全面转变,即由过去的重视资产总值转变到重视资本与资产比率;由关注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转变到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资产管理具体措施上,商业银行要优先考虑应急资产计划,规定商业银行在流动性不正常的情况下如何筹集资金,避免在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和国内外重大意外事件造成挤兑时出现清偿困难等。在资金投向上采取谨慎的经营战略,强调收益率要与风险相抵。

(二)扩大了商业银行管理对象的范围

在《巴塞尔协议》以前,资产负债管理只是局限于对资产负债表表内的内容进行控制,而不涉及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的监管。《巴塞尔协议》强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包括表内表外业务的管理,因为商业银行最终要为表外业务项目提供资金,并会对资本比率产生连锁反应。所以,《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商业银行应该使资产负债管理的指导方针也适合于表外业务活动,加强表外业务的统一管理。

(三)促使各国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管理对策

为了遵守《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各国商业银行都想方设法增加资本,提高资本充足比率。要提高资本充足比率,就必须增加资本、缩减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组合中风险资产的权重。为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则要采取相关对策:

1.增加资本形式多样化

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各自的资本结构、股息政策和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增资形式。如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比重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要求,该商业银行一般采取发行新股和增加利润留存的形式以增加核心资本,若核心资本已占全部资本的一半以上,该银行则可通过发行债券和增加内部储备等形式来扩大从属资本。

2.优化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可出售部分有问题的资产或风险高、市价也高的资产以优化资产质量,也可以出售部分固定资产,将收益计入资本,以相应缩减资产规模,提高资本比率,改善资产质量。

3.降低风险权重

商业银行可在资本额和资产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高风险资产和增加低风险资产以降低风险权重,提高资本充足比率。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按《巴塞尔协议》要求实施监管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的通知》,其中对资本和风险权数作出了暂行规定,主要规定了资本充足率指标。该《通知》中规定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l00%。《通知》中要求各商业银行,在1996年年底前,逐步按国际惯例达到资本充足率指标。

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市场利率的剧烈波动,商业银行靠负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的成本大大提高,赢利减少。负债管理方法已过时,不能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问题。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并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共同调整,以及资产与负债的协调管理,以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总方针,达到经营目标。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在更高层次的结合。

资金流动性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其目标是在市场利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缺口管理法、利差管理法和系统管理法等。

(一)缺口管理法

缺口管理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中一种代表性的管理方法。

所谓缺口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时期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率匹配形成的差额;另一类是期限匹配形成的差额。缺口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衡量和协调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所采取的措施。即是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和缩小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最大化。

1.按利率匹配形成的缺口管理法

按利率匹配形成的缺口管理方法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分为三大类:

(1)利率相匹配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相同预定期限和有一个议定的利率差幅,并且在数量上相等的资产与负债,具体包括购入和再出售的联邦基金、相匹配的欧洲美元存款和贷款、承兑交易及其他相匹配的套汇交易等。

(2)利率变动的资产与负债。是指其利率随市场资金需求状况变化而波动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有优惠利率贷款、短期投资、可出售的有价证券、大额定期存单、短期借入资金和回购协议,以及不相匹配的欧洲美元。

(3)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具体主要有不动产抵押、长期投资、分期偿还的贷款、固定利率贷款、资本金和准备金、长期债务等。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完全相匹配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一般数量相等,因此在一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额中,其差额为零,即该部分没有缺口。固定利率和变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一般是有缺口的,其中:一种是正缺口,此时变动利率资产大于变动利率负债,它的数量等于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那部分。商业银行在把长期资金作短期使用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另一种是负缺口,此时,变动利率负债大于变动利率资产,它的数量等于固定利率资产大于固定利率负债的那部分,商业银行若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缺口的变化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种情况是由于一部分可变利率资产来源于固定利率负债,在市场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扩大缺口可增加盈利;反之,在市场利率下降时,扩大缺口利润则会下降。另一种情况,则是把变动利率负债转化为固定利率资产,它会给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带来巨大风险,其原因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固定利率资产仍然维持原有水平,出现负债成本上升而资产收益不变的情况,商业银行利息收益减少,甚至会发生利差倒挂的现象,造成亏损。因此,商业银行总是保持“正缺口”,而避免出现“负缺口”。

2.按期限匹配形成的缺口管理法

它是以“梯形投资”理论为指导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里,应该按资产和负债到期日的长短和资金数量的由少到多梯形排列,以便到期时需要清偿的负债都能顺利地由到期资产来满足。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通常要选择一定的权数,加权计算资产的加权平均到期日和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资产的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就是期限匹配形成的缺口。若该值为正,说明资金运用过多,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引求新的资金来源加以解决。在利率上升阶段,要消除正差额,会加大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减少盈利;在利率下降时,则有可能增加赢利。反之,若为负值,则说明资金没有充分运用,可扩大资产规模或资产负债结构,以增加盈利。

(二)利差管理法

利差管理是要在利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盘利。要达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必须尽力扩大利差,要扩大利差就必须有科学的利差管理。利差就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可用绝对利差和相对利差来衡量。

利差管理法就是要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使其适应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风险和收益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志,风险表现为利差的敏感性和波动性,利差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及收益状况。

商业银行管理利差的手段主要有:

1.利率管理手段

影响利差的内在因素主要是资产和负债结构、贷款质量及偿还期、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的成本及偿还期。外在因素是总的宏观经济状况、市场利率水平、金融机构竞争状况等。这些因素是银行无法左右的,只能作出预测,所以商业银行的利差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和改变内在因素来解决。

增加利差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融资种类和利率的变化;二是增加赢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三是加长投资的期限结构等。利差管理的重点在于利差的差异分析,分析利率变化、资产和负债的总量与结构变化对利差的影响程度。

利率的周期波动也会影响利差。在利率波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决定利差大小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即市场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资产和负债总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经济扩张阶段,此时信贷需求大,从而导致资产负债总规模也相应扩大。对资产组合的影响主要是资产由低赢利资产向高赢利资产转移,此时,负债也往往增加。经济扩张阶段,利差会扩大;相反,经济萧条阶段,利差会缩小。事实上,利差的周期性波动与利率的周期性波动基本是一致的,利率上升阶段,利差增长迅速;利率下降阶段,情况则相反。

2.市场交易手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增加,商业银行纷纷采用这些新金融工具及交易方式,用于利差管理和资产的避险保值。

(1)金融期货交易

金融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市场中成交一定数量的金融商品的买卖行为。金融期货的品种主要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及股价指数期货等。商业银行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消除利率风险。常用的做法有两种: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金融期货交易对商业银行来说的好处有:

①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避险工具,通过金融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可降低或避免利率、汇率等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

②增加了灵活性,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更加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

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在某一利率环境下,银行既可选择赢利最高的投资,又可选择成本最低的资金,通过期货交易把利率风险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增加银行利益。

(2)金融期权交易

金融期权交易就是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期权期限内或到期时买进或卖出一定的金融产品。期权比期货更具有灵活性,期权最大的损失是期权费,而赢利机会则是无限的,期权交易事先就可以知道交易成本,可以锁定风险。

(3)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是指两笔借款,货币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进行互换。通常甲方以固定利率换取乙方的浮动利率,乙方以浮动利率换取甲方的固定利率,以达到减少资金成本的目的。现在不仅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债务可以互换,即使不同类型的浮动利率债务也可以互换。利率互换的主要优点如下:

①有利于减少利率敏感性差额。如规模大的商业银行一般以浮动利率放款,属于利率敏感性资产,而储蓄机构资产多为长期固定利率放款,负债多为利率敏感性的。所以,双方可在不改变现有资产负债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利率互换,调整各自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降低利率风险。

②有利于降低交换双方的筹资成本,调整债务结构。同时,因为利率互换交易双方信用等级不同,资信高的商业银行可在互换中增加收益。

(三)系统管理法

系统管理法主要是采用技术手段预先评估出银行的经营效果,并以此作为凭据,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由于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日益多样化,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经营管理上获得整体性和协调性,商业银行采用系统管理法。

1.系统管理法的重点

系统管理法的重点商业银行经营效果的预先评估,其评估的基本程序为:

(1)编制以天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以应计基础逐日编制资产负债表,作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参考依据。

(2)预测市场利率走势。根据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预测出利率的基本走势,用以确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预期利率。

(3)编制利息差价表。用预测出的利率乘以相关的生息资产和负息负债,可以得出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两者的差价就是利息差价。

(4)计算净边际利率。将利息差价除以生息资产,即为净边际利率。

(5)评估出商业银行的非利息负担。将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非利息费用(工资及杂项费用)减去非利息收益(中间业务收入等)即为非利息负担。

(6)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将非利息负担相对于生息资产的比率与净边际利率相减后的差额和事先预定的税前生息资产报酬作比较,即可评估出银行的经营效果。

2.系统管理法的优点

系统管理法的优点在于强调了商业银行的整体营运效果,并把非利息负担及净边际利率看作影响银行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

3.系统管理法的缺点

系统管理法缺点在于这种管理方法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尤其是对市场利率的预测,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效果,所以蕴涵着极大的系统风险。

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三种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负债管理理论的特点和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影响。

3.试述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特点的基本原则。

4.简述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

5.《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