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决战世界元
19740600000029

第29章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货币(5)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中国放弃了长期执行的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联动的政策,转而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政策(美元在这篮子中的权重仍然是主导性的,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外汇汇率实际上仍然主要受美元走势的影响)。改革目标是建立并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资本流动方面,放宽资本外流以减少过多外汇储备的压力,又继续保持对资本流入的严格管制。这说明中国已经开始逐步采用新的“三中择二”政策组合。

人民币汇率朝着由市场供需决定、增加汇率弹性的方向逐步迈进,也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汇改近四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汇改前的8.2765升至6.825左右,升幅达17.5%。企业、银行、居民多数顺利通过了升值考验。

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和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浮动后,可能迎来一个升值调整期。人民币开放汇价后,是否会因汇率走高而影响出口,这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当人民币成为开放汇价的自由兑换货币后,对美元的需求减少,会引起美元的进一步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此时人民币的币值会逐渐向购买力平价靠近,也会引起人民币升值。两种因素叠加,升值潜力不小。

政府掌握着货币政策丁具,可以随时调节自由汇价下的币值。

财政赤字就是币值调节的工具,美国就是用经常性的财政赤字贬值美元。这时可通过赤字财政的办法来调低人民币的币值,使之保持与其他国际化货币汇价的稳定。如果在国际贸易中用调低后的汇价出口以维持竞争力,赤字财政中获得的财富(间接的铸币税)是对这种低价出口的补偿,并因带动内需而加注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企业作出牺牲,但换来的将是中国的金融体系顺利融人世界现代市场经济的潮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将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存在直接在境外有限流通的事实。中国周边的不少国家和地区已把人民币作为受欢迎的硬通货,并在商品贸易和旅游消费中不断扩大使用规模,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

现在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澳门地区也在广泛使用人民币。在西南边境地区,早在2004年,中央政府就允许云南使用人民币进行边境贸易结算,现今云南的边境贸易有95%左右通过人民币结算。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越南、缅甸、俄罗斯、蒙古、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尼泊尔等8个周边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结算时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的协定。

此外,在老挝,人民币基本上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朝鲜边境贸易中基本上都使用人民币。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国际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国务院2008年12月底宣布,有意允许特定省份的企业用人民币结算与特定贸易伙伴的国际贸易相关交易,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8日,中国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开放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个城市,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五个试点城市对外贸易将完全以人民币进行,开始解除长期以来对人民币结算的限制,标志着人民币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有助于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从而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而且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

2009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签署备忘录,7月起,香港企业与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地企业,将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香港银行亦可以提供相关服务。这项措施不仅能为香港银行业提供拓展新业务的机会,也有利于进出口商控制汇率风险。

2009年7月6日,上海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银行当天与渣打银行、东亚银行、马来西亚马来亚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韩国韩亚银行香港分行等11家银行签署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清算账户协议》。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付款由中银香港汇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收款方为上海电气集团。

这意味着人民币从此由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宏观上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特别对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微观上则可使中国进出口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中国在实施汇改的同时,还在东亚邻国和全球范围开展以货币互换为特色的货币合作,无疑将为全球贸易中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打下扎实基础。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特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累计签署了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涉及的互换金额达6 500亿元。

现在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获得的人民币除了用于贸易支付,还没有其他用途,因为人民币无法在中国以外进行交易。因此,像阿根廷这样的国家不能通过抛售人民币来捍卫自己的货币,亦即不能把人民币当作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来保护本国货币。不过,与中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省出一些美元开支,从而有更多美元来捍卫本币。

不过,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兑换,却十分有利于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朝着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

颇有人以为,不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当于设有一道“防火墙”,保护了中国金融业少受全球危机的冲击,所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应考虑开放资本账户,其实这是因噎废食的误解。

人民币即便成了主要国际通货,政府仍然拥有严格监管本国金融市场的充分权力,一切金融工具,特别是新开发的衍生品,运营范围都要受到政府的审查和规范。如果看一下日本金融业在这次危机中受损较少的原因,就明白国际货币的主权国家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有效防火墙。

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方便资金自由流动,但不会是无限制的自由。例如,美国是资本流动最自由的国家,但中国却买不到美国的金融、石油等股权;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但有些战略产业的股权却很轻易就失去了。如果在企业的准入、兼并、收购方面加强审查,在房地产方面设限,政府仍然可以通过管理制度来控制资本流向。

诚然,现阶段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便利国际热钱的进出,以致干扰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加剧金融动荡的风险,但事实上自闭式防火墙阻挡热钱的成效,可谓乏善可陈。再者,热钱未必就是洪水猛兽,如能因势利导,制度规范,只要它觉得有利可图,无需颠簸劳顿于环球,则热钱亦可为我所用。其实热钱威胁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随着汇改奏效,以及整体市场功能的演进,理顺国内资金供求关系,让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让利率能够反映信贷供求关系,对人民币必然大幅升值的非理性套利预期消退,异常的热钱冲击波就会成为一种陈迹。

此外,中国虽然经济规模已经很庞大,但是金融市场还欠发达。可持续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需要一大批有效率的本土跨国金融机构在亚洲和全球范围提供相应的人民币金融服务,需要一大批有效率的本土跨国经营企业在亚洲和全球范围内推广人民币的计价和交易,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庞大、流动性足够充分、成长性足够良好、对外足够开放的本土资本市场以及若干国际金融中心。只有这些条件得到满足,人民币才能在国际范围有效发挥其计价单位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并满足财富保值、增值以及变现的要求。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金融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包括对于各种具有双刃剑功能的衍生工具的开发和研究,非但不能停顿下来,尤需加倍重视,加快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走出去的开放性实践,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将在一个周边化、区域化,最后才是国际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一朝时机成熟,人民币将凭借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品质信用,成为完全自由兑换和弹性汇率的国际货币,登临世界金融大舞台。中国将作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成员,获得自己应享的金融决策权份额,以利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运,实现复兴和崛起的历史性战略大目标,并且极大地促进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改革克臻其功。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罗天吴:《中国能否在30年内取代美国》,腾讯空间2009年06月25日。

2.《美为中间发明新词(Chimerica——中美国》,中国评论新闻网2008年11月l8日。

3.潘英丽:《人民币国际化如何起步》,中国经济网2008年9月26日。

结语

200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是中国对国际大势发展作出的乐观判断,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全球治理理论的中国版本,也是在世界变化新趋势下人类社会思变的现实需求。本轮金融危机后全球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新的深刻改革要求,为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时不可失的历史性机遇。

向初级世界元迈步,催生WCP体系,无疑是人类大家庭和谐化发展长程中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货币”,则是世界高度和谐,成就盛世大和平,构建世界大同的不世伟业。

值此危机转折、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之际,何妨冷静下来想一想,未来世界会因此变得更糟糕,还是更美好呢?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有这样的卷首语:“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蠢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严冬;人们无所不有,人们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们何不略加改动,作为本书结尾:“我们空前强大,我们险象环生;我们形势极好,我们无比脆弱;我们机不可失,我们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