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决战世界元
19740600000013

第13章 超主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1)

导读

金融危机启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大变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署名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2009年3月23日),适时发挥了重要催化作用。现今改革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超主权货币”的呼声空前高涨,且已列上国际最高级议事日程。

超主权货币的概念非今日始,并已有了不同形式的实践。上世纪40年代,一代经济学宗师凯恩斯便构想了统一的世界货币“Bancol”;60年代后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了特别提款权;1999年欧盟实施超国家的欧元成功;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卓有成效;全球各地“世界单一货币”的辩论风起云涌。此不可不谓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超主权国际统一货币的现成可用模式。

为了开发超主权世界货币的可行方案,必当探究历史渊源,就教经验教训,寻求有益启示。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相继纾困救市。大体而言,这次超级金融危机的治理对策有三个层次:首要应急救市,刺激经济,重建市场流动性,争取早日实现经济复苏。

其二当是针对危机的直接原因,明辨自由经济绝对化以及虚拟经济投机性泛滥的恶果,彻底检讨监管、评估和决策体制的严重缺失,建立健全的国际性金融监督与权力制衡功能。

其三就要从根从头,正视特里芬悖论早已揭示了的不可持续性,理解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立足全球化的长远战略,着手世界货币体系的合理化改革。

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必然应对急中之急,首先聚焦于第一项和第二项,但第三项治本之道,已不容继续因循延宕。

本轮金融危机显示,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现象,已经酝酿发酵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而一劳永逸的改革之道莫过于建立一种超主权国际统一货币体系。

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久的货币是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金属,它们是天然的世界通用货币。

在金本位制纸币时期,纸币直接代表黄金,仍然保持着国际通用性。

进入信用纸币时代,由于纸币本身无价值可言,而信用则因时、因地、因体而异,如何建成公正、稳定、可控、广为接受的跨国界通用货币,就成为一个复杂难解的超经济学难题。

历来的世界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复古方案、过渡方案和终极方案。

典型的复古方案是恢复金本位制或其他实物本位制,我们在第二章的专题中已论证过,这是开历史倒车,是不现实、行不通的想法。

过渡性方案的代表作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等人创立和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Theory 0f Optimum Cur—rency Areas),其内容主要是结合某种经济特征来判断汇率安排的优劣,并说明固定汇率安排、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在何种情况下效果最佳。该理论是欧元的理论依据。欧元的问世,证明了不同主权国家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可以成功地建成货币联盟,发展区域性固定汇率制,最终实现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欧元的成功实践对于未来实现统一的世界货币,具有莫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复合货币型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也可以看作一种过渡性方案。

一些以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为明确目标的方案可称“终极方案”。

早在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便提出了近乎现代意义的世界单一货币设想,期望“有朝一日,世界政治进步终能导致所有国家使用同一货币”,还喊出了“统一通货,天经地义”(Commonents/Sense)这样的双关英语口号。后来有了凯恩斯的Bancor、怀特的Unitas计划,以及多位学者的设想方案,但都未能付诸实施。

下文将就世界货币改革方案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代表作进行讨论。

凯恩斯与Bancor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前,时任英国财政部顾问的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受命设计英国的谈判方案。

凯恩斯显然有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痛苦教训:金本位制下,一旦黄金储备不足,造成货币严重紧缩;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触发贸易制裁和报复,国际资金流动枯竭。他深知再度恢复金本位制已为世界经济状况所不允许,因此他在计划中竭力贬低黄金的作用。

凯恩斯相信统一的世界货币能够避免上述困境,根据世界经济需求调节发行量,成为确保全球经济复兴和世界和平的支柱。为此,他推出了一个新的中立国际货币单位,起名“Bancor”。

他主张采取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黄金、粮食、石油、铜材等),作为一篮子确定币值的根据,其中包括了黄金,以利于稳定币值;同时建立一个新的金融机构“国际结算或货币联盟”(17 heInterrnational Clearing or Currency union,ICu),简称“清算联盟”,发挥国际央行的作用,统一负责Bancol的发行和管理。

国际央行按照成员国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设定最初的Bancol·分配份额,但是成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等于是免费赠送的。以后,国际央行或者根据利润情况,或者通过信贷扩张的形式,给各国增加分配准备金。逆差国可按份额向清算联盟借款,顺差国则应将顺差款项存人清算联盟账户或购买逆差国的商品。

凯恩斯建议各国央行以本国拥有的BalCOI为本位,保证本国货币的币值与Bancor之间维持特定的比例;.各国自己的货币应与BaFlOOr保持一个固定的,但是可以调整的汇率。

凯恩斯计划中,所有国际贸易一律用Bancoi计价,出口者收入Banco,进口者则付出Bancor;一个国家若能很好地保持贸易平衡,那么在清算联盟的该国贸易账户中,Bancor余额应当很小,甚至等于零。他希望这种货币制度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平衡。

凡是出口超过进口的国家,称为债权国(creditor nations),因顺差而获得贸易盈余;反之,凡是进口超过出口的国家称为债务国(debtol nations),因逆差而造成贸易赤字。

凯恩斯计划要求债权国和债务国有同样的义务去实现贸易平衡。进口超过出口的债务国家必须向清算联盟的透支账户支付一个小额利息,以敦促这些国家采取适当的国内政策(例如货币贬值),加强出口。同样,对于那些积极出口的债权国,清算联盟也将向其盈余账户收费,驱策这些国家设法花掉盈余的Bancor,使之流返债务国,逐渐消除贸易盈余。

清算联盟对债权国和债务国的收费,并非严厉的惩罚措施,而是体现为一种温和的反馈机制,以求维持贸易平衡,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经济运行模式。

不过,凯恩斯方案有诸多问题尚未阐明,诸如:Bancor的信誉担保是什么,需要新发行多少货币,等等。此外,从本质上讲,凯恩斯方案可以说是维护过气霸主大英帝国利益的一种特殊设计。

二战后期,英国政府已意识到战后势将面临两大经济难题。一方面,英国要尽量保全帝国特惠制和英镑区,以维持英国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中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估计到战后经济恢复需要大量进口商品,而其出口一时又无法增加,要尽力设法使战后必将出现的对外贸易逆差不至于成为英国恢复经济的重大负担。因此,凯恩斯方案便力图为英国在战后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可以说是维护过气霸主大英帝国利益的一种特殊设计。

凯恩斯方案中,Bancor的份额按二次大战前三年各成员国进出口额的平均值分配。这种提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资金及外汇短缺的实情,但若按此办理,战后负债累累的英国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便可占得Bancor份额的16%,整个英联邦可占35%,岂非天上掉下大馅饼。

凯恩斯方案中的清算联盟靠什么来发行Bancor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透支,亦即向美国透支。当时其他国家在战后几成废墟,既没有值得一提的商品出口,也不存在有利的投资:环境,因此美国若将其对外贷款扩大到几乎无限制的程度,收回的一大堆Bancor无异于废纸,等于是美国根据自己的外贸顺差向别国提供海量无利可图的信贷。

凯恩斯方案不仅要求美国承担起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透支义务,同时美国拥有的巨量黄金就跟一般商品例如煤炭钢铁那样,不再具有国际货币功能,美国将就此失去在国际金融中的主导地位。

凯恩斯计划还提出,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应主要由债权国承担责任调节本国经济,以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也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由于战后其他国家无力扩大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的生产力又大大超过国内需求,美国必将出现巨额贸易顺差。

要美国单方面在国内采取措施加以调节,就意味着要它压缩出口,而美国要想保持高水平就业和经济繁荣,就绝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当然,美国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如促使资本外流来调节国际收支,但这会影响国内投资,殃及就业。

此外,凯恩斯计划力图维护英镑区,同意恢复多边结算,但不主张对英镑区进行“干涉”。这也不符合美国战后国际经济自由化的一贯主张。早在1941年大西洋会议期间,罗斯福就努力敦促丘吉尔“消除人为的限制和控制,赞成无条件支持国际经济机会”。

美国绝不允许战后再长期存在一个支付同盟式的英镑区。

当罗斯福政府参透凯恩斯大师的如意妙旨后,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就注定夭折了。

凯恩斯当时企图阻止两个敌人,一个是黄金本位,他认为黄金是“野蛮的遗迹”,是不断制造通缩的凶手(因为黄金供应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另外他要阻止美元帝国的强势崛起,尽量维护虚弱的英镑的荣耀。所以,他提出的Banc叫有两大要旨,分别是去黄金化和去美元化。

不过,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建立在黄金和美元这两大基础上的,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根据美元“定价”。随后,美国人开始去黄金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后,美元独霸天下。

凯恩斯的Bancor设想未能实行,但没有被人忘却。凯恩斯方案后来成了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武器。20世纪60年代特里芬所倡导并于1969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特别提款权,便是国际社会创设世界货币的一种尝试和成就。而且,Bancor方案对于欧洲不同国家走向固定利率和统一货币,仍有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凯恩斯计划打擂的美国的怀特方案,最初也构想了一种国际货币单位——Unitas,它可与黄金相互兑换,在成员国之间自由转移,并可用来向基金组织购买外汇,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这两个方案都以英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都提出了建立统一世界货币的计划。然而,学者的善愿毕竟无力匹敌时局大势。当时,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实力都已达到了世界最强的地位。二战末期,美国的工业产出高占资本主义世界的60%,拥有全球近六成的黄金储备,并成为了最大的债权国,最后还掌握了原子弹,这一切决定了美元主宰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由于罗斯福总统命令财长不再讨论建立世界货币的问题,要求确立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学者们各有所见的世界货币方案不得不遗憾地束之高阁,让位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别提款权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架构下,1946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a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其宗旨为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汇率稳定及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在足够的保障下,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临时财政资助,协助其纾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规定包括:

1.会费采用配额制,经济地位越重要的国家缴纳会费越多。

会费的25%必须以黄金或美元缴纳,另外的75%则可以用自己国家的通货缴纳。

2.成员国以“购买”(fmrchase)的名义向IMF借款,因为借款国必须用同等金额的本国货币为抵押。一年内的购买额不得超过所缴纳会费的25%,同时累计的购买总金额不得超过所缴纳会费的200%。

3.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长

期持续性不均衡时,可以与IMF协商,调整其面值汇率;但若变动不超过10%,则不必取得IMF的批准。

4.任何国家的面值汇率调整幅度若超过10%,又没有事先取得IMF同意,则有可能被拒绝给予信用贷款。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为支持摇摇欲坠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的一种国际统一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 Gold),是补充成员国原有的普通提款权(General Drawing Right,GDR)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特别提款权与普通提款权相似,都是分配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提款权。不同的是,普通提款权是信贷,而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成员国现有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以外的外币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