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19739000000039

第39章 “玉环”生死边缘——企业危机公关(3)

案例启示

这是一项以危机公关开始的系列策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表明: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机事件,关键的问题是:当出现了危机事件后如何处理?怎样进行危机公关?

“玉环”危机公关策划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遵循了危机公关真实宣传的原则。

开展危机公关策划。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亲自马,成立危机事件领导小组,尽快了解事件真相,抓住危机情况的主要问题,分析症结的原由,采取紧急措施。同时,成立事件领导小组,指定新闻发言人,统径,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告诉记者,并向茬:会公布。求得公众谅解与支持。千万不要隐瞒或编造假相。否则,记者抓住问题不放,就会造成难以挽回局面的后果。

危机事件的统径,不是以欺瞒手法,建立攻守同盟.而是将真实情况,通过一条渠道对外公布,避免消息来源混杂,带来被动的局而。因为,任何事件的信息来源,都会从不同的渠道反映不同的侧而,产生不同的问题与看法,导致不同的结果。企业内部首先要达成共识,才能够遇事不慌乱,冷静地处理好危机问题。

“玉环”危机事件,造成了消费者和商家对产品的伟任危机。企业要消除信任危机,必须将事故的真相如实告诉公众,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对产品质量的认可,解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尽快化解危机。

2.科普宣传见效果。

燃气热水器是科学的产品,一定要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让用户掌握安全安装和使用知识,才能杜绝后患。然而,该产品问世后,在推广使用的初期,生产厂家没有进行科普知识的公益宣传,很多用户不了解产品的科学原理,事故原由不清楚,对产品质量产生了误解。

只有讲明事故真相和引发原由,针对产品的特性,反复进行科普宣传,杜绝事故继续发生,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才是“玉环”解脱危机的关键。

3.权威机构的作用。

中国人最相信权威人士的话。“玉环”危机事故中,国家技术监督局徐明局长.曾经亲赴现场调查,并给予明确表态,他认定并非是企业的责任。

徐明局长的结论,是权威人士的表态,最能令人信服。于是,住《市场报》刊登的“玉环”的专版中,撰写对徐明局长的专访和实地调查拍摄的照片.这是对消费者最有说服力的宣传。也是对企业解脱危机的有力支持。

4.系列策划效果显著。

“卡环”危机公关见到成效后,又进行了多项公关策划,每一项策划,既是单独的项目,又是连续进行的公关活动。各项公关策划的活动,环环相扣,始终同绕着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产品美誉度持续进行。通过不断掀起的宣传高潮,完成了策划目标,推动着企业市场拓展的全而成功,达到了显著成效。

5.企业领导的真诚合作。

公关策划的三项基本原则之中。强调提出:高水平的策划与决策者的思想意识相吻合,才是成功的保证。尤其是在项目策划的实施阶段,企业领导与策划人的相互信任、真诚合作,至关重要。

“玉环”危机公关策划中,该厂的领导对策划人给以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全力支持与真诚的合作,为项目策划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企业领导增强了公关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多项活动,不断塑造企业形象和拓展产品市场,为企业不断持续发展做卅了努力,这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6.支持文体活动,搭车宣传效果显著。

社会公众比较热衷于文体活动,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活动更为关注。“玉环”企业支持文体活动,将企业的宣传与文体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搭船出海,效果更为显著。

事实证明:企业参与或赞助文体活动,既支持了文体事业的发展,又把广告宣传与公关活动巧妙结合起来,社会反响强烈,也最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企业在多项公关活动中,不断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记者不能当科盲。

1986年,全斟用户委员会针对燃气热水器的死亡事故,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上,让记者们了解到“玉环”危机事件的真相,感到了自己对社会公众应负的责任。

记者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首先要抓住重点,分析事故接连发生的原,将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讲清楚,不能当科盲。更不能不问原南,一心只想猎取事件新闻,以科肓的报道误寻消费者,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讲清科学原坪,遵循科学规律,这是记者在撰写文章需要注意的方面。针对“玉环”以往对于科普宣传做得不够,发生了危机事件后,企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化科普宣传。让社会公众都不要当科盲,才能杜绝后患,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在公关界广为传播的成功案例,也是中国引进公关以后,最早的危机处理案例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越来越丰富,而且有了越来越强的专业性,这种丰富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完美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必须面临技术的成熟性和使用的指导性的要求,稍有不慎,不论是自身技术因素,还是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因素,会因媒体的放大而酿成危机。

在危机面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叶,许多企业会显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的企业努力封锁消息,搪塞媒体,有的企业则以不变应万变,反应迟钝,态度冷漠。而这些对策即使不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也会使企业大伤元气。难陉国际公关界巨头卡特利普有一句名言,公关只有与危机处理相关联,才显示其意义。

当时,在媒体任职的崔秀芝大姐,以其敏锐的触角和专业的精准,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成功地将“玉环”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显示出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务实能力。要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80年代,而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公关与策划。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上述公关策划可能比较常规,方法较为平实,也没有特别让人眼亮的大手笔,运用的技巧基本上是教科书的翻版,但是,大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熟知非真知,知晓原理,明白道理,未必就能运用自如,手到擒来。

2005年初开始,以杜邦“特富龙”事件起,张生、sK一Ⅱ、肯德基“苏丹红”、高露洁牙膏、哈根达斯深圳店、雀巢含碘超标、光明乳业郑州基地等一系列危机事件,让中国乃至世界、业界目瞪口呆,这一方面是被宠坏了——大品牌疏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与媒体民主意识的提升所导致的结果。从美国20世纪初“扒粪运动”的历史来看,这些现象有相当的必然性,甚至可能是中国逐步进入规范与民主之后创业市场阶段,危机与危机处理将是未来几年的现实课题。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大品牌在危机来临时.有不少常识性失误,甚至许多危机至今仍在强化和恶化。这种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读崔大姐在差不多20年前的案例,不由得心生感慨,既为有些品牌的麻木、无知、迟钝、笨拙而可惜,又为崔大姐的处理方式叫好。

点评人:余明阳

余明阳: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IIA)院士,中国策划研究院终身院长,中国场学会品牌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品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