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19728000000016

第16章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2)

应机化人,对儒家说儒法,从中引出佛法,康僧会,会说法。后来他在吴国译出数部经典,如《阿难念弥陀经》,《六度集经》等。《六度集经》被称为康僧会译经的代表作。六度,指的是菩萨自度度人的六种大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康僧会按照六度来编排辑录佛经中各种佛本生故事,翻译的时候注意采用道家方士和儒家的术语来移译佛经,比如“道德、无为、无身、清静”和“儒童、崇孝、孝顺、正心”等等,使空空佛法化成道儒。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会失掉佛的本味。但凡翻译,不失掉些本味,难以做到。再说,佛的本味是什么,佛有没有本味,也是个颇有趣味的问题。还有,康僧会在280年圆寂了,我们到哪里去找他对话,又是一个难题。

言必称释老

宝藏尽西来

一、佛眼半开闭,老子曾化胡

汉魏三国过来,就是西晋东晋。两晋共155年,从公元265 420年。两晋时代,后来流行汉地的主要佛典基本译完。因为有国家组织译经,有专门的“国营”译场,比较阔气。最著名的译家和学者是鸠摩罗什,其他大师如云,中国“土著”

学者作为主力出现于佛典学林,有跟儒道两家三分天下的来头。那时候,儒家可没有道士那么风光,向秀(约227~272)和郭象(?~312)注《庄子》,排名教而尚自然,朝野一片喝彩,儒者是有点眼红的。不过道士们还是有些着急,赶紧出一本《老子化胡经》。撰稿人据说是道士祭酒王浮,说老子到西域为教化胡人,创立佛教,似乎真的是老子天下第一。释迦弟子虽有佛眼,也只好半开半闭。他们手捧佛经,跟在道士后面说道谈玄,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可以“正经”一点儿。现在这么搞,实在不像话,嗨。

果不其然,待到佛家势力大增,老子又成了释迦的弟子。说是周昭王的时候,释迦就出生啦,那时候老子在哪里?真是30年河西也——道士想道。

二、两晋三佛门,罗什坐长安

两晋佛教有三大传播之门。

凉州(在甘肃兰州一带)是两晋的一大佛门,佛教徒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要经过凉州这个中转站,学汉语,然后译佛经。另一大佛门是长安,鸠摩罗什在那里猛译经典,创立中观学派。罗什为人豁达洒脱,不拘小节,目中无“神”,应者云集。庐山是又一大佛门,慧远在江南的根据地。跟西来的罗什不同,土生土长的慧远是“神”气十足,佛通道儒,雍容大度,左右逢源,其庐山僧团英才如林,“远公”本人又为中国净土宗之开路先锋。

是为两晋三大佛门。

1.百年大法流

在东晋鸠摩罗什大展宏图之前,传法大士早已是人才辈出。百多年间,西晋最著名的有竺法护、帛法祖;东晋有佛图澄、释道安等,多是佛门神器。

祖籍月支国的竺法护是西晋最有作为的翻译家,世居敦煌。8岁出家,万里拜师,博通儒道释等百家之言,先后学36种语言。往返于敦煌和长安之间47年,译经150多部,多为大乘经典,包括般若类、华严类、宝积类、法华类、涅槃类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光赞般若经》、《正法华经》、《渐备一切智经》、《弥勒成佛经》、《普耀经》。据说他隐居深山时,枯泉重新喷涌。《出三藏记集·竺法护传》称赞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被时人誉为“敦煌菩萨”。于313年辞世。

西域僧人佛图澄(231~348)则以神异著称。他在后赵声名远播,身边常有随从数百,门徒万把人,所过之处帮助兴建佛寺893座。据传佛图澄深通密教,善用咒术,能驱使鬼神;用麻油和胭脂涂在手掌,就可以将千里以外的事情照在掌中,了了分明,如在眼前。又说他腹部有个孔,有人看见他曾经在水边从腹孔中把五脏六腑掏出来洗,洗完后再装进去。他用神异取得后赵王石勒的信任,被拜为“大和尚”,参与军机大事,每以慈悲和因果报应之说劝赵王戒杀。由于辅政有功,佛教也在他的倡导下广为传播。有人认为,佛图澄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利用国家力量发展佛教的人。这话固然不一定确实,因为早就有东汉明帝的故事在前;不过,当时后赵的占领区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等地,在佛图澄的努力下,政府扶植这些地方大兴佛教,汉人被允许出家,以免于战乱频仍和生灵涂炭,却是功在当代,福及后世的事情。特别是,他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弟子,比如道安、法雅、法和、僧朗等等,对后来的弘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陷入16国混战。大凉、前秦、后秦等国由于王权的支持,佛教得到迅猛发展。前秦的都城在长安,苻坚357年即位后,在各地集募高僧,有数千之众,大弘法化。苻坚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以武力掠取名僧道安回都城长安,视为“国之大宝”。385年,姚苌杀掉苻坚,在长安确立后秦。不久姚兴即位,横扫前秦、西秦、后凉,雄霸北方,国势大增。姚兴推崇儒学和佛教,后秦逐步成为16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401年,姚兴打败后凉吕隆,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

就学于佛图澄的释道安,是个汉人。生卒年代可能是312~385,活了大概72岁。虽然其貌不扬,佛图澄的门人中有人小瞧他,却得到佛图澄的夸奖:“这个人看得远,跟你们不一样。”佛图澄每讲经一遍,道安都能复述出来;别人提问题,他对答如流。人家就说:“这个黑和尚,语惊四邻呀。”因为他长得黑。道安在佛图澄那里主要学小乘,兼学大乘。佛图澄死后,道安在北方一边躲避战乱,一边四处游学弘教,招收弟子,备尝艰辛,深知“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于是带众弟子躲到襄阳,晋孝武帝给他王公待遇。15年间,帮助朝廷安抚军士,稳定民心,实现了从小乘的避世修道向大乘济世成道的重大转变。

378年春天,苻坚攻打襄阳,把道安“捉到”长安,委以弘佛大事,参与朝廷军政要务。道安从此成为北方最有号召力的法师,领袖群贤,僧众数千。他集中精力组织译经,多为小乘说一切有部典籍。北方小乘之教比江南流行,道安的努力是个重要原因。他提出译经的“五失本,三不易”的体会,非常著名,从中可以看出胡汉中外古今之别,看出汉人如何消化西餐,长出新肉。比如“五失本”,一是要把胡语的倒装句都顺过来;二是要把胡语的质朴风格改得富有汉语的文采;三是把胡语的罗嗦改成汉语的简约;四是把每篇末后总结性的多余话(义记)删去;五是把胡经“每讲一种新内容之前必须重复前文”的话统统删去。“三不易”就是经文“现代化”不容易;适合僧众接受能力不容易;理解经典原意不容易。但他总体上还是倾向于适应时势,后来竟用玄学去剪裁佛理,又把佛理融合到玄学中去。中外交流,也许这终究是免不了的。道安之被西来的鸠摩罗什美称为“东方菩萨”,看来道安的确跟“正宗”的西方菩萨不同。给僧众制定戒律是他开的头,而统一天下僧尼一律都姓“释”,也一直沿用至今。更有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就是弟子成群,尤其是培养了一位堪称法门龙象、与鸠摩罗什齐名的人物——慧远。

鸠摩罗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于世。

2.童寿多奇传

鸠摩罗什从小就多有奇传。他本是天竺人,汉语把他的名字译作“童寿”。他母亲是龟兹人,据说在怀他的时候,母亲突然变得聪明异常,一下就不学自通,会了天竺语,对问题总要搞个水落石出。等生出罗什后,母亲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没有那么灵异了。不久母亲就出了家,修得初果。

罗什7岁也跟着出家,每天诵1000偈,3万多言。9岁随母亲到锃宾,跟从锃宾王的堂弟盘头达多学习阿含经。盘头达多很赏识他,就向锃宾王推荐。锃宾王于是集合外道论师一齐向罗什发难。开首大家欺他年少,出言不逊。罗什就乘虚而人,把外道搞得哑口无言。厨宾王因此给他重赏。

12岁,跟母亲回到龟兹,很多国家都以高官来礼聘他,罗什一概不答应。后来母子到月支国,有个罗汉见了罗什,对母亲说:“这个沙弥假如到35岁还不破戒,就会大兴佛法,度无数人,跟西天四祖一样;假如守戒不全,那就只能作个有才气的法师。”后来罗什被逼与伎女10人同住,算不算破戒,就是个问题。不过要把他放到西天四祖的位置上,恐怕没人这么看,也许正好是才气横溢的一位大法师。

母亲不久带罗什去沙勒国(今新疆喀什一带),又有个故事说明他才气过人。他在庙里顶戴佛钵,感到奇怪:“钵这么大,怎么这样轻?”刚这样一想,佛钵就重得举不起来,他不禁大叫一声,走下来。母亲问:“怎么啦?”罗什告诉母亲:“儿心有分别,佛钵就有轻重。”这时候他大概13岁,有人说,这证明他已经悟到“万法唯心”之理。

在沙勒住了一年,受国王之请,升座讲《转法轮经》。龟兹国王觉得自己国家的高僧受到沙勒国如此礼遇,就派人前来与沙勒国交好。说法之余,罗什寻访外道经书,学习婆罗门经典《四韦陀》和五明诸论,广泛涉猎阴阳星算,预卜吉凶。后跟莎车王子学习大乘《阿耨达经》,听到“阴界入”一切皆空无相,深感怪异,问道:“此经究竟有什么意义,一切诸法全都破坏了?”莎车王子须耶利苏摩说:“眼见不是实。”罗什思想为之一转,从此研究大乘经典,叹道:“我以前学小乘,好比人眼不识金子。”

就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学了个遍,为以后创立中观学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龟兹王迎请罗什回国。公主是个尼姑,请罗什给大众讲大乘,众人闻法大悟,叹息“悟之晚矣”。

20岁的时候,罗什受戒,学习《十诵律》,不久母亲告辞,前往天竺,修得三果。母亲临行前对儿子说:“方等深教应当阐扬,真丹(震旦,中国)已在流传,东土就靠你了。可惜对你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怎么办呢?”罗什说:“大士之道,利人忘躯。能使众人开悟,就算把自己放到火炉里烤,也不要紧。”自己留在龟兹继续学习大乘。

龟兹王给他设金狮子座,请他讲法。罗什说:“我最初的老师还没有悟人大乘,我应当回去礼敬老师,汇报弟子的新体会。”

不想罗什的小乘老师盘头达多很快就自己来了。龟兹王问盘头达多:“大师何能远顾?”

盘头达多说:“一是听说弟子所悟非常,二是听说大王弘赞佛道。所以我才不顾远道艰险,奔来神国。”好像是师徒心灵相通一般。

罗什就给老师讲《德女问经》的因缘空假之理。老师问:“你学大乘,有什么不同之处,让你这么信奉?”

罗什说:“大乘深刻干净,明白有法都空;小乘拘谨,多滞于名相。”

老师说:“一切都空,太可怕了。怎么舍弃有法而爱空法呢?从前有个狂人,让织师给他织绵,要求越细越好。织师特意给他织得很细,细如微尘。狂人还是恨太粗。织师大怒,就指着天空说:这就是细丝!狂人问:怎么看不见?织师的师傅说:我这里的良匠都看不见,何况他人!狂人大喜,马上赏钱,织师师徒都得到上等赏钱。其实什么也没有。你说的空法,也是这样。”

罗什苦苦讲了一个多月,老师才信服,就礼敬罗什为师,说:“和尚是我的大乘师,我是和尚的小乘师。”成为千古美谈。

罗什有如此高德大智,西域国家都礼请他讲经。每到升座开讲时,国王都长跪于地,在座旁让罗什踏着脊背登上讲座。

3.无双一国师

两晋列国混战,其中人才大战成为一大热点。为争夺人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382年,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听说西国有个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

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罗什后,看不出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见他这么年轻,就当作凡人戏耍,硬逼着罗什跟龟兹王女成亲。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灌酒,灌完后把他们俩往密室一关。可怜罗什酒后失节。吕光又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把他摔下来。罗什学了大乘,能忍辱,一点也不埋怨,吕光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罢手。回军途中,吕光听说苻坚兵败淝水,就在姑臧(在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罗什为吕光谋划军机,16年中,佛法却没法传授。他潜心学习汉语,为以后的译经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