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19725900000034

第34章 “寻宝”路穿越“雷区”

不论“联想”、”TCL”还是其他中国名企,这些在国际商界尚属晚生、后辈“愣头青”。面对海夕卜市场这个风情万种的“俏佳人”。总难抑举步求欢的冲动。“青春”冲动对于这些“花季少年”是喜,是忧?2006年11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粱小民登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中联重科分场。为湖南正欲加入国际化先行者行列的企业指点海外寻“缘”路上的“雷区“。并传授成功“猎艳”的技巧。

梁小民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1943年生于山西。现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为MBA、EMBA讲授“管理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他多年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有专著、译著50余种,近期著有《宏观经济学纵横谈》、《话经济学人》、《读经济学书》、《寓言中的经济学》等,其代表译著《经济学原理》(曼昆著)获中国图书奖。因其善于以缜密的经济学原理解构现实经济生活现象,在业界赢得了“大众经济学家”的称誉。

“寻宝”路穿越“雷区”

——梁小民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主持人语

王忠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中外名家”全国首个企业分场一一中联重科分场刚好三周岁。

三年来,通过这个平台,众多中外名家见证了中联重科这个湖南知名企业的成长,也感受到了中联对于行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聆听者,企业从最初对于经营管理之术的孜孜求索,到对于商道以及现代商业文明理性而深远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成长,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和谐一一名家智思与企业实务相“嫁接”

而实现的融合生长。讲坛搭建了名家与企业家在思想层面互通、互动的桥梁,这种“流通”经由思想力与行动力双向拉动,为知识、智慧与实业协同创富,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也是中联重科分场为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做出的弥足珍贵的贡献。

今天主讲嘉宾梁小民教授不仅以译著闻名我国经济学界,他对于许多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也颇具独特之处且耐人寻味;他深谙不同政体下经济规律及管理之道,他的老到以及全球化视野,对于亟待涉足海外却视而不见风险的企业管理者,可谓智者锦囊。

晋商兴衰与海外战略

在中国商业史上曾有过惊俗“家世”的晋商,其兴衰故事,是梁小民教授本场讲座的开场白,也是他借之剖析当代中国:企业试水国际化值得引以为鉴的时间坐标轴的重要“区间”。

“走出去”的开山鼻祖

梁小民研究认为,形成于明代、鼎盛于清朝的晋商,是中国企业真正实施国际化战略,并因之逞强商界的开山鼻祖。

他认为,明代初期,粮、盐交易的开中制为晋商形成提供了契机;到明代中期,开中制转为折色制,官府授权私人盐业垄断扶强徽商而打压了晋商,其时,识时务的晋商即收缩盐业转向多种经营,并在茶叶经销领域形成优势;到明末清初,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使在茶叶、瓷器经销领域最有实力的晋商如鱼得水,特别是清政府与俄罗斯等国签订贸易互通条约,将晋商的影响力送去国门,晋商始成为昔日中国十大商帮的翘楚。

政府条约为晋商开道

梁小民认为,尽管签订于康熙时代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为外强窥探中华首开方便之门,但这个被社会学家称之为中俄间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却以政府的力量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正常化,帮助晋商打开对俄罗斯的商贸之门,以中国的地缘性商品源源不断换取卢布。

梁小民说,在晋商发展的鼎盛时期,长驻俄罗斯的晋商有逾3万人,当时的国际化方式主要是境外办厂、开店,经济学专业术语称之“境外投资”,类似于今天的“沃尔玛”、“家乐福”及落户长沙经开区的德资企业“博世汽车”。

梁小民说,晋商的精明、敏锐等诸般经商才华,在当代对外贸易的华商身上有颇多体现。某企业家在考察中亚市场时,从哈萨克斯坦学生桌椅奇缺而当地木材资源丰富的两大现状中发现商机:通过购买当地物产丰富而价廉的木材运回国内,组织手艺精良的木匠加工制成桌椅,再销往当地,获得丰厚回报。曾经深谙如此资源配置之道的晋商,经商贸叠加其他产业,利润如滚雪球般极速放大。有历史记载,在其辉煌时期,晋商富可敌国——4位晋商大亨一年收入,即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总和。

先予后取的商道

在俄罗斯经商的成功除了产品适销对路,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秉承了中华商业文化中“先予后取”的传统,梁小民称其为“赚取人心”的商道。

梁小民认为,在俄罗斯市场,晋商虽强不霸,低调行商,善于与当地居民和谐共融,为其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他说,在众多晋商所开店铺中,寻医问诊是独设服务,而且免费,这使晋商与当地居民(客户)之间,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关系,并很快在当地赢得声誉并打响品牌。

唯商论成牺牲品

曾经在对俄投资中雄起的晋商,也正是在那片神奇之地全线崩溃,并从此销声匿迹于商帮。梁小民认为,晋商之一夜顿衰,关键在于虽精通商道却缺乏政治眼光。

俄国十月革命,在摧毁沙皇的同时,也将晋商送到了终点。

梁小民认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同时应该具有政治家的敏锐,晋商的溃落在于发现俄国革命大潮渐起时,依然在商言商。待十月革命胜利,新政府宣布沙皇时代的货币一律作废,私有财产一律充公,这时,守着个人店铺、持有大把旧朝卢布的晋商,顷刻间一贫如洗,财富也随之归零。

“寻宝路”与“地雷区”

三条寻宝路

当中国经济发展到需要整合全球资源时,企业对于踏人海外市场的渴慕再次由需而生。沿着由晋商拉起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这条时间坐标轴,梁小民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为我们勾勒出当代中国企业海外“寻宝”的三条路线。

他说,第一条是把产品卖到国外,实现产品市场国际化;第二条是国外融资,实现资本市场国际化;第三条是购买国外企业股票,将外企变为中国“公民”。

梁小民认为,这三条路径适合不同类型产业,像中联重科这种制造业企业,比较适合于直接对外投资。直接投资可以是海外设立销售公司;可以在该领域技术领先国设立研究机构,利用当地人才资源提供技术后援;也可以在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或在具资源互补性质的地区并购企业。

新政治经济学

中国企业涉外的最佳目的地是哪?从行业全球资源、技术和市场分布分析,企业都能得出专业的结论。深谙经济与政治关系天然内在联系的梁小民提醒那些试图走“专业路线”的中国企业家,经济之外的政治因素,甚至更为重要与关键。

他说,尽管中国一直重视与世界各国为友,但因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差异,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亲疏有异。梁小民认为,政局相对稳定、市场经济相对井然有序的欧美国家,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中国企业具有发展空间,这些地区特别在技术、资本等领域能对中国强势企业形成明显的提升和影响力放大效果;此外,在越南以及朝鲜等市场经济已开始或即将培育的欠发达国家,市场的饥渴也为经历了市场经济锻炼的中国企业提供机会;对于与中国具有友好历史渊源并且在政府层面形成高度认同感的非洲诸国,其在对欧贸易中独享的最优厚政策,应是中国企业立足非洲巧攻欧洲市场之投资的风水宝地。

市场份额≠赢利能力

中国企业迈步国际大道的同时,许多国外企业也尽快进入中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商战中,一些中国企业从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中找到自信,并可能据此认为成功已经在望。梁小民认为,这是一种错觉,事实并非如此。

他说,以轴承为例,目前,中国轴承市场份额70%为国内企业制造,余下30%的份额由美、德、日等制造业强国分享。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似乎可以沾沾自喜,事实上,窃喜的却是国外厂商,因为它们以仅三成的份额获得远高于中国同行的丰厚利润回报——因为,它们始终垄断了市场最有价值的精密、高档等高端轴承产品。

并购与寡妇“陷阱”

初涉海外走国际化之路,不仅容易被数据蒙住双眼,还可能被一些看似风光的“征服”所欺骗。梁小民认为,对于目前中国企业比较热衷的海外并购,途中也“雷区”密布,陷阱丛生。

他说,久居人后的不少中国企业,对于昔日的曾风光无限的国际大鳄,颇有以将其拿下为自豪的雄心,殊不知,这种为征服而“征服”的海外并购,极易让中国企业陷入经济学所言娶“寡妇”为妻式的困境。

梁小民所言娶“寡妇”的故事简述如下:有位条件极好的男子结识了一位貌美如花,谈吐高雅的寡妇并被之迷倒,誓言非她不娶。待那位男子执著将寡妇拿下并收为妻室,朝夕相处之后,他后悔莫及——原来,他发现寡妇的美貌纯属人工合成,她的高雅来自于时尚而非厚积薄发的学识。这些昔日迷人的“亮点”在信息全披露后已黯然无光。待回归理性,该男子发现那份疯狂的爱已经难以为继。这时,他感觉自己将要背负的职责——帮寡妇拉扯大10个带入新家庭的孩子的任务,是如此沉重。

★精彩点评李江涛(中联重科人力资源总监)

梁教授是山西人,作为著名经济学家,不知是否受到中国近代声名显赫的晋商的影响?教授所做的精彩演讲,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海外时空双道“闸门”,让聆听者视野豁然开朗,让我们对于国际化进程之“路况”,有了更多理性又谨慎的把握。

中联重科的国际化进程2001年举步(当年通过并购英国保路捷,逐步实现技术、市场与国际接轨——编者),这种潜行持续至今。今年,公司侧重加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人才配置,这意味着企业未来之国际化步伐不仅坚定,且将提速。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势头仍很强劲,加之国际经济布局变化带来的新机会,中联重科所在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成长性令人乐观。梁教授对于企业涉足国际市场的“临行赠言”,特别是对于隐身国际化道路之“鲜花丛中”的“雷区”的提醒,可谓醒世恒言,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