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19724800000031

第31章 另外50起大宗交易(2)

都会通讯公司收购美国广播公司(1986年)

当都会通讯公司——家效益不错但不大出名、控制当地电视台和报纸的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比它大3倍的美国广播公司时,投资界感到很惊讶。都会通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托马斯·墨菲和大卫·伯克以及股东沃伦·巴菲特很清楚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严格控制财务管理,成功地渡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传媒企业并购狂潮,最后在1996年以190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产业售予迪斯尼公司。

波乐斯与斯佩利合并组成优利公司(1986年)

波乐斯与斯佩利以48亿美元合并,以图建立能与IBM和DEC公司抗衡的计算机大公司。然而优利成立后,合并只是更加暴露了各自的缺点。经过两年的盈利阶段,企业效益以及优利股价开始下跌。过了十多年优利的股价才又达到1987年的水平。

优利公司因合并而减少20亿美元的资产值。

美西百货公司的杠杆收购(1986年)

美西百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德华·芬克尔斯坦一手策划了这起价值36亿美元的杠杆收购。整个交易是以对未来过于乐观的设想为基础的,但后来公司被巨额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芬克尔斯坦甚至在收购交易后继续举债,购买了罗伯特·坎普控制的部分联合百货公司的资产(本来希望收购整个公司)。美西百货公司于1992年1月提出破产申请,并且在1994年由破产清算后的联合百货公司收购。

通用电气公司收购基德尔·皮伯迪经纪公司(1986年)

通用电气公司以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基德尔·皮伯迪经纪公司。收购很快出现问题,因为基德尔的并购主管马丁·西格尔被控搞内线交易,基德尔交纳了大笔民事诉讼赔偿费。基德尔总是与证券丑闻有关,并且在1994年损失3亿美元。同年通用电气公司将基德尔·皮伯迪部分资产售予佩因韦伯证券公司。在8年的控制期间,通用电气公司在该企业共损失了15到20亿美元。

伊万·伯斯基的申诉交易(1986年)

伊万·伯斯基被指控搞内线交易,并且于1986年11月交出5000万美元所得和交纳5000万美元的罚款。在宣告判决前,政府为避免投资者恐慌抛售,允许伯斯基事先将投资清算。政府同时也对邓尼斯·列文和迈克尔·米尔肯减轻判罚(列文不必交纳罚金,只是将政府发现的存在一家巴拿马银行的非法所得退回即可。虽然迈克尔·米尔肯共支付6.5亿美元,但他还是保留下一大笔财产。政府始终没能搞清米尔肯在数百起杠杆收购交易中到底赚了多少钱,并且这些钱还被隐瞒起来留给其家人和他的基金会,后来这些资产都成为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买断罗斯·佩罗的股票(1986年)

1984年通用汽车公司买下罗斯·佩罗拥有的EDs公司,然后发行了根据EDS公司绩效分红的跟踪股票——通用汽车公司E级股票。佩罗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成员后,开始公开批评通用汽车公司,影响了公司处于汽车工业界领导地位的声望。为让佩罗闭嘴,通用汽车公司以高出一倍的价格,即7.5亿美元,买断佩罗持有的E级股票。反过来,佩罗必须从董事会退出,并且不能再对通用汽车公司做任何负面消级评论。如果违反上述承诺,佩罗必须向通用汽车公司交纳7500万美元的“罚款”。

“ZZZZ Best”蒙骗金融界人士(1987年)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利·明可夫及其地毯清洗公司成为美国成功致富的传奇故事的内容。明可夫20岁时身价达到1亿多美元,他的公司也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当时德崇证券公司打算为明可夫承销4000万美元的证券,以图收购一家规模更大、历史更久的地毯清洗公司。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虚构伪造的。明可夫及其伙伴欺骗了德崇证券公司、财务人员、律师以及公共投资者,声称自己正在进入建筑装修行业。他们伪造了成千上万张发票和许可证,贿赂第三方为他们的资产担保,甚至租借并支付装修的建筑物以示他们的“业绩”。在债券认购结束的前两天,一条很小而且与骗局并不相关的信用卡伪造案的报道使“ZZZZ Best”公司股票急速下挫,又引发与骗局沾边的人对此事的披露。明可夫及其同伙进了监狱,金融界蒙受了巨大耻辱。

克莱斯勒公司收购美国汽车公司(1987年)

克莱斯勒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汽车公司(AMC),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吉普车生产线,这是个便宜价格,如果从头开发研制一款新车所需的费用要比收购价高出好几倍。吉普车很快成为克莱斯勒公司销量最大、赢得利润最高的车型之一。切诺基吉普车,尤其是1992年生产的款式,成为销量最大的运动车型之一。

伏南谷河公司杠杆收购芝加哥一密苏里一西部铁路公司(1987年)

这笔交易算是举债额度比例最高、最不成功的杠杆交易,只是由于涉及金额较少才没有成为最糟糕的纪录之一。伊利诺伊海湾中心公司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上述短线铁路售予伏南谷河公司其中只包括5万美元资本金(这笔钱也是借来的)。一年后该铁路公司破产,其资产以收购价的一小部分比例被公开拍卖掉。

克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对杰姆·沃尔特产业公司的杠杆收购(1987年)

为保证完成收购交易的融资,一些债券采取浮动利率,这样就可以按照账面价值交易。收购交易完成后,发生了指控沃尔特产业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石棉污染案件,这样就无法确定浮动利率,交易也不可能按面值进行。克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在交易前听取过法律人士的建议,本可以避免使整个公司面临石棉案的诉讼,然而无人确定德克萨斯州立法庭会如何解释法律。因此资产没能出售,公司不得不提出破产申请。

萨瑟兰公司的杠杆收购(1987年)

7-11公司的母公司萨瑟兰公司是一家首先由垃圾债券收购,又因承担不起巨额债务而导致崩溃的著名企业之一。公司的创始人,汤普逊家族以高出股价很多的49亿美元出售,以避免其他买者竞标,从而维持对该公司的控制。为筹集到20亿美元的无担保债务,汤普逊家族必须支付17%的利息。3年后他们只好将公司的70%的产权以4.3亿美元的价格售予日本的联营公司,以避免公司的破产。

西尔森.莱曼收购的E.F.赫顿公司(1987年)

1987年股市崩溃后,主要由美国运通公司控制的西尔森公司,以1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赫顿,希望在销售西尔森产品过程中增加一个零售代理网络。价格确实很低,因为赫顿正面临着虚开空头支票的指控(赫顿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一直虚开成千上万的空头支票,然后将资金在不同银行过手,这样就可以透支,也就是得到无息贷款)。后来人们发现赫顿的资产没有多少,开支又过大,内部财务控制几乎没有。美国运通公司最后将莱曼兄弟控制的盈利的西尔森资产剥离,投入资金脱摆西尔森·赫顿以阻止进一步损失(仅1990年就达到7.5亿美元)。1994年,桑迪-威尔斯所属的普里莫利卡金融服务公司(Primerica)以1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西尔森一赫顿的资产。

唐纳德·特拉普收购广场饭店(1988年)

唐纳德·特拉普积累的财富,简单地说,主要是靠买卖纽约豪华酒店完成的。1985年他以7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圣默利兹饭店,3年后再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售出。同年他又以4亿美元买下广场饭店(任命当时的妻子伊凡娜为饭店总经理,“年薪1美元,衣服随便买”)。特拉普并没有出资,只是借了4亿多美元,其中的1.25亿美元由自己担保。接着投入5000万到1.5亿美元进行饭店装修改造。后来虽然他声称能卖出8亿美元,但在1992年他将饭店49%的产权出让给债权人,以便抵消所做的个人担保,债权人在1995年以3.25亿美元的价格将饭店出售。

柯达公司收购斯特林药业公司(1988年)

柯达公司以5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斯特林药业公司,声称要建立某种谁也搞不清的策略联盟,然而该计划永远没有实施。就如备受嘲笑的美孚石油公司收购沃德百货公司(和美国集装箱公司)一样,实际上这是柯达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虽然没有成功,但交易还是略有盈余。柯达公司在1994年将斯特林分批以60多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但后来偿债成本基本上抵销了收益。

即使后来基本上收支相抵,柯达也被媒体大肆嘲笑,指责为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