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行止船山
19724500000026

第26章 六经责我开生面(2)

在王船山的一生中,爱国始终是头等大事。少年立志报国,到青年积极奔走救国,到中年晚年隐居治学传学企图文化复国。爱国主义贯穿了他的一生。他非常爱他的夫人,但平生没做一首纯粹的爱情诗,他写的爱情诗也是与爱国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祖国就是他最爱的爱人。用学报国的壮举有:兄弟争见杀人魔王张献忠,不愿与之为伍,不惜自残、以死抗争。后来只身赴湘阴上书南明监军、湖北巡抚章旷,提出调和南北督军矛盾,并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未被采纳(如果采纳,南明应该不会灭亡)。再后来,与管嗣裘、僧性翰等,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后,赴肇庆,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得义军首领高一功仗义营救,免于难。今天的湘西草堂与杜甫草堂齐名(察言观行,王船山比杜甫更爱国)已经成功审批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船山结婚不久就出门问道,到长沙岳麓书院去求学。在岳麓书院就结识了一批好朋友,与他们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就组织了一个“行社”。当时在中国明末的时候,知识分子结社成风,结社的目的呢?“行”。所谓“行”,就是行动,实践的意思,就是学问不是单纯地做学问,单纯地读书本上的知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长沙学习了一段时间,他又回到了衡阳,回到衡阳与当时的几个一同中举的好朋友,管嗣裘、夏汝弼(衡阳县台源人)、李国相等组织了一个“匡社”,(后来王夫之的南岳举义抗清,就是匡社名义下的书生起兵),所谓的“匡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匡扶社稷,匡扶天下。从这个“行社”“匡社”的组织,就可以看出船山忠肝义胆,心忧天下,爱国爱民。

明末战争让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做官的王船山,从此多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所以这又是历史之大幸。少一个庸官,不会惊动历史,有了这个大思想家,历史的车轮就加速了。王船山有个进士出身的朋友,当时常宁的知县张芳。他一边做官一边与船山先生一样课业授徒。张芳之所以现在还能留名,是因为他的学问,是因为他结识了大学问家——当时一个卖生姜兼教书的布衣,按今日的说法就是民办教师的王船山,通过写信拜师求学。张仲景曾为我们长沙的太守,但如今大家都只记得他是医生、医圣。明朝另一个大思想家王阳明做地方官时,许多京官竟然千里迢迢跑来拜师,给他这个职位低许多的小官行跪拜礼。所以,尽管如今受商品经济大潮影响,人心不古,世风浮躁。但你的华年匆匆而逝,白了少年头后,如果你有缺憾的,不会是别的,只会是很多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次的人生、精神意义上的真生命来不及体验和留下。陈独秀先生有过一篇美文《欢迎湖南人的精神》,开头举例子分析主题:“二百几十年前的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抗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湖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结尾打比方归结主题:“你见过蝗虫,它们怎么过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二是第四个;到后来它们的死骸堆积起来,成了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那过去的人不是我们的真生命,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永远的生命!因为过去的人连脚印也不曾留下,只有这桥留下永远纪念的价值。”文中强调的是王船山以来一大批杰出的湖南人的精神生命价值,揭示出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

三、中年船山守志治学文化复国

在石船山下,清兵血洗湘西村,发炮落洞口,洞内仍然书声朗朗。两个搜到洞口的本地清兵被感动,悄然离去。这与孔子被乱兵围于陈蔡,绝粮七日,弦歌不绝,与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悬颈之剑一样,何其感人!

王船山对于治学,从学习目的到学习态度、动机、方法有他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与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论不同。王船山认为先天的人性性善,后天的人性可善可恶,日生日成,关键在一个习字,所谓“习气熏人,不醪而醉。”所谓“习行成性,成性而严师益友不能劝勉,醴赏重罚不能匡正。”只因“习与性成”,是故学习的目的在于“继善成性”。船山揭示的求学的目的直达孔子开创的儒家的核心价值——仁。孔子曰:仁者爱人。王船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仁者生人,生人的意思就是帮助人让人生存和发展。这就为爱字找了最直截最管用的出口。

谈到学习的直接动机,船山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观点。正的方面,他指出需以正志为本,“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唯志而已矣。”又主张志在学先,“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并分析道:“庸人有意而无志,中人志立而意乱,君子持其志以慎其意,圣人纯乎志以成德而无意。”从反的方面谈学习动机,船山也替我们抓住了要害,两个字:知耻。他分析道:“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又紧接着说:好学、力行之所以难,皆因为不知耻,或者被原本不足以为耻的所谓耻辱扰乱了心性。所以知耻的第一步是知道选择本该的耻辱作为自己前方的雷区。船山还阐释说,论语中讲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知耻而后勇”,都是知耻之功。

做人最重要的是立志,立志的关键在领会一个“耻”字。那么在立志之后,我们要学习的船山精神在哪里呢?我认为就在把握一个“动”字上面,主动的动,行动的动,主动行动最终能动。船山从他的“太虚本动、实践第一”的基本哲学观念出发,反对宋明理学数百年来主张的“习静、主敬”,主张“主动、力行”,这与我们今天素质教育倡导的新课改精神所强调的综合实践(分自主、合作、探究三步走)很符合。在具体的方法上,船山根据孔子的劝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进行了深加工,更具有操作性。他强调:学的时候不可自恃自己的聪明才能如何,唯有虚心向先觉者了解,才可望有进一步的收益。但思考,则要求排除外界干扰,本人去独立思考。船山还强调孔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劝导人们不要贪多,而要精读精品,貌似简单的东西,“多识而力行之”,会有意想不到的心得。此外,船山还鄙薄那些所谓“速成”的取巧的学法,一针见血地批评“速成之病,始于识量之小。”天下断无速成之事,“学者以去骄去惰为本,识自此而充”(曾国藩晚年教家人,强调的就是这两戒:戒骄戒惰)。

王船山治学严谨。首先表现在他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作为近千年宋明理学的批判者与总结者,他纠正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痛批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继孟子、王充、周敦颐、张载集气学之大成。他认为唯心主义使儒家学说流于禅,导致空疏无用,世风陵夷,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在他看来,要使民族振兴起来,必需从思想上破除一切虚妄的理论,尤需“先行后知、经世致用”。

四、晚年船山隐志传学趋时创新

晚年船山,腕不胜砚,指不胜笔,仍然置楮墨于病榻,吟哦不倦,笔耕不辍。他有极强的自我更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纵观他的数十年的著作,研究者们常常可以发现他在不断随时代前进而前进,得出许多令人震惊的前无古人后一两百年甚至三百年才有的科学论断。许多中外为人晚年都守旧落伍,如康有为梁启超,如牛顿爱迪生,船山最难得的是晚年更加拥有趋时创新精神。船山曾在晚年的著述中提出“不言正统(王朝是谁家的不重要)”“重民以天(把人民放到上天的位置来重视)”,极其诚恳地昭告世人: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有自相矛盾者,无绳天下以必从其独见……船山的趋时创新精神是船山精神的最高峰。

我想以一个对船山影响很大的南岳隐士的故事来探究这一精神的源头。船山有一句让人非常动容的诗:“邺侯晚节知前非,岳顶读书云满衣。”邺侯,就是这位南岳隐士,他叫李泌。唐德宗时期的著名宰相,邺侯是他的封号。这个李泌,就是三字经里“泌七岁,能赋棋”的李泌。李泌为避官场倾轧之祸,曾隐居南岳十二年修道。一天晚上,他在山寺里,听到一个和尚念经的声音,悲凉委婉而有遗世之响,他认为是一位有道的人。打听之下,才知道是一个做苦工的老僧,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每每晚上做工,白天睡懒觉,每每收拾别人吃过的残羹剩饭充饥,吃饱了伸伸懒腰,找个角落再去睡觉,因此大家便叫他懒残。李泌知道了懒残禅师的事迹,在一个寒冬深夜,独自一个人偷偷去找他,正碰到懒残把捡来的干牛粪,垒作一堆当柴烧,生起火来烤芋头。这个和尚在火堆旁缩做一团,面颊上挂着被冻得长流的清鼻水。李泌看了,一声不响,跪在他的旁边。懒残也像没有看见他似的,一面在牛粪中捡起烤熟了的芋头,张口就吃。一面又自言自语地骂李泌是不安好心,要来偷他的东西。边骂边吃,忽然转过脸来,把吃过的半个芋头递给李泌。李泌很恭敬地接着,也不嫌它太脏,规规矩矩地吃了下去。懒残看他吃完了半个芋头,便说:好!你不必多说了,看你很诚心的,许你将来做十年的太平宰相吧!第二天,李泌北上赴长安,果真做了十年宰相。唐德宗通过李泌了解到懒残的事迹,派人去请他进京城。使者来到懒残隐居的岩洞,说明来意,谁知懒残和尚头也不抬,口占一绝,这就是著名的《辞召诗》:“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哪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

船山他对李泌晚年洗心修道衡山的精神十分钦佩。李泌先后四次退隐,五次入京为官,做到了儒家所提倡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心养性,处处都过得十分充实,心情都很平静。如果他整天都在怨天尤人、满腹忧愁,为自己的不平遭遇愤愤不平,他大概也无法坚持到位极人臣——宰相的那一天。李泌对待个人进退荣辱的平静心态,对我们做人也是有启发意义的。除此以外,李泌青年时期的抱负对船山也具有非常大的激励借鉴作用。如前所述,李泌从小就是文学奇才,十七岁时,李泌写了另外—首名诗《长歌行》:“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抒发了他的生平大志是效法范蠡,指点江山社稷,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人间伟业,然后“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通过隐居,将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为以后的人生和宦途奠定了一个坚实平安的基础。对此,王夫之《仿李邺侯天覆吾歌广其意示于礼》一诗作了更好的全面描述与深化。广其意,即将李邺侯卓尔不群的抱负以和诗的形式作更进一步的诠释,晚年隐居南岳读书的李泌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昂藏真丈夫,诗歌最后一句“千年欲识丈夫心,独上危峰揽苍翠”,船山以此自勉并勉励像他一样以求取学问为人生皈依的人,而但凡以学问为跳板谋取小名小利的人,一千年也无法识得李泌和船山这样臻至崇高境界的丈夫心。

此外,李泌的哲学观点,君相可以造命论。王船山在继承之余也进行了改造,王夫之还看到了普通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说:“其言有病,唯君相可以造命。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船山的意思是,非独英雄可以造势时势,人人都可以做时代的弄潮儿,都可以改变自己和甚至是影响民族的命运。

结语

船山逝世后,学问没有继承人,声名没有传出湖南,埋没达两百年之久。直到清朝末期,终于等来了一个发掘他的价值的知音,也是他的敌对朝廷的第一中流砥柱——曾国藩。慈禧太后在朝廷摆酒席,第一杯酒要敬给曾国藩,因为他的人品和学问都是当时最好的。曾国藩极为敬重王船山,曾经有几个月,白天与太平军鏖战,晚上二更三更四更,还在逐字逐句读船山著作。他总结的治学三部曲,用之于他本人和王船山,都是恰如其分的,值得我们借鉴,他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曾国藩还有一个著名的座右铭,也是受到王船山思想精神的熏陶而得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天下人绝大多数做不到,没有几个人想着做圣贤、没有几个人不想问收获。所以天下攘攘,庸人居多。人类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进展缓慢。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曾经告诫其子侄和弟子们说:“有志于学者,当以圣人为则;有志于为政者,当以宰相自期,降此,不足道也。”王船山就是以圣人自期,最终成就了湖湘文化的高峰;而他的精神后学、崇拜他的老乡曾国藩、毛泽东其实都只是以富农子弟而为相为君。

其实,科学研究与大量事实证明,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与普通人比较,智商差别还是很大。成功的决定因素、人与人的重大差别,其实只在一个:志。将这个志拆分开来:可以附上三个形容字,大、专、固,成功取决于是否有志,而成功的程度与志的大、专、固成正比。王船山之所以能在极度困厄的逆境中成就自己的圣贤志向,是因为他终其一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励,志存远大,专心致志,志固如磐。我诚挚的期望大家及早立志,让自己时刻铭记三志并见诸于一言一行,那么我可以保证,在座的每个人即便不成为一代圣贤,也绝对可以成为一方豪杰——某一领域的成功人士!提前祝贺大家的成就!谢谢大家信任并听取我的演讲!

(演讲参照稿:2012年5月于衡阳县职业中专、2013年3月于衡阳市一中、2013年4月于湘南船山技校、2013年5月于咸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