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行止船山
19724500000025

第25章 六经责我开生面(1)

——王船山一生的追求

今天我非常高兴被邀请到120多年前的船山书院现在的贵校——衡阳市第一中学讲课,讲船山文化,追随清末民初国学大师、船山书院主讲人王闿运、曾熙的足迹。这所名校,走出过船山传人“旷代逸才”杨度,走出过被孙中山誉为“不立心做大官”而“立心做大事”的“大丈夫”、国民党高级将领谢彬,走出过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今天大家不上正课,来听我的励志演讲,一定是认为这堂演讲课的内容比你们的正课更重要,王船山比你们语文历史或政治课本中的某一位人物更重要。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船山先生的一点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既然大家对王船山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从他的生平开始吧。在演讲之前,给大家提个问题,王船山一生算不算成功?为什么?

为了便于大家快速记住船山的生平,我根据王船山的成长与追求这条线索,将船山一生梳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少年船山立志求学入孝出悌

入则孝,出则悌。这是《论语》的原话,我认为是互文的用法。入孝,指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出悌,指出门在外,自然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四海之类皆兄弟,与人为善。入孝出悌,用于船山先生,恰如其分。船山对其父王朝聘、其叔王廷聘之孝顺,是出了名的,他成为大器之才的垫脚石是学问精湛的父叔配合打下的。船山先生3岁发蒙读书,7岁通读文字艰深的十三经(如今大多数大学文科教授也没读完),10岁随父亲学完经义数万首,12岁作诗与当时成人文学家交往,14岁考中秀才,16岁熟读古今诗词10万首,24岁武昌中举,总分第五,其中春秋学科成绩第一。

王朝聘,顾名思义,朝廷聘请。名副其实,曾在京城国子监做了十年的举人,崇祯辛未(1631年),他终于得到一个外放做官的机会,但是功败垂成。那时正值奸臣温体仁当权,吏部的选郎承奉他的意旨索取贿赂,这在崇祯朝的官场上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然而,这位老监生像陶渊明那样,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抉择,他愤然说:“仕以荣亲,而赂以取辱,可乎?”摔碎吏部文牒,踏上返乡的路途。从此,凡地方官吏登门请见,他一概托病谢绝。王朝聘对功名的淡薄,对官府的厌恶,深深影响了他的三个儿子。后来王夫之武昌中举后取道南昌上京城赶考,请示父亲道:“夫之此行也,将晋贽于今君子之门,受诏志之教,不知得否?”父亲忿怒地说:“今所谓君子者,吾固不敢知也。要行己有本末。以人为本而己为末,必将以身殉他人之道,何似以身殉己之道哉!慎之!一入而不可止,他日虽欲殉己而无可殉矣。”这段家训实为王朝聘告诫儿子自尊自立,随时随地坚持恪守自己的君子之道。以上对话是王船山在其晚年的《家世节录》一文记载的,并在随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呜呼,先君之训,如日在天,使夫之能率若不忘。”可见王朝聘以大半生的生活经历、教训概括出来的为人立身准则,对于王船山人格修养的深远影响。虎父无犬子,王朝聘不惜离乡背井在京城蹉跎10年,不肯行贿取辱,王夫之日后追随永历流亡政府,奸邪当道,便很快引退。他晚年坚持不剃发易服,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都是将君子节操恪守一生的反映。

闲心不向锦屏开,日日孤山只弄梅。冷蕊花枝吟未稳,愧无博义续东莱。

这是船山新婚时和叔父赠诗的诗。“闲心不向锦屏开”,“锦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新人的洞房,在床边有一道屏风挡住了,船山闲心不向锦屏开,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度蜜月结婚,那一定是激情勃发,甚至中学时期就早恋,偷吃半生不熟的禁果。但是王船山并不这样,他是闲心不向锦屏开,那船山的心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学问上,就在求学问道之上。“孤山弄梅”是西湖林和靖的典故,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当做妻子,放养白鹤,认作儿子。你说高不高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名句也只能出自林逋这样的高人雅士笔下。这里可以说明王船山从小志趣高雅。“愧无博义续东莱”,则更有力地证明了王船山从小志存高远。王船山觉得,我现在是个诗坛学步的新手(犹如初绽冷冷的花蕊的花枝),正是求学问的时候,但是我惭愧啊,我的学问还没达到应有的地步。什么样应有的地步呢?一个“东莱”。东莱是南宋一个大学问家,吕祖谦的号,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吕祖谦这个人很有学问,尤其是表现在春秋之学上,春秋之义的根本就是民族大义。后来王船山武昌中举,春秋一门学科成绩是第一。到清末时,南国儒林第一人的桂冠已非船山莫属,船山完全实现了自己赶超圣贤抱负。这首诗同时传递了王船山的谦虚精神,王船山晚年自撰的《自题墓石》也是极其谦虚的:上联: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至,下联: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其实他忠逾刘琨,学超张载,学问如瀚海大船装今载古,人格如仰止高山顶天立地,成为最有资格呼应孔子与屈原的中华民族的圣贤。一个抱加一个孤字可以看出船山人格精神的坚固,一个正加一个企字,可以看出船山人格精神的坚贞。船山完全实现了自己少年时期赶超圣贤的志向。这正如明朝的另一位圣贤王阳明,11岁时老师问班上其他同学,都说中举人中进士乃至状元,养家糊口升官发财,唯独王阳明否认了,他说他父亲做状元没啥了不起,他的志向是做圣贤。最终他果然做了圣贤,而他的状元父亲名字现在没几个人知道。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是班上唯一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之志的,所以他后来果然最有出息。请同学们记住船山立志的经验总结,记住了这两句十个字,我可以保证你这堂讲座课没有白来——“知耻生正气,正气立大志。”气是志的源头活水,生气就会得气,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生自己的气才会产生正气,怨天尤人的气只能是邪气。知耻就是生自己的气,所以是正气。有正气者必可立大志。正气充塞天地之间就是所谓的浩然正气,达到这个程度时,顶天立地的伟人圣人也就诞生了。王船山晚年总结他少年立志追求上进的最大动机是“真耻内动”。他一犯错父亲就假装不理他,让他自己去找父亲或叔叔问个明白。王船山认为,立志与否是人与禽兽区别的标志,这说明他把没有志向的人看做禽兽,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这还不是耻辱是什么?船山立了大志,所以他做到了古代“三不朽”的要求:立德、立功(功垂后世)、立言。同学们,你去问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立志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你今天拿到领会了这个立志的秘诀,从今以后,都不用经常“立志”了。

船山的长兄叫王介之,号石崖先生(“横竖”两兄弟,王介之隐居长乐的长乐泥堂,座右铭:到老六经犹未了,及归一点不成灰。还有个二哥王参之,早逝。王船山三兄弟曾经被称为“楚南三凤”),王介之年长王夫之13岁,船山在家读私塾时,王介之也协助父亲、叔父、老师一起教过他,所以他对长兄的感情特别深。在悌这一点上,王夫之同样是出了名的,比如视侄如子,再如王介之八十一岁去世,船山仍然悲痛欲绝,写下祭文《石崖先生传略》,至诚至性,撼人肺腑,较李密《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最后一段,一唱三叹,吞吐呜咽,最足以惊心动魄,我在此朗诵一下:

“不欲言者,天地之生人均也,我兄弟亦仅与人而为人也。贤且智,疏通而刚劲,倍蓰什百于我兄弟多矣。我兄弟所以自问者,非有殊绝不可及之事,而奈何沾沾以自言,且恐人之无或听也,则欲言而汗浃于背矣。不忍言者,使我兄弟前此而死,即幸而为士,又幸而食禄,亦与耕凿屠贩之人不相为异。天之不吊,乃使我兄弟若有可言者,是幸天之异以自异也,而忍乎哉?不能言者,我兄弟之苟延视息,哽塞如遡风,而终老死于荒草寒烟之下。不知者以为窭且贫,而不释热中之憾;即邀惠于知者,亦以为如是生,如是归,愚者之事毕矣。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故置吾兄于箕山吹瓢、桐江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悠悠苍天,荡荡黄垆,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船山这篇祭祀文已经被当今文坛的许多专家推荐为中华极品散文。其特色是述兄生平之事兼以述己平生之志,船山反复咏叹,欲言又止,想要倾吐的衷肠是,他与长兄二人之感情,远超平常手足之情,名为兄弟,实为同怀异形之知音。

不欲言者,平凡不欲自道;不忍言者,偷生不忍自矜;不能言者,有愧于天地,不能推脱于惠知者,不能取信于不知者。

由此三不,可以见出船山责己之严,对民族之忠之诚。

清末学者罗正钧撰写过《船山师友记》,记载了王船山与包括方以智、顾炎武在内的一百多文友交往的史实。船山为纪念友情写诗作文的篇幅占到其文学作品的多半,每篇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是最重感情的古代文豪之一。

二、青年船山酬志用学忠肝义胆

船山的忠义其实是他的孝悌的延伸。忠延伸孝,视君如父;悌延伸义,视朋友如兄弟。古代的忠义孝悌一体与我们今天强调爱国与爱家一致,义理相通。可惜如今和平时期很多中国人缺乏爱国的概念,只有家庭观念。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说:扶长中夏,匹夫可以改变历史命运。

谈船山对国家的忠对人民的义,有一本反面教材。清兵入关时,势如破竹,很快逼近南京城。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选择了三条路:以死相抗、逃命而生,出降求荣。当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就是一个典型的乞降求荣的软骨头文人,与王船山为代表的硬骨头爱国学者面貌迥异。一开始,他对外高调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并率领家人至常熟尚湖。可是,从日上三竿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都在岸上走,连鞋都没湿一下。末了,他的妾催促他,他探手摸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自己不肯殉国主动出城投降也就罢了,可他还写信对朋友劝降,带头剃头示众,史书记载:“清军下江南,下令剃头,留发不留头,一时汉族人纷纷起来以死抗争。一天,正与朋友聊天钱谦益忽站起来说:‘头皮太痒了’,友人以为他出去洗头,没想到不到一会儿,他就剃了一个猪尾巴头回来了。”

然而清廷并不信任投降后的钱谦益。此后他曾两度入狱。在他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钱谦益卧病不起,而丧葬费用尚无着落,恰好顾某来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此时,钱谦益已无力为文只好求来访的黄宗羲代笔。黄梨洲略显推辞之色,无奈之下,钱谦益不得已才将黄反锁于书房之内,逼迫黄宗羲连夜写完了三篇文章,这才解决了丧葬费用。事后黄宗羲用一首诗加以记载并为钱谦益惋惜:“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裀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纂修明史时,原本纪晓岚想把钱谦益的诗文稿将其列入甲卷,乾隆帝坚决反对,将其列为《明史·贰臣传》乙卷之首,还专门写诗挖苦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编撰四库全书时,乾隆又下令销毁钱谦益所著的一百多种著作,凡有钱谦益的序文或列名校勘之书,都在禁止之列。

王船山恰恰就是站在与钱谦益这种软骨头文人对面,令其无地自容的硬骨头文豪。衡阳市船山学会会长熊考核赞誉王船山为“天地人文心,华夏民族魂”,熊先生将船山与现代的鲁迅相提并论,我认为恰如其分。

“忠肝义胆,情见乎辞”,这是湖广提学检事高世泰岁试衡州,对王船山文章评列一等时附加的文评。船山之忠君,其实是效忠于民族。“一枕冰魂随故剑,飞光欲涌子胥潮”,船山的这一诗词名句足以表明其满腔悲愤无处发泄爱国炽情与恨天无柱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