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19723300000028

第28章 易经战略之营销战略篇(4)

如果企业实力不够强大的话,可以走“先易后难”的战略路线,通过解决“容易”的事情来保存自己,并通过解决多个“容易”的事情积累起来,来发展壮大自己,最终“以易博难”,超越对手。

案例

格力的发展

格力是按着“先易后难”的战略路线发展起来的。格力在创业初期,由于实力较弱,它选择的市场开发区,都是“春兰”“华宝”等著名企业影响比较弱的地区,集中力量在皖、浙、赣、湘、豫、冀等省树立品牌形象,开发市场阵地。

到了1990年代中期,格力在巩固了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始将市场重心转移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并逐步进入海外市场,实现了“从易到难”的战略转移。

根据相关资料,在1998年,全国各重要城市各种品牌空调器的占有率为,格力13.5%,春兰11.2%,三菱8.5%,另外格力的产品出口量也居全国第一。

总之,无论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企业在战略方向上,有一个指导法则——从自身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开始做。实力小的企业从“易”开始做,这是自身能力之所及,实力大的企业从“难”开始做,同样是自身能力之所及。

从自身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开始做,这是战略方向决策的“善之又善”的决策法则。

品牌战略的“芝术”之路

品牌。先有品,然后有牌。

企业界有一句名言:“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

三宝精、气、神

产品、品牌、文化可谓是企业经营的三宝——“精、气、神”。

做品牌的企业不是不做产品,而是产品与品牌都做,以品牌来引领产品;做文化的企业,不是不要品牌与产品,而是用文化来引领品牌,品牌再引领产品。也可以讲,品牌为产品之魂,文化为品牌之魂。

只做产品的企业,就如人用“单性思维”去做事,这样做起事来比较低效;做品牌的企业,如人用“阴阳思维”(双性思维)

去做事,这样做起事情来将会巧妙、高效;做文化的企业,如人用“三才思维”去做事,这样做起事情来将会实现最终的圆满境地。

——天:文化、神

——人:品牌、气

——地:产品、精

产品、品牌、文化,是企业营销战略中,必不可缺的“三才”要素。制造品质过硬的产品是商品营销的基础,没有过硬的商品品质,商品几乎等于没有拿到进入市场的“门票”,更谈不上市场的竞争。假使商品跳过品质这一关,直接进入市场,即使宣传得再绚丽,也终究是昙花一现,瞬间即逝。

案例

秦池的兴衰始末

下面先来看一下秦池的有关资料:

1980年代,秦池酒厂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的县级小型国有企业。

到1992年,秦池酒厂亏损额已达几百万元,濒临倒闭。该年底,王卓胜临危受命,入主秦池,担任秦池酒厂厂长。

1993年,在白酒品牌竞争尚存空隙的东北,秦池运用广告战成功地打开沈阳市场。

1994年,进入东北市场。

1995年,进入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销售额连续3年翻番。

1995年,中国已有酿酒企业37000家,年产白酒约700万吨。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同年11月8日、秦池以6666万元的天价击败众多竞争对手,以黑马的惊人之举夺取ccTV广告“标王”。

勇夺标王,使秦池一下子成为全国的名牌。在市场基础之上,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这一举动,为秦池带来的空前巨大的影响难以估量。秦池人很形象地将广告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喻为:“每天开出一辆桑塔纳,赚回一辆奥迪。”

1996年,秦池销售额增长500%,利税增长600%。秦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大企业。

1996年11月8日,秦池集团以3.2亿元的“天价”二度卫冕“标王”。秦池人将此举解释为,“秦池每天给中央电视台送去一辆奔驰,秦池则每天开进一辆加长林肯”。

1997年春,一些新闻媒体披露了秦池大量勾兑白酒出售的事实,很快,消费者就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秦池酒销售量急剧下滑,产品出现积压。很快秦池人就发现,“奔驰”开是开出去了,“林肯”就是没有开进来,甚至连“奥迪”也鲜有开进来的时候!

1997年,尽管秦池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销售收入比上年锐减了3亿元,利税下降了6000万元。

1998年1月至4月,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00万元。

到此,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转瞬成为泡沫。

秦池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里面,外购散酒进行勾兑造成的“低质高价”,是秦池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事实再次证明了那个道理:在沙滩上建造的高楼,很快就会塌陷下来。一个商品,如果没有优良品质的保障,即使有再轰轰烈烈的广告宣传,也避免不了其必然的衰亡之路。

虽然优质的产品品质是市场销售的基础,但是,如果只是商品质量好,没有广告宣传,那么品质再好的商品同样会在市场中被“埋没”。因此,具备了优质的产品质量,再加上有力的广告宣传,才算是商品营销的初级“品牌之路”。

商品的宣传,不仅是靠知名度为商品带来销售量,更重要的是为商品提升了商品价值,同时提升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就如两件同样材质的T恤衫,普通牌子的卖20元,李宁牌的可以卖到200元。

李宁牌多卖出的180元的价格,便是品牌的价值,即是商品的品牌附加值。品牌为商品带来的附加值,远远高出了商品的物质价值,实在让人惊叹品牌的价值与力量。

品牌的打造固然需要宣传,但宣传仅仅是品牌打造的一部分。

一个品牌,一定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品牌”。不然,就只有“牌”,而没有“品”。品即要有品位、有品“味”、有文化、有内涵。

因此说,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文化”,是将文化、品牌、产品三者统一起来,以文化为“君”、品牌为“法”、产品为“臣”,而所采取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式整合营销。

文化涵盖了品牌与商品,只有有文化的品牌,有品牌的商品,才可以使“技术品”升华为“艺术品”。“技术品”因新而有价值,因旧而贬值;“艺术品”则越“新”越低值,越“旧”越升值。

商品的品牌打造与文化孕育,是商品营销战略的“艺术”之路。

品牌战略无关企业大小

品牌设计与品牌维护的重心在“品”,品牌传播的重心在“牌”。

很多小企业认为,品牌战略是大企业做的事情,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难以支付巨额的广告费,从而淡漠了品牌意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小企业也可以做“大品牌”老子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很多大企业也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大品牌也是从小、从细开始培养起来的。

在今天,企业的大小,已经不能用生产规模来衡量了,品牌的“大小”,已成为了衡量企业“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广告可以宣传品牌,但品牌不等同于广告。“牌”是企业的外在名号,主要指“名”;“品”是企业内在之“品味”,主要指“味”。

品牌的核心是“品”,有“品”然后有“牌”,“牌”的知名度扩张需要广告宣传,但“品”的提升需要的却是内功,不是仅靠宣传就能造就的。

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品牌战略之路,须先要从“品”开始。小企业初期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广告费,更需要从“品”开始,“品”不需要资金来打造,小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小企业,一样可以做“大品牌”,所谓大品牌的“大”,不只是指“量”,更重在指“质”。量即牌,质即品。无“质”之“量”,不足以为“量”,无“品”之“牌”,不足以为“牌”。

品牌打造三环节

对品牌的打造,有三个环节: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维护。

其中,品牌设计与品牌维护重心在“品”,品牌传播重心在“牌”。

一、品牌设计

品牌的设计要从细做起。

品牌的设计除了对企业及商品的名称、标识等名号的设计以外,更重要的其名称与标识要有内容、内涵、内养,即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外在的名号要朗朗上口,标识要精致、美观,内在的文化内涵要丰富、典雅。对品牌的这些“设计”工作,要细致入微,精心雕琢。

品牌的设计要于精中出品,细中得味。

二、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要从巧做起。

巧妙地传播品牌,要善于从点做起,以点成线,以点成面。这样才能以最少的广告费用,实现最大的广告效应。

点的传播,要找焦点、亮点、中心点。如蒙牛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赞助了春节晚会、超级女声,与中国航天、国家体育队合作等,一系列的“点”,实现了巨大的“大面积”广告效应。

另外,品牌的传播,不仅局限在广告上。细致地讲,企业任何一个对外的行为及形象,都是一种品牌传播。品牌传播也即是一个企业内容、内涵由内向外散发、扩张的一个过程。因此,品牌的传播在企业中何时、何处都存在着。

三、品牌维护

维护品牌从美做起。

企业的品牌,打造容易维护难。很多情况下,企业精心打造的品牌,可能因为一点点风波就将其形象大打折扣。例如,2008年5月份,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企业纷纷向灾区捐款支援。

在这一事件中,个别企业因捐款数额与其资金实力严重失衡,因此遭到了大众的舆论攻击,致使企业多年苦心打造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损伤。

因此,对品牌的维护,是企业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品牌的维护,是对品牌战略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过渡。品牌的“美”不只是视觉外观上的美,更是企业在社会责任感、道德价值观方面体现出来的内质美。

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企业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企业是社会的,企业获得的财富利益同样也是社会的。企业应当感恩社会,用回报社会来趋向于企业价值的理想境地。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应当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实际行动中完善企业的“美誉度”,这是企业真正的“大品牌”战略路线。

小结

营销战略运筹的核心法则,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分合之道。

有道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规律法则的至简大道。对于战略而言,其运筹是简洁的:非分即合,非合即分,如此而已。然而,战略的运筹又是高难的,其难在于:什么时机去分?什么时机去合?因此讲,谋事贵在谋位,谋位贵在谋时。

引申“分合”之道的含义,还表现为聚散、强弱、难易等。由此,营销战略的核心运筹原则,可以总结为几大布局:一、布聚散局,通过谋散来谋聚。例如,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通过农村的分散最后实现占领城市。

二、布强弱局,通过谋弱来谋强。例如,大众客户战略,通过对小客户的积累来实现大利润的获得。

三、布难易局,通过谋易来谋难。通过解决多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用“易+易=难”的法则,来解决困难的问题。

营销战略运筹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在市场目标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用布“阴阳局”的手段,把买方市场向相对的卖方市场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