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引爆商机:利己又利人的财富阶梯
19723100000003

第3章 你也可以是赢家(2)

台湾近期的赢家 早期的赢家,不一定都要创业,而早期的创业赢家,也不一定都做制造与销售。所谓“行行出状元”,人的成功与发达,即使不经创业,认真就业,也可成为赢家。优秀人才,崛起于企业,最后成为总经理或董事长者,也为数不少。

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创造了不少个千万富翁。他们就职于日本商社或国际性大贸易商,利用在行及职权之便,掌握了大宗石化原料的货源及销路,当市场供需失调,产品货源不足时,趁机哄抬价格,十足地做无本生意,这些人是第一类的就业赢家。

1978年,新台币持续升值,热钱开始拥入台湾,股票一路狂涨,很多证券界的从业人员,一下子都成为烫手人物,本薪、花红加上外快,不知让多少就业人羡慕;尤其是新证券商纷纷设立,小职员顿时鲤鱼跃龙门,个个成为主任、助理或经理,这些人是典型的就业赢家。

台湾的制造业,虽有旧落新起,以及景气循环,但每一个时期,皆有几个出类拔萃的产业,使得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优于别的地区。台湾的房地产,借此东风,在过去每5年会大涨一次。台北东区的大楼,1978年每平方米卖价是新台币5万元,1982年涨到8、9万元,1987年涨到12~13万元,到了1989年,每平方卖25万元到50万元不等。

在这期间,有人借此会以购买一户或数户刚刚推出的大楼,再以屋易屋,房子越换越大甚至越多,变成了千万元身价不动产的大户,这正是一种“理财赢家”。

房地产及证券发达,使得台湾股票上市公司个个蒙受厚利,资产随之暴增,挟雄厚的财力以找寻投资机会。于是,创业投资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纷纷设立,有的以投资高科技公司,有的可使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这些公司用人不多,但是个个坐领高薪,人人享受盛名,凭资金实力而受人尊崇,这些人是新兴的理财及就业赢家。

2.掌握真正的机会

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似乎只强调了“勤”的重要而忽略了“智”的重要。俗话说“三分努力,七分命运”,由知而识、由识而悟、由悟而行的“智”,这个智,会影响一个人的“七分命运”。因此,我们该致力于悟,致力于行以及致力于智,以求主掌命运,不为之所制。

不管由精神面或物质面,我们一生所求者,莫不过于名、利、权等自我心灵欲望的满足。人若没有欲望,就没有企图心,没有冲劲,就难以力求上进。即使遁人空门,仍有法师、上人、大师和住持等等的名阶欲望以及设新道场、开新寺庙的弘法欲望。

欲望促使科技发达;欲望促使社会繁荣;欲望也带领人类成长。因此,不论是什么欲望,只要不是巧取豪夺,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或损人以利己,那么光明磊落、公开地讨论并学习“如何达到自己的期望”又有什么不对?

企图既然不再神神秘秘,不再损人利己,则了解“什么是我们的欲望?”“何者是追求得到的?何者追求不到?”“怎样做才是正确手段?”“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不伤人?”等等,应该是一种才能,而非鸿运!发挥这项才能,则“三分努力、七分命运”可以重新诠释为“三分努力”可以影响“七分命运”,所以胜算加大。

从消极的听天由命到主动进取以主掌命运,大家都注意到一个众人皆知的关键——“机会”。于是,人不分老幼、性别或地位,皆致力于追求机会,期望成名、成王、成富。

有人看到别人发达,也想如法炮制,因此很多事件会有一窝蜂的做法。有人认为“机会稍纵即逝”,因此,饥不择食;有人认为机会即“机密”,因此虽自己有一点片面之解,也不敢与人共用大脑、共同商议如何掌握机会;有人认为“机会可以创造”,因此致力于发明,致力于说服他人以追随,致力于吹捧要人或有钱人,致力于创造机会。然而,究竟什么是机会?什么不是机会?自己是否走对路、用对方法去掌握机会?该如何掌握机会、运用机会?

鸿运高照、一夜致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20多年前,有两个兄弟,分别继承100万元遗产。哥哥拿它来做电子生意;弟弟用它在台北松山附近购置了一大块烂泥地。15年后,哥哥因经营不善,而吃上官司,坐人大牢;弟弟却因地而富,成为拥有新台币5亿元资产的富翁。”

有很多这类故事发生在台湾,我们可以见到有些人投资制造业失败,而有些人出售厂房土地的所得,仍使之成巨富。于是在台湾有人致力于炒做房地产,借官商勾结,以变更都市或道路计划,把粪土变黄金。假如你相信因果,这种巧取豪夺的做法,自有其报应,至于报应的迟早,仍有其因果,难称之为鸿运。

因“运”而富,除了因房地产外,也有人因股票暴涨而富,有人中马票、六合彩,有人挖到宝藏或出售古董而富。每个人都希望“会”到这种不劳而获的奇迹,但是请记住:“这是机运,非机会”!

他人帮助,贵人提携?

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与香港,演艺界有所谓“四大天王”与“四小天王”,个个“名利双收”,人人羡慕。

不论是四大天王或四小天王,他们的成名、成富,皆因贵人提携。没有经纪人或经纪公司,才艺再好、脸蛋再俊,也难有出头的机会。“人捧人”乃能使人“一夜成名”,进而“名利双收”。

同样的情形,也存在于企业界。很多大老板的身边,也围着已被重用的人和“希望”被重用的人,有的人甚至追逐“企业家第二代”的美梦,期望因“贵人提携”,而使名利权皆收。

有句话说“鲤鱼跃龙门,身价百倍”!人们皆依赖得缘而一跃,于是人人又致力于此“缘”,期望贵人的相助,但是得缘而受惠,“这是机缘,非机会”!

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如前“赢家的画像”所示,没有人不期望成为赢家。

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们期望成为那个时势所造的赢家或英雄,故不管就业或创业,皆期望“机会”降临。

事实上,“这是机遇,非机会”!

“机运、机缘、机遇”皆非“机会”!大家只注重那个“会”,因此烧香拜佛求机运,环绕政要求机缘,守株待兔求机遇。真是“倒果为因”!

所谓“机会”,“机”是因,“会”是果,因有其机,经其会,便使人享受其果。

是“运”,使人得其“机”,去买了烂泥地,去继承了垃圾债券,去买了六合彩。没有那块地、没有那些证券、没有那张彩票,“运”到又奈何。同样道理,没有文凭、没有技艺、没有才能,有缘结识政要或明星,贵人愿意相助也无从助起。

台湾有句谚语:“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意思就是你在戏棚下站定了一个位置,那么即使你中途离席上洗手问回来,那个位置仍保留给你,没人抢它。由此想到就业与创业,我们很难确定能“选对行业”,但若知道“戏棚下站久了”,本着“行行出状元”的想法去做则受益的仍然是自己。

“男怕选错行”,所谓“怕”者,就是“错”选“时机”与“商机”!因不识一行发达或兴盛的时机与商机,而错失良机。“戏棚下站久”的意义就是坚守一行,由冷静的观察与研究去掌握商机,再以静制动,以扎实的行动去经营商机,为企业开辟财源,为自己拓展“钱途”。企业管理或生活规划,这其中的差别只在于经营法人企业以及个人的机会也可以说开源或经营机会,是两者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