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的投资是一种逆向整合的行动,是先有下游市场,再投资设厂制造该项原料以替代进口,形成以产品为导向的投资策略。
1971年岁暮的某个星期四下午,台北市中山北路嘉新大楼的十一楼,当时全球第二大化学公司台湾分公司的办公室中来了一位贵客,他是当年台湾化工原料业新兴起的一家进口贸易商,鸿文公司的副总经理吴先生,期望从该公司取得大宗化学原料的货源以扩充业务。
笔者当时主管该分公司在台化学品的业务,因而接待了这位访客,以下的对谈,透露了几项商机。
许:你或许已有耳闻,我们公司在台湾长久以来,已建立了固定的代理和经销网络,短期内不会改变也不想再扩充新的经销渠道。何况,目前美国的化工产品,由于路途遥远、运费偏高,而政府以到岸价格课税(成本加运费),在高运费、高关税和高仓储成本的条件下,美国货难与日本货竞争。你不去找日本商社,为何来找我们?
吴:我们相信美国公司至少也会有一两样具有竞争力的货品。我们的目的不在找代理或经销,而是在找这种价格足以竞争的产品。只要价格合适,我们会订下全年采购合约,以特廉的运费装运,再吃下你们全台湾全年的计划供应量,储备现货以供应全台湾市场。
许:你们怎会如此自信,一定能把全部契约的数量,在定期内完全吃下且消化掉?
吴:这个请你放心,我们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由于我们所找的都是大宗性化学原料,且是知名厂牌,只要我们所卖现货价格低于别人,毛利率能赚到12%,我们有能力与信心,把它们定期全部卖光。
许:一般公司的营运费用,约占营业额的10%以上你们这么做,如何赚到利润?
吴:我们的利润观念,原则上只要够本就好,我们的目的,在取得市场占有率。
许:难道你们是社会福利机构,不图利润只求业绩,或专为员工提供上班场所,或专为下游工业提供财务支援?
吴:许先生,你在化工原料界已有多年了,你是否注意到,台湾的化工原料,每年都会有一两样因为供应不足而涨价,甚至暴涨?
根据我们观察,化工原料的价格,是3年一小波5年一大浪,只要跟着这个波浪,趁势捞它一把,每年的利润自有下落。况且我们随时掌握许多化工原料在手上,不愁抓不到机会!
许:万一因为不景气,而库存过多,致使资金调度不过来,甚至受到顾客退货的牵连,你们将怎么办?
吴:台湾虽会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生意会有所兴衰,但是这好有一比喻:“乌龟受到外力攻击时,它会把头颈缩到龟壳内,等危机过了之后,再将头颈伸出,继续行动。”不景气的时间不会很久,只要短时期的忍耐,景气恢复时,我们反而因库存丰足,更有能力抓住机会。
许:不过你们把资金冻结在库存原料上,就管理学的观点来说,已经把钱用死了,自己把自己绑死,没有能力应变或掌握新机会。
吴:许先生,管理的英文原字是MANAGEMENT,也包含经营的意思。在台湾大家把它限制在“管理”的小圈圈当中,造成心态保守,缺乏创业精神,不懂得运用资金以赚钱,又把手上握有的资金当作权力,迟迟不肯作主,抹杀了良好的构想与赚钱的机会。我们公司在银行凭借远期信用证(USANCE L/C)来进口化学品,有很大的额度可用。本公司的经营阶层,很重视市场的机会,只要是有获利能力的产品,我们一定尽能力找到廉价的货源,进口现货以供应市场。我们相信,行动重于犹豫,专心积极地寻找产品和机会,从去年成立到今天,我们已赚到了新台币200~300万元。
弘文公司创立于1970年,三年间,营业额成长了35倍,公司扩张为六大事业部,是当时化工原料界的一匹大黑马,公司的负责人是个创造奇迹的人物。不幸地,1973年石化第一次大风暴,造成了不景气,摧毁了很多企业,该公司也挡不住这项风暴,在这年结束营业。
1.揭开化工的神秘面纱
在台湾,提起王永庆先生,无人不知没人不晓,但谈起化工,则隔行如隔山。但是王永庆先生因化工而成王,其实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生吞熟食的食物甚至注射人人体的药剂,也是化工产品。
化学工业是个民生工业,它所制造出来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也直接或间接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化学工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因为食、衣、住、行各项,都离不开化工产品。比如食物、食盐、食醋、味精、糖精、纤维、染料、洗洁剂、水泥、建材、电线、轮胎和球鞋等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或覆舟皆取决于操舟之人。化工业与化工产品是否惠及民生,也在“操舟人”,也就是投资及从事于本业之人,以及管理及使用本行业产品之人。化学工业不会被淘汰,然而今日的大专联考,报考化工科系的学生人数已在工学院中排行末尾。
究其原因,乃在人们对化工的认识不够,不知它的重要与价值。
化工两个字,会使很多人联想到化学工业,想到与它有关的数10个工业,譬如食品、石化、造纸、塑胶、橡胶、油漆、色料、玻璃、陶瓷、电镀等等,会叫人眼花缭乱,无从说起。但是我们若把化工两个字解释为化学工程或化学工艺,那么就可一通百通,快速地进入化工领域,而且触类旁通,轻而易举。因为化学工艺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厨房工艺非常相似,只要懂得厨艺,就很容易懂得化学工艺,虽不能成专家,但不致于外行或畏怯,谈虎色变,甚至拒绝化工产品入我家,围厂抗拒化工厂与我为邻。高明者,假如他确实了解化工,投资及从事于化工事业,使化工为我所用,则利人又利己。
商品的寿命,可以通过脱胎换骨或换血整容,使其寿命延长,譬如:
收音机→录音机→收录音机→随身听→伴唱机化工产品的寿命,更有所不同。不但能长命百岁,还能像上述收音机一样,五代同堂,甚至十代同堂。
化工产品是凭借创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以开创出新产品。因为各自有生存空间,不需要老死才使新活,新旧可以共存共荣。这种多代同堂、相依并存且互不相残的事实,我们可以凭借聚酯纤维的族谱,如图6—1来略作说明。
就石化工业的家谱来说,聚酯纤维是石油产品的第六代(直接聚合抽丝)或第七代(先制成切片再抽丝),其子孙又传了五、六代才成为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有趣的是,代与代之间环环相扣,孙死子仍可生,子死父仍能存,但反之则不然,父死子反不能活。
嚼石化业的营运特色
石化工业是1970年,受当局鼓励投资的一项资本密集型工:业。在高关税保护下,它是投资人的“摇钱树”。
很多石化公司在景气的推波助澜下,年盈余以亿万元新台币论计,让不少行业羡慕。
虽能“以钱滚钱”、“因势导利”,石化工业也是个“政治敏感”工业。我们若追踪石化公司逐年的盈亏记录,将会发现,它与经济政策有密切的联系。80年代之前,各:石化公司受高关税及限制进口之惠,都大蒙其利。据说生产苯乙烯单体的大德昌石化公司,在建厂之后的五年间,赚回了三倍的资本(传统事业的投资,五年回本已是有利的投资案)。
1981年10月,台湾实行开放石化产品自由进出口的政策。一时间,石化工业的下游市场,由台湾企业独占的场面,变成多国争相削价的自由竞争,而石化公司受制于中油公司的高价原料,真是里外不是人,于是在当时夕阳工业,似乎变成石化工业的代名词。
大德昌石化公司的财务,在当年年底发生危机,两年之后经银行团挽救,改组为国乔石化公司。1982年,各个石化公司相继出事,中化公司关闭了DMT(聚酯纤维原料)工厂;美国永备公司卖掉了东联化学与永联气体两公司的股权,迫使两家公司合并,并由远东公司承接;美国海湾公司自华厦公司撤资;美国国民制酒卖掉台聚公司的股权,迫使台聚公司合并HDPE厂,并关掉股份占头份的一家工厂;远东公司也在当年合并了亚东化纤公司。
看到当时的困境,台湾经济管理部门责成中油公司,将石化基本原料比照国际市场价格计价,订下了往后的基础。据查,1981年11月30日之前的乙烯价格,每公吨为615美元,12月1日调整为518美元,1982年4月1日降为468美元,7月1日再降为441美元。半年之间,下降了32%左右,可想而知原始订价是如此不合理。
除了成本外,关税、汇率、利率以及进出口管制等,均是决定石化工业盈亏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由于其是资本密集型工业,大部分资金转贷于银行,利润的高低,受制于利率。由于化工业产品制作流程具有连续性,原料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劳动力成本不及5%,所以利润受原料价格的影响更大,而台湾原油90%以上依赖进口,因此汇率的变化影响石化原料的价格,也影响石化产品的价格。
自1968年起,台湾差不多每3、5年就有一个新的轻油裂解厂建立,但第五个裂解厂,却拖了10年才完成。之所以拖延那么久,就是政府的权力衰退,人民环保意识加强,对五轻采取围厂迫停等剧烈行动,连带也危及其他石化工厂,使该业的经营更增变数。
石化工业的投资,是一种逆向整合的行动,是先有下游市场,再投资设厂制造该项原料,以替代进口,形成以产品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又因系资本密集,很多公司都生产单一产品,譬如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等。
由于单一产品,又非以市场为导向,这些公司的经营,都是各自为政,无法发挥经营的成效。又由于经济景气循环,迫使价格巨幅波动,石化工业变成靠天吃饭,经营者很难做出卓越的贡献。
化学品的功与用
化学品的价值,值在其功,也值在其用。而且,用的越多,用的越广,它的生产与销售量越大。大宗化学品的产销数量,都非常庞大,但是因为它们太普及化了,人们虽会用它,虽在用它,却都忽视了它们的价值。假如突然停止了某一大宗化学品的生产,我们定会看到社会或产业界的恐慌,此所以一旦大宗化学品供应不足,价格就会飙涨,就会有人囤积居奇,趁机大捞一把。
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有所谓“技术导向”,这种技术,指的是生产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创造新的化学品。但是往往产品制造出来了,测知其规格,了解其结构,却不尽知其功能,找不到其应用。这种不详知其功,不详识其用的产品,用量少,用途有限。不公平的是,买的人识其用,却得付出较高的单价,因为懂得生产或从事生产的人较少,故物以稀为贵,遂称此为“稀少化学品”。
有人看到稀少化学品的潜能,投入精力作研发,识出它未被注意的功能,找到它的新用途与新市场。有人神来一笔,因一时的灵感,替稀少化学品甚至大宗化学品找到新用途。通常,这种发现或创意,会替发明或发现此用途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聪明的人,自然会懂得保护自己的智慧财产。于是,有人改变名称、外观和包装,甚至在该化学品中加入不具影响的其他成分,使得他人不易追踪来源或仿冒。又于是,市面上有了特用化学品。
特用化学品的制造,就是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和功能,凭借物理技艺将各个产品依不同比例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化学品,用以解决其他化学品或非化学品的困难,或提供某些功用。重点是特种化学品的应用,是由制造者所研究发现,必须经制造或贩卖者的介绍,购买者才会使用,才能有所受益。
由此看来,化学品的功与用,决定了它的命运,决定了它的地位,也决定了生产与贩卖它的人的利益。就机会的观点来看,大宗化学品是功与用皆知,但受景气及政治的影响大,易赚易赔也暴起暴跌。稀少化学品是功与用含糊,因愿者上钩,找到“愿者”是其获利之道。特用化学品则功与用皆识,强调“识的代价”和“用的价值”,使智者得利,用者受惠,皆大欢喜。
我们若再由产品附加价值的角度来看,又会发现,大宗化学品、稀少化学品与特用化学品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互助互惠的良性循环如图6—2。这种良性循环提供投资者正确的报酬率,带给创业家一片生存的空间,是我们该深加研究与探讨的。
2.广开化工财路
从事化学工业,有很多赚钱的门路,除了因制造生产和代j里经销可有合理的利润外,也有速赚、易赚之财,以及智赚、力赚之财。钱财遍地皆是,赚不赚、赚与赔的事实,不在有没有此机会,而在有没有此能力。
当然,鉴别机会也是能力之一。
化学工业的赚钱机会,可以概分为下列几项
(1)景气财
景气循环,造成供需变化,物价暴涨和暴跌,也急涨或急跌,是投机致富的机会。
(2)政治财
政令变化,以及政风差异,因权势的变化和影响,机会也因人而随着变化,得势者亦得利,因势导利。
(3)技术财
化工原料制造业,通过技术更新,产品繁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强化商品阵容,创造附加价值。
(4)智慧财
因知产品之功,而识其用,再造其值。特用化学品赚的是智慧财。
(5)经营财
企业经营和管理,赚的是正财,挑战的是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化工产品大多是民生工业原料或民生必需品,市场长期存在而不消失(下游外移不算消失),故若经营得当,正财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