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38

第38章 现在就做

1.从不等待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50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个人做出了同样的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个人中,有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还有一位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第二年中期选举过后。

得到这一答复后,其中的15个人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开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等待,而是立即回到他的暂住地,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订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

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华莱士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达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亿人,年收入近5亿美元。

为什么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而成功者很少?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守株待兔般地苛求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失去了机会;而获得成功的人是从不等待万事俱备的。

2006年元旦,一位编辑约见我,近年来他是编一本书火一本书,经他的手运作的畅销书已经不下20种,而且重印率都很高。考虑到对方是重量级人物,我便打电话邀请同事吴总一同前往,吴总欣然答应,而且立刻动身,丝毫没有推诿之意。

见面之后,对方单刀直入。我现在还记得那位编辑对我的书稿看得十分认真,从书名到目录到样章,然后一一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白问题所在的我十分欣喜,赶紧说:“谢谢您,明天一上班,我就改稿……您看其他还要注意什么?”

“明天?为什么不是现在?”这位编辑有些不解。

“需要调整的地方太多,笔记本里的资料也不太全,还是等明天吧。”我向他解释着原因。

“不,不,现在就改,我来帮你。”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位编辑已经披上外套,准备动身。

于是我向酒店服务员要了间装有宽带的房问,接上我的笔记本电脑,打电话叫一位员工把:我的全稿发过来。

“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呢?”在去房问的路上,我还是傻傻地问了一句。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它。否则晚上我会睡不着的。”这位编辑淡然地说。

2.想到就做

有许多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给忘了。其实,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懒,做事拖拉,该做的事虽然想到了,但懒得立刻动手去做,时间一长,激情减退,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一个大学生的故事。这个大学生准备晚上7点开始看书,但是因为晚饭吃得太多,他想边看会儿电视边消化消化。谁知节目太精彩,害得他花一个小时才看完。8点的时候,他刚想坐下看书,又给朋友打了个电话,一聊20分钟过去了。返回书桌时,看见有人打乒乓球,一时手痒,又打了一个小时的球,打完后全身是汗,只好去冲洗一番。洗浴完毕,感觉有些疲倦,小睡一会儿。醒来感觉饿了,又去吃宵夜。这样一折腾,就到了半夜1点,刚想打开书,睡意袭来,他只得投降,蒙头大睡。

同样是一个大学生的故事:一位哈佛大学二年级的美国学生,由于想到电脑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毅然退学,和一位同伴进行软件开发和研究,后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位想到就做的18岁的小伙子就是比尔·盖茨。

有许多同学认为,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知识才能解决难题。

然而事实表明,解决问题的高手,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补充知识,直到把问题解决。

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雷德里克.波洛说过,不要幻想自己一开始就写得很“精彩”,起码在头脑中,在还没有写到纸上之前是这样。你要是先把它写下来,然后,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可供你去改写、去修正、去提高……先干起来吧!

“先干起来吧!”决定要做的事,不要老停留在计划上,也不要一开始就想做得十全十美或一鸣惊人。

差不多就做,不要在起点耽搁。

不去行动,想法再好也永远是想法。

“明天再说”、“以后再做”常常是不做的借口,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

请记住《福布斯》杂志创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3.限时突破

也有些同学说,我基础太差,现在努力也没有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许多事不是你会不会做,而是你有没有去做。一件事,你不去做,怎么知道有用还是没用,你能做好还是做不好?与其说是因为恐惧而不去行动,毋宁说是因为拖延而导致恐惧。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地战胜恐惧与担心,但我们能不断地建立起自信,用行动来降服不良隋绪。只要你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为迟。

著名画家齐白石衰年变法,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画艺仍然独领风骚。他从对艺术难题的不断设置和逾越的过程中,获得了艺术生命力的极度延长。

宋代文人苏洵中年开始读书作文,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成功不在于你什么时候开始,而在于开始之前就设定一个期限,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有些同学也愿意努力,但总是抱着等一等的心理,拖延着将梦想付诸于行动。遇事拖拉,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在自己的精神上也是一种负担。事情未能随做随了,就会堆积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劳。对于每天必做的事情,如果你养成了遇事就做、随做随了的习惯,你会觉得生活充实,心情爽快。如果你每天拖延一点点,一个星期之后就会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你去完成;事情越堆越多,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压力越来越大,最终被拖延的事情所埋葬!

加拿大幽默作家S.利科库曾写道:人生的进程实在很奇妙,孩童时常说,如果我长大了,要如何如何;到了少年时则又说,如果我会赚钱的话,要如何如何;结婚后呢……再顺延下去,人们又说,等我退休后……终于退休了,当这些人回顾过去的生活历程时,只觉得一片朦朦胧胧,内心一片空白,曾经的梦想一个也没有实现……待他了悟人生想努力奋发时,发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告诉你一个检验自己是否有拖延毛病的办法:假如你每天都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5门功课要做,第一天你先做数学,可能要耗时一个小时,其后是物理一个小时,化学50分钟,英语40分钟,等到你做语文的时候,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很可能只花20分钟就解决了;同样的作业,第二天你倒过来做,先语文、英语,再化学、物理、数学,如果你发现语文要用一个小时而数学只用了30分钟,说明你有拖拉的习惯。

行动至上,拖延必败!

日本著名的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说:人只有逼急了,才能产生创造性。克服拖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为每件事设定最后期限,限时突破!

赶快行动起来吧,明日自有明日的事情,今日事今日毕,凡事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