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37

第37章 选择好心情

1.我们需要“悦读”

有一个老太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下雨天,老太婆为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而发愁;晴天,老太婆又为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担忧。于是,老太婆天天愁眉苦脸。女儿看到老母亲愁眉苦脸,自己的心情也就不好,生意做得很不顺。邻居见了,就劝这位老太婆说:“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卖得很好;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卖得火。真让人羡慕啊!”

经邻居这么一说,老太婆从此以后心情变得好多了。受母亲的影响,两个女儿的心态也有了改变,每天和和气气地对待顾客,生意越做越红火了。

生活其实并不灰暗,只是你没有打开快乐的心灵之窗。

科学研究证明:快乐的心情能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能极大地调动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快乐的人思想开明,乐于助人。助人者人助之,于是在快乐和谐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她所到的地方是沙漠地带,气温很高,住的是铁皮房子,加上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愁得无法排解时她写信向父母诉苦。父母在回信中,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离开那里,信上面只写有一句话: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塞尔玛反复读着这句话,终于明白了: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原来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欣赏沙漠的落日,寻找沙漠中留存的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感受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塞尔玛的心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是她的心态变了。塞尔玛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活,她发现生活有趣多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可亲可爱,快乐的心境竟然促使她创作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

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就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

很多同学常把每天写作业看成是痛苦无比的事,总是想赶紧写完作业好去玩。可事与愿违,作业好像非常难,写作业的时间被无限地拉长……于是他们只好每天在痛苦中煎熬。其实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把写作业看成是自己乐意做的事,安静地坐下来,细细品味每道题的解法,静心体验写字的感觉,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效率自然会提高,效果自然会更好。

一则谚语说,绵羊每咩咩地叫一次,它就会失去一口青草。

你每抱怨一次,就让负面情绪多主宰你的心灵一次。开心读书,是读书;烦心读书,也是读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花点儿心思去寻开心呢?心花开了,阅读就变成一种“悦读”!

2.抱怨泥泞不如期待彩虹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阴森森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口倒霉的棺材。情绪随之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口阴森森的棺材一直萦绕心中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另一名秀才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越想心中越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好灵。

同样是一口“棺材”,不同的人看到后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原因是他们的心态不同,消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是“触霉头的棺材”,积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是“好兆头的棺材”。正如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力量与快乐同在,希望使我们永远有信心,而绝望却会使积极的力量丧失掉。因为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美国法学家墨菲认为:任何事情,如果你担心它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在我们的学习中,心态的好坏常常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就像考试,你感到没有复习到或最担心出问题的章节往往最容易出问题。相反,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能鼓励自己,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到好的成绩。

如果你正受消极因素的困扰,如果你正在寻找积极心态,请看看下面的事例。

一位哲学家带着弟子们到了一块长满野草的荒地,问他们如何除去荒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刀割……哲学家听后笑了笑,让他们一年后再来。一年后弟子们聚齐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老师没有来,而原来遍地野草的地方已经长满了庄稼。弟子们这时才恍然大悟,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用种植庄稼来替代它。推而言之,克服消极情绪的最好办法是直接用积极情绪去代替它。

我们的心灵就像是一盆清水,滴人一滴红墨水,满盆水都变成红色;若滴入一滴黑墨水,则整盆水都变成黑色。你可以想象红色代表积极的想法,黑色代表消极的想法,你滴入什么颜色,心灵这盆水就变成什么颜色。你滴入的红色越多,则颜色越红,你的心态就更加积极,何乐而不为呢!

外面吹着风,你是无奈地拨弄乱发,还是将风筝放上高高的蓝天?天空下着雨,你是抱怨地上的泥泞,还是等待雨后的七色彩虹?漆黑的夜里,你是缩在屋中一角,还是走出屋外仰望星空?

对于学习,你是把它看成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还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事呢?

事在人为,境由心生,苦与乐,好与坏,都要看你自己如何去感受,去对待,去选择!

3.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学习中,有时我们会感觉到很疲劳,很累,而这种疲劳或累的感觉不一定是来自学习,而多半是来自心情的烦躁与紧张,来自于对错误的东西的追求。比如说热的感觉,也不一定来自天气,面对不得其解的试题,我们也有满头冒汗的时候,那就是由于心情上的焦虑和患得患失。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道理,好的学习成绩并不完全来自紧张忙碌、勤奋努力,它还来自心情上的积极和轻松。你看初升的太阳,多么宁静、坚强而深藏不露;再细细想一想这古老的地球,又是那样不声不响地旋转,却孕育了多少生命。在紧张的学习中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在大自然中、在更广阔的境界中获得灵感和力量。

还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很好,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棒棒的,同学关系也不错,可就是经常感到情绪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种心情上的寂寞。这种寂寞,一是源于你的优秀。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的清高,你的“高处不胜寒”,以及由此而遭遇的嫉妒和冷落。易卜生说:“伟大的事业都是在寂寞中完成的。”孤独是产生智慧火花的黑色天空,屈原在孤独中创作出传世之作《离骚》,梵高在孤独中画出创下伦敦拍卖会上天价的《向日葵》,贝多芬在孤独中写出催人奋进的《英雄交响曲》……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具有高超智力的人,特别是他们是天才的话,很少能有几个朋友。”对于孤独,只要你找到真正所爱,发现你的价值所在,你就能体验到独处时的充实,你就能变“不能忍受”为“独自享受”。要知道,太阳是孤独的,但是万物的生长却依靠它的光和热而生机勃勃;月亮是孤独的,但因为有勤劳的吴刚和美丽的嫦娥而令人向往。就让我们的心与太阳和月亮遥相呼应,用我们富有感受力的灵魂穿透自然,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存在。

寂寞的第二个来源是情感的无所寄托。这种寂寞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无事可做的寂寞,而是在许多所做的事情当中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而且是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因而感到寂寞。这时,只要你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并从内心去喜欢一些东西,特别是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适当参与与别人的交流,让自己的心境宽阔,并把注意力放在将来的成功上,把盼望成功的心绪集中起来化为行动,有计划地一一去做,你就会发现寂寞也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享受。

选择好的心情,净化自己的心灵,去除内心的丑陋——比如虚伪、吝啬、依赖、不满、推诿、贪婪、牢骚、嫉妒、傲慢、挑拨等,积极主动地开掘快乐之源,用快乐的溪流浸润学习,我们就能学得既轻松愉悦又优秀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