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23

第23章 聪明排在第六位

贝索是爱因斯坦的朋友,被爱因斯坦称为“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他在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启示,乃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贝索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自己的建树。这是为什么呢?

生活中类似贝索的聪明人有很多,但是能取得较大成绩的却很少,原因是在成功的排行榜上,聪明排在第六位。

那么,排在聪明前面的五位又是什么呢?

第一,目标。

方向决定方法,“做什么”从来就比“怎样做”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如我的目标保留未变,而我的梯子被拿走了,那我会用椅子再爬上去;假如椅子也被拿走,那我会跳,用我的肌肉来攀登。”只要你的目标在,路就不会消失。

当你有了正确的目标,也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咬住心中的目标和时下所攻坚的目标不放,由此可见目标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1953年,耶鲁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时,只有3%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20年后,研究人员又对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拥有人生目标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个人财务状况和工作业绩方面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

你给自己定下目标之后,目标就会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努力的动力。一个坚定地向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当一个怀有“坚定目标”的人行经人群时,所有的人都会站到一旁,让出路来让他通过,并投以敬佩的目光。如果你犹犹豫豫,而且从行动上都在表明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向何处去,那么,人们就会挡住你的去路,拒绝让路给你。

“我要做总统”,克林顿17岁时就确立了这一目标,并且持续不懈地为之奋斗,终于入主白宫。

“我们要像鹰一样在高空飞翔!”两个娃娃对他们的爸爸说,他们的梦想让他们飞得比鹰还要高,他们就是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

“我要让每一个家庭的书桌上都有台小型电脑。”就是这一目标让比尔·盖茨成为世界电脑行业的领军人物。

“我一定要考上北京大学。”山东一个农村的小女孩,怀着这个梦想奋斗8年,终于进入了学子们心中的圣殿——北京大学。

第二,热情。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天才是怀抱热情,能获得任何值得获得的东西的人,是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的人,是身上每根筋脉都涌动着强烈的热忱的人,是怀有坚定不移的决心的人。

热情是完美地做好一切事情不可缺少的动力。成功者都是在设定目标的同时,对想要达到的目标怀有狂热的激情的人。热情可以激发人的最大潜能,会提高人的学习效率,会增强人对知识的感受力,使人乐此不疲,欲罢不能,成为热爱学习的人,成为“为学而狂”的人。

第三,方法。

爱因斯坦描述过的一个公式“w=x+y+z”曾经给过我们有益的启示。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我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将公式改成“w=x×y×z”更能体现时代精神。从公式“w=x×y×z”中可以看出,当Y为0或负数时,w就变成0或负数。这就不难解释,我们身边为什么有那么多埋头苦读而不见成效的人。因为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起着增加或抵消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成功。

法国17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和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智力靠学习来提升,学习以方法为依托。

任何一位伟人,他们都是善于学习、善于超越、善于创新的天才,卓越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卓越伟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行动。

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量的行动,这是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行动会带来好的学习状态,行动可以减轻压力,行动可以摆脱恐惧,行动可以激发你的热情。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刻付诸行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迪诺如是说。

有天赋和才气的聪明人常常认为,反正有的是时间,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不会不成功。于是他懒得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结果是他的天赋生锈发霉,被时间消磨殆尽。

相反,只有积极行动、勤学苦练的人才可以真正显现出他的聪明。学习是一种渐人佳境的积累过程,只有当你真正沉浸其中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乐趣,收获到它的馈赠。

学习需要熟能生巧,比如说做题,就一定要做够数量,只有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见识过,甚至比出题老师见过的题还多的时候,你才不会被题目迷惑。而且,各种类型的题目做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种交朋友的感觉:遇到重复的题就好像见到老朋友似的,顺畅、自信地选中一个正确答案,轻松得犹如和朋友点头致意。实际效果表明:通过“最多”,可以走向“最好”。

第五。毅力。

许多事没有成功,不是由于构想不好,也不是由于努力不够,而是由于耐力不够,没有坚持到底。

有这样一个公式:决心一恒心=0;决心+恒心=成功。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要成就一件事,必须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一定要有毅力。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非欧几何学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在他发表非欧几何理论后,遭到许多人的攻击、嘲弄,说他胡闹、有精神病,是疯子。但他不予理睬,仍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工作,继续发表大量的论文,终于在数学领域获得了专家们的承认。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只有一个人坚持不肯放弃后,努力的花才得以完全绽放。”

1983年,蜘蛛人勃森·汉姆徒手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当时,他的93岁高龄的曾祖母听到这一消息后,决定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步行赶往汉姆在费城的住所,老人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重孙子的创纪录庆祝活动添彩。她刚一到达费城,便被在场的十几名记者围住了,因为她的这一举动,又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

一名纽约时报的记者问这位老人,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老人面对记者的惊奇和疑问,很平静地说:“要知道,向前迈一步是不需要特别的勇气的,只要你迈一步,接着再迈一步,然后再迈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最初的那点儿勇气,而是把最初那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勇气保持到底。

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

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学生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过:“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够取代持续力。天赋不能,一个拥有天赋的人却不能获得成功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天才也不能,默默无闻的天才也是司空见惯的。

光有教育也不能,这个世界充满了受过教育的庸才。只有持续力和决心才是万能的!”

我认为,前面所说的目标、热情、方法、行动、毅力五个方面,再加上聪明,构成了学习成功者最为重要的六要素。但是,聪明只排在第六位。而且,人的聪明属于天生的并不多,它更多的成分来源于后天的造就。一个人不是因为聪明才会学习,而是因为会学习才显得聪明。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说过,国内的优秀人才不是缺乏足够的聪明,而是缺乏在世界科研领域最高水平的角逐力和一争高下的眼光、胆识和方法。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很聪明,四五岁才学会说话,学习成绩也并不突出,但是他凭着对科学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以超人的智慧发现了引起物理学革命的相对论。

所以说,假如有了前五个要素,不聪明的人会变得聪明,聪明的人会变得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