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董事局会议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什么事你把它看成是可怕的它才可怕,实际上可怕的事情大部分来自传说,你不能因为每天都发生车祸就拒绝出门不敢上路……你要勇敢地试一试,无论结果如何。
有一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初试,准备接受招考委员会的全面考核,谁知当她走进考场后,就感到一阵紧张,腿不停地颤抖,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头晕目眩,声音也变调了——结果她被刷下来。她默默地离开学校,独自一人回到住处,心里百感交集:自己可是特长班里最优秀的学员,是所有老师最看好的准大学生……她越想越觉得不甘心。一天过后,她隐约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比复试时好多了,“会不会是因身体不舒服而遭淘汰,”她想,“复试前由于舟车劳顿,加上感冒咳嗽,声音变得嘶哑,天哪,如果真是因为这,那我就太亏了。”
这时,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而过:请求再次复试。这在当时大多数人的眼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连她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天大的玩笑,“我一定要再试试!”强烈的念头使她更加坚定。她立即给主考官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并请来了她的指导老师。当天下午她和老师一起再次赶到复试办公室,鼓足勇气敲开了主考官的办公室,掏出那封信,递给了主考官。也许是为她的真情所打动,主考官竟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她镇定自如,一展歌喉,把水平发挥到极致;之后的专业测试也是对答如流,结果,她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就这样凭着那勇敢的“再试一次”,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几年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失败没有罪过,而不去尝试则是一种过错。尝试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尝试就一定不会成功。如果能去努力尝试,哪怕失败也是有价值的,你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你靠近成功的铺路石。
我们总习惯用“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来激励或宽慰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金子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包藏在和氏璧里的那块玉就曾被许多人看成石头……而拥有“我一定要再试试”这种“毛遂自荐”精神,才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试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
“试试”就是要突破自己现有的舒适空间,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试试”就是不断打破过去固有的惯性,做自己过去不习惯做或是不喜欢做的事情。
对于成功,想得再多也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敢于尝试。
一天,皮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说花一美元就能买到一辆汽车。汤姆也看到了这则广告,但他以为这纯属无稽之谈。
于是两人就此争论起来。皮特说:“这是个好机会,可以碰碰运气。”汤姆撇了撇嘴说:“有这好事儿,我才不信呢。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再说了即使有这事儿,也轮不着你呀,趁早别犯傻了。”皮特觉得汤姆的话似乎有道理,但是不去试一次,总有些不甘心。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报上说的地址找到了卖车的人,那位太太把他领到车库,指着一辆崭新的法拉利跑车对皮特说:“看,就是它。”皮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问那位太太这是怎么回事,那位女士答道:“我丈夫前不久死了,他把家产全都留给了我,唯有这辆车,他把它留给了与他幽会了12年的情人,但却把车的拍卖权给了我,让我把卖车的钱交给那个少妇,于是我就登了那则广告,我决定以一美元的价格卖掉它,现在,这辆车是你的了。”汤姆知道后后悔不已,但又有什么用呢?
凡事只想不做,一百次机会都将远远地离开你。偶然不等于机遇,但当这些偶然被敢于尝试者紧紧地把握住并充分利用时,它就可能成为成就个人的机遇。正所谓机会成事,机遇成人!
这件事让我想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多年前,我和朋友一起到北京去“淘金”。可是去了后才发现,要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是多么的难。朋友只有大专学历,尽管我们都爱好文学,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不少文章,文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但是眼前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梦也只能是梦了。就在我们为自己的工作发愁的时候,却意外地从一份报纸的底端看到一则招聘编辑的启事,启事下面特别注明:“凡有意者请浏览我公司网站。”朋友一看截止日期正好是看到报纸的那一天,他惊喜万分,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
我听了后并不太在意,觉得做编辑还浏览什么破网站,难道我们的水平还不及网上灌水的那些东西吗?朋友听了很扫兴,可转念一想也不妨试一试,反正自己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于是他就在我的嘲笑中走进一家网吧,用了足足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启事上指明的网站上的内容认真地看了一遍,对核心理念和重点内容还做了笔记。就在下班前的5分钟,他拿着笔记本赶到了那家公司,结果他当即就被录用了。总经理告诉他说:他是所有应聘人员中唯一一个把网站的内容全部看完并做了笔记的应聘者,公司需要这样既认真又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现在,那位朋友已经是那家文化公司的副总了。
“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你没有试过,怎么能轻易否定呢?”
洛克菲勒说:“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去试一试。”
当你害怕失败的时候,恰恰就是你应该去尝试的时候。
当成功将至未至的时候,恰恰就是你应该鼓起勇气再去试一次的时候。
知识经济时代,“试”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