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5

第15章 超越——成功孝的新境界(1)

1.环境是把双刃剑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优雅整洁的环境中的时候,优美的环境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掉的话,对于其他人可能就会产生另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于是人人仿效,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优美的环境不见了,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箱。

这种现象说明:人总是受着周围一切事物的暗示,人与环境总是在相互作用着——环境被人改变,或环境改变着人。

环境对人的作用是相当微妙的,逆境可以激励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彻底地失败;顺境容易使人脆弱,但也有人因此而走向成功。环境的变化会改变一个人的身体、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同样的环境变化,会造成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把一个红薯、一个鸡蛋和一小包茶叶,同时放进摄氏100度的沸水里,10分钟后,情况会怎么样呢?硬硬的红薯变得软软的;原本易碎的有着液态内核的鸡蛋外表没变,内心却变得坚硬;而茶叶却很独特,进入沸水后,改变了沸水,使沸水散发出宜人的香气。

面对沸水,你会是红薯、鸡蛋还是茶叶?

环境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发挥的作用更多地取决于你对环境的认读和解释,依赖于你的自信和行为动机。

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座监狱里,有一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为杀死了一个他看不顺眼的服务生,他被判终身监禁。库丁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只有两岁,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学生时代就染上了很重的毒瘾,长大后靠偷窃和绑架勒索为生,后来也因为杀人而锒铛入狱。小儿子却完全不一样,他正直诚实,刻苦好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著名的大型企业里谋到了满意的职位。他工作勤奋,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公司的嘉奖和提拔,如今已经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生活也相当美满,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家人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

完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为了弄清个中缘由,一位记者前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有这样的父亲,的确是一种不幸,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赖以生存的环境,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环境,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当我们抱怨自己的生活或学习条件艰苦时,当我们因自身的贫困出身而诅咒命运之神时,有没有想过艰难困苦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养分。这就像我们面对着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你若把它垫在脚下,它就会成为你登高的台阶。

看看你身边的朋友、同学,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功意识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而你能影响他,你就去改变他;你不能影响他,你就离开他。

2.英雄不论出身

经常会听到失败者或遭受挫折的人说:“我家里很穷”,“我父母都下岗了”,“我家在农村,家里条件太差了”,等等,好像在说他的失败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出身贫民,就一辈子是贫民吗?许多成功人士,往上数三代,又有几个不是农民呢?

有数据表明,在中国成功的中上层人士中,大多数人都出身于贫民家庭,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扩大。如商界风云人物李嘉诚、王永庆、李书福、求伯君、刘永行、刘永好等都来自小城镇或者乡村。在北京大学任教的57名院士中,有40名来自小城镇或者乡村!

的确,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未来。家庭的贫困是我们暂时不能改变的,但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我们可以把“摆脱贫穷”当作动力,通过改变自己的能力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有志不嫌家贫,只要我们多一点积极自信,多一点积极向上的斗志,多一点不屈不挠的毅力,少一点自暴自弃,少一点怨天尤人,永远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我们就能改变一切。

一位饮誉医坛的中医专家,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太差,小学一毕业他就辍学了,为了生存,他每天起早摸黑去捡破烂、拾煤渣、做小工,有时还得去50里外的深山老林打柴扛木头,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自己与母亲的生活。每次这样的“远征”,能带的只有母亲蒸好的红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嗜书如命,攻读古文,博览医著,遍识草药,寻访偏方,自学了三门外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医专业的研究生,他就是著名的中医专家陈一荣。

陈医生说:“面对不如意的环境,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拿出乐观的精神适应目前的环境,战胜这个环境,越过这个环境,创造出新环境。”

某种存在一定有它的理由。面对难以尽如人意的家庭背景,我们可以很平和地说——这真的不是我的错,虽然我不乐意,但我尊重和珍惜父母之缘,我要用现在的勤奋来发挥既有的天分,用更多的努力来弥补不足。

环境不易改变,不如改变我们自己。

一位非常富有的父亲带着全家来到乡下,他很想让小儿子看看穷人过得多么可怜,于是,就特意选了一个最穷的家庭,在那儿住了一天一夜,回城后,父亲问儿子:“这次旅行感觉怎么样?”

“非常好。”儿子回答。

“那你现在该知道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了吧。”父亲又问。

“是的。”

“哦,说说看,你都看见什么了。”

“我看到,我们家只有一条狗,而他们家却有四条;我们家花园中央只有一个游泳池,而他们家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有许多照明的路灯,而他们家却拥有满天的繁星;我们家花园虽然很大,而他们家的院子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儿子说完后,父亲沉默无语,最后,儿子又补充说道,“谢谢您,爸爸,您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多么的贫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家庭贫穷与富有的差异并不在于那些外在环境,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拥有美好的心灵,就会看到世界的美好。

归根到底,人更多时候是受到内心世界的制约,有时看来是受到环境所制约,但只要你拓宽眼界,放眼于更广阔的空间,内在的、外在的制约也许就会消失。当你没有鞋穿的时候,你要想到还有人没有脚。

3.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

有一位学生懊恼地对我说:“要是我进了重点中学就好了。

如果我进了重点中学,我一定会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你看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搞得我一点儿激情都没有,索然寡味,了无生机。”

听了他的抱怨,我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贫困潦倒无人赏识的画家,几次求职,几次失望。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教堂作画,虽然报酬极低,他又无力租用画室,但他仍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当时,他借用了一间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画室,可事情并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出现转机,微薄的报酬也没有改变他日常生活人不敷出的窘况,他如一只困兽,在昏暗发霉的车库里等待命运的安排。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他熄了灯,陷入了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他失眠了,夜夜失眠,手中的画笔也断然搁下了,没了灵感,没了生机。

更令他心烦的是,每次熄灯后,一只老鼠就“吱吱”地叫个不停,他想拉开灯赶走那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令他干什么都没劲,所以他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能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感受好像有个精灵在这个无人知晓的午夜与自己默默相伴。

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放纵着那只小老鼠,不只在夜里,白天它偶尔也会大摇大摆地从他的脚下走过。他没吓唬它,它便得意忘形地在不远处做着各种动作,表演着精彩的杂技。小老鼠使他的画室有了些微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小老鼠也心安理得地分享着他的面包,到最后,它竞大胆地爬上他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他默默地享受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意。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了那座车库,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机会,他听到了理想的大门“吱”的一声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条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一一否定,他再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没有作画的天赋,而且是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