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6

第16章 超越——成功孝的新境界(2)

那是一个与平常一样的漫漫长夜,他突然听到一声“吱吱”的叫声,那是老鼠的叫声,这一刻,灵光一现,他打开了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

这位年轻画家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

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

面对不如意的环境,与其厌烦,不如停止抱怨,努力用功,让自己充实起来,也许你所处的环境就会因此而改变。沃尔特·迪斯尼正是凭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在失败中看见希望的乐观精神改变着自己,从而改变了卡通世界,创造出属于他个人更属于全世界的迪斯尼王国。

“假如我有他那样的环境,我也能做出他那样的成绩。”“让我换一个学校或换一个班,我一定会学得更好。”我经常会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时是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不如意中,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是否自己太奢侈了?太安逸了?太想不劳而获了?这种对新环境的向往实际上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在新的环境里同样有很多让你感到熟悉的令人讨厌的东西,那么你还要继续挑剔、继续逃避吗?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不好的环境就会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而这些借口也会成为前进途中的绊脚石,使我们原地踏步,甚至向后倒退。

韩美林,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组组长、北京奥运会标志创作组组长、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专家组组长,他就是一个敢于与环境抗争的大艺术家。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为了活命,他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吃掉了别人扔掉的、爬满苍蝇的5个包子皮……然而韩美林并没有屈服于环境,他说:“生活中确有一些人想用苦难毁掉你,但结果往往是苦难塑造了你。艰难的人生不等于悲惨的一生,更不等于黯淡的一生。”20年后,他成为才华横溢、勤奋多产的画家、雕塑家和作家。他先后为国内外多个城市创作了数十件巨型的城市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举办个人画展。他创作的花岗岩铸铜雕塑《五龙钟塔》成为人选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标志性雕塑的3件雕塑作品之一。如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收藏有韩美林的艺术作品。

面对这样的大师,面对大师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你还会说“假如”吗?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更令人敬佩。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只有来自底层的人,才能把信念传到精神的顶峰。只有经过炼狱,才能打通走向天堂的道路。”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逆境也决非没有希望。面对不利的环境,我们不要丧失信心,而是要把握机会,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努力,肯定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4.在善待中超越

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满沸水的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来逃命。后来他又把青蛙放进盛满冷水的锅里,然后在锅下面慢慢加热,青蛙不仅没有立即跳出水锅,反而被活活地烫死。

这说明什么道理呢?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人只有在有相当压力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锻炼出自己的本领。否则,即使你懂得你必须吃苦,接受磨炼,可是在一个满足现状的环境中,任何人都难免因为处于安逸之中而逐渐松懈,终究毫无所成。”

著名的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来驾驭这个世界。”

我们要学会驾驭生活中不太可能改变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考试,我们谁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怎么办呢?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如地驾驭考试,用成绩证明自己的优秀。还有些非考试科目,你不喜欢的老师的课,你不太愿意做的作业,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驾驭和;超越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很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原因是,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浑水摸鱼,宁可被处罚,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

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干嘛跟前跟后地巴结那种八股教授呀!你有点儿骨气好不好!”

那名学生回答:“你们听过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穆罕默德向众人宣称,他可以叫山移到他的面前来,等呼唤了三次之后,山仍然屹立不动,丝毫没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后,穆罕默德又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自己走过去好了!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超越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是要人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在学习中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的著名人物。

超越环境本身就是人生奋斗的组成部分,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能力,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等到你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外界环境就会臣服于你了。

我曾经参加过一家外资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培训的最后一课是看一部科学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描述的是在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生存和发展的故事。影片的最后以恐龙的灭绝而告结束。每次纪录片放映结束的时候,公司老总都会对新员工们说一句话,这句话是:“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小的变色龙却繁衍生息到现在。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记住,世界是不会以你为中心的,也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超越环境,才能生存得更好;顺应环境迟早要被环境湮灭!”

我们来看看有着“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的故事。

郑渊洁1961年随父母迁居北京,读小学四年级时,遇上“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学校都停课了,郑渊洁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打乱了。但是,这种无法抗争的变故并没有使他沉沦,他在困境中开始自学,并进行文学创作,主要写作体裁是童话。然而写作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他的第一次投稿就被拒绝,他的母亲冒着寒风骑车到杂志社,恳请副总编看看儿子的习作——她坚持给儿子已经被判死刑的童话“上诉”,请求“改判”。最后,这篇题为《黑黑在诚实岛》的童话终于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写作之路是孤独而艰苦的,面对这个现实,郑渊洁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勤奋地学习、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就有十几家报刊连载他的童话作品。其中有一份刊物在连载他的童话作品半年后,印数上升了10万册。当他向杂志社要求提高稿费标准的时候,那刊物的主编竞对他说,你说是因为你的作品导致我们刊物的发行量上涨,那么,你拿出是你的作品导致这份刊物发行量上升的确凿证据。遭遇尴尬后,为了证明的确是自己的稿件帮助这些媒体增加了发行量,郑渊洁于1985年创办了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的月刊——《童话大王》。自学写作的道路不平坦,一个人编写一本杂志的路途更坎坷。在《童话大王》创办的初期,就有人说他写的故事过于概念化、平面化;也有人说它的作品语言粗糙,不够细致美好,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缺乏更深厚的思想内涵;更有作家嘲笑他说:“我们这里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杂志的稿子完全出自一人之手!如果他能办好这份杂志的话,我的名字倒着写。”就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环境下,郑渊洁默默地坚持着,创造了一个几乎是自闭的创作环境,一个人写稿,一个人办刊,并且坚持了21年。他塑造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等文学形象,影响了一代人;同时,他也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创办了第一个全部发表个人作品的期刊《童话大王》且获得空前成功。

如果你知道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一定会找到超越环境的方法。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前提下,你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求得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年轻时,没有宁静的读书环境,他就在人声鼎沸的茶馆里找一个角落读书。开始,嘈杂的人声使他头晕目眩,但他强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物理知识上。经过磨炼,再嘈杂的环境也不能把他从书本上拉开了。这对我们的启发是:就算你不可能置身环境之外,你也可以提高你的抗干扰能力。当你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候,你就超越了环境。到了那一刻,你就会品尝到生活的真谛,弄清楚自己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