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4

第14章 认真——凡事最怕的是认真

1.认真是马虎的特效药

有一次,我去见一个画家朋友,见到他时,他正在作画,只见他时而运笔如飞,时而细细端详,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跃然纸上。看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说道:“真羡慕你,随便就画得这么好。”对我的赞扬朋友却不以为然,他纠正我说:“世上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随便的。你说随意还差不多。随意就是笔随心运,意到手到。每次作画,必先认真构思,酝酿很久使大脑里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才胸有成竹地动笔。作画,看似随意,实则认真。随便是作不好画的。”

朋友的一番话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在本宁顿学院读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贴补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荐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认真铺出来的。”

在北京,我见过一位勤杂工,五十多岁,满口湖南话,他负责我们公司所在的写字楼的卫生工作。他干活的质量是一流的。整理废材料,收集旧报纸,码放得整整齐齐;拖地,抹桌,打扫卫生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取包裹、快件什么的,他都要认真核对,签字验收,每件事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有一次我在餐厅吃饭,正好遇见他,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杂工也能做得这么认真。”

他说:“我是在用灵魂做好每一件事,而灵魂是不能欺骗和亵渎的。”

用灵魂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他能成为我们这栋写字楼留任时间最长、工资最高的勤杂工的秘密。

认真就是严肃对待,不马虎。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在读新闻时,手边总放着一本中国地图册和一本世界地图册,新闻中提到的每一个城市,他都要在地图上找到它并记下来,而且还在纸条上写上相关的城市、河流、山脉等的名称。他读了新康德派哲学家鲍尔森(F.Paulsen)著的仅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一书后,竟然写了12000字的批注。

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认真”二字,只有“认真”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成功。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不行的;反过来,有了全身心的投入,也就相应地有了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从而有了把事情办成、办好的基础。可见,“认真”是人们做事必备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凡是国家强大起来的民族,无不有着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如德国人,遇到红灯绝不抢行,即使是深更半夜,四周无人也是如此;又如日本人,为了提高效率,把铅笔放在桌子上时,铅笔头朝自己一面,还是朝对面,都是有讲究的;再如意大利人,件件产品实行完美主义,以至于意大利的产品在国际上就是名牌、精品的代名词。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说过,中国4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要医好这个病,除去“认真”这一味药外,没有别的药了。

2.认真铺就成功路

有一个青年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创业。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就被偷走了,身份证和所有的钱都没有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特区受冻挨饿了两天后,他只得以拣垃圾来维持生计,虽然饱受白眼,但至少能够解决吃饭的问题。

一天,他正在低头拣拾垃圾,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他回过头去,发现有个中年人站在他的背后。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说:“这是一家正在招聘员工的公司,你可以去试试。”

这个青年一阵愕然后,接下那张名片。第二天,他来到那家公司。大厅里有五六十个人在等着面试。其中很多人都是西装革履,神采奕奕,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握着名片的手在不停地抖动,这时,一位小姐走过来对他说:“恭喜你,你已经被录用了。”然后带着莫名其妙的他走进总经理办公室。

原来,总经理就是那位中年人。总经理让他在对面坐下,望着略显拘谨的青年人,总经理说:“我知道,你一定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不经面试就录用一个拣垃圾的年轻人,其实我对你进行过多次的面试,只是你不知道。”见他还是不解,总经理继续说:“有一次,我偶然看见你在拣拾垃圾,发现你每次把有用的东西拣拾出来后,都会将剩下的垃圾归类后再放回垃圾箱。后来我又观察了你几次,知道吗?你的认真让我感动。当时我就在想,一个人只有在独自面对自我时流露出来的才是他真实的品性。一个对待垃圾能够如此认真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家庭背景,都应该会获得成功!最后一次,我给了你那张名片。”年轻人舒心地笑了,五年以后,他担任了公司里的重要工作。

认真是一种人生态度。

认真意味着正视、积极、细心、严肃、坚持、负责和努力。

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有认真的态度!

一位利用假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大学生,在这个五星级饭店里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洗厕所。当她第一天将手伸进马桶刷洗时,差点儿当场呕吐。勉强撑过几日后,实在难以为继,决定辞职。但就在此关键时刻,大学生发现,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洁工,居然在清洗工作完成后,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大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洁工却自豪地表示,经他清理过的马桶,是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

这个举动给了这位大学生很大的触动。

此后,大学生每次清洗完马桶,也总是扪心自问:“我可以从这里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吗?”假期结束,当经理验收女大学生的工作时,女大学生在所有人面前,从她清洗过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

毕业后,这位女大学生顺利进入帝国饭店工作。

37岁以后,她步人政坛,最终在大选中成为日本内阁邮政大臣!

这位女大学生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细致认真地做小事的人很少;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满腹韬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敬业是什么?敬业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认真地对待任何事情,并把它精益求精地做好。

学业,虽然不能达到完美,但必须永远追求完美。

学习需要认真的精神,甚至是较真儿精神。优秀的人,就是把认真精神贯彻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的人。

国学大师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有一年开学,他手提网兜路过北大饭厅,一个来北大报到的学生将一包行李托他照看,新生在饭厅报到、注册、分宿舍、买饭票、领钥匙,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后,才去取放在路边托人照看的行李。一路急找回去,只见烈日下那位老者仍默默地站在路旁,手捧书本,照看着地上的行李。多年后季老对这段故事记忆犹新,他说一位由穷乡僻壤乍到京城的穷学生的全部财产只有一卷铺盖,能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托付给素昧平生的我,是对我的信任,对信任得认真对待。

季老不但对事认真,对人认真,对学问更是认真,事事讲资料、讲考据。无论是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100多卷的《传世藏书》,还是主编内容繁多的《四库全书存目》、数十卷的《季羡林文集》,他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竭尽全力。紧张工作之余,季老还对国内外来信,每信必复,透着贯穿一生的严肃认真。“真情、真实、真切”是季老一生都秉承的处世法则。他说: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唯有真实为事,方能有为当世;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胸坦荡。

只有最认真的人,才能创造出最优秀的产品。同样,也只有最认真的人,才会获得卓越的成就。

只要认真,自己会变,世界也会变。一切没变,只说明你不够认真。

只有你对学习认真,学习才会对你当真。

只要深刻理解“认真”的涵义,认真起来,就会彻底地改变我们的懒惰和颓废,从物质到精神生活上都获得巨大的改进。

3.你不优秀,因为你不认真!

再说一个留学生的故事。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为赚取学费,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日本餐馆洗盘子。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7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一寻思,如果每个盘子少洗一两遍,洗的盘子数量不就大大增加了吗?工钱不就自然地增加了吗?他这么想着就付诸行动了。

一次,餐馆老板抽查盘子的清洗情况。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洗得不合格,并责问这位留学生,留学生却振振有词地说:“洗了5遍和洗了7遍的盘子不是一样的清洁吗?”老板听了他的申辩,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认真的人,请你离开这里。”

为了生计,这位留学生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个盘子只洗5遍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你。”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离开本校转读其他学校,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万般无奈,这位留学生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一切重新开始。

事后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说:“在日本,一定要认真呀,哪怕你是洗盘子。”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每天会按时地上学,准时地出现在教室,但并没有及时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他们也会每天早出晚归,看似忙忙碌碌,但并不愿意尽力学习,更别说全力以赴。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应付。于是,他们上课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懒懒散散,表露出一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样子;快下课时,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看钟表,等到下课铃声一响,就会精神振奋,神采奕奕,两眼放光,大步流星地“冲出”教室,全然一副获得“新生”的感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一旦没能按期完成或不情愿完成时,他们就会找出一大堆看似合理的借口。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他们都在敷衍搪塞中生活,与敷衍了事相伴,学习不认真、不主动,什么事都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事情虽然做了,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应付学习的态度比拒绝学习更加可怕。如果你拒绝学习,家长和教师会及时发现你的困难,想办法帮助你,寻找一条新的路让你走。而应付者则从一开始就蒙住了父母的双眼,让危害在最后时刻爆发,到时再想挽救,问题成堆,无从下手,改变现状自是难如登天。

在学习上应付了事是隐藏在:学习道路上的定时炸弹,时候一到,就会轰然爆发。

你对学习应付了事,学习也会对你应付了事;当一个人习惯了应付了事后,他的一生都将会被应付了事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