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1

第11章 思考——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1)

1.思考是成功之源

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照常到实验室巡查。

他发现一个学生还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由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也是做实验。”学生满以为自己的回答肯定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却非常严厉地批评他说:“你整天在做实验,那么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为什么卢瑟福要对埋头做实验的学生进行批评呢?因为:“最伟大的力量不是统治别人或掌握财富,而是控制头脑的思考过程。这是一切力量的起源。”(美国行为学博士魏特利)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要取得成绩必须乐于思考,勤于用脑。

国际著名的IBM公司就倡导所有的员工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多想,要多思考,许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个写有“THINK”的牌子。

何谓思考,一般简单的说法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阶段。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二战”后的日本能很快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他们强劲的思维能力和爱思考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开始建设大庆油田,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当时对外是严加保密的。可是日本人却很快就了解到了非常准确的信息。

那么,日本人是怎样掌握这一秘密的呢?

两个字:思考!

最初他们从《人民日报》上看到题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从而判断出:中国大庆油田确有其事。随后又从《中国画报》上看到了被中国称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站在钻井机旁的照片,照片上的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天上又下着大雪。凭着王进喜的穿着和如此大的雪,日本人寻思:大庆油田有可能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中国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地区。后来他们又从两篇报道中推测出大庆油田的位置。一篇是《人民日报》的报道,报道上说:王进喜到了马家窑,说了声“好大的油田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另一篇是中国对日本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上的一段报道:“中国工人阶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庆油田的设备不用马拉车运,完全是靠肩扛人拉。”他们凭此分析出大庆油田肯定离马家窑不远,否则工人们仅凭肩扛人拉不可能将如此笨重的设备运到指定地点。

日本人就这样凭着勤于思考的头脑,依靠蛛丝马迹的情报信息,找到了连一般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

后来,日本人又根据《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钻塔的照片,从钻台上手柄的大小与钻塔的相对比例推算出油井的直径,再根据油井的直径和中国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当年的石油总产量的资料,准确地算出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和油井的数量。

他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新的产品。果不其然,没有过多久,中国石油工业部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采购日产一万吨的炼油设备,日本的炼油设备以其有现货、价格低、符合中国实际的生产能力而备受欢迎,一举中标。日本人凭借着自己机灵的头脑,创造性地把炼油设备打入了中国市场。

人的思维神经犹如人的肌肉,只有不断地锻炼,才能越来越强健。不练,好的肌肉也会萎缩;练得好,即使原来基础不好,也能通过逐步努力而提高。头脑用得越多,思维越灵活。

林云雄是我在一家公司做人事经理时认识的。当时公司新上了一个家庭教育项目,急需一批懂教育又有推广能力的业务员。面试那天,我和业务部主任早早来到公司,刚到门口,就看到公司门口已经排着20名左右如约而至的应聘者。九点未到,我们就开始面试。正当我送走第五位应聘者的时候,刚来上班的办公室主任华小姐推门进来,交给我一张纸条。我以为吴总有事交代,急忙打开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经理,您好!

我叫林云雄,我个子很矮,但能力很强,我排在队伍里,您看不见我,请您在看到我之前不要做决定。谢谢!

尽管林云雄并不是应聘者中能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业务员,但我们还是决定录用他。为什么呢?因为林云雄是一个善动脑筋的人,他所进行的是活泼的思考。

善思考者,不是坐着想事情,而是想着做事情。我们知道,脑神经犹如地面上的路,有大有小,小路不用,就会杂草丛生,相反,用得越多就越畅通,小路也能走成大路。思考的路径越畅通,反应的速度就越快,也就能在任何时候很快地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及做事情的主动性。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世上有一种资源,你用得越多它便越是源源而来。你若把它封闭起来,它必会日益枯竭,这种资源就是思维。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共创造了1093项发明。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个“天才”,但他本人却把成就归功于勤于思考的习惯。他还说:“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也会因此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

还有一位集团总裁这样对我说过:“我把思考看得比呼吸还重要。我可以停止呼吸,但我绝不可以停止对我的事业的思考!”

以上这些都展现了成功者火一般强烈的思考欲望。

2.优化思维,让问题变得简单

英国思维训练领域的国际权威爱德华·德·波诺博士曾经说过:“高智商并不一定伴随着全面的思维技能;高智商常常只限于做学问的狭小范围内。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有智慧与聪明的区别:聪明属于高智商,而智慧则属于思维的技能。”智商或许源于天赋,但思维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爱迪生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

思考能力是一种我们可以改善的能力。如果你想挖掘自己的思考潜能,你必须有强烈的意识。通过掌握思考过程的机理,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以后,你就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

(1)深度思考——问题到底是什么?

从前有一位经营地毯的阿拉伯商人,他对自己地毯店的陈设十分上心,每天总是要在店内四处巡视,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的话赶紧纠正。一天,他照例巡视店面,意外地看见自己精心布置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儿,就上前用脚将它弄平。可过了一会儿,别处又隆起一块,他再次去弄平。然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专门和他作对,隆起的状况接连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他不停地去弄,可总有新的地方隆起。一气之下,阿拉伯商人干脆拉开地毯的一角,这时一条蛇立刻溜了出去。

很多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这位阿拉伯商人有相似之处,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习惯从表面上去看问题,结果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问题,我们要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明确问题的根源,从本质上进行思考,问题解决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一箭中的的效果。

(2)重点思考——寻找复杂中的简单

一个小伙子乘船顺江游览,湍急的江面上险滩不断,激起一个又一个漩涡。船夫在江水中轻松地划着船,如履平地。看着满头白发、双手布满老茧的船夫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小伙子来了兴趣,他问船夫:“老人家,您在这条江上划了多少年船了?”

“从我16岁起,到现在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

“怪不得您对江中的每一处险滩都这么熟悉。”

“不,我对水中的险滩并不全部熟悉。”老人说。

小伙子疑惑地看着老人,老人继续说:“我只是知道深水在哪里,因为那里可以让我自由地行船,这不已经足够了吗?”

是的,对于这位老船夫来说,知道什么地方水深,能安全行驶就可以了。

看问题要从主要方面看,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管理一个团体要抓关键人物,评判人要看主要方面……关键不在多,而在要点。比如,你上学接触的是同学和老师,下学接触的是家人和朋友,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就是你生活中的“深水”,只要熟悉了他们,社会再复杂,你的生活也会平静如水。

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又十分简单;很多学习中的问题看似复杂无比,但解决的方法常常又十分简单,只要你把握重点,抓住根本,就会在复杂的迷宫中,找到最简捷的途径。

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上海一所学校,他摸着一个正在电脑上操作的孩子的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个计算机娃娃就是现在的计算机博士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