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2

第12章 思考——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2)

中学时期的李劲是个善于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在学习中悟性很高的学生。他曾说,中学课堂上的新知识其实并不多,老师讲的很多东西不过是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你只要抓住知识点这个关键,就能举一反三,而不用不断地做题。掌握这个诀窍,一个笨孩子能变得聪明,一个聪明孩子能变成神童。他就是凭着这个诀窍,初中阶段就学完高中课程,16岁免试进清华大学,在大学又用三年半的时问学完本科和硕士7年的课程,再用三年半的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

(3)逆向思考——翻转一面是天堂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队与捷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的优势领先,但按照赛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得5分才能晋级,否则就将被淘汰。可要用8秒钟的时间再赢3分,谈何容易。就在大家为保加利亚队惋惜的时候,该队教练突然请求暂停。观众对此付之一笑,认为此举纯属多余。暂停结束,比赛继续进行,只见保加利亚队控球的队员突然运球转向自家篮下,一个三步跨栏,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比赛时间到。裁判宣布两队打成平局,继续打加时赛。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保加利亚队教练不愧为逆向思维的高手,在关键时刻出奇招,赢得加时赛的机会,最终获得了胜利。

3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在生病时体温一般都会升高,但却不能准确地测出体温。这一问题引起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

有一次做实验时,这位科学家发现当水温升高时,容器里的水受热膨胀而会上升。于是他把问题倒过来想:“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就可以知道温度的变化了吗?”于是,他在一根细玻璃管里装上水,排除空气加以密封,并在管子表面刻上度数,就这样,逆向思考孕育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4)发散思考——给思维插上翅膀

这是一个著名的一笔画问题:用一条线将九个点连起来。

很多人选择的是如图1的做法。假如你将思考的视野拓宽,选用一条足够粗的线,它的直径大于点的直径的好多倍,那么就出现如图2的“一笔画”情况。

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

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却是不可能的。”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8加6是2是可能的。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但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当你的思维插上了翅膀,你就能想得更远,发现更多。

(5)换位思考——山不转水转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为了维护美国的统一,它与南方的分裂主义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与此同时,他又把不少的敌人或有敌意的人变成了自己的助手或朋友。他的下属对此感到不解,就问他:“您为什么要跟他们做朋友?您应该消灭他们才对呀!”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我们的敌人吗?”林肯回答道,“当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的时候。”

箭头示意的长度是10cm,圆在正方形里面,求正方形的面积。很多人或许会感到很难,因为不知道正方形的边长。,你就会发现,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当我们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换换思路,转移注意力,就会诱导出许多好的办法,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容易。

3.使思考成为本能的五大金律

(1)拥有一颗勇于、勤于并乐于用脑的心。

斯太菲克是一名退役军人,他有一个习惯——每天用一定时间学习和思考。有一次斯太菲克发现,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出现褶子。看着白白的纸板,他有了一个主意:在白纸板上做广告。

说做就做,很快就有了回报。在做的过程中,他又发现衬衣纸板一旦从衬衣上拆除之后,就不会为洗衣店的顾客所保留。他想:“怎样才能使很多家庭保留这种登有广告的衬衣纸板呢?”

于是,他在衬衣纸板的另一面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一个有趣的儿童游戏介绍;一个供家庭主妇参考的家用食谱;或者一个引人人胜的字谜……结果有的主妇为了多得些斯太菲克的菜谱,把不太脏的衬衣都送到洗衣店去了。取得了这些成绩,斯太菲克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他把出售衬衣纸板的收入全部送给了美国洗染学会。于是,该学会建议每个成员都使用斯太菲克的衬衣纸板。这样斯太菲克的业务越做越大!斯太菲克正是在不停的思考状态下,提出最棒的创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保证思考的时间,越忙越要思考。

心理学家桑德拉·布莱克斯利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些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

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坚持每天练习投篮,但对练习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

第二组学生只在第一天和第20天练习投篮,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

第三组学生在第一天的投篮练习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他们便在想象中给予相应的纠正。

训练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投篮命中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命中率增加了24%,第三组的命中率增加了26%。对此,心理学家解释说:当你展开想象的时候,整个大脑会跟着你思考发出的讯号指挥相关的运动细胞,使之活跃起来……当一个人想象自己能像迈克·乔丹那样投篮的时候,就真会在投篮上取得进步。

心动不如行动,脑动胜于心动。一个人的一天有1440分钟,如果每天拿这个时间的1%——14分钟——用于思考,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人在那儿,好像一动也不动,什么也不做,但是却在很多方面居然取得了好多好多的进步!

(3)把握独立的原则,轻易不找人商量或帮忙。

爱因斯坦12岁的时候,一个叫雅可布的叔叔在他面前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写上公式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叔叔开玩笑问他能不能证明出来。他二话没说开始证明,利用有限的知识苦思冥想,一连3个星期毫无进展。叔叔看不下去,想告诉他答案,但被他拒绝。最后爱因斯坦成功地证明出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这么一个伟大的定理竟然被一个12岁的学生又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第一次体验到自己动脑筋发现真理的快乐。在他67岁的时候,他还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津津乐道。他说:“如果没有在那时学会独立思考,并体验因此带来的极大快乐,我后来就难以培养好的思维习惯。”

(4)把思考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当做一种游戏来练习。

你一定听说过“游泳淹死的是会游泳的人,登山摔死的是登山高手”的话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太熟悉自己经常从事的事情,太自信了,所以就忘记了思考。

因此,越是熟悉的事情越要思考,让思考成为自己的第二天性。你可以经常做一些猜谜语、脑筋急转弯、寻找破案思路等游戏,让你的生活充满思考。

有很长一段时问,爱因斯坦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自己能骑在光束上运行,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电车如果跑得跟光一样快,又会是怎么样?有时他“因为苦思,常常弄得头昏脑涨,不得不躲开人群独自生活几个星期”……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他终于于1915年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他说当时好像脑袋经历了一场大风暴,答案终于找到了。他终于开启了上帝的智慧,解答了宇宙的奥秘。

(5)让潜意识为你效劳。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正想解决一个问题时,想了很久,就是找不到方法,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你突然受到启发而找到答案。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潜意识在帮你的忙。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思想家罗素年轻的时候,每次遇到难题,都怀疑自己没能力解决,甚至烦躁得有些神经质。但后来他发现,硬去想,常常是浪费时间,反而不如先苦苦思考一阵,如没有结果就先放下,过一阵子再想,问题解决起来会容易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有意识思考的时候,也在驱动潜意识。当你暂且停止思考时,就是让潜意识在偷偷发挥作用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了研究苯的分子结构,他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一样,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但就是没有结果。直到1864年冬季的某一天,他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凯库勒猛然惊醒之后,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他很快地写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为什么凯库勒能在梦中发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呢?因为他在有意识思考的时候,也把问题放进了潜意识。当他停止思考的时候,潜意识仍在偷偷地为他工作。

可以说,任何科学发现都不是绝对的偶然,只有经常认真思考的人才会抓住一丝灵感,并勇于投入实验,从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