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10大真相
19719900000026

第26章 附录2世界是斜的

从2003年开始,《世界经理人》杂志每年年底会做一个“中国十大管理实践”的总结报道,到现在是第四年了。

今天除了跟大家分享2006年的结果之外,还分享把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汇总分析之后的发现——世界是斜的。

“2006中国十大管理实践”分成五个大类。第一个大类是属于战略,包括本土企业强强并购、蓝海战略、自主创新。第二个大类是人力资源,包括雇主形象管理、关键人才管理。第三个大类是领导力,包括情商管理和组织变革。第四个大类是营销,包括品牌重新定位和体育营销。

第五个大类是运作,包括营造创新的环境。更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看我们杂志的报道。

如果回顾2003年到2006年每年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五大关键词,即:人才、顾客、创新、并购、变革。

这五个词可以总结成三句话:一、一手抓人才,一手抓顾客。二、创新是艰难的道路,不创新是死路。三、不管今天是成功还是失败,通往明天的道路都只有变革。虽然在管理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真理,不过这三句话我推荐给大家,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时候都是成立的。

通过分析总结,我认为是世界是斜的。“世界是平的”

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来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现在世界商业竞技场是公平的,是平坦的,大家都是站在一个同样的海拔高度去竞争。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世界是斜的。我认为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知识在高处。

从2003年到2006年我们总结出了40大管理实践,绝大多数管理实践都是来自西方。知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管理知识也是重要的竞争力。知识像水一样,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管理的流向分出了高处与低处。

第二个理由是壁垒在高处。

刚才讲到了并购,本土企业强强并购是2007年的一大亮点。因为在海外的并购上,我们发现中国企业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面临着很高的市场壁垒。

用通俗的话讲,我们还是在低处,我们走上坡路是很难的,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讲走下坡路相对要容易一些。

市场壁垒包括有形的壁垒,也更包括很多无形的壁垒。市场进入的难易不同分出了高处与低处。

第三个理由是坑坑洼洼的市场。

2003年跨国企业为了在中国市场上竞争要进行组织变革,2006年中国企业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承认、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管理上的承认要进行组织变革。我们也看到2006年一直都有国际品牌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赢得竞争,要进行品牌的重新定位。这些都说明每一个市场具体的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

不但每个市场的海拔高度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海拔高度上,每一个市场也有坑坑洼洼的地方,浅的地方可能崴了你的脚,深的地方可能是一个陷阱。2003年和2005年,危机管理都出现在十大管理实践的结果当中。企业出现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具体市场的坑坑洼洼当中崴了脚。

如果说市场是坑坑洼洼的,凹凸不平的,我想我们就不能说这个世界是平的。

为什么有人说世界是平的呢?因为以前的坡度斜得更厉害,是一个更陡的斜坡。以前大概是60度角,现在变成30度了,站在高处就觉得这个世界怎么变平了。其实不是,世界还是斜的,只是比以前显得更平缓一些了。

世界是斜的,对我们有五点启示。

第一,从高处冲下来有活水,也有泥沙,我们要有辨别地吸收。有时候从高处还可能冲下来泥石流,我们要当心,不要被淹没。

第二,往高处走的时候要充分估计缺氧的困难。这一点我想明基和TCL事先都估计到了困难,但是没有估计到会这么困难。

第三,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往高处走,也可以往低处走,或者在同一海拔高度扩张。

第四,即使在同一海拔高度扩张,也要留意坑坑洼洼的陷阱。

第五,最后一点启示,就是世界确实比以前更平了,我们要抓住由此而产生的机会。

到会这么困难。

第三,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往高处走,也可以往低处走,或者在同一海拔高度扩张。

第四,即使在同一海拔高度扩张,也要留意坑坑洼洼的陷阱。

第五,最后一点启示,就是世界确实比以前更平了,我们要抓住由此而产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