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10大真相
19719900000025

第25章 附录1学习的十年

今天论坛的名字是“中国管理十年”,主题是“分享、创新、同赢”。如果说这三个词是对未来的展望,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说是对过去10年的总结,我有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

我觉得这里面多了一个词,就是“创新”。中国管理过去的10年不是创新的10年。这里面少了一个词,就是“学习”,中国管理过去的10年是学习的10年。何教授和很多嘉宾发言都讲了,我们在过去10年当中学习了西方100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管理扎根于实践,升华于研究和咨询。我想从这两个方面简单讲一下,为什么中国管理过去10年主要是学习的10年。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现在很热,叫做中国制造,有一种说法是世界进入了中国制造的时代,在国内还有很强烈的声音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创造的时代。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已经非常的成熟了,我们现在要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一个统计数据,在10年前中国制造占世界制造的4.2%,排在世界的第五位;在现在中国制造的份额是8%,排在世界的第三位。从这点来说,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因为这10年是学习的10年,也是进步的10年。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有学习,有进步。

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20%;排在第二的是日本,17.7%。在10年之前,日本排在第一位,它的份额是21.1%;美国的份额10年前是20%,10年后仍然是20%,但是却从第二位升到第一位。

在美国有很多人谈论中国制造的威胁,说中国厂商“偷”了他们的份额,说中国人“偷”了他们的工作。这是美国迷惑世界的。美国制造、日本制造才是世界的主流,日本制造比我们高出近10个百分点。我们离日本和美国还非常的远,这是中国制造跟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之间的差距。

我们在过去10年学习了很多,翻了一番。我们增长的份额基本上是日本丢掉的份额,但是日本丢掉了这么大的份额以后,仍然比我们多很多。中国还不是世界的工厂,世界的工厂是美国、日本。

那么,为什么感觉中国制造这么热闹呢?就是王忠明主任举的例子,我们生产很多的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我们生产了很多,但是价值非常的低。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中国制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想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为什么说世界还没有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

我们提到美国制造,我们会想到什么?我们会想到在接近100年前,福特汽车公司就发明以流水线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我们提到日本制造,我们会想起几十年前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

在20世纪末,美国制造又重新的焕发青春,以摩托罗拉、通用电气为代表的公司,发明创造了六个西格玛等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制造方式。

如果说中国进入了制造时代,我们要问问自己,中国制造是以什么样的企业为代表?这些企业又发明了什么新的制造方式给世界做出了贡献?

刚才讲到的是管理扎根的地方,就是生产实践、制造实践。我现在讲管理升华的地方,就是管理的研究和咨询。

今年是北大纵横10周年的日子,非常不容易,一个管理咨询公司,一个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能够坚持10年做下来就不容易,而像北大纵横做成本土咨询公司中品牌最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在座很多是北大纵横的客户,北大纵横为客户提供了很多的咨询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成长,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和王总交流的时候,王总说,未来10年,北大纵横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咨询品牌,要让大家知道,美国有麦肯锡,欧洲有罗兰·贝格,在中国有一个北大纵横。

这是非常伟大的抱负和愿景,我希望成为现实。但是站在今天,遥望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天在上海,我采访了三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我分别问了三个人同样的问题:跟本土咨询公司相比,国际性的咨询公司有什么样的优势?本土咨询公司又有什么样的优势?

这三家公司,一家是世界顶尖的战略咨询公司,一家是世界顶尖的流程和技术咨询公司,还有一家是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

说到国际咨询公司的优势,他们说了很多,但是说到本土咨询公司的优势,就没有话说了。我说:本土公司就没有什么优势吗?他们说,真的可能是没有优势。他们说:可能有一些公司、有一些个人,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方面成为了一个专家,在一个狭窄的利基市场上有优势,但是在主流的市场上没有优势。

过去10年是我们学习的10年,我们的学习有进步,王总的公司办得这么大、这么好就是进步。但是刚才的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本土的咨询公司没有被外国的大公司放在眼里,他们不觉得有威胁。

咨询行业的现状代表中国整个经济、整个管理界的缩影。

我们学习了10年,我们希望未来的10年,就像刚才何教授讲的,是创新的10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