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19676100000024

第24章 时局走你也走,成功永远和眼光做朋友(3)

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案例,就将胡雪岩敏锐的商业眼光、聪明的商业定位、娴熟的商业信息利用技巧、精准的商业机会把握能力完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中,我们能看到他在做事情上、谋略上总是能以高远的眼光看到更远的未来,想到更远的事情。而自然地这种长远又准确的眼光,让他获得了很多商业机会。

他当初想做生丝生意,就是将眼光定位在高远位置上的结果,因为他看到了销“洋庄”谋取的暴利。也就是说,胡雪岩真正的目标是从王有龄要上任的湖州看到了生丝,再从老张的故里就是湖州想到了做生丝生意,而他做生丝生意的目的就是销“洋庄”谋暴利。再往长远了说,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

当然了,生意场上获得成功光是眼光远还不行,眼光必须还要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对自如,运筹帷幄。当初胡雪岩销“洋庄”时囤积生丝就是一个例子。

在胡雪岩囤积生丝的那个阶段,他本来已经资金周转不灵,况且囤积生丝又需要很多本钱,但为什么还这么做呢?就是因为他从长远又宽广的眼光中,看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挣钱的机会。当时的情形是:如果只是单独的一个个商人和洋人做生意,那么洋人不仅很嚣张,尽量压低价格,而且中国商人在交易中的社会地位也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所以,为了“打压洋人的生意优势”这个长远的目标,胡雪岩往宽处着手,决定联合同行业的人一起团结起来和洋人对抗。

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销生丝的过程中,洋人不是傻瓜,他也知道要货比三家,所以如果你一家的价格很高,他表面上不会跟你砍价,但总是磨磨唧唧地跟你绕来绕去,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暗地里却再去寻找其他的门路。而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因为吃本太重而急于变现的人,他们就会降价出售自己的货物。所以,要扭转洋人和自己做生意的主被动关系,还需要找到同行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团结一致,才可能实现“都赢”。

所以,胡雪岩才会想到:如果与洋人做生丝生意的“洋庄”能像老张老婆的茧行收茧一样,同行公议,都是一个价,愿意就做,不愿意就拉倒,那多好。洋人在大家的团结一致下不得不服服帖帖的。于是,说干就干。胡雪岩先将自己的生丝囤积起来,然后对同行采取了合适的寻求大家合作的措施。

因此,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胡雪岩想出了给他们解围的办法:第一,和他们协商,让他们以准备卖给洋商的同样的价格将货物卖给国内的丝商。反正这样做对这些人来讲没有利益上的亏损,只是变换了主顾。第二,即使对方不接受收购这个提议,也可以和他们约定大家团结一致,先不要将货物卖给洋人。如果实在有缺钱不变现不行的,胡雪岩刚好有个钱庄,他采取你只要用你的货物做抵押,就可以贷款救急的办法。

胡雪岩的这一构想真可谓既含深远又很广阔,所以他后来的生丝生意才会进行的如火如荼。这就证明了长远、广阔眼光的可行性。所以说,眼光真的是很奇怪的东西,只有将它看得远的时候,你获得的利益才会很多,而如果你还懂得更进一步地变通,从细长的眼光中再将它变广阔时,那么眼看到哪里,哪里就会散发出万丈的光芒。因此,要想有大作为,这“眼”就得准,这“光”就要射的远,射的宽。

商海无涯,学习是舟

一个人不能光靠运气,运气一时,总要自己上进。

眼光,向来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对于眼光,又有很多关于它具体特点的划分:开阔、长远、敏锐、坚定、取舍、自信、发展、精准等。那么,对于眼光具有的如此多的要求与特点,人们该怎么样对它进行提升呢?

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不仅仅经验丰富,还善于积累经验的人。他们在以前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已经吃过的苦头,走过的弯路,在下一次遇见的时候就会汲取前车之鉴的经验,巧妙地避开。这样久而久之,他(她)们就已经学会并掌握了很多便捷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从而在再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形、同样的状况的时候,能较快地高效处理问题。

当然,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固步自封,总是生活在过去,总是没有前进的思路,没有先进的想法,没有与世界发展的脚步产生共鸣,那么,纵使有丰富的经验,也有用完的一天。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他(她)怎么办?是束手就擒呢?还是再想想办法?

学习过哲学,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总是拒绝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总是拒绝给自己充电,那么他(她)逐渐地,就会比本是和自己同一节拍的人慢上半拍甚至是一拍的节奏。所以,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地从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总结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然后善于将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借来为我所用,那么他(她)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胡雪岩向来被作为是中国商人学习的模范,很多经商之人都因为佩服他的才智、眼光、魄力而不断地对他进行研究,并渴望从他身上能学到一些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道理。其实,胡雪岩他也是凡人一个,他之所以能拥有别人羡慕不已的眼光,关键就在于他是一个很懂得积累经验又善于学习的人。

胡雪岩的老家是在安徽农村,所以那里的人们都以务农为主。

有一年,一位老农想种稻米,就挖掘荒地,造好一片水田,并种下了水稻,甚至,为了铁心种水稻,他连灌溉用的水渠也都挖好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那年发了怒,竟然在那里闹起了水灾。所以,虽说老农挖有灌溉的水渠,但水灾一来,那些水渠反倒成了累赘(因为田里的水排不出去)。水稻虽然需要水,但是长期被水泡着,也不符合它的生长规律,因此,减产不少。

这位老农付出的努力白费了,自然非常苦恼,万般无奈他就向大家都十分敬佩的胡雪岩请教。胡雪岩在听完老农的述说后,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不用着急,再连续种上三年水稻,你就可以发财。”当时,老农并不理解胡雪岩的说法,但是古时农村里的人一般对有点学问或者有点成功的人都有一种敬佩的心理,觉得那个人所说的一定是真理,否则他不会成功。所以,老农只是听从了胡雪岩的建议,第二年依然种下了水稻,不巧那一年又碰上水灾,水稻又歉收了。

老农是个固执的人,虽然歉收,他依然觉得胡雪岩说的肯定有道理,就连续第三年种上了水稻,没想到,老天爷发水灾发上了瘾。到第三年,水灾又来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天的捉弄,也开始对胡雪岩的建议感到不可靠了。于是,许多人都劝这位老农:“别再干傻事了,还是把水田改成旱地,种旱地作物吧。”但是,固执的老农依然相信胡雪岩的建议,还继续种他的水稻。

到第四年的时候,老天爷突然玩起了新把戏。当时全国大旱,旱地的作物几乎颗粒无收,而水产植物水稻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大丰收。老农终于在前几年亏损的情况下扭转乾坤,获得了水稻的丰收,并且奇怪的是在以后的两年,全国仍然大旱,旱地作物也就依旧颗粒无收,而水稻还是大丰收,这就导致了稻谷的价格大涨。这位以前被人认为“固执”的老农终于苦尽甘来,享受到了连续几年丰收的喜悦。后来的大丰收和稻米涨价,减去他前三年的亏损,他还真是大赚了一笔。

也许很多人都说胡雪岩是个能掐会算的神人,否则他怎么有如此厉害的眼光,并且为什么老农在听了他的劝说之后就获得了丰收?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能力,这种传说中的“神话”只是胡雪岩他善于观察和分析,懂得了大自然的不定期循环规律,从而利用了规律的结果罢了。

曾经,中国商人公认的祖师爷陶朱公范蠡就曾经说过:“六年干旱,六年丰收,十二年一大饥。”当时,范蠡他就是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才得出的这个经验。意思就是说,自然界有一个规律:

在有六年干旱的情况下,后六年就一定会得到丰收。陶朱公的后世传人——商人胡雪岩正是根据这一规律才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也才使老农在执著之后获得了成功。

在老农向胡雪岩请教的时候,胡雪岩说那些话并非是空穴来风,他是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所以,很多人在夸奖某某人聪明绝顶,能知天机,犹如圣人的时候,我们该想想他(她)“背后的故事”。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圣人、未卜先知者。而那些人们口中能掐会算,有眼光,有预见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善于观察生活,进行思考,套用经验罢了。

胡雪岩当时就是因为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然后再在天气自然的大规律面前进行综合利用这些理论,才换来了老农的成功。

在胡雪岩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而正是这些方法的总结和运用才使得他能将生意做大、做强。

胡雪岩做人能左右逢源,是因为当初当学徒时候炼就了善于观察别人心理的功夫;他做生意时能成功,也正是利用了市场发展和时局变化两方面的规律,然后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来创造发财的机会。这种善于总结经验,在观察基础上进行再分析、思考的技巧,也是胡雪岩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经验并非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大前提就是熟悉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所谓的小前提,也就是要使用者、积累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然后抓住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让它为自己所用。只有这样,一个人在经历了一些事和一些人之后,才能做到高瞻远瞩,才能锻炼自己的眼光,从而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方向,再进而获得成功。

当然,胡雪岩比一般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除了能运用自己或者是别人总结的经验之外,还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头脑。在他初当学徒的时候,他拼命地学习学徒应该掌握的技巧;在他成为跑堂的时候,他奋力地掌握跑堂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他成为掌柜的时候,他尽力地让自己能掌控全局……

所以,他才会将钱庄的生意做大。然后,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军别的行业:生丝、军火、药店、典当行。试想:如果他没有一个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进步精神,他不可能涉足那么宽的商业区域,不可能仅仅凭着低端的文化水平混上“红顶商人”的殊荣,不可能在每个致力于从事的商业领域都获得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获得一副非凡的眼光,就需要有足够的丰富经验,外加不断进取、学习,给自己充电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动物,总是在上演着一幕一幕“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画面。任何一个物种,只有在它有足够的眼光的情况下,它才能逃脱捕食者的袭击,才能获得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猎物。而这些眼光,不是上天生来就给它的,是它在后天的不断捕食、不断逃亡中学到的经验。动物都具备这种本领,人也该是这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生意上,人都该不断地来提升自己的眼光。而说到要提升眼光,不是简单地眨几下眼睛,看一下形势就行的,还需要不断地在之前经验的基础上,一直观察着形势的不断发展。

所以,一个人光有了丰富的经验还不行,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判断能力,有善于学习的能力,能将那些可作为经验的过去都当做财富积累起来。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我们不能将积累看做只是一种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突破。所以积累之上再应用这些经验,外加不断的学习、进步,那么一个人在眼光上的提升将是非常之快的。

人生复杂多变,市场也是瞬息万变,这对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提出了相当大的考验。人生的变幻无穷,让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一个人一旦具备了精准、长远、开阔的眼光,他在面对人生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被弄得手足无措。

商场上也是这样,一个商人只有在具备了好眼光的情况下,他才能发现商机、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从而先人一步取得成功。

而这种眼光的获得,非得有经验的积累和与世界、与市场同步的学习为台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