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19673400000058

第58章 实意法螣蛇

【原文】

实意法螣蛇①。实意②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③,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④,神者得则凝⑤。识气寄⑥,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⑦,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⑧。虑不会,则听不审⑨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⑩。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11)、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12)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13)而神宿(14)矣。

【注释】

①螣(téng)蛇:传说中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②实意:实,充实,充满;意,意思,思虑。

③神明荣:神,精神,神志;明,聪明;荣,繁茂、旺盛。

④心遂安,则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平稳安定,就不会有错误。

⑤凝:稳定、巩固。

⑥寄:依附。

⑦信心术:使心术诚明。

⑧枢机:关键、重点。

⑨审:详细,周密。

⑩六腑:指胆、胃、膀胱、小肠、大肠、三焦(指自舌的下部沿胸腔至腹腔的部分)。

(11)反听:听取他人的意见。

(12)牖(yǒu):窗户。

(13)无方:无限的世界。

(14)神宿:神明留住心中。

【译文】

要坚定意志,就要效法螣蛇。坚定意志就是要在五气和思想上下工夫。心情要安详宁静,思虑要周到深远。只有心情安详宁静,精神才会愉快;只有思虑深远,计谋才能成功。精神愉快,心志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业就不可抹杀。意志和思虑能安定,心情就能安详,其行为没有差错,精神就能宁静。如果胆识和心气只是暂时寄住,那么奸邪就会乘机而入,阴谋也会乘机来施展,所讲的话也不是经过用心考虑的。因此要坚信通达心灵的方法,信守纯真始终不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听候期待这一时机的到来。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和意志交汇,所听到的事就不详明。即使等候,时机也不会到来,计谋也就失去了作用,那么意志也就无所依赖,计谋也就成了虚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思虑计谋时务必要做到意志坚强,心气宁静。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所动。于是就可以对内自我省察,对外听取消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幻境,等待时机和神仙往来,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自然界万物演变的过程,揭示阴阳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出门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能看见天道,没看见民众就发出命令,没推行政令就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的“道”。它能和神明交往,和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可以使神明长驻心中。

【延伸阅读】

每个人都需要安静,都希望思虑能够深远。“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只有意志、思虑安定,才能使心境保持安详;心境安详则精神愉快,精神愉快则精力集中,这样就可避免差错的出现。“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安心是静心的前提,只有静心,才能使人体五脏六腑内的环境得以有序地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和谐与平衡,这样,人的精、气、神才能得到滋补与营养,达到精力充沛、心神旺盛的境地。

计谋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要兴就要先谋划再实施,只有谋划周密、考虑周全,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先实施再谋划,必然导致失败。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分析情况,将各种因素考虑周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时代,齐国和楚国为土地而发生争执。楚襄王谋定而后动,用慎子之谋,统纳众臣之议,终于保住了五百里国土。

楚襄王做太子时,曾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要赶紧归国继承君位。齐王却乘机要挟他,提出以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作为交换条件,不然就不放他回去。太子向身边随臣慎子求教。慎子认为,回国继承君位是大事,可以先答应齐国的要求,余下的事以后再说。太子回国继承了君位。不久,齐国便派使者带领兵车50辆,向楚国索要先前答应的五百里土地。襄王很为难,又向慎子讨主意。慎子说:“明日您上朝时,召见众臣,让大家都献计。”第一个献策的是上柱国子良,他说:“不能不给,身为君主,金口玉言。过去已经答应,现在不给就是不讲信用。那样,日后在诸侯国也难以取信。应当先给,然后再出兵夺取回来。先给他,表明我们言而有信。再次取回来,证明我们武力强大。”

子良退出,昭常入见襄王说:“不能给。我们楚国能够号称万乘之国,就是因为地盘广大。如今割去东部五百里土地,楚国就去掉了一半,岂非徒有万乘之名而无万乘之实?坚决不能给!请求大王让我领兵去东部镇守边境。”

昭常退出,景鲤入见,他说:“不能给。不过,以楚国自己的力量也难以守住。莫如答应给他,以践约守信。请大王再派我去求救于秦,助我守地。”景鲤出,慎子最后入见。楚襄王便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的主张都讲给慎子,并且说:“众说纷纭,我将何所适从?”慎子听罢,从容地说:“这些建议大王都可以采用。”楚王十分迷惑,阴着脸说:“此话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臣请用事实去证明他们的三种主张都是可行的。”于是,慎子便向楚王说出了具体的办法:“大王可以先让上柱国子良前往齐国献地;第二天,派昭常去东部镇守;第三日,再派景鲤去向秦国求救。”楚王便依计而行。子良到了齐国,告知齐王同意立即献地之事。可是,当齐国派兵去东部接管地盘时,守将昭常却说:“我奉命守此东地,便当守职尽责,与国土共存亡。如果你们一定要夺取这块土地,我这五尺男儿,还有上至皓首老人,下至三尺儿童,以及三十多万楚国士卒,都愿为守护东部国土而献身!”齐王闻讯,便谴责子良说,“大夫你亲自前来献地,如今又令昭常镇守,这是何故!”子良说:“我奉楚王之命前来献地是真,昭常不给是有违君命。请大王出兵东地攻打昭常便是。”

于是,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但还未到达楚国边界,秦国己出动50万大军兵临齐国。秦军统帅派使者致意齐王说:“当初齐国阻止楚太子归国继承君位,并乘机要挟,索要土地,这是不仁;如今又出兵强行攻占楚国土地,这是不义。如果退兵便罢,不然,我就不客气了。”齐王唯恐后方有闪失,只好让子良回归楚国,并派使者赴秦讲和。结果,楚国既保住了东部五百里国土,又未失义于天下。

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楚襄王遇有疑难,能够做到先谋而后动,可以说是明智之举。子良、昭常、景鲤三人的建议截然不同,而慎子却善于各取其长,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保全国土的上上之策,这样的一谋统三筹,慎子不愧是大智之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考虑长远利益,就无法谋划当前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全局利益,就无法处理局部问题。只有谋深计远,及时认识和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事先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做到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

人生在世,要实现理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旺盛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要像对待理想、对待事业那般做到“实意”,即真心真意,而不能虚情假意;要一心一意,杜绝三心二意,更不能左顾右盼,一切只做表面文章,要朝着学术事业的纵深发展。让坚定的信念和真心实意作基础的同时,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