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那些事儿
19671700000032

第32章 作战安徽(1)

大战前的序幕

虽然曾国藩听取了李鸿章的建议准备进军安徽,但是此时咸丰帝却采纳了胡林翼的建议,下令曾国藩进军四川。

无奈,曾国藩只能假装入川,绕道湖北前去与胡林翼商议对策。而此时,胡林翼已经了解到,咸丰帝根本没有授曾国藩实权的意思,而且,就算曾国藩入川,最终还是避免不了陷入客军悬虚的尴尬境地。而石达开部太平军早已经军心散漫,丧失战斗力,就算不去派兵追击,他们也会在不久之后自己灭亡。

因此与其让曾国藩入川,不如让曾国藩留下来与自己并肩作战,这样不仅能够整合湘军各部,而且能够提高湘军的作战能力,于是,胡林翼再次向咸丰上书命曾国藩同自己一同入皖。

胡林翼如此朝令夕改,咸丰帝作为九五之尊,岂容胡林翼如此变来变去呢?但是,胡林翼在上书中明确地指出了调兵安徽的重大军事意义。

天京之所以久攻不下,主要是因为陈玉成已经攻陷了安徽大部,陈玉成等于把安徽当做了天京的坚实后盾,只要安徽还在太平军手中,那么,清军就很难攻下天京,而天京不破,那么太平军就不会轻易溃乱。

因此要攻破天京首先就要拿下安徽,如果天京城的后盾被破,那么天京城也就失去了可靠的屏障,之后要取天京就会轻而易举。

或许是被太平军打怕了,或许是咸丰帝太想早日歼灭太平军了,而且,陈玉成、李秀成也早已攻下了江北大营,又攻占了安徽大部分城池,清军江南大营也危在旦夕,所以咸丰帝也就顾不上什么尊严、面子了。

于是,在曾国藩还没有离开湖北的时候就又接到了咸丰帝的上谕,命其暂缓入川,先行驻守湖北,以便同胡林翼共同进攻安徽。

曾国藩此次经过几番努力获得的进攻安徽的机会,改变了曾国藩以前的孤军作战,处处遭受地方官排挤、刁难的境遇,而且由湖北一把手胡林翼打头阵,曾国藩就不怕湖北不供给粮饷。因此,曾国藩此行,虽然自己依然没什么实权,但是,依仗着胡林翼的保护,曾国藩此次出征还算顺利。

而且曾国藩行军至南昌时,刚好遇到了五弟曾国葆,原来,曾国葆早年曾随曾国藩出征,但是由于在咸丰四年的岳州和靖港之战中连连战败,被曾国藩遣散回湖南老家了。后来曾国葆听说三哥在三河镇被太平军杀了,于是就前来湖北投军,发誓要为哥哥报仇。

虽然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复仇,但是有很多军队都是以复仇为精神支柱建立起来的,于是胡林翼就看在曾国藩的面子上让他招募了两个营,取名为湘恒营。

不久,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也已经在江西打下了吉安,并把自己所率的湘军命名为吉字营,后来,曾国葆与曾国荃合军,并成了曾国藩最有力的助手,这可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打仗亲兄弟了。

有了两位弟弟做后盾,再加上胡林翼老友,还有李鸿章这么一位不可斗量的军师,曾国藩此次进攻安徽信心十足。

但是曾国藩素来作战以谨慎著称,这次也不例外,曾国藩在进军安徽之前就已经同众将领和师爷们商量好了安徽作战计划。

经过一番详尽的分析后,曾国藩决定把此次进军安徽的重点放在围攻安庆上。安庆是太平军首府天京的南方屏障,而且太平军的粮草供给都是由太湖经安庆运往天京的,因此,如果拿下安庆,那么就可以切断天京城的粮草供应,一个偌大的天京城,驻有十几万大军,一旦断了粮食,那么,天京城将不攻自破。

如果安庆被围,陈玉成必然会集中兵力前来相救,如果这样,就可以逼迫陈玉成与湘军展开决战,如果可以歼灭陈玉成的部队,那么就等于消灭了太平军的有生力量。因为天京要严防死守,太平军现在可以用来出兵作战的军队已经相比天京之乱前大大减少了,所以,如果太平军机动部队遭到重创,那么要攻破天京城就指日可待了。

咸丰九年九月(1859年9月末),曾、胡二人商定了三路进兵安庆的计划:都兴阿、多隆阿、鲍超与湘军水师杨载福部为第一路,主要任务为沿江东进,围攻安庆。

曾国藩率兵经太湖、潜山、桐城为第二路,主要任务为切断庐州与安庆的联系,阻断太平军援救安庆的道路。

胡林翼取道英山、舒城、六安为第三路,主要任务也是切断安庆外围太平军的援救一路,同时,第三路还要阻止太平军由安徽西进湖北,攻取湘军的后方。

三路人马各1万人左右,准备同时进军。虽然曾、胡二人进攻安庆的计划非常周详,但是,三军压进,一旦太平军战败,南下的道路又被封死,那么太平军很可能会北上,这样,清政府所在地北京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咸丰帝就下旨,命其二人调整作战计划。

于是曾、胡应命把三路人马改为四路。

曾国藩亲领湘军围攻安庆为第一路军;而多隆阿、鲍超则被调为第二路军;第三路军由胡林翼统帅经英山、霍山攻取太湖;第四路由李续宜统领由商城、固始进攻庐州,后因李续宜迟迟不能上任,故留第四路驻守青草塥。

虽然,表面上来看,曾、胡应命对进攻安庆的湘军作出了调整,而实质上,曾、胡并未接受咸丰帝的建议,只是把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作了一个调整,虽然,湘军看似兵分四路,其实依然是兵分三路。

而这三路军由于作用不同,因此最终的作战结果也必然不同,从三路军的任务不难看出,如果此次打下安庆,那么第一路军也就是曾国藩带领的湘军肯定会立头功,而第二路不仅在作战中可能遭遇太平军重兵,而且如果获胜也只会立个二等功。

因为如果第一路军包围安庆,那么陈玉成必然出兵援救,那么抵御援军的重任就落到了第二路军的肩上了,这样一来第二路军就可能成了一支出力最大而又只能屈居二等功的队伍了。

而曾国藩的两个弟弟都在第一路军,这样曾国藩就为曾国荃和多隆阿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所以说有很多时候,官场之上,各官员之间的矛盾并非是由个人恩怨引发的,而是由于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所导致的。

此时,三军将士整装待发,他们虽然已经充分作好了战斗准备,但是前方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是谁也无法预知的。

于是,咸丰九年十月二十四日(1859年11月18日),曾国藩率湘军第一路,从巴河出发,经黄梅进驻宿松,之后派李榕、朱品隆率兵进攻太湖前去与多隆阿、鲍超、唐训方、蒋凝率领的第二路军约2万人在太湖会师。

两军会师以后,很快就拉开安庆战役的序幕——太湖之争。

太湖之争

进军安徽第一目标——必取安庆,虽然这个决定是由曾国藩和胡林翼最终定下的,但是,这个策略的最初提出者却是李鸿章。

李鸿章此时虽然只是曾国藩众多师爷中的一个,但是他已经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而且,李鸿章也在跟随湘军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了成熟。

由于围攻安庆正好切中了太平军的要害,所以,湘军自从进入安徽的那天起就受到了太平军的瞩目,因此,太湖战役刚一打响,湘军就迎来了劲敌陈玉成。

咸丰九年十二月(1859年12月)底,陈玉成率大军增援太湖,扎营七十余座,死死地围住了进攻太湖的湘军。

虽然出兵之前湘军也料到了如此直捣太平军的心腹之地,必然会面临一场恶战,但是没想到,这场恶战来得会这么快。

胡林翼闻讯陈玉成来势汹汹,于是迅速由黄州进驻英山,并致信曾国藩要求改变战略计划,留少数湘军监视太湖太平军,大部湘军则由多隆阿统一指挥应对陈玉成的援军。

虽然曾国藩表面上同意了胡林翼的建议,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放弃进攻安庆的计划,可见当时曾国藩立功的心是多么的急切。

但是太湖毕竟是安庆的第一门户,如果能够把太平军主将陈玉成牵制在太湖,那么曾国藩带领的第一路湘军进攻安庆就会减少很多麻烦,同时也为了维持与胡林翼的相互帮助的友好情谊,于是,曾国藩提出让李续宜、曾国荃前去增援太湖。

但是当时李、曾两支人马还远在湖南和江西,对于太湖之急,他们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所以说,曾国藩是相当虚伪的,但是,不虚伪他就不可能在无情的战争之中保住自己的两个弟弟,而且三弟曾国华的死,也是曾国藩久久不能抚平的伤痛。

因此当时进攻太湖和阻击陈玉成援军的队伍,只有多隆阿、鲍超率领的第二军和曾国藩派去的朱品隆、李榕的少量湘军。

而多隆阿是满洲正白旗人,时任福州副都统(地方军政长官),虽然此人也像塔齐布一样骁勇善战,但是,他向来瞧不起汉人,因此他对曾国藩的指挥一般都不愿理会。但是由于胡林翼与湖广总督官文(满洲正白旗人)向来关系不错,因此多隆阿对胡林翼的命令还是言听计从的。

因此虽然多隆阿被胡林翼委派为抗击太平军援军的统一指挥官,但是诸湘军都不愿听他调遣,包括湘军干将鲍超。

做为第二路军的主要将领之一,鲍超在湘军中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鲍超,四川人,起初顶替其父亲的位置参加了绿营军随向荣转战广西,后来到了长沙投入塔齐布军中,向来以勇猛强悍著称,非常受曾国藩和胡林翼的器重,因此在湘军中的威望比较高。虽然他对多隆阿抱有成见,但是碍于胡林翼的面子,鲍超还不能不听多隆阿的调遣。

因此,此次进攻太湖,鲍超主动请缨打头阵,但是,多隆阿却要调他率本部四千人马到太湖东北的小池驿驻扎,以阻止陈玉成进兵太湖。

看来,多隆阿也是一个立功心切的人,虽然他斗不过曾国藩,就算对曾国藩不满也不能说什么。但是,在对手下的态度中,他的这种心态却显露无遗,因此,他跟曾国荃的矛盾也注定是一种必然。

结果,陈玉成率大军压进太湖,鲍超率领的湘军无疑成了陈玉成军的第一个要歼灭的目标,很快就被太平军团团围住了。

鲍超所要面临的无疑是一场异常残酷的战争,而多隆阿又是一个打仗时非常自私的人,他一边让鲍超挺住,一边却不肯派兵援助,就这样,鲍超几乎要步李续宾的后尘了。苦战二十多日后,弹尽粮绝,鲍超部湘军已经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了。

然而就在此时,胡林翼派金国琛、余际昌率领万余援军赶到,给陈玉成又来了一个反包围,于是,两支湘军里应外合,打败了陈玉成的太平军,但鲍超率军突围出以后,已是伤痕累累。

虽然此次鲍超险些因为多隆阿“死不相救”而丧命,但是,这也是常情,因为在清朝时期满汉向来不和,而且,也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大清的军事机制本身就可能导致各支部队之间的不和。

由于鲍超的顽强抵抗为多隆阿进攻太湖争取了时间,分散了太平军的兵力,多隆阿才趁机攻下了太湖。所以此战以后,鲍超得到了咸丰垂青,封其为提督衔,还给他放了一个长假,准他回家养伤。

虽然鲍超得到的只是个名誉称号并无实权,但是跟曾国藩比起来,他可真应该三呼皇恩浩荡了。殊不知,为了练兵、打仗、镇压太平天国,忙活得头发都白了的曾国藩却依然还是什么都没得到,除了一个二品大员的空头支票。

攻下太湖就等于说是围攻安庆首战告捷。现在曾国藩很清楚,与其去计较这些光靠嘴说得不到的东西,不如实实在在地打下天京,到时候,曾国藩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天下闻名。如果咸丰帝依然不封他一个有实权的官的话,那么天下还有谁会愿意为朝廷卖命呢?

于是曾国藩暗暗地在心中鼓足了一口气,一定要攻下天京城。

但是,就在曾国藩、胡林翼刚获得了太湖战役的胜利后,甚至还没来得及具体部署如何攻打安庆的时候,曾、胡二人就收到了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的消息。

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并顺势向东进攻占了苏州和常州。而江苏、浙江一直都是清政府的粮仓和钱袋子,如果太平军大举进攻江苏、浙江,那么清政府可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在清廷的一片惊恐以后,咸丰帝再次把难题抛给了曾国藩,只要你曾国藩能给我解除了“长毛”这个祸害你要怎么样都行。然而,曾国藩早就对咸丰帝不抱多大希望了,他只想得到自己应得的。但是,清军江南大营被破,也给曾国藩进攻安庆增加了难度,因此,曾国藩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时局。

最后的对手

江南、江北大营本是由清军组建于天京城外的营垒,早在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的时候,这两个大营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虽然咸丰六年(1856年)江南、江北大营曾被太平军攻破,而且清军主将向荣也兵败身死,但是,清军很快就于咸丰八年(1858年),命钦差大臣和春、提督张国梁再次攻抵天京城下,组建江南、江北大营。

清军组建江南大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和江北大营相互配合来对天京形成围城之势,但是,组建这两个大营更深层次的含义,其实是揭示了清政府的不安。因为,天京城在大清都城北京和清政府的粮仓、钱袋(江苏、浙江)之间,如果,天京城的太平军放弃都城,北上则很可能攻入北京,南下则可以截断清政府的粮食和银子。

江南、江北大营安在时,清政府就可以暂时无忧,而且这两个大营也是清政府可以压制曾国藩不给他实权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之前为了组建江南、江北大营,清政府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此次江南大营再破,清政府已是无可用之兵了,同时,清政府也失去了压制曾国藩的砝码,只能乖乖地向曾国藩求救。

江南、江北大营一破,太平军气焰更加高涨,这无疑给湘军攻下天京增加了难度,但是,江南大营被破,清政府再无几可用之人,这些却又给了湘军一个宽阔的表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