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之中,虽然天王一再下旨韦昌辉只杀首恶,不要滥杀无辜。但是,韦昌辉比谁都清楚,谁的手上没沾血,谁半夜睡得踏实,如果不斩草除根,那么以后自己的仇人可就遍天下了。于是,北王不顾天王的召旨,下令将东王府的人通通杀掉!结果,东王府上上下下几千口子人,无论男女老少,被杀了个精光,韦昌辉的部下简直杀红了眼。眼睁睁看着东王府血流成河,尸体堆积成山,天王洪秀全只能在天王府感叹:
这人呀一杀开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呀?然而,韦昌辉一旦开始杀人,就止不住手了。因为,他杀的人越多他就越害怕,他害怕有人漏网,他害怕以后有人报仇,所以,他越害怕,他就越要杀人;而他越杀人,他就越害怕……如此循环往复,一时间,天京城内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甚至大白天都没人敢逛街。
现在又轮到洪秀全头疼了,杀了个杨秀清,又跑出了个韦昌辉。如果说杨秀清只是个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的话,那么,韦昌辉则是个冲出牢笼的杀人不眨眼的困兽。
唉,这帮老兄弟们怎么就不能让朕放心呢?其实,洪秀全与其拿这话问别人,倒不如先问问他自己。
善于挖墙脚的翼王
人可真是一种难以琢磨的高级动物。为了解气,为了排除异己,为了权力,为了王位,兄弟算什么?生命算什么?
名声又算什么?或许这些问题从来没有人能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因此,我们也就很难得出满意的答案。因此,我们只能叹息,权力、地位害死人!自以为聪明的洪秀全,借着韦昌辉的手杀死了杨秀清,但是,洪秀全的目的能否达到呢?事实很快对洪秀全作出了回答。如果说出身烧炭工的杨秀清只是个得势的暴发户的话,那么韦昌辉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主恶霸。韦昌辉原本就出生于广西桂平市金田镇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出生和曾国藩差不多。但是,和曾国藩不同的是,他没能考取功名,也就成了一个有钱无势的周扒皮了。但是,周扒皮也有周扒皮的苦衷。原来,由于韦族人几乎都没什么功名,因此经常受到同乡的豪强地主的欺压和官府的勒索。因此,韦昌辉从小就最恨那些有权势的人。于是为了消灭大清国的有权有势者,韦昌辉不惜放弃了自己地主老爷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变卖了田产,拿去打造兵器,跟洪秀全一道扛起了反清的大旗。
因此,当看到杨秀清仗势欺人的嘴脸时,最愤恨的人就数韦昌辉了。他太生气了、太愤恨了,你杨秀清原来一个烧炭的现在竟然爬到我的头上公然欺负我,打我屁股,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韦昌辉有一点跟洪秀全很像,那就是——够阴险。他跟天王一样,一步步看着杨秀清犯错却不加指点,或许他们不敢(怕杨秀清装天父吓唬他们)。总之,洪秀全和韦昌辉向来对杨秀清言听计从,即使心里有所不满也不言语,私下里却盘算着怎么对付杨秀清,等杨秀清把坏事做绝了、做尽了,成了众矢之的时候,他们也该动手了。
一来,表面上看是为众人除奸,大快人心;二来,又可以不露痕迹地公报私仇(够阴吧)。
杨秀清就是在这二人的变相纵容之下一步步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是,很快韦昌辉就明白了,自己其实成了洪秀全的枪手。可是,现在东王府的人已经杀了,杀一个跟杀一百个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杀人,索性不如杀个干干净净。于是,韦昌辉并同燕王秦日刚、丞相陈成荣一起开始大肆捕杀所有跟东王府有关的人,哪怕是给东王府送菜的菜贩子。天王一看这架势,气愤了!怎么说太平天国信仰的上帝也是仁慈的,天国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杀死这么多人呢?天王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于是,天王再招翼王石达开回天京,其实,天王的意思很明确,一来让石达开震住韦昌辉;二来石达开向来在军中的口碑比较好,石达开回来自然可以稳定人心;三来如果韦昌辉太猖狂,那就收拾他。
但是,韦昌辉得到消息后却不这么认为,石达开此时回来,一是为了争功;二是兔死狗烹,天王是为了利用石达开杀了自己,不让自己把天王下密诏杀死东王的事实传出去。
其实,石达开应召回天京主要是为了劝韦昌辉不要手足相残,当然,天王确实有意利用石达开除掉韦昌辉。因为,他杀了太多的人,以至于,天王都不好向前线拼死在沙场上的将士们交代了。
杨秀清狠,韦昌辉比他更狠,但是,他们都没有洪秀全狠。事情总有例外,石达开并不像韦昌辉那么好利用。石达开是个有主见、喜欢自己拿主意的人,因此,石达开领会天王的意思以后,并没有想要杀死韦昌辉的意思,而是亲自来到北王府好言相劝。谁知韦昌辉不领情,石达开只好无功而返。
至于当时在北王府韦昌辉为什么没动手杀了石达开?其实是因为,石达开在天京城的人缘好、口碑好、得人心,如果如此师出无名地把他给杀了,那么肯定会引起天京城的混乱。
因此,石达开逃过了这一劫,但是放走了石达开以后,韦昌辉很快就后悔了。内乱可以镇压,石达开不杀,他可能很快就来杀自己了,于是,韦昌辉一咬牙决定杀了他。
就在此夜。消息很快传到了石达开耳朵里,于是,石达开连夜逃出了天京城。韦昌辉在翼王府折腾了大半天没找到翼王,真是恼火,一生气,命燕王秦日刚和丞相陈成荣血洗翼王府。
又一出人间惨剧上演了,和东王府一样,翼王府连个苍蝇都没能飞出去。
踏着翼王府地面上的血,韦昌辉开始两腿发抖,他知道自己这回真的走上不归路了,一旦手上沾上了血,自己是永远都别想洗清了。
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变成了亡命徒,此时的韦昌辉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亡命徒,他认定了不杀死别人就会被别人杀死的理儿。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天王也杀了算了,自己在天京城称王,那该有多威风呀,到时候,龙袍一穿,龙椅一坐,我看哪个敢造反,我看谁还敢欺负我没权没势。
好梦偶尔做一个还是好的,但是如果习惯了狂想,那可真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了。有了杀天王的想法,但是韦昌辉也不敢贸然行动。总得找个好机会下手吧,要是公然带兵直接去砍他的头,恐怕真的会天下大乱了,毕竟他还是天国的精神领袖呀?想到此,韦昌辉也就释怀了,再让他多活几天吧。于是,韦昌辉开始寻找机会了。在这寻找机会的日子里,韦昌辉突然觉得生活跟往常不太一样了,数着自己王服上的八条龙,他突然思考起了八条龙和九条龙的区别了……八条龙就意味着你不能为所欲为,就意味着你头上还骑着一个人,你韦昌辉还得受人家的气,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还得向人家下跪……而九条龙呢?九条龙就意味着得天下,就意味着在天国再没有人敢笑他韦昌辉有钱没势了,他说的话就是圣旨了,再也没人敢不听了。想到此,韦昌辉真想开怀大笑。
可是,还没等韦昌辉从他的美梦中醒来,天王就先下手了。结果,挖空心思一辈子的韦昌辉,最终也没能穿上他向往的带着九条龙的龙袍。
说到杀人,“仁慈”的天王是不会亲自下手的,这次的刽子手变成了韦昌辉身边的燕王秦日刚和丞相陈成荣。
韦昌辉做梦都没想到,天下朝三暮四的人怎么就这么多。现在,东王、北王先后到天堂报到去了,朝政谁来管呢?只剩下翼王石达开了,但是,翼王的全家都被燕王秦日刚和丞相陈成荣给杀了,虽然他们不是主谋,但是他们毕竟和石达开有杀亲之仇。于是,石达开发话了,此二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无奈,狡兔死走狗烹的闹剧再次上演,不想死,也得死。被人利用来利用去了以后,二人不得不糊里糊涂地去见阎王。他们俩估计是上不了天堂的,因为东王和北王一定会把他俩给踢下去,因为那两个王估计正斗得欢呢?不会容忍这二人凑热闹的。
石达开回来了。但是,天王的疑心病又犯了(天王真是被东王和北王吓怕了,老犯病)。
由于石达开深得人心,而且他经常在外作战,兵多将广。经过前两次的教训,洪秀全终于想出了避免石达开权力过于集中的好办法,那就是封他的两个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分别为安王和福王,同石达开一同处理政务。
说到洪秀全的这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简直就是两个活宝。二人无才无能,却偏偏喜欢舞文弄墨装斯文,更可气的是,他们都有贪财、争权的喜好。这些都还能忍受,唯独二人的口头禅: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着实把石达开气的够戗。
原本可以驰骋沙场的石达开,现在却要受这种窝囊气,石达开的部下真的替他不值。无奈之下,石达开就决定撂挑子,不干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洪秀全的远见,什么王不好封,非要封他个翼王,这下好了,这个翼王这次要单飞了。
但是,一个重臣能说不干就不干吗?石达开也真是受够了,看到天天跟自己抢凳子坐的洪氏兄弟,石达开就恶心。他一气之下决定:出走。
出走,要去哪里,石达开现在成了一个负气离家出走的孩子,突然迷失了方向,就一直走吧,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但是,石达开走时还没忘最后狠狠地挖了一下天京城的墙脚,带走了10万人马。
天国不再是天国
东王、北王、燕王都死了,翼王飞了,安王、福王根本就是两个草包,洪秀全真是伤透了脑筋。这样下去,天国还会是天国吗?
原本繁华热闹的天京城,几乎变成了掩埋尸体的乱坟岗了,百姓不敢随便出门,商贩们不敢开张做生意,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洪秀全最应该做的不是忧虑,而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不愿为小弟们做事,又想称老大,有这么便宜的事吗?但洪秀全就是这么一个人,好事自己都要占,坏事都让别人干。杀了东王、杀北王,都是为什么呀,是他们都太猖狂了,都太想做万岁了?
但是,是谁一手把他们推上了谋权篡位的地步的呢?洪秀全为什么不想想呢?姑息养奸,无异于助纣为虐。想杀人,手上又不想沾血,那么借刀杀人就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北王、燕王成了刀手,而刀手的下场一般都是挨刀。
我不敢说一切都是洪秀全的错,但是,确实是洪秀全一手策划了这场惨绝人寰的王杀王的惨剧。
洪秀全自以为高明的权术把戏,到头来也只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不过他自己的天王之位到最后还是坐得稳稳当当的,或许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矛盾。
人才和奴才不可兼得呀!杨秀清很能干,韦昌辉也不赖,石达开更牛。但是,到最后,还是自己的两个草包哥哥对自己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是呀,人才可以为你打江山,可以为你守江山,但是,人才一旦有机会就会挖墙脚,这是人的本能,没有谁能够改变,从古至今重臣谋反的例子还少吗?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才的出现常常会威胁着主人的地位,因此,一旦利用完了人才,那么,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必然。是人才就不得不认命,谁让人才生来就不安分呢?
而奴才,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也许还会给主人惹出什么乱子,但是,奴才自始至终都不会拿起大刀往主人头上砍的。
或许是洪秀全把这套理论太过夸大了,于是,他怀疑,他惶恐,直到最后,他亲手送走了身边这些人才的性命。
但是,没有人才的政权是不可能稳固的,于是,洪秀全又开始感到不安,奴才虽然可靠,但是没用。所以,他只好擦亮了眼睛,寻找既忠诚又有才的人。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但是,经过洪秀全的一番折腾以后,太平天国已经“内政不修,人心各别”了。毕竟,外伤好医,内伤难治,任凭天国新秀陈玉成和李秀成怎么努力,也最终没能挽回太平天国走向毁灭的脚步。一场祸起萧墙,君臣内讧,兄弟相残的闹剧上演以后,最直接的结果无疑就是亲者痛,仇者快了。天国内讧的鲜血流出天京城,无异于给清军带去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以来打下了大清半壁江山,所以不可能如危房一样,轻轻一推就倒的。因此,曾国藩还依然需要在歼灭太平天国的道路上苦苦挣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