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538600000033

第33章 形而上学的复辟(8)

只不过,哲学的必然性是纯粹的,哲学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哲学史上的各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各有自己的特殊内容,而且意见相佐、彼此对立,仿佛是杂乱无章的意见的罗列,实际上如果撇开这些哲学体系各自的特殊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这些哲学体系的原则都构成了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共同表现为合乎逻辑的、向绝对真理进展的辩证的概念进程。哲学史上的诸哲学体系似乎都被推翻了,实际上被推翻的是它们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对于哲学史和哲学(即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观点,黑格尔系统地表述道:“……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秩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对哲学史里面出现的各个系统的基本概念,完全剥掉它们的外在形态和特殊应用,我们就可以得到理念自身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逻辑理念了。反之,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的各主要环节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不过我们当然必须善于从历史形态所包含的内容里去认识这些纯粹概念。”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艺术、宗教、哲学都以绝对精神为对象,都已达到绝对知识,然而,黑格尔在这个绝对知识的范围内,仍把从艺术到哲学的过程表述为一个从外在感性直观到内在表象再到作为二者统一的概念思维的发展过程,让绝对精神最后达到自我认识,最终展示了绝对知识。按照黑格尔的意思,当黑格尔完成自己的哲学体系时,绝对知识便通过他的辩证法框架而获得了,辩证的发展终结了,哲学史的发展也终结了,形而上学既求得了至真,也求得了至善。前康德意义的形而上学终于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中“实现”了,形而上学最后成了“科学之科学”,形而上学体系成了至真至善的体系。

二、黑格尔所实现的形而上学复辟的内容及其结论

旧形而上学的复辟或马克思所称的17世纪形而上学的“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辟”在黑格尔那庞大的哲学体系中终于实现了。在此,我们将具体阐述这一复辟的内容,对这一复辟作一总结。

(一)哲学与具体经验科学的关系

黑格尔像亚里士多德一样讨论了形而上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经验科学)的关系,确定了形而上学的“科学之根”或“科学之科学”的地位,只是他比亚里士多德更全面、更合理一些。

黑格尔认为,哲学作为具体科学、经验科学之上的学问,有着根本不同于具体经验科学的特征。在对象上,哲学(形而上学)的对象是宇宙的无限整体或宇宙中多样性的最高统一体,是“大全”,而其他具体科学的对象则总是具体的、确定的。具体科学不研究自己的对象与别的对象或整体宇宙的相互关系,只研究表象中所直接接受的东西、直接呈现于表象中的有限事物;而哲学则进一步研究这些事物的更深刻的根源,研究它们的必然性,证明它们的存在及其规定性。黑格尔的意思无非是: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确定的具体对象,这些对象就是直接呈现于表象中的有限的现象事物;哲学则进一步研究这些有限的现象事物的相互关系,研究它们与宇宙整体的关系,研究它们的根源,研究现象后面的本体,确定有限现象事物的存在基础。所以,黑格尔说具体科学的对象是“现成了”、“假定的”,因为它们不了解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根源和“必然性”;与具体科学所获得的知识比起来,只有哲学的知识才是“真知”。在任务和方法上,哲学和具体科学都要认识自己的对象,但是,具体科学的对象是呈现在表象中的,它们可以直接研究表象,而哲学的对象是间接的,只有用思想才能把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因此,按照黑格尔的解释,其他科学由于对象是“现成的”、“假定的”,所以它也可以采取一种“现成的”,从“假定”出发的直线式的认识方法;而哲学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由于其对象不是“现成的”,所以“哲学本身无所谓起点”。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圆圈式的方法”,它以概念为起点,而起点“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中,转变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惟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这种“圆圈式的方法”就是“正、反、合”的方法,就是“对立面统一”的方法,一句话,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正因为黑格尔在坚持旧形而上学的意义时改变了思维方式,变换了认识方法,所以,尽管他认为哲学是对对象的思维着的思考,但他也承认经验科学的认识及其方法对于哲学的认识及其方法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在旧形而上学那里,其理性的认识是不依赖经验的公理(理性)方法。然而,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没有真正达到对哲学的对象的概念把握,它所采取的方法并不是科学的哲学的方法。在他看来,哲学一方面超越了经验科学,但它依赖经验科学,以经验科学为内容。因为从逻辑上说,哲学的对象先于经验科学的对象,哲学的认识先于经验科学的认识,而从时间上说,即“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地认识和把握”。因此,“哲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思辨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和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加以承认和利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

当然,尽管如此,哲学毕竟是超越经验的科学,经验科学毕竟不能与哲学同日而语。首先,哲学所要把握的是无限的、绝对的对象,即自由、精神、上帝,这些是经验知识所无法把握的;其次,经验科学不能像哲学那样指出思想内容的必然形式,它的开端是现成的、假定的东西,而它所说的普遍性也是抽象的即与特殊性无内在联系的、脱离了特殊的普遍性。所以,哲学要把经验内容提升为必然性,“使思维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拔出来,进而依靠自身去发展”。总之,哲学(形而上学、思辨哲学)与经验科学的区别仅仅在于“范畴的变换”,哲学超越经验科学的范围和确定界限,用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范畴来把握对象。

通过对黑格尔的关于哲学和具体经验科学的关系的讨论,我们看到,黑格尔的观点中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确实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但是,就其主观目的说,他还是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要确立哲学(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科学”的地位。

(二)形而上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形而上学的对象

我们已经看到,黑格尔通过批判康德关于本体(本质)与现象的二元论否定了康德以现象为(自然)形而上学的对象的作法,恢复了旧形而上学的本体对象。黑格尔的本体对象就是绝对精神,就是理念。对于绝对精神、理念,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规定:从“实体就是主体”这一命题中,我们首先得到关于绝对精神、理念的两个规定:(1)它是客观(绝对)唯心主义的概念。(2)它是辩证法的概念。其他的两个规定是:(3)绝对精神、理念是一种客观思想,纯粹概念,而以一种客观思想、纯粹概念作为世界的本体(本质),本身就意味着这种对象是一种(绝对)真的对象,是一种绝对知识的对象。这一点,黑格尔说得很明确,因为他指出,哲学的对象就是真理,而且在黑格尔看来,作为哲学对象的真理就是绝对真理。黑格尔的哲学就是说明、展示、追求这种真理的“科学”。因此,绝对精神、理念是绝对真的对象就成了绝对精神、理念的第三个规定。(4)黑格尔和费希特、谢林一样,把伦理学、道德学说作为科学的一个领域,把善纳入真的领域,认为善属于真的知识。不仅如此,他还指出,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即上帝也正是哲学的实体对象。我们已经说过,上帝是全智、全能、全善的,这三个特征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本质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且,与作为本质因(如纯粹概念)的实体比起来,上帝更体现了实体的善的方面。黑格尔说,哲学与宗教“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黑格尔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至少有这样两层含义:其一是哲学的对象是真的对象,同时又是善的对象;其二是这种真善统一的基础和核心是真,善就是真,因而上帝就是真理。

在黑格尔关于实体的四个规定中,后两个规定表明了旧的意义的形而上学的内涵;前两个规定就其是绝对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辩证法来说,它既反对了康德的二元论和现象主义,又反对了17世纪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总之,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哲学)的对象是绝对唯心主义辩证法条件下的真与善的统一,它是绝对真理、绝对确定的知识对象。这样,17世纪形而上学的主要意义即它的对象的意义便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复辟。

2.形而上学的任务

黑格尔的哲学的任务自然地受到黑格尔的哲学的对象的规定。既然黑格尔哲学的对象是真与善的统一,那么他的哲学的任务就既有对对象的认识方面,也有对对象的追求方面。在他那里,哲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对象的运动轨迹的考察,使对象从自在状态到自为及自在自为状态,从不自觉状态到自觉状态,认识到自己就是绝对真理,认识到自己就是通过发展过程而实现了的、把发展道路上的诸阶段都纳为自身环节的、包含了诸规定于自身之内的全面而具体的真理。但是,黑格尔并不认为哲学认识是达到“永恒的和真理的观念和确定性”的惟一道路。他在《小逻辑》中指出,那种认为哲学认识是达到“永恒的和真理的观念和确定性”的惟一道路的看法,例如认为不懂得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学证明就不能信仰上帝存在,乃是混淆了哲学上的反思和其他一般思想的结果。其实,要达到“永恒和真理的观念和确定性”,除哲学认识外,尚有其他的道路,例如宗教,宗教用表象的方式把握和信仰上帝。然而,尽管如此,黑格尔认为,由于哲学是以概念,以思维形式来认识真理、把握理念的,所以它是最适合真理的形式,绝对精神只有通过哲学的方式才能以适合自己的形式认识自己,哲学是把握真理的最高形式,对于作为宗教的对象的真理的一般,哲学也“必须证明从哲学自身出发,即有能力加以认识”。

黑格尔的哲学和旧形而上学一样,在确定了本体(存在、绝对精神、理念)对象之后,便把其认识任务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核心。他的哲学以精神为对象亦即以他所说的以真理为对象,他的哲学体系所描述的就是他的绝对精神,理念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了客观精神是自然和社会的创造者,是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而绝对精神则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了彻底的自觉,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达到了最终的自我认识,实现自己为绝对真理。而黑格尔哲学则通过描述这个过程,证明了他的哲学达到了关于世界本体、本质的正确认识,达到了绝对知识,即他的哲学通过他所谓的哲学的认识,对对象的“思维着的考察”,终于成了绝对真理的体系。这样,形而上学早在古希腊时期的两个预设便得到证实,形而上学的意义便得到实现,他的哲学便成了“科学之科学”,而形而上学这门学科也随之成了“科学之科学”。

3.形而上学的方法

哲学的认识任务总是通过哲学的认识方法来实现的,这种情况,在黑格尔哲学中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更为典型,因为黑格尔是通过形而上学的“方法革命”来复辟形而上学的前康德的意义的。

在哲学的认识方法上,黑格尔认为哲学的认识方法就是哲学的认识方法,它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方法的特殊性。如前所述,其他具体学科并不以世界实体为对象,而是以表象中所直接接受的现成的、假定的东西为对象,所以其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基于假定的现成的方法,哲学则不同,他的对象是存在,是本体,是大全,是绝对真理,所以,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圆圈式的方法”,是对对象的“思维着的考察”。对于旧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和康德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黑格尔都表示不满,做了认真的分析与批判。黑格尔说:“……真理不仅应是哲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应是哲学研究的对象。……现时哲学观点的主要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的性质和效用,而且关于真理的问题,以及认识真理是否可能的问题,也都围绕思想与客观的对立问题而旋转。”

黑格尔这里所说的意思是:近代哲学关于认识,关于真理的问题,主要是关于思想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他专门讨论了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其中,第一种“素朴的态度”指的是“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而第二种态度中则包含了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立足于辩证法的角度批判了这两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