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2)
19525700000026

第26章 飞将军——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善骑射,以英勇善战著称。

西汉时期,匈奴不断侵扰汉朝北方边境。李广从小就经受匈奴战火的磨炼,他是秦将李信的后代,家族世代传习射箭,一直保存着将门家风。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单于率领14万骑兵南下侵汉,文帝发兵马,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入伍参军。因为英勇无敌,善于骑射,屡次斩杀敌军首领,在军中论功行赏时,他被提拔为中郎,还曾得到武骑常侍的加衔。后来,李广经常随从文帝出行,与猛兽搏斗或冲阵夺关,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敢。文帝曾对他说:“可惜生不逢时,假使你生在高帝打天下的时候,就是作个万户侯也当不在话下。”等到景帝即位时,李广又为陇西郡尉,后又徙为骑郎将。景帝三年,吴王勾结封国诸侯制造了“七国之乱”,李广为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在梁国的昌邑城(今山东金乡西北)斩将夺旗,大显身手。但西汉朝廷认为李广身为汉将却接受梁王赠与的将军印,功不抵过,将其降为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遂经常与匈奴交战。后又转任多地太守。但无论出任何地官职,他都以抗击匈奴闻名于世。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匈奴军南下直捣上郡。景帝派一宠臣跟随李广学习军事以便领兵抗击。一次,这名宦官率领几十名骑兵追上三名匈奴兵。接近后,匈奴兵反身劲射,宦官中箭逃了回来,随从皆被杀。李广闻之便说:“这一定是专射雕鸟的能手。”为防后患,李广率骑疾追。三名匈奴射手已徒步走出几十里。接近匈奴射手后,李广令随从分左右两路包抄,亲自发箭,两人应声倒地,一人被活捉。询问得知,果如李广所料。刚欲回营,匈奴数千骑已经赶来。胡兵以为李广之百骑是诱饵,不敢轻举妄动,爬上山头摆好阵势。此时,随从皆调转马头欲逃,却被李广喝住:“吾去大军数十里,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敢击我。”他让大家前进,到离匈奴两里地处停了下来,又说:“大家都下马,把鞍卸下!敌人以为我们要逃,我们卸鞍示意不走,其必坚信有诈。”敌人果然不敢进攻,派一将领前来打探,李广带领十余骑奔袭,射死将官,回到原地。匈奴始终未敢动兵,后因害怕汉军夜间伏击,便将部队撤回。天亮时,李广等人安然归来。

李广不仅功夫了得,还是一名非常懂得士兵心理的好将军。他的军队没有严格的编制和一定的行列,而是采用更宽松的管理方式。选择起居方便的地方屯扎,夜间不设巡更,文书等事一切从简,但在敌前布置尽职的哨探,确保及时掌握敌情。同时,李广对部下真挚诚恳,征战时身先士卒,饮食上先人后己,深得士卒拥戴。公事上廉洁奉公,赏财一概分给部下,分文不取。他拙于言辞,很少与人交谈,闲来无事,就画地为阵,与人比射、饮酒,偶尔也外出射猎。一次,李广发现一只老虎伏在草丛中,抽箭扣弦,全力拉弓射个正着。近前一看才发现,箭正中一块虎形大石并深入其中,连他自己都惊讶不已。于是,他退回原地,重新发箭,却再也不能射入石中。这就引发出了众所周知的一则成语典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汉武帝继位,将李广上调京师,为未央宫卫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武帝引诱匈奴进入埋伏圈,单于察觉后引兵退出,从此积恨,频频侵掠汉朝边境。公元前125年,李广出雁门(今山西代县西北)击匈奴,寡不敌众被擒。他伤势很重,被网于绳网之中,由两马驮运。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伺机逃跑。他瞥见身边有匹好马,便一跃而起跳上马去,夺过弓箭将胡人推下马,南驰数十里遇到自己的残余部队,一路不断回身射杀,才得以逃脱。回汉后,执法官以折兵过多又被生擒判其死刑,但准交赎金削官为民。不久,匈奴又进犯,武帝震怒,李广重被启用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之飞将军”,远远避之,几年未敢侵犯边境。

武帝元狩四年,国内太平,武帝召集诸将谋划。匈奴常以为汉兵不能穿越大漠,何不出其不意,以轻骑突袭。遂令大将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带领10万骑兵、14万步兵及数十万转运军,分路出发,向漠北猛追北匈奴。由于年老,李广本非人选,经屡次请命,最终得任前将军,但必须服从卫青调遣。

卫青调其曲折行进,路中又无向导,李广常常迷路,无法完成任务。卫青欲审问李广随从人员,究其罪责。此时,李广对卫青坦然道:“诸校尉都无罪,是我自己迷路了。”回府后,又对部下说:“我自幼与匈奴打仗,大小七十余战,今有幸跟大将军出击匈奴,大将军却强令我走迂回辽远的东路,我部迷失道路,岂非天意!今已六十余岁,岂能再受刀笔小吏审讯之辱。”说完,这位曾威慑匈奴的飞将军便拔刀自刎,结束了他为国征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