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19525600000020

第20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20)

四、制定秦律。按照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国的法律,并把它公布,要全国遵守。

五、烧诗书,禁游学。

商鞅两次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军事实力,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总之,商鞅变法使封建制在秦国得到发展和巩固;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抗。以太子的两位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为首的一批旧贵族,故意破坏,唆使太子犯法。商鞅毫不妥协,将公子虔处以劓刑(割掉鼻子),将公孙贾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这就保证了变法的贯彻执行。

但是,商鞅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政治家,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路线。所以当公元前338年,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旧贵族就疯狂报复,诬告商鞅谋反,并用车裂的酷刑杀害了商鞅。然而,商鞅变法适应了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商鞅虽死而他的新法仍然在秦国继续推行。

二桃杀三士

在齐景公的时候,齐国有三个勇士,一个个力大无比,他们一个叫古冶子,一个叫田开疆,还有一个叫公孙接。

这三个人虽然有一身好力气,但是非常缺乏教养,他们横行乡里,危害百姓,谁也不敢惹他们。他们看上了谁家的女子,就去霸占,看上了谁家的田地财物,那这家也就要倒霉了,他们动不动就要杀人,老百姓怕他们,就是官府也怯他们三分。

更可恨的是他们和朝廷中的一些奸臣勾结,齐国当时有一个大夫叫梁据,专会使诡计,陷害忠良,他要是对谁不好,就叫这三个人下手除掉,就为这,齐国在短短的几年中不知死了多少好人。

所以当时齐国人就把这三个人称为“三害”。后来他三个人干脆就在朝廷里,遇到什么事,他们都喜欢在里面搅和,闹得朝廷也不得安宁。齐景公看他们有力气,却很信任他们,一些重要的场合就叫他们三人作卫士。

晏子当时是齐国的相国,他也有好几次险遭这三个恶人的毒手。作为相国的他,为不能很快制服这帮坏蛋而羞愧。

有一次,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招待他,由叔孙和晏子俩人作陪,底下站着的卫士就是这“三害”。

宴会之中,这“三害”全无礼貌,站在那里东张西望,舞枪弄棒,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里。鲁昭公几次眉头直皱,晏子实在是看不上眼。就想了一个办法来制服他们。

他对齐景公说:“大王,今天来了贵客,您的那棵万寿金桃树今年结了许多鲜桃,何不去摘上几个来给客人尝尝。”

齐景公一听,很高兴,因为这棵树是从海外传来的,多年来只是开花,就是不结果,今年却结了又大又红的果子。于是他说:“快快派人去采来。”晏子吩咐下人,去将那树上的六个桃子一起摘来。

一会儿,六个桃子被送了上来。红艳艳,香喷喷,晏子当即给两位君主各奉上一只,他们吃了都说好。齐景公说:“真是好桃子,叔孙大夫也请品尝一只。”

叔孙大夫跪下道:“晏相国是我国的几朝元老,还是请他先用吧。”

他们二人互相推让,齐景公让他二位各吃了一只。现在盘子里还剩下了两只桃子,晏子说:“我看这两只桃子就请他们三位勇士吃,让他们都上来说说,看谁的功劳大就请谁吃。”

景公觉得这个建议很有意思,就传下令来,让他们三人上堂来,说说各自的功劳,谁说得好,这桃子就给谁吃。

令刚传下去,公孙接就站上来,说:“大王,我的功劳最大,有一次我陪大王去打猎,遇到一只老虎向您扑来,我跑上前去,几拳就打死了老虎,救了大王的命。这桃子该我吃。”公孙接上前抓起了桃子吃了下去。

古冶子冲着公孙接喊道:“打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送大王过黄河,突然起了大风,黄河上掀起了大浪,眼看着要打翻了我们所坐的船,这时间,又从河里跑出了一只大鳖,要伤害我们的大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跳入水中,和大鳖搏杀了半个时辰,杀了大鳖,救了大王。我的功劳比你还要大,所以我更该吃这个桃子。”

齐景公说:“该吃,该吃。”古冶子一口将桃子吞了下去。

田开疆一看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脸涨得通红,说:“我曾奉命率领大军征讨徐国,我杀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士兵,硬是逼得徐国投降了,后来另外两个小国家看我们所向无敌,也归附了我们。我这个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

晏子说:“你的功劳是很大,我也认为你应该吃桃子,但是现在桃子没有了,只有等到明年结了新果,再来品尝了。”景公说:“你的功劳的确很大,可惜你晚了一步。”

田开疆本来就是个粗人,他一看自己功劳这么大,反而吃不到桃子,就手按住佩剑说:“杀鳖打虎能算得了什么,我南征北战,吃尽了苦头,到头来,却在国君面前丢人现眼,还不如一死了之。”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田开疆的这一举动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时忽然听到公孙接大声嚷道:“老田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没吃到桃子,他自杀了,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活着。”话音刚落,也拔剑自杀了。

古冶子看到他俩都倒在血泊中,于是提着剑说:“他俩为这桃子都死了,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人家不说我贪生怕死吗。”也自杀了。

晏子利用两个桃子杀死了三个猛士,为齐国人除了三害,老百姓听到后,都兴高采烈,他们也暗暗佩服晏子的足智多谋。

晏子使楚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进攻陈国和蔡国,两个国家的国君慌了,就派人到晋国去求救,可是,当时晋国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不能派兵去解救他们,就回绝了陈、蔡两国的请求。

齐国靠着晏子的智谋,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了,齐景公就想重温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的好梦,以为晋国目前已经是不行了,称霸诸侯非齐国莫属。但要想称霸必须要使楚国服从自己,楚国当时是一个大国,要想使他臣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齐景公于是派晏子到楚国去,一来是去和楚国交好,另一方面想探探楚国的底细。

楚灵王的使臣听说晏子要来楚国,就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有名的大臣,能说会道,但是他长得很矮,只有三尺多高,你们想想办法,这次来出出他的丑,也好长长我们泱泱楚国的威风。”

他的一个大臣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们叫人在城门旁边打开一个三尺多高的洞,那就是给晏子准备的。

晏子哪里知道这些,他高高兴兴来到楚国城墙下,大门却紧关着,城墙两边站着一溜卫士,瞧着他,一动不动的,晏子说:“请你们把大门打开。”一个领头的卫士说:“大门开起来很费事,你就从旁边这个小门进吧。”

晏子知道他们是成心要侮辱自己,就从车子上走下来,走到他们的面前,望着这些不可一世的家伙,他说:“这不是城门,而是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能钻狗洞,这真搞糊涂了,我是来楚国呢,还是来到狗国。”

卫士们给他这番话说得无地自容,而那些在城墙上面等着看笑话的大臣们,也一个个面面相觑,卫士们只好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晏子拜见楚灵王,这位国君还是想羞辱他,就淡淡一笑,说道:“哎呀,你们齐国难道真是没有人了吗?”

晏子的心里就像点着一盏灯,明白着呢。他不慌不忙说:“大王是不是有点少见多怪啊,我们齐国光都城就有好多万人,要是大家都撑起衣袖,就能遮天蔽日;要是大家都洒上一把水,就能聚成一场大雨;你要是到咱们的国家去,保管能把你的眼睛都看花了。”

楚灵王身子往后一仰,哈哈大笑,道:“那么,你们齐国为什么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者呢?”

晏子越发显得轻松起来,笑着说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有一个规矩,德才兼备的人,出使那些仁义贤良的国家;碌碌无为的人,派到那些昏庸无道的国家。所以我就被派到你们国家来。”

楚灵王这时别提有多难堪了,他心里知道,这个晏子果然名不虚传,嘴利害得就像一把刀子,哪里敢欺负到他的头上,只好乖乖地把他当作贵宾来对待。

楚王设宴招待晏子,但是他还是想作弄这个其貌不扬,但是却是绝顶聪明的家伙。他们正在喝酒的时候,堂下忽然走出两个武士,他们押着一个囚犯,满脸都是凶相。

楚王喝道:“你们到这来干什么?”

“我们抓了一个罪犯。”其中一个武土回答道。

楚王问:“他是哪个国家的人?”

武士说:“他是齐国人,偷我们楚国的东西,被我们当场抓住。”

楚王转过身来,对晏子不怀好意的一笑,说:“请问先生,你们齐国人都很善于偷盗吗?”堂下一片哄堂大笑。

晏子早巳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平静地站了起来,离开座位,走到楚王的面前,以一种无可辩驳的语气说道:“大王,你没有听人说过吗,桔树种在淮南,结出来的桔子就又大又甜;可是同样一棵桔树,要是种到了淮北,就会结出又小又酸的果子,就变成了枳。这是因为两地的水土不同啊。同样的道理,人也是如此,我们齐国人在齐国时好好的,个个懂礼,一到你们楚国就变成了小偷,这也许就是我们两个国家的水土不同的缘故吧。”

楚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气急败坏对堂下叫道:“你们快给我滚开。”

经过这几次交锋,楚王再也不敢戏弄这个小矮个子了。只好客客气气地对待他。晏子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晏子回到了齐国,向齐景公谈出了自己对楚国目前的看法,他认为,楚灵王狂妄自大,楚国的朝中又没有得力的大臣,这时候正是攻打楚国的好时机。

于是齐景公就发兵去征讨楚国,夺取了楚国许多城池,自此楚国的力量越来越弱了,而齐国的力量却不断强大起来。

范蠡三迁

越灭吴以后,勾践循夫差故辙北进,大会诸侯于徐(今山东滕县),一时号称霸主。勾践的霸业,与范蠡、文种的出谋献策,深思熟虑,刻苦操劳,齐心协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徐州会盟以后,范蠡担任了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职务。班师回国的时候,范蠡觉得自己的名声太大,地位太高,不宜久留,于是,向勾践写了一份辞职报告。报告中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个道理:君主有忧愁患难的时候,臣应当尽自己的力量为君主解忧!君主蒙受耻辱的时候,臣应当以身殉国。当年主公在会稽蒙受耻辱,我没有殉国的原因,是为了灭吴复仇。今天,目的既然达到了,我请求接受当年在会稽时应遭到的惩罚。”勾践为了宽慰他,首先向他发誓:“如果今后你有什么过失而我不替你掩藏,你有功绩而不予以表扬,我将来就抛尸异地而不能死在自己的国家里。”接着又安抚他说:“回去以后,我把越国分一半给你。”勾践怕他硬要走,最后又对他进行威胁说:“你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杀了。”范蠡说:“你是按你独断的权力行事,我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晚上,范蠡收拾了一些小巧值钱的珠宝,带上几个亲信,坐上一条小船,不辞而别。以后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