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19525600000013

第13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13)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相传他教过的学生总共有三千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他的教育思想受到后代人的重视,被公认为我国古代一个大教育家。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象《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就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到了战国时期,在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出了一个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孟轲,历史上把他们合称为“孔孟”。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的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拚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问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费无忌乱国伍子胥报仇

楚平王当政之时,当时晋国的力量越来越大,楚国非常害怕,就听了朝中大臣的计谋,联秦抗晋,于是派了朝中最巧言善辩的费无忌去到秦国为太子建求亲。

秦王就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儿孟嬴嫁给楚国。费无忌一看这女子长得这么漂亮,心里就暗暗高兴,这下讨好国王的机会来了。就一人骑快马,先赶回郢都,来到宫中,对平王说:“君王,秦国嫁来孟嬴真是绝代佳人,你可以自己娶,我再去替太子另娶一个不也行吗?”平王一听,正中下怀,就答应了。

后来太子建知道这件事,就非常恨这个奸佞的家伙,费无忌觉得一不做二不休,他有主子给他撑腰,什么也不怕,就在平王身边不断地说太子建的坏话。他对平王说:“自从我把秦国女子送进你的后宫,太子就非常恨你,太子现在在城父,掌握了重要的兵权,而且他也常常和诸侯联系,你可要多注意啊!”

平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有点不踏实,疑神疑鬼,一天,他把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召回,查问这件事。伍奢是个老臣,为人正直,又足智多谋,他估计一定是费无忌捣的鬼。就对平王说:“太子建一贯对你忠诚,你怎么怀疑他呢?”

平王就把费无忌和他说的话对伍奢说了,伍奢正言道:“你怎么能听从小人的话,而疏远自己的骨肉呢?”平王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后来,费无忌觉得平王不在他面前说太子建了,而且有时候还夸太子建,费无忌通过在宫中安插的耳目得知是伍奢干的好事,就把一腔愤怒扔到了伍奢身上。他对平王说:“我听说近来太子的老师伍奢有造反之意,他整天和一些人在一起密谋,想杀了你而立太子建,你如果不动手就晚了。”

这个整天只知道玩女人而不问国家大事的人,这时听别人要算计他的江山,一时慌得没神了,就急问费无忌:“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费无忌说:“我看不如先把伍奢囚禁起来,然后再对付太子建”。平王就按他所说的办。

他立即派人火速到城父这个地方将伍奢拿下,押到京城关起来。又派司马奋扬去召回太子建,太子建见自己的老师被抓走,知道他的父王听信谗言要加害于他,就趁着黑夜飞马逃向宋国。

费无忌见捉到了伍奢非常高兴,正准备把他杀掉,但是他又想到伍奢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员,两个人从小就好学,长大后更是为人所看重,人们都说伍奢生了两个极好的儿子,懂礼义,有智谋,为人正直,将来必有出息。费无忌想到这里惊得一身冷汗,他想若不把这两个东西除了,将后患无穷。就暗暗定下了计谋。

他来到宫中,对平王说:“大王捉了伍奢真是件大喜事,我听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可了不得,你要是除了伍奢,那他这两个儿子将来一定会给他父亲报仇的。”平王马上说:“那我也把他的两个儿子一同杀了。”这正中费无忌的下怀。

平王命令从狱中将伍奢带来,对伍奢说:“我现在给你一条生路,如果你召回你的两个儿子,我就免除你一死。”

伍奢轻轻地笑了笑,说:“你是不是听从费无忌的话,要将我家斩尽杀绝?”

平王急忙推说不是,伍奢心里明白,他们一家这次逃不过恶人之手了。就从容地对平王说:“你要召来我的两个儿子并非容易,伍尚会来,但是伍员不会来。”平王忙问原因,伍奢说:“尚为人重德操,慈爱而仁孝,要他为父亲而死,他是一定会来的;但是伍员就不一定,他这人机智勇敢,他知道到这里必定会送死,所以他是不会轻易来的,将来可能令楚国忧患的就是这个孩子。”平王半信半疑。

平王派人到伍奢的家,见了伍尚和伍员,来人对他们说:“我奉大王之命,召你二人进京,你父亲因犯有重罪,现在正被囚禁在京,你们去了,可以免你父亲一死。”

伍尚和伍员一听,知道他家大难当头。伍员对那人说:“请你稍等片刻,我们进去安排一下。”

他们来到后房,伍员说:“来者不善啊,他们是要把我们父子都抓去斩尽杀绝,我们赶快想办法逃走,将来为父亲报仇。”

伍尚正准备逃走,但是他一想,不成,对伍员说:“人家说我们去可免除父亲一死,如果不去,不就是不孝?我不能眼睁着见父亲被杀而我们逃走。这样吧,你逃走,我跟他们去,到那里和父亲也好有个商量。若我们死了,你将来一定要给我们报仇啊!”

伍员当然不同意,他们正争论之际,平王派来的人已经往后屋冲来,伍尚赶紧叫弟弟逃走,伍员含泪告别了哥哥。

平王派来的使臣看只有一个伍尚,马上知道事情不好,伍员一定是跑了,立即派人去追。伍家的后面就是一片树林,追赶的人纵马来到林中,见到伍员正在前面的路上,就要上前捉拿,只见伍员背靠一棵大树,手执弓箭,要向他射来,吓得他抱头就向回逃跑,这样伍员才得以逃脱。

伍尚被抓到郢都,和父亲一道被杀害。

逃跑了的伍员,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伍子胥。伍子胥跋山涉水,一路受尽了苦难,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逃到了那里。但是当时正值宋国内乱,他俩就逃到了郑国,郑定公虽然对他们很客气,但是当时郑国国力非常衰微,不足以抗击楚国,他们又离开郑,来到晋国。

楚国和晋国都是大国,向来有仇,所以就想帮助太子建来灭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伍子胥就看出了晋国的心思,他们答应帮助太子建取代楚平王,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要灭掉楚国。伍员和太子建就准备逃走,这事又被晋国的国君知道了,就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好不容易才逃出他们的魔手。

伍子胥决定去楚国的宿敌吴国,他要到吴国,必须要经过楚国边境昭关。他化装来到这里,看见城墙上到处贴着他的图像,并且说捉拿到他能得到非常多的赏金。伍子胥的个子很高,长得气宇轩昂,他一眼就被在旁边等候的官兵认出来了。

伍子胥赶快逃跑,正跑着,一看前面没了路,一条长江挡住了去路,他对天长叹,难道我伍家就再没有报仇的时候吗?

他正准备和官兵以死相拚,一看右边有一片芦苇,芦苇荡中有一条小船,他急忙跑到船边,请求艄公救他,那老人将他渡过了长江。为了感谢这位老人的救命之恩,他将自己身上的宝剑解下,赠与老人。并说:“感谢先生救命之恩,这是我家的传家宝,能价值千金,送与你,聊表我的心情。”

那老人哪里肯受,伍子胥说:“楚国有命令,捉了我可以赏给粮食五万担,这一把宝剑哪里抵得上!”临行时,跪在老人面前,深深地行了一个礼。

伍子胥吃尽了人间的苦难,来到了吴国。吴王僚觉得他谈吐高雅,相貌不凡,就重用了他,封他为大夫。

其后几年,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说起这场战争的起因非常简单,吴国边境有一个小镇叫卑梁,这里和楚国的边境小镇钟离接壤,有一天,吴国的一个小孩子取桑叶,和楚国的小孩子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双方发生争斗,楚国这个镇子里的许多人打进了吴国的卑梁,杀了卑梁不少人。

这事传到了楚平王那里,他大为恼火,就派大兵去灭了卑梁。吴王僚听到这事觉得楚国太欺负人,也派兵去攻打楚军。

春秋战国时期的事就这么怪,一场小孩子之间的小吵小闹,竟然发展成两个国家之间的大战争。吴王派公子光率领大兵浩浩荡荡开赴边境,一举扫灭了钟离和居巢,就在今天安徽省巢湖市一带的地方。并且直逼楚国的腹地,楚军害怕,急忙撤军。

伍子胥在吴国,也感到吴国的宫廷之中充满了险恶,公子光一心想当国王,到处招兵买马,想有朝一日代吴王僚而立。在攻下居巢的时候,伍子胥曾经劝公子光乘胜追击。但是公子光私下里对吴王说:“我看不可再向前进发,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他们是想借机报仇,但是对我们吴国却没有好处。”吴王就听从了他的话。

伍子胥觉得在这样的人身边,有可能不但报不了仇,还要惹来杀身之祸,就请求离开宫廷,到山间去种地。公子光一直把他当做夺取王位的重要人物,当然不会同意。伍子胥就向公子光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专诸,公子光觉得专诸非常合自己的心意,就同意了。

伍子胥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方面使得自己可以脱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来监视宫廷里的动向,他在山间种地是假,他日日想的就是要寻找机会为父兄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