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19519300000025

第25章 开始招兵买马(4)

2.有些员工对社会欠缺认识,以为只要有工作,就可以赚大钱。他们上班还没有多少天,就可能会问你:“什么时候加人手?”他们急于要赚钱,目光短浅,但很重视利益。提早一点下班,他们很高兴,认为自己赚了,但迟到几分钟下班,他们也想要加班费。

这类员工,你得让他们知道:公司有钱赚,他们才能有钱赚,公司亏本,他们的饭碗也不保,因此要同心协力。你也应明确地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通融他们,让他们提早半小时或十五分钟下班,但大家应互相体谅,公司需要他们多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他们亦应接受,不要斤斤计较于五分钟加班费,否则,你会设一个制度,上班下班要打卡,多除少补,像正式的工厂那样,这对大家都不好。你要让这类员工和你同乘一条船,否则这类员工养不熟,有事临头各自飞。

3.你自为老板,应在某方面有比员工优胜之处,理应得到他们的敬重,不过,有些人却是擦鞋友,他们就是喜欢说一些恭维话,意图让你飘飘然,而忽略了他们实际的办事能力。身为老板,你一定要能明辨员工的才能,知道哪些是实干的,要加以重用,哪些喜欢擦鞋的,就要小心在意,不要让他们迷惑了心志。

你要让他们知道你需要的是实力,是谋略,是勤奋,是礼貌,是忠诚。你要他们给你成绩,不准懒惰。他01称赞你如何英明神武,你当他们没有说过便是,说得多而不获回应,他们就自讨没趣,主动停口。

4.打工仔之所以成为打工仔,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在性格上始终有一些分别。尤其是小公司,或是地区性服务的小零售业,很多员工的性格都比较弱,自信心低,悲观、消极、怕事,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有什么变动,他们都表示反对,他们害怕变动后引起的未知数,宁可以不变应万变。

这类员工,很多是教育程度较低的,或一向是家庭主妇,只为赚点钱帮补家计,你对他们不能要求很高。公司大多数策略,你不必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只是个执行者,你说什么,他们就要做什么,不必理会他们的反对意见。当然,如果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使他们更加劳碌,你便应该先得到他们的体谅,否则,策略推行后,他们纷纷辞职,便可能妨碍了公司的运作。

5.有些人的性格比较暴躁,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容易和人家口角,甚至拳脚交加,这类人每每有自卑感,欠缺自信,或是在一个比较暴烈的环境中成长,火气很大。他们可能和其他员工不和睦,或是说话得罪顾客,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一次,我在某大快餐店吃午餐,有人正在售票处前买食品饮品,也许由于顾客说话不清,以致售票的女士火起,对顾客破口大骂。声音震惊了店铺经理,她立即上前制止,并且当场解雇该女士,并向顾客道歉,找来另一位员工接替,带被解雇的女士回办公室解决有关问题。

你同时也要明白员工脾气暴躁对业务的影响,尤其是经常和顾客接触的职务。这类员工可能给你赶走所有客人,也会瓦解公司的合作精神,你可以同情他们,但你不是心理辅导员,不能花很多时间辅导他。公司要分秒必争,尽快赚回本钱,脾气暴躁的员工会给你带来麻烦,你惟有指导他们自我疏导的方法。

看在钱的份上,要自我约束,收敛脾气。如果他们办不到,惟一可做的,就是解雇他们。

6.有些人性格软弱,不能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纷争吵架,口角不和,勾心斗角,互相指摘等,他们是受不了的。尤其是自己犯错,老板指摘他们,或被顾客谩骂,会使他们感到受欺负。他们一般都是好人,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他们尽忠,努力,守时,性格温和,有礼貌,但却受不了人事压力。

这类员工其实不错,只是性格不太强而已。他们多是初出茅庐的学生,刚刚毕业,入世未深,尤其是女孩子,更加面子薄,容易哭泣,因此,你如果不想失去这些好员工,就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言行要小心,不要刺激他们。平时亦可以找机会,让他们接待生活温和的顾客,慢慢培养他们的个性。

7.有一些员工很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对于公司的某些纪律要求,不愿意遵守。例如,年青人穿着随便,女售货员着装性感,男售货员穿得像个“浪子”,不刮胡须,留长头发等,如果是零售业务,其衣着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就有必要和他们谈谈,表明你的立场,不可以任由他们破坏纪律。如果他们具有独特的见解,也可听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辩论,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如果他不能为公司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构想,你就有权要求他们遵守公司的纪律,使其符合公司的形象,如果他们不接受,解雇可能是惟一的做法。

案例

1.挖掘人才

万向老总鲁冠球基于“企业即人”的思想,在组织生产和开拓时,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强调人的价值,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出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企业,关键是什么?

鲁冠球爽快地回答:人。

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人是企业的主宰,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同时,鲁冠球把聚集点集中到“人”上。

为了挖掘“人”的潜能,鲁冠球大刀阔斧地进行用工、分配。奖励制度的改革。

鲁冠球在管理上提出“洋为中用,农为工用”,经过多年的摸索,鲁冠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分配和管理体系。对用工、岗位、收入等等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如,在用工上,实行阶梯式用工制度,采用四种用工制度,即固定工、合同工、试用合同工和临时工,既可逐级上升,也可一降到低。试行了“联产计酬浮动工资制”,职工的收入按企业毛利润的多少来浮动。在企业内部分配中,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采用四种工资制度、五种分配类别、六种奖励形式的“四、五、六构造式”。在管理上,“万向”这么多年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定要落实好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改干部任命为聘用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素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鲁冠球从企业经营实践中体会到;奖金缺少,可以借贷;物资缺乏,可以采购;劳动没有,可以招收;科技难题还可委托大专院校、大厂帮助解决,但深深觉得经营者不可任意替代,搞好经济的关键是人才,抓住经济就要抓住人才。作为企业领导人就要及时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

什么是人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才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甚至截然相反。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在人才的使用上也要转变观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在这方面,鲁冠球也有过经验教训。1987年,鲁冠球搞了一个养殖场,因为经营人才不理想,连年亏损,集体资金流失407万元;1992年,选派了一位搞农业、养殖业有基础的人去任场长,加强了管理,一年就扭亏为盈。养殖场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就是选择了一个好的经营者。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但有一技之长的人应扬长避短,可以通过正面引导,交派任务,大胆放手,检查督促的办法,让其作出贡献。

集团公司汽车配件厂一位同志长期从事热处理工作,懂技术、肯钻研,头脑聪明,曾任车间主任,后因故免职。他嫌收入少去“抓黄鱼”,还有要“走”的打算。对这样的人要不要用,曾有过分歧。为了发挥他的特长,为企业服务,根据他几次协助某工学院工厂制造炉子的经历,冒着风险叫他担任要花320万元成本的连续式自动气体渗碳炉的试制工作。他接受任务后,带了20名职工白天黑夜干,连星期天、脚压伤也不休息,克服了原材料。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只花了5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别人要花一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经测试,质量比买的好,还节约了131.2万元,按合同规定,鲁冠球奖了他7.25万元。他在本岗位有用武之地,靠第一职业致了富,就不去抓“黄鱼”了,而是将全部精力都贡献给集团公司。

鲁冠球就是用他这一套“用人”方法来管理他的万向集团,万向集团也在这群人的努力下不断前进。

2.对员工涌泉相报

新高潮老总陶新康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从不放松。任何企业都要有一种敬业精神,这于国家、于企业、于社会、于个人都有利。

陶新康认为,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受共同利益的驱使而在同一条船上风雨同舟的,都必有十分高效的合作和强烈的团队精神,私企由于生存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如此。

新高潮员工用他们自觉的行动来演示这种凝聚力:在一个万籁俱寂,人们沉沉入梦的时刻,某分厂偶尔发生了一起火灾,顿时一人呼救,百人响应,短短10分钟冲到现场扑火的警卫人员和普通员工竟达100多人,一举将火扑灭。有如此众多的群众到场,可见日夜坚守岗位的新高潮人是何等心疼他们共有的“家”。

某分厂一名员工工作中不幸致残,没有号召没有动员,仅3天内就有1000多名员工自觉募捐3万多元给这位不幸者。

最有说服力的是一年一度的义务献血,公司一纸通知下达,马上就超过几百人捋袖报名,他们说:“上次轮不上,这次一定要献,我献了血,别人就可以不献。早日完成任务大家脸上有光彩。”这里,全然没有某些企业惯于实行的那种按工号抽签,抽中的垂头丧气,或献血之日临阵脱逃的怪现象。

桩桩件件充满人情味的好事传到陶新康耳里,使这位商场硬汉于也为之动容。下有员工对企业的“滴水之情”,上必有企业对员工的“涌泉相报”。陶新康随即大笔一挥,总公司一次拿出了100万元购买1000台彩电,分发给员工每个宿舍一台,又指示阅览室和舞厅必须全天候开放,让员工在8小时后,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这样融洽的人际关系,新高潮基业能不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就这样,陶新康和他的新高潮坐上了中国私企的第二把交椅。新高潮(集团)目前下属企业20家,固定资产十几亿元,员工1000余人,其中各类管理及科技人员230名,其下属新加、新福等20家大型木业企业覆盖了浦东、南汇、奉贤、青浦、嘉定和江苏常州市,总占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新高潮的产品远销欧美和国内25个省市。新高潮集团实现售产值30亿,利润3亿元。企业蒸蒸日上,这与陶新康爱护自己的员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有很大的作用。人们只有在融洽的环境中才能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3.心连心的群体

已经独步紫檀王国的陈丽华,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陈丽华对员工向来是十分亲切的。在她的王国里,她并不是“女王”,而是大家的朋友。下属的员工有什么困难,陈丽华是第一个关心他们的人。员工在陈丽华面前并没有什么拘束感,只有亲切感,许多人觉得能在陈丽华手下工作是一种荣幸。

“板妈”——年轻工人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们的老板陈丽华。

陈丽华的1300名工人都住在工厂里,一排排的“夫妻房”也建造得十分精巧。陈丽华并且包揽了所有工人一年四季的衣服。过阳历年每个工人一件羽绒服,春节前她又为每人准备了一件真丝棉袄。

来自武汉农村的刘秋莲和她丈夫就住在陈丽华分给她的夫妻房里。“板妈对我们特别好,怕我们冷还给我们安了暖气片,夏天给我们配电风扇。我们吃住穿都是板妈的,板妈再给钱。一个月我们两人有3000块钱吧。”刘秋莲由衷地表达着她对陈丽华的感激之情。

陈丽华花在紫檀事业上的钱难以计数,但是她看重的是紫檀和一刀一刀为她雕出紫檀王冠的工人。她的比喻朴实无华:“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你有病了,黄金不能把你带去送医院,还得是人,工人也是一样,所以处理好人的关系是最关键的。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也许正是这样的观念,成就了陈丽华今天的辉煌。